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综述
    贾顺平,彭宏勤,刘爽,张笑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 9 (3): 6-16.  
    摘要6447)      PDF (1628KB)(10059)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性行业,尤其是一次性石油能源消耗大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外部成本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指标与数据比较研究,以及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相关规划与政策研究、交通能源需求量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要在交通运输能耗基础统计数据与可比指标、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能源消耗的可比因子、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等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建立相关的基础数据平台和理论方法模型。
    基于GPS/INS的无人驾驶汽车交叉路口转弯功能实现
    朱玙熹, 曲超, 陈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 (增1): 91-98.  
    摘要5784)      PDF (1130KB)(9859)   
    介绍了在城市结构化道路网络中无道路线的交叉路口等处,无人驾驶汽车基于GPS/IN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实现自动转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GPS/INS进行地图文件制作和车辆实时定位,并给出转弯信息;当行驶至转弯处,利用当前道路路点和未来行驶道路路点信息来拟合多项式曲线,规划局部转弯路径;当转弯环境安全时,采用预瞄控制算法使车辆跟随规划的路径.对于预瞄控制算法,基于Matlab/Simulink进行了“车辆—道路—控制器”的闭环仿真,车辆能够跟随规划的路径,且方向盘转角曲线光滑,在转向系统的承受之内.最后基于无人驾驶汽车平台进行了实车实验,利用EPS(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转向助力电机执行方向盘转角指令,验证了该方法可实现无道路线交叉路口的自动转弯.
    大数据及其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陆化普,孙智源,屈闻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 15 (5): 45-52.  
    摘要1318)      PDF (1945KB)(5375)   

    大数据给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革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交通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交通大数据带来的问题和大数据驱动的数学建模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交通大数据给智能交通系统带来的变革.为了深入理解交通大数据的内涵,分析交通大数据的产生背景,提出了交通大数据的“6V”特征,总结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大数据的基本类型.面对交通大数据带来的数据安全、网络通信、计算效率和数据存储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思路.对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混合模型的意义.最后,讨论了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框架.

    基于路段属性变量的浮动车覆盖率模型研究
    饶宗皓, 姚恩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 (2): 62-66.  
    摘要4985)      PDF (358KB)(4687)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浮动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浮动车系统中,目前的难点在于浮动车配置数量的确定,即在保证一定覆盖率的前提下,如何合理配置路网中的浮动车数量.本文针对现有浮动车覆盖率模型的局限性,从覆盖率的产生机理入手,以路段为研究对象,研究路段属性对单位时间内浮动车通过该路段次数的影响,建立基于路段属性变量的浮动车覆盖率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解.最后结合南京市的浮动车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为浮动车配置计划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被引次数: Baidu(1)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杨兆升 胡坚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39-43.  
    摘要5762)      PDF (315KB)(4660)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
    是APTS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在对比了世界各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实施框架,并给出了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的 解决方案。
    被引次数: Baidu(185)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王国光, 史天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 (4): 25-31.  
    摘要5779)      PDF (839KB)(3460)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是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RITS的发展在我国已
    初步具备了条件,大力加强RITS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能避免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的传统阶段,而且可以促进大量高新技术在铁路的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对铁路的改革、运营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针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特点及一般构成,认真研究RITS关健技术,特别是通过分类研究分析其国内外发展现状,找出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重点攻关,对于实现我国铁路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被引次数: Baidu(27)
    集成VISSIM、Excel VBA和MATLAB的仿真平台研究
    卢守峰, 韦钦平, 沈文, 刘喜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 (4): 43-48.  
    摘要9345)      PDF (1127KB)(3415)   

    本文提出了利用Excel VBA作为主控程序将VISSIM与MATLAB进行集成构建仿真平台的方法,解决了直接对VISSIM二次开发编程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该方法综合Excel VBA与VISSIM、MATLAB的接口编程容易,且MATLAB具有强大的工具箱、库函数和擅长处理矩阵的优点,其中VISSIM和MATLAB作为Excel VBA的调用对象,利用MATLAB编制新建交通控制模型的代码,利用VISSIM模拟车流运行和提取各种交通运行性能指标.具体地,VISSIM与Excel之间采用COM数据通讯接口进行集成,Excel与MATLAB之间采用Excel Link扩展接口进行集成.采用这种方法建立的交通控制仿真平台为研究验证新型的交通控制模型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该控制仿真平台建立的Q学习配时优化模型的实例.

    被引次数: Baidu(24)
    基于时空轨迹数据的出行特征挖掘方法
    张健钦,仇培元,杜明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 14 (6): 72-78.  
    摘要701)      PDF (2039KB)(3339)   

    在车联网应用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的私家车和出租车上安装了配备GPS 设备的智能终端, 产生着大量的时空轨迹数据.为挖掘这些数据蕴含的驾驶员出行特征, 本文以北京市出租车时空轨迹数据为例,基于时空GIS 的视角提出并实现了驾驶员居住 地挖掘方法和作息规律性分析方法. 样本实验结果一方面展示了驾驶员居住地空间分 布,另一方面表明作息规律性总相似度在0.6–1之间的驾驶员数量较多,占到了总数的 73.75%.通过本文方法挖掘的信息可为出租车的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方法同样适用私家 车时空轨迹数据的挖掘,对私家车出行规律的研究和掌握更有意义.

    被引次数: Baidu(11)
    城市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中双层规划模型、方法及应用
    高自友,张好智,孙会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 (1): 35-44.  
    摘要5998)      PDF (1013KB)(3286)   
    综述了城市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中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的以往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并据此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被引次数: Baidu(190)
    通勤者出行时间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诸葛承祥, 邵春福, 李霞, 孟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 (2): 126-131.  
    摘要5189)      PDF (414KB)(3117)   
    在分析通勤者出行时间与出行方式选择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出行时间—出行方式与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两个方向的Nested Logit模型.利用北京市第三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借助BIOGEME软件对两个模型进行估计.首先通过包容系数对Nested Logit模型的结构关系进行辨识,结果显示,出行时间—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比出行方式—出行时间选择模型合理,表明通勤者在选择出行时间后,在其约束下考虑合适的出行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出行时间—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并分析标定结果,进一步揭示通勤者出行时间与出行方式的选择特征,从而为制定高峰时期相关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被引次数: Baidu(34)
    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测算与分析
    贾顺平,毛保华,刘爽,孙启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1): 22-27.  
    摘要6327)      PDF (859KB)(3040)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已经成为决策者高度关注的信息. 论文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能耗统计数据与国际统计口径的差异,认为目前中国的统计中缺少了对社会及私人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农用运输汽车)等的能耗数据. 建立了基于车辆使用的交通能耗测算模型,计算了相关参数. 结果表明,依国际口径修正后,2007年中国交通运输石油能耗占全部石油终端能耗的比例为60.1%(按国内统计数据为36.4%),交通运输总能耗在全部终端能耗中的比例为12.7%(按国内统计数据为8.1%). 同时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交通能耗水平数据,发现中国人均能耗及交通运输能耗比例虽然相对比较低,但近几年增长迅速.
    被引次数: Baidu(193)
    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及应用
    闻学伟, 汝宜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2, 2 (1): 16-19.  
    摘要5013)      PDF (245KB)(2947)   
    在提出智能物流系统(ILS)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物流学及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智能物
    流系统的结构;根据物流活动的功能,选择了相关智能技术,以便为智能物流系统设计提供参
    考.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以铁路物资配送系统为背景,提出了铁路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案.
    被引次数: Baidu(125)
    城市交通综合指数、交通出行指数及其数学建模
    关积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 (1): 49-53.  
    摘要4595)      PDF (454KB)(2942)   
    提出城市交通综合指数和交通出行指数的概念,并探讨了具体计算指数的数学建模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
    王富章,李平,刘德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 (3): 24-28.  
    摘要5030)      PDF (479KB)(2929)   
    结合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城轨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想,并对其中作为其他子系统研究基础的城轨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进行了探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智能化、综合化将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最后,文章对城轨智能化综合监控系统的内涵、结构及其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研究
    张飞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73-80.  
    摘要7069)      PDF (557KB)(2865)   
    根据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研究发展状况以及我国ITS研
    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公交公司实际运输的基本需求采用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进
    行了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方法的研究.该方法充分利用遗传算法的智能化特征,有效地改善公交
    车辆的静态调度,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为避免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运用混合遗传算法
    HGA(Hybrid Genetic Algorithm),提高遗传算法的收敛性能和优化质量,以确保遗传算法的优化性能.在静态调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特点,借助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分析研究了公文车辆的动态调度的实现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管理效率,为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实施做好必要的技术服务.
    被引次数: Baidu(130)
    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刍论
    张国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2): 129-133.  
    摘要5876)      PDF (285KB)(2823)   
    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应该运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研究与发展我
    国交通运输系统,我国政府提出以发展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进行我国交通运输的综合发展,但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原因致使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没有能达到综合协调全面发
    展的目标.作者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从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工
    程的研究,参加了由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上海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协调与智能化发展的研究,提出
    了通过交通运输智能化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观点.并分
    析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结构及内部的组织与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综合交通信息
    工程,在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联网,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在实现智能化工程中促进
    和加强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次数: Baidu(47)
    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谢保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 (4): 86-90.  
    摘要4841)      PDF (573KB)(2756)   
    为满足我国铁路电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新时期要积极发展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计算机联锁系统不是传统的孤立的信号控制系统,而是信号安全综合控制监测系统和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功能也因超出了车站信号安全控制设备的概念范畴而得以多方面的拓展.本文对国内外计算机联锁系统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新一代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向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能、电子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化、一体化等几个方向发展的目标.
    被引次数: Baidu(31)
    混合交通环境下有信号平面交叉口
    通行能力研究
    李建新, 毛保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2): 119-123.  
    摘要6564)      PDF (274KB)(2727)   
    关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是交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混合文通环境下非机动
    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自行车对道路交叉口能力影响的研究,
    分析了在我国自行车流量较大条件下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间题,研究了我国非机动车比例较大的 混合交通环境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有信号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及相应的计算 模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混合文通流条件下的仿真研究有重要现实
    意义.
    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
    叶怀珍 杨泽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56-58.  
    摘要6803)      PDF (275KB)(2709)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如何进行适度调整,以开拓物流领域这个大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阐述交通运输与物流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出发,探讨了交通运输开拓物流市场所应进行的 调整,在本文的最后说明了交通运输进人物流领域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发展我国智能运输系统(ITS) 亟待解决的课题
    ——智 能 运 输 系 统 (ITS)评价方法研究
    史其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23-29.  
    摘要6090)      PDF (436KB)(2650)   
    本文首先论述了在我国开展智能运输系统(ITS)评价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外ITS评价
    研究现状综述,然后作者指出在ITS评价中仅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是不足的,进而提出了一种用于ITS评价的新方法,即多目标(多准则)决策方法,之后重点展示了一种最常用的多目标
    (多准则)决策方法即层次分析法(AHP)用于ITS评价的流程和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