[1] |
张雷元, 吴晓峰, 徐棱. 城市交通信号一体化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增1): 50-55. |
[2] |
刘梦涵,于雷,耿彦斌,陈旭梅. 基于小波变换的ITS数据双侧最优化集成方法与应用[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 8(1): 49-54 . |
[3] |
吕斌, 牛惠民. 基于Web Services的交通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 7(6): 39-44 . |
[4] |
于德新,杨兆升,刘雪杰. 基于停车场选择的停车诱导路径优化方法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 6(6): 41-48 . |
[5] |
王 卓,贾利民,秦 勇,王艳辉.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的设计与优化方法[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 6(5): 19-24 . |
[6] |
孟燕,贾利民,孙扬.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逻辑结构分析方法[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5(5): 12-17 . |
[7] |
徐杰,魏旭,刘春煌,李平,史天运.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中信息共享系统的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5(2): 31-35 . |
[8] |
王卓,贾利民,王艳辉,李平 .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关键技术体系及战略研究 [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5(1): 33-37 . |
[9] |
王国光, 史天运.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研究现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4): 25-31 . |
[10] |
周曦,李平,贾利民.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的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4): 41-48 . |
[11] |
腾靖,杨晓光,朱伟刚. 关于发展先进的城市多方式联合运输系统的探讨[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2): 84-90 . |
[12] |
史天运,贾利民. 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模拟试验基地的总体规划[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3, 3(3): 22-27 . |
[13] |
聂阿新,贾利民,史天运,沈海燕.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的组建和实施[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2, 2(4): 68-76 . |
[14] |
胡 卉, 申金升,黄爱玲. 智能运输系统(ITS)与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2, 2(2): 32-95 . |
[15] |
史天运, 贾利民. 计算智能理论及其在RITS中的应用[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2, 2(1): 1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