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与展望
    马钧培
    2005, 5(5): 1-5 . 
    摘要 ( )   PDF(1073KB) ( )  
    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从单项的、部门级的以数据处理为主的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涉及各业务领域的、覆盖全路的、实时处理的综合应用,本文综述了中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介绍了覆盖全路的数据通信网、初具规模的信息处理平台等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和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列车指挥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的成果,展望了铁路信息化建设坚持高起点、高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实现运输能力的显著增长、运输组织效率的普遮提高和运输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发挥铁路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骨干作用的美好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技术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研究进展
    张可,齐彤岩,刘冬梅,王春燕,贺瑞华,刘浩
    2005, 5(5): 6-11 . 
    摘要 ( )   PDF(1890KB) ( )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及支持系统开发》,目前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介绍了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是中国ITS体系框架(第二版)的修订情况,包括体系框架开发理论与方法的完善、中国ITS用户服务的更新、国家框架内容的全面修订等;二是支持体系框架编制全过程的软件系统(ITSA-CASS)的开发和应用情况;三是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编制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逻辑结构分析方法
    孟燕,贾利民,孙扬
    2005, 5(5): 12-17 . 
    摘要 ( )   PDF(2402KB) ( )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 )规模大、结构复杂、要素繁多,系统设计难度大.这类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关键在于采用合理的模型描述系统的结构、数据及相互联系,使得复杂的信息关联简单易懂,便于整个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为降低系统设计复杂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RITS逻辑结构分解方法,通过建立模糊关联强度矩阵描述过程间的关联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将RITS逻择结构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使系统分解过程更为精细和严谨,为系统物理实现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VMS项目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综述
    孙宝凤,隽志才,吴文静
    2005, 5(5): 18-22 . 
    摘要 ( )   PDF(2243KB) ( )  
    可变信息标志(VMS)是ITS信息提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在VMS项目评价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已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VMS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给出了计算模型;并在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来评价VMS的社会经济影响.本文提出对高速公路VMS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应首先分析VMS项目的控制策略,然后进行VMS技术评价,因为这两个环节是VMS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设计基拙和技术基拙,VMS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它的技术实施效果体现出来的.将VMS置于交通网络系统环境下识别其影响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综合评价VMS与ITS信息提供系统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合成效果,将是未来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城市交通枢纽旅客换乘问题研究
    周伟,姜彩良
    2005, 5(5): 23-30 . 
    摘要 ( )   PDF(2736KB) ( )  
    城市交通换乘街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与交又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城市交通换乘街接的内涵、分类及换乘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拙,按照目标理论分析、内容设计、检验实施的系统分析过程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街接研究的理论框架,重点从换乘量分析、换乘街接组织、换乘建设策略与方法及换乘综合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街接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需求条件下区域性配送中心
    规划模型及解法研究
    陈焕江,宋寒
    2005, 5(5): 31-33 . 
    摘要 ( )   PDF(959KB) ( )  
    合理规划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对于提高物流配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物流配送系统中,需求点的物流配送需求是随机变量.因此,传统的把配送需求假定为已知常数的规划模型,不能反映需求量的随机性对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影响.本文研究当物流需求量为随机变量时,区域性配送中心的随机规划模型和解法.由于引入了随机变量,所建立的规划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则利用了确定性等价及过滤条件把模型简化成了多个简单的线性规划子问题,简化了模型求解,从而使之更易于在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中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边停车带设置
    对混合车流速度影响分析
    陈峻,王炜,梅振宇
    2005, 5(5): 34-36 . 
    摘要 ( )   PDF(979KB) ( )  
    以无机、非分隔带城市次要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分别建立设置路边停车带前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速与车流饱和度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路边平均停放车带的车速饱和度指标,论文最后分析了路边停车在驶入驶出停泊点是对车流状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A算法的轻轨车辆
    任务分节及配对优化研究
    余祖俊
    2005, 5(5): 37-40 . 
    摘要 ( )   PDF(2293KB) ( )  
    针对轻轨车辆在指定两站进行任务分节具有多样性,论文采用人工智能直观启发确定了任务分节及配对的基本模型。建立了任务配对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保证不同车之间的2节任务配对后,换乘是上下车在同一站,时间在0.5至2小时之间,且使全部配对任务中换乘休息的总时间最短。设计了有效的“自交叉” GA算法,优化出各车的任务分节及其配对组合方法。算法对于日分多节任务、多换乘位置点的任务分节配对的排版问题具有一般适应性。此算法在天津轻轨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诱增交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杨静,毛保华,丁勇,何宇强
    2005, 5(5): 41-45 . 
    摘要 ( )   PDF(2062KB) ( )  
    诱增交通量是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建设项目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诱增交通量概念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述了区域诱增交通量产生的机理,分析了现行单个建设项目诱增交通量计算思路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基于区域的诱增交通量计算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论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基于区域诱增交通量计算方法.利用北京地区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至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道路建设对交通量的近期影响弹性系数0.17,远期影响弹性系数0.29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行程质量的动态交通分配
    熊志华,邵春福,线凯
    2005, 5(5): 46-49 . 
    摘要 ( )   PDF(1854KB) ( )  
    以道路可靠性作为行程质量指标,建立了结合道路可靠性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首先,给出动态交通分配的流程,以中观模拟的方法建立车辆集合的时变的路网中路径选择,得到基于时间的交通需求在路网中的时空分布;其次,以Wardrop的均衡原理作为平台,建立了考虑道路可靠性质量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达到动态用户最优状态,即在每一步长,每一OD对之间被使用的路径,其可靠性等于该步长内最大的可靠性,且出行者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路径提高其准时到达目的地的概率.最后,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并验证路网行驶路径动态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分形几何学的区域公路网
    布局评价指标的研究
    李文华,杨兆升,王希伟
    2005, 5(5): 50-53 . 
    摘要 ( )   PDF(1433KB) ( )  
    路网布局是公路网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环节,布局的评价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这为我国公路网规划的发展,乃至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公路网规划认识的深入,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对路网布局和结构提出了很多新的认识和具体方法,“分形几何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已经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现有公路网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分形几何学的评价指标——覆盖度,并进行定量的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拉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张志敏,王本利,张永满
    2005, 5(5): 54-57 . 
    摘要 ( )   PDF(1115KB) ( )  
    为了应对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加大了时公路建设的投资,从而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但是相对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说,关于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研究还很不到位,公路建设拉动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仍不成熟.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拙,在分析了公路建设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后,讨论了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影响的分类,并分析了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的基本理论,为以后深入研究公路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影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后评价中
    社会效益的定量化方法研究
    税常峰,贾元华,李兴华
    2005, 5(5): 58-62 . 
    摘要 ( )   PDF(1166KB) ( )  
    目前我国大批高速公路项目建成运营并进入了后评价阶段,如何客观系统评价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效益,在后评价工作中仍然处于探讨阶段.本文结合了高速公路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特点,在对高速公路后评价工作中各种社会效益定量化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综合量化方法,即采用多个模型,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权重进行组合计算.文章最后结合高速公路后评价项目实例,运用该方法对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运输系统与电子商务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
    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
    张贝,高自友,张好智
    2005, 5(5): 63-69 . 
    摘要 ( )   PDF(2745KB) ( )  
    建设现代物流系统要求有关决策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是从系统规划者的角度出发使选址总费用最小,而下层规划为考虑各物流中心相互影响条件下的空间价格平衡的变分不等式模式,与此同时还考虑了污染附加费的征收标准,使其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最后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并用一个算例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物流选址优化模型和算法的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流宏观模型的分类研究
    熊烈强,李杰
    2005, 5(5): 70-72 . 
    摘要 ( )   PDF(1340KB) ( )  
    将交通流模型表示成拟线性一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按照方程组中的系数值,对交通流的各种宏观模型进行了分类;依据特征线的特征速度是否小于宏观运动速度,模型是否依赖外来的速度一密度平衡关系以及模型代表的交通流特点等三项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三种比较理想的交通流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汽车消费文化问题关注
    薛新伟
    2005, 5(5): 73-77 . 
    摘要 ( )   PDF(1801KB) ( )  
    谈到城市交通问题,一般都只提及显形因素—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法规的制定以及执法力度等,而忽略隐形因素— 文化建设.本文从隐形因素这一角度,以这种软性的基础的文化建设入手,提出汽车消费文化的概念,并通过对所见所闻的国内外城市交通现象的比较,说明该文化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该文化的建设对于未来城市交通长足发展的指导性意义,阐述了在当前我国家庭轿车刚刚开始发展之际,适时引导和培育先进、文明的汽车消费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崔现华,任远,杨静,刘子玲
    2005, 5(5): 78-83 . 
    摘要 ( )   PDF(1754KB) ( )  
    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特点,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安全性,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若干高速公路项目的实证分析,运用系统分析理论方法,从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高速公路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布局合理化、促进区域资源开发、促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及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给出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信息挖掘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科学与工程
    动态交通分配:回顾及前瞻
    司徒惠源,罗康锦
    2005, 5(5): 85-100 . 
    摘要 ( )   PDF(4217KB) ( )  
    动态交通分配的特性在脱线交通网络设计、政策评估、和在线运作及管理中有重要的含义.虽然动态交通分配的研究仍然是十分活跃,可是其特性及其含义在以往的文献中并没有完全地受到注意或重视.现在是来总结我们在动态交通分配研究中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向适当的时候.本文回顾了动态交通分配公式化的方法、比较其利用不同交通流量模型时的特性、谈论其含义和提出一些未来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变信息标志系统(CMS)选址优化模型
    傅立平,李硕,Jeff Henderson
    2005, 5(5): 101-120 . 
    摘要 ( )   PDF(5625KB) ( )  
    提出了一个在有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的组合路网中设置可变信息标志(CMS)组位置的最优化模型.与文献中现有的模型相比较,本文的模型有效地达到了实际规模道路网络计算复杂性问题和确保求解模型的质量之间很好的平衡. 本模型具有三个不同的特征:(1)认为在路网中设置安装可变信息标志(CMS)系统是一个必须同时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和利益的典型的规划问题;(2)评估由于在路网中设置了可变信息标志(CMS)系统而带来的交通效益是通过具有不同交通分布型态的多个时段来完成的;(3)考虑了在不同的路段上和时段内交通事件的特征本质上是变化的因素.本文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用以检验在各种不同的交通输入参数中,如交通需求、交通事件特征值、以及驾驶员交通行为的不确定性对可变信息标志系统(CMS)在路网中的最优设置的潜在影响.最后,本模型应用于加拿大多伦多的401高速公路和辅道组成的混合道路系统,并且对CMS系统设置结果进行了检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车辆优化调度
    林兴强,陈驰,陈景新,任爱珠
    2005, 5(5): 121-135 . 
    摘要 ( )   PDF(5349KB) ( )  
    行程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货运车队路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要求货物准时送达的配送任务(例如商品混凝土的配送),提出了在车辆调度中考虑由拥挤路段交通流量波动引起的行程时间不确定性的方法,建立了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要求的车辆优化调度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通过算例介绍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应用。结果表明配送总成本随行程时间可靠性要求的提高而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