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编辑部关于发表“国家中长期交通运输规划摘要”的决定
    2005, 5(4): 1-10 . 
    摘要 ( )   PDF(2077KB) ( )  
    交通运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拙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
    上述5 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榆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遥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落实“科技奥运”理念以智能交通管理手段确保高水平奥运交通服务
    于春全
    2005, 5(4): 11-13 . 
    摘要 ( )   PDF(1162KB) ( )  
    论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运输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从科技奥运入手介绍了北京奥运科技交通的部分主要工作,包括科学确定奥运交通需求,制定奥运交通的运行计划,通过完善交通管理手段,加快奥运交通的科技设备的开发与装备。将通过智能交通管理手段,来提供高水平的交通服务,建立和完善北京市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各区交通指挥调度分中心以及各奥运场馆、主要活动场所交通指挥调度以及“122”交通应急呼叫中心完善警务装备,研发高性能的移动指挥通信车,保证全市范围的交通通信覆盖,为所有交通巡逻车配备GPS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查询系统,为全体交通民警配备数字无线集群通信手持终端,保证交通指挥调度系统高效运转,保证快速有效应对各种意外突发情况。此外还将根据奥运场馆及奥运主要活动场所分布情况,设置奥运专用车道,另外还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保障预案和紧急车辆调度手段,保证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报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交通畅通。最后是在场馆设计、观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等方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高水平的奥运交通服务。保证2008年把北京奥运办成一个高水平的世界人民满意的奥运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技术
    公交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
    胡金星,刘允才
    2005, 5(4): 14-17 . 
    摘要 ( )   PDF(1287KB) ( )  
    在对现有公交系统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公交行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实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技术保障公交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即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的现代化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实施框架及关键理论和技术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工程项目评标机制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张庆,申景亮,李超
    2005, 5(4): 18-22 . 
    摘要 ( )   PDF(1739KB) ( )  
    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评标机制,提出了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评标机制中建立后评价体系,并将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方案评标方法中,结合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标实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一种改进的超车模型
    唐铁桥,黄海军,梅超群
    2005, 5(4): 23-25 . 
    摘要 ( )   PDF(784KB) ( )  
    超车是高速公路上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的模型都不能够很好地刻画超车的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性质,基于薛国新和顾怀中的超车模型的基础上,在分析超车过程时考虑了车辆超车过程中时一些反应延滞时间、车辆跟弛时的安全距离和超车过程中两车所行驶的路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超车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超车现象,并准确地反映出超车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定性性质和定量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有时间窗配送车辆调度中的应用
    杨明,张立业
    2005, 5(4): 26-30 . 
    摘要 ( )   PDF(1337KB) ( )  
    针对有时间窗的车辆调度问题,在标准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加入爬山算法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通过保护全局最优基因的方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能力,并辅以自适应变异算子,构造了一种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抗“早熟”能力强、收敛速度快和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路阻函数的研究
    孟祥海,李士莲
    2005, 5(4): 31-34 . 
    摘要 ( )   PDF(1104KB) ( )  
    城市道路分等级路阻函数的研究对智能交通系统(ITS)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
    析了大城市快速路以及主干路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路阻函数的形式,并基于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路段的车速与交通量的关系,通过得到的关系论述了两等级道路的路段路组函数的特点及适应形式。并重点针对主干路的交叉口延误计算进行研究,建立了适应各类型交又口延误计算的统一模型,设计了延误计算公式的检验方法,并通过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模型的检验.最后确定了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路阻函数的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都市圈域走廊内各交通方式优化组合模型分析
    徐永能,李旭宏,朱彦东,王健
    2005, 5(4): 35-39 . 
    摘要 ( )   PDF(1591KB) ( )  
    大都市圈域走廊内各交通方式的优化组合是区域内交通资源发挥最大效率的重要环节。结合大都市圈和走廊的形成机理和走廊内各交通方式优化组合的主体特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阐明了反映各交通方式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综合评利模型,并结合综合评荆结果,建立了基于乘客或货主出行意愿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大都市圈域走廊内各交通方式优化组合的模型分析,为进一步建立基于满意度的各交通方式优化组合满意准则评利模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大都市圈域走廊内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路口交通资源优化研究
    李学敏,袁满荣,毕鑫,成卫
    2005, 5(4): 40-42 . 
    摘要 ( )   PDF(1098KB) ( )  
    从空间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资源优化的主要方式,并就其中的主要形式——车辆禁左的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路段掉头、利用支次路形成平面立交以及利用会交专用道掉头来疏导交叉路口左转车流的三种新思路,解决了因交叉路口禁止车辆左转而带来的绕行距离增加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交通监控及综合处理系统的探讨
    李文涛
    2005, 5(4): 43-45 . 
    摘要 ( )   PDF(1189KB) ( )  
    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需求,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监控及综合处理系统的概念,并对系统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功能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监控综合系统的总体架构及监控中心应具有的功能。最后,对设备选型及设置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实践和理论探索——应用为微观模拟技术辅助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
    高永,于雷,陈旭梅,褚琴
    2005, 5(4): 46-52 . 
    摘要 ( )   PDF(1994KB) ( )  
    首先介绍了实验交通工程法产生的背景及概念,阐述了实验交通工程法在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分析了实验交通工程法相对于传统交通模拟应用方法的优先性;然后,以“昌平卫星城换乘枢纽周边路网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研究课题为案例,具体介绍了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过程,并详述了部分细节的处理;最后,根据案例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经验,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观环境交通容量分析
    王振报,曲番,陈艳艳
    2005, 5(4): 53-56 . 
    摘要 ( )   PDF(1203KB) ( )  
    在对微观(路段和交叉口)环境交通容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机动车尾气扩散箱型模式建立路段环境交通容量计算模型。考虑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保证路段的通行能力,本文主要考虑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最后对北京某路段环境交通容量进行初步计算分析。该模型的提出可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运输系统与电子商务
    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规划设计
    张锦,杨东援,关志超,王孝坤,徐君
    2005, 5(4): 57-64 . 
    摘要 ( )   PDF(2258KB) ( )  
    通过建立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互动,从而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社会物流运作效率,为企业竞争提供平等发展机遇和空间,降低产品运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为政府调控物流业提供信息通道和支持信息环境应用信息资源规划、商务建模、IT与供应链管理、商务智能与管理决策、项目管理、组织管理和电子商务战略等系统数据建模理论和方法,梳理业务流程,摸清信息需求,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和物流信息系统模型,从而积极稳步地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论文深入分析研究了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论述了统一开放的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完整的规划设计内容,所建议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成、服务关系和规划设计内容对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铁联运条件下物流实时跟踪系统设计
    于绪利, 关 伟
    2005, 5(4): 65-68 . 
    摘要 ( )   PDF(1415KB) ( )  
    从公铁联运的角度出发,采用物流实时跟踪技术和公铁联运物流信息的无缝对接转换技术进行系统的设计;讨论了公铁联运条件下物流实时跟踪系统的货物跟踪方案,公路运输车辆跟踪方案,铁路行包专列跟踪方案,系统间数据的对接转换方案,并设计了跟踪系统整体基本结构和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依托枢纽站推进公交运营组织管理水平
    郑树森
    2005, 5(4): 69-72 . 
    摘要 ( )   PDF(1214KB) ( )  
    阐述了公交枢纽站的作用,并根据城市布局和道路网形态以及客流汇集特性,提出了枢纽站布局的思路;分析了当前公交线网结构存在问题及其与乘客需求的不相适应,叙述了以枢纽站为结点,优化公交线网的设想;说明了场站管理、运营组织管理和乘客信息服务是枢纽站智能化的重点任务,并介绍了动物园枢纽站智能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NTCIP进行系统设计的网络带宽计算——北京市信号控制系统建设案例研究
    李鹏飞,王江燕
    2005, 5(4): 73-79 . 
    摘要 ( )   PDF(1965KB) ( )  
    北京市正在进行交通控制系统现代化建设, 过去的建设经验表明,如果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建设,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及可互操作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北京决定采用标准化方式进行建设。但是因为相应的中国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之中,所以北京考虑采用美国的ITS通讯标准进行系统建设的可能性。本文围绕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心与现场设备的数据传输网络消耗,结合北京信号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对通讯所需网络带宽进行计算并得出了能够推动系统建设的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北京高速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的建设——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
    卜爱华,李润霞
    2005, 5(4): 80-84 . 
    摘要 ( )   PDF(1585KB) ( )  
    随着北京市机动车辆的增加,高速会路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现有的收费站口通行能力低,收费方式、管理手段单一,已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的车辆快速通行要求。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探讨北京市高速公路发展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三大经济区发展城际铁路的思考
    张迎春,张于心,孙毅,陈志业
    2005, 5(4): 85-89 . 
    摘要 ( )   PDF(1643KB) ( )  
    在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趋势与特征分析和对中国三大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了在三大经济区内发展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际铁路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用信息扩散模型对广深城际铁路的客流分担率进行了实际研究,证明了采用公交化开行的城际列车是适应区内经济发展和旅客运输需要的一种有效运愉方式;同时,对在发达经济区发展城际铁路的准入条件进行了分析,而且付循序渐进地发展城际铁路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景观生态重建若干问题的探讨
    徐志修,彭辉
    2005, 5(4): 90-93 . 
    摘要 ( )   PDF(1533KB) ( )  
    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将其对环造的影响降到最低,恢复项目环境影响区建设前的生态状况,使土地被赋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用途,必须进行景观生态重建。本文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公路、矿区景观生态重建的经验,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论述了公路景观生态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包括景观生态重建的原则、景观生态重建的实施体系和建立重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等,力求为国内公路的景观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科学与工程
    智能速度顺应系统:一种先进的车速管理方法
    刘蓉晖
    2005, 5(4): 95-104 . 
    摘要 ( )   PDF(2950KB) ( )  
    车流速度和道路安全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信息和先进的车辆设备对道路上的车速管理是一种灵活的方式,智能速度顺应系统ISA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一个全欧洲的联合合作正在开始对ISA的潜力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ISA的概念和它在速度管理上可能的效果;该文阐述了ISA 在技术上的实施和部署的最新情况,并调查了ISA在道路网络中的作用。最后介绍了一个微观模拟模型的详细方法,该方法用于分析ISA在实际城市网络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城市交通出行合理结构模式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张海燕,刘蓉晖,张蕊
    2005, 5(4): 104-112 . 
    摘要 ( )   PDF(2174KB)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机动车辆拥有量也随之迅猛上升。北京市1986年和2000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5年内,居民交通出行模式发生了变化,公交出行比例比原来略有减少,主要的变化是原来的自行车出行这部分中,有很大一部分转变为机动车出行。本文通过对类似规模的几个国际大都市交通出行结构演变过程的回顾,找出其关键之处在于采用政策策略促使居民出行选择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根据广泛调查和专家资讯,确定了一个北京城市交通出行各种方式的合理比例,作为发展目标;并参考发达国家和一些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城市的经验,提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对策和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利用实时信息与统计信息的可靠路径生成算法
    应江黔
    2005, 5(4): 113-119 . 
    摘要 ( )   PDF(1975KB) ( )  
    研究在具有过去的统计信息及实时信息条件下的交通网络上的路径生成问题
    我们假定路段通行时间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这一分布从过去的统计数据得到,而当旅行者到达某一节点时,以该节点为起点的路段的通行时间作为实时信息被告知。在以上条件下,我们给出一种自适应算法来实时地生成一条路经,使得在某一预定时刻以前到达目的地的概率最大这个概率是衡量路径的时间可靠性的尺度,因而我们称相应算法为reliable routing algorithm。与之对应,我们注意到在以往的研究中,衡量路径优劣的有平均通行时间长短等等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双层规划问题:统一数学模型及其算法
    孟强,李德宏
    2005, 5(4): 120-140 . 
    摘要 ( )   PDF(7604KB) ( )  
    主要讨论基于用户平衡原则的交通网络优化问题。这些问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涉及到确定性用户平衡原则;另一类是考虑随机性用户平衡原则。众所周知,运筹学中的双层规划模型能够完美地刻画这些问题,但是所建立的双层优化模型往拄属于不可微优化问题的范畴,这就给设计有效的算法带来了很大困难.此文首先从模型和算法的角度总结了有关这类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接着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即如何把用户基于平衡原则下的交通网络优化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统一地转换为一个连续可微的单层最优化问题,并设计统一的算法。作为统一的算法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增广的拉格朗日方法可以用来解上述的第一类问题,而基于灵敏度的分析的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完全有能力解上述的第二类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