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交通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基础
    王庆云
    2005, 5(3): 1-8 . 
    摘要 ( )   PDF(2880KB) ( )  
    交通发展战略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宏观战略问题.
    从战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演绎过程可以看出,宏观战略管理理论是基于组织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形成的,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进程对宏观战略研究的启示,一是战略的定位问题要研究透,二是战略的边界条件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确定,三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要处理好.但不管怎样,理论和方法与本国实际的结合,解决自己的诸多战略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刍议
    李卫东,王稼琼
    2005, 5(3): 9-12 . 
    摘要 ( )   PDF(1220KB) ( )  
    通过对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理论(运输化理论、交替推拉理论和
    运输成本阅值理论)的回顾,对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适应性包括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建立了我国公路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非线性加权评价法对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作了简要评价.最后提出增强我国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技术
    智能交通技术对城市
    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协调的影响分析
    陈旭梅,于雷,林国鑫
    2005, 5(3): 13-17 . 
    摘要 ( )   PDF(1586KB) ( )  
    阐述分析了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协调的概念和内涵,从智能交通系统特点分析出发,通过专家调查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应用于道路公交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项ITS技术,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炼分析对二者协调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技术,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关键技术甘系统协调的影响效益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手机定位及聚类分析的
    实时交通参数估计
    孙棣华,马丽,陈伟霞
    2005, 5(3): 18-23 . 
    摘要 ( )   PDF(1437KB) ( )  
    提出利用“微观”交通信息— 道路上独立车辆的行驶状态来估计道路交通参
    数,发展一类新的交通参数估计方法.文中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得的在路手机位置及运动速度作为检测信息,应用聚类分析佑计在路车辆运行状态,进而实现高速公路交通参数的实时佑计.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进行较大范围交通参数检测,且利用已有的通信网络,不需检测设备的大量投资.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GPS/DR定位硬件系统的设计
    毕军,关伟,申金升
    2005, 5(3): 24-26 . 
    摘要 ( )   PDF(808KB) ( )  
    讨论了GPS和航位推算系统两种定位技术,给出了基于这两种定位技术的车辆定位系统的硬件构成.介绍了系统重要组成部件:PC 104计算机、Jupiter GPS OEM接收机、HMR3000电子罗盘以及里程计的主要性能.给出了Jupiter GPS接收机、HMR 3000电子罗盘、里程计与PC 104计算机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讨论的系统硬件的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
    数据预处理技术的研究
    季常煦,杨楠,高歌
    2005, 5(3): 27-30 . 
    摘要 ( )   PDF(1048KB) ( )  
    对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预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面向ATMS的共用信息平台的含义以及作用,探讨了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数据预处理技术,从故障识别,故障修复来对动态交通数据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对于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数据预处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市场化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模式研究
    赵娅丽,杨东援
    2005, 5(3): 31-35 . 
    摘要 ( )   PDF(1011KB) ( )  
    市场化背景下政府公交行业管理部门和公交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需要调整职能从而适应市场化的发展,推动市场化的进程.规划是政府的重要的宏观调控职能,市场化的背景下,原有的规划模式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的发展,因此,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针对市场化的发展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影响,提出了统一监督、分层规划、投标竞争的规划模式以适应其发展.文中针对线网规划的实际内容,分析了不同主体在线网规划过程中的职能调整和协调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交通影响改善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薛金刚,关宏志,韩艳
    2005, 5(3): 36-40 . 
    摘要 ( )   PDF(1010KB) ( )  
    近年来,交通影响分析工作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普及开展,其重要作用也愈加引起城市主管部门的重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实际工作中借鉴了国外的大量经验,但移植到实践中后,发现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是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之一,为使各种目标达到最优,须对改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系统决策方法,应用领域比较广泛.本文以交通影响分析中的改善方案评价问题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并计算,结果较理想,研究层次分析法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确定方法
    李媛媛,周伟,王元庆
    2005, 5(3): 41-45 . 
    摘要 ( )   PDF(992KB) ( )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选择问题是我国城市在实施会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几种城市主要公共交通模式(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系统、轻执和地铁)的技术经济特性的基拙上,结合城市公交发展模式选择问题的特点,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决策矩阵,通过对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求解来进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选择,并定义了城市公共交通模式供求匹配指数来验证所选模式的客流适应性.最后,以西安市为例验证了文章提出的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建议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理论的快速货运系统路径选择方法
    于世军,翟锐,李旭宏,杨文东
    2005, 5(3): 46-50 . 
    摘要 ( )   PDF(1002KB) ( )  
    快速货运是一种现代化的运愉生产方式,是未来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快速货运系统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知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快速货运的运送路径则成为必须解决的关健问题.快速货运系统路径选择涉及到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线确定等问题,受到多种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快速货运系统路径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快速货运路径优选模型,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采用了嫡的概念,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的实例计算显示该方法是可行、实用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
    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在物流行业
    CRM系统中的应用
    王振华,王喜富
    2005, 5(3): 51-55 . 
    摘要 ( )   PDF(1033KB) ( )  
    在物流业,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营销理论都迅速得到了应用.物流及客户关系管理两者的结合一定会产生出奇妙的结果.本文将客户关系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暂称为“物流客户关系管理”(The Logistics-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bbr. as L-CRM),本文主要从软件工程管理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的综合
    角度去探讨物流企业如何做好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并着重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去探讨物流企业如何将软件工程管理方法应用到物流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
    铁路无线信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蒋秋华,沈海燕,史天运,蔡晓蕾
    2005, 5(3): 56-60 . 
    摘要 ( )   PDF(1610KB) ( )  
    综合考虑了阴影衰落、瑞利衰落、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等因素,针对现有无线信道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铁路无线信道模型,并应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信号包络和频谱的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的参数是非常吻合的,从而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库元数据内容体系研究
    梁艳平,刘仍奎,芮小平,王福田
    2005, 5(3): 61-64 . 
    摘要 ( )   PDF(857KB) ( )  
    在分析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内容构成与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库元数据的概念与作用,建立了完善的轨道交通基础数据库的元数据内容体系,将元数据分为数据库层元数据、数据集层元数据和要素层元数据三个层次,并详细分析了各个层次的元数据作用与元数据组成要素.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轨道交通基础库平台建设及信息共享莫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有色Petri网建立基于通信的
    列车 控制系统的层次模型
    吴东勇,张勇
    2005, 5(3): 65-70 . 
    摘要 ( )   PDF(1181KB) ( )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我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有色Petri网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研究.有色Petri网是一种以图形形式描述系统结构、功能的建模分析方法,特别适合大型异步并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为了使模型简洁清楚,提出了分整体层、处理层和功能层三部分建立相应的系统有色Petri网图的分析方法,并用CPN /Tools工具软件来实现.通过建立一个墓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有色Petri网模型,为最终开发出该系统的软件仿真平台莫定了良好的基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内陆集装箱空箱站场选址
    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程赐胜,陈宝星,李明顺
    2005, 5(3): 71-76 . 
    摘要 ( )   PDF(1205KB) ( )  
    内陆集装箱空箱站场是集装箱运输公司的内陆空箱调运网络的节点,其布局合理与否对集装箱运输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站场选址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内陆空箱站场选址的具体特征,建立了内陆集装箱空箱站场选址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对传统的求解该问题的禁忌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表明该改进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为集装箱空箱站场选址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错峰出行”制度的作用机理及交通可行性研究
    ---以上海为例
    褚浩然,杨晓光
    2005, 5(3): 77-81 . 
    摘要 ( )   PDF(1317KB) ( )  
    “错峰出行”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概念化实施不仅不能产生好的交通效益,反而可能会使城市交通状况更加恶化.本文介绍了“错峰出行”在国内实施的现状和基本概念,描述了该制度对交通系统的作用机理,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交通结构比例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制度实施给交通系统带来的综合影响.以上海为例,从城市主要道路基础设施的交通时间特征、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时间特征出发,对上海实施“错峰出行”的交通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上海交通发展的背景和交通时间特征的分析结果,给出了“错峰出行”在近期不可行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新方法的探讨
    阎莹,刘浩学,游小青,张巍
    2005, 5(3): 82-86 . 
    摘要 ( )   PDF(1669KB) ( )  
    在比较国内外现有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方法的基拙上,通过对我国312国道某路段事故交通状况和事故统计资料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此路段的事故多发位置的鉴别方法—累计频率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从综合考虑各种交通安全评价因素的角度出发,基于当量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应用实例中,详细论述了改进后的应用原理和步骤,对比分析了前后两种不同的鉴别结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改进后鉴别出的事故多发位置更为准确,而且考虑了事故多发位置道路改造的经济性,在我国项目级事故多发位呈的鉴别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城市快速路控制与管理的若干讨论
    陈德望,吴建平,蔡伯根
    2005, 5(3): 87-91 . 
    摘要 ( )   PDF(1084KB) ( )  
    利用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等方法分析了有关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入口匝道车流控制,出口匝道排队控制,快速路交通优先等.分析结果表明:(i)入口匝道控制虽然增加了入口排队延误,但是对整个快速路系统来说,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ii)入口匝道控制对普通道路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合适的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甚至能同时对快速路和普通道路系统有益.(iii)在出口匝道相连的信号交叉口采用考虑出口排队的感应控制算法,可有效避免出口匝道排队阻塞快速路的现象,虽可能对普通道路有些负面影响,但是对整个交通网络有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科学与工程
    电气化铁道动力供电系统模拟
    何天健,池云莉,邵乐基,L.Ferreira
    2005, 5(3): 93-107 . 
    摘要 ( )   PDF(2880KB) ( )  
    电力是现今大部份铁道系统的动力来源. 可靠、有效率及安全的电力输送对整体铁道服务质素尤为重要,跟其它大型工程系统一样,铁道供电系统的设计,运作及筹划相当倚重计算机仿真.本文将回顾铁道供电系统仿真的模型及一般常规,并通过模拟结果例子及实际应用,介绍最新的模拟方式发展.本文亦对铁道供电系统仿真的未来挑战作出评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观宏观方法相结合
    推进交通流理论新发展
    吴清松,姜 锐,李晓白,贾 斌,胡茂彬
    2005, 5(3): 108-115 . 
    摘要 ( )   PDF(2047KB) ( )  
    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实际,在简要评述了交通流理论研究的目标和方法基础上,论述了几类典型的交通流理论模型的发展简况和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按照微观、宏观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探讨了两种描述方法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发展了一些新的更切实际的交通流理论模型,并灵活应用不同理论模型,更精确、更有效地描述了实际交通流问题. 研究表明,微观宏观方法相结合,可以推进交通流理论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行分布的信息熵模型
    姚荣涵,王殿海
    2005, 5(3): 116-126 . 
    摘要 ( )   PDF(1932KB) ( )  
    熵最大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规划,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使用信息论中的熵概念描述居民出行分布,并根据最大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基于原点矩典型特征量约束条件下的出行分布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实际含义,该模型是一个普适性模型,其具体形式决定于最高阶原点矩阶数的取值,此值对模型精度及参数标定难易程度有重要影响.为确定模型参数,提出了实用的参数标定方法.由于模型中原点矩的最高阶数对模型精度有较大影响,为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长春市出行调查数据研究了四种出行方式分别时应于五种原点矩最高阶数的模型拟合情况.因文中所建立的模型是一系列模型,为比较其描述问题的优劣差异,按照最大信息熵原理给出了确定系统分布的熵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前述模型进行了比较.调查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出行分布的信息熵模型可以正确地描述出行分布规律,熵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评价不同模型对同一问题描述的优劣差异.本文提出的熵模型和熵方法对城市交通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分析综述
    王文群,陈海波,玛格利特.贝尔
    2005, 5(3): 127-140 . 
    摘要 ( )   PDF(3714KB) ( )  
    对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分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交通事故的定义,事故种类和交通事故管理系统,并分析了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统计分布.然后,对最近应用的几种主要的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分析方法及结论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方差分析,线性回归,非参数回归,决策树法,hazard duration method,模糊逻辑.主要的结论包括;大量的研究发现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分布形状是向左偏斜的钟型分布.交通事故数据采集标准化是事故分析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不完整的数据有局限性.最后,本文提出了将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建立事故持续时间模型,及建立交通事故数据库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