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创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局面
    张春贤
    2005, 5(2): 1-9 . 
    摘要 ( )   PDF(4241KB) ( )  
    概要介绍了中国公路水路运输的基本能力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在未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形势下交通需求的主要特征,强调了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对交通服务新理念的认识.针对建立综合运输体系问题,文章强调除了依托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增强系统整合与街接外,协调的体制、高效的机制更为重要.借鉴发达国家交通发展战略调整的经验,本文还提出了中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重点行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石定寰
    2005, 5(2): 10-15 . 
    摘要 ( )   PDF(2407KB) ( )  
    结合全国正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按照中央的要求,着重介绍了四个问题:一是充分认识科技事业发展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深刻理解科技工作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历史使命;三是切实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重要保障;四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宏观管理,提高科技干部的工作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的责任与出行者的权利
    ——略论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中的普遍服务
    王笑京
    2005, 5(2): 16-21 . 
    摘要 ( )   PDF(2046KB) ( )  
    国内外的普遍服务政策中存在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普遍服务政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本文选择了道路交通中的信息服务的几个方面,讨论了在我国当前发展水平下,如何对大多数出行者进行服务和有关政策问题.文中首先对道路交通信息服务进行了界定,简要介绍了国内城乡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就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与普遍服务展开了讨论.通过国内外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情况的对比,得出了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判断.由此提出:由于我国道路交通和运输仍然处在初期,这使得我国在信息化浪潮中面临着“数字鸿沟”和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矛盾;但是民众的出行效率和方便程度是政府的责任,民众有权要求得到方便和便宜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安排道路交通信息系统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和执政为民的原则,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为大众服务的领域.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者提供价格低廉的,甚至是免费的信息服务.最后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角度出发,提出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同的利益和效率,处理好先走一步和公平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技术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超载运输对策绩效仿真
    杭文,李旭宏,何杰,顾志康
    2005, 5(2): 22-25 . 
    摘要 ( )   PDF(1407KB) ( )  
    针对目前全国各地超载治理对策不一、治理效果差别较大的现状,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构建超载治理政策法规、车辆演化、超载行为、社会总成本之间的仿真模型,使用STELLA软件模型并比较不同对策影响下系统社会总成本的变动情况,以便为超载运输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通过对安徽省公路运输系统政策绩效的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推出新的车辆技术标准、载重标准和税费标准是解决公路货运超载运输问题的最优对策,也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TS项目建设次序的定量优化方法研究
    伍速锋,杨晓光,陈幼林
    2005, 5(2): 26-30 . 
    摘要 ( )   PDF(1323KB) ( )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缓解城市交通矛盾的一条新途径,然而我国智能交通系
    统的建设还刚起步,一方面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项目投资大,另一方面又客观存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约束,因而必须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ITS项目进行事前评价,科学地安排ITS项目的建设次序.由于缺乏基础数据,通过精确地计算智能交通系统的成本、效益等数据来确定项目的重要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ITS项目实施序列优化模型,并尝试将其用于上海市公路网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规划研究.应用该方法,可以客观地推荐项目建设次序,避免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中信息共享系统的研究
    徐杰,魏旭,刘春煌,李平,史天运
    2005, 5(2): 31-35 . 
    摘要 ( )   PDF(1653KB) ( )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RITS)在本质上是建立在信息流基拙上的人流和物流的统一体,共用信息平台是RITS中各个子系统互相通信的信息中枢.在研究和分析全路内外对信息查询的需求的基拙上,对信息共享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当今流行的分布式计算结构,提出适合RITS信息共享系统的体系结构;然后分析当前主流的构件技术模式,提出建设信息共享系统所采用的关健技术;同时研究数据集成模式及数据集成方式,最后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的总体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离线交通灯信号优化方法:回顾与前瞻
    黄志光,黄仕进,唐松安
    2005, 5(2): 36-54 . 
    摘要 ( )   PDF(5384KB) ( )  
    概括地回顾了一些关于离线(或脱机)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用于在孤立交叉口的单点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离线方法在设计时一般利用已有调查出来的交通数据作为固定的输入资料,这个跟实时设计方法所要求的从感应器即时检浏出来的情况作为设计依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一般沿用的信号配时设计方法都需要依靠已刻在行车线道上(允许通行)的方向指示标志为设计基础,但这个方向指示在确定后在整个优化过程中是维持不变的,这就限制了交通流量在线道上的分布,从而大大减低配时的灵活性,在这样情况下优化出来的结果肯定不会是最好的.直至近期,以行车线道为基本单位的配时设计方法(英文名称为Lane-based method;中文可称为线道法)发展起来.这个方法是由传统的Phase-based method(相位法)所演变出来的.线道法不但包含所有相位法的特点,而且更能为原本受约束的线道和配时设计进行全面优化.线道法可在单点交叉口和区域性的联动控制系统上应用.文末提出一些未来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TransCAD的城市公交网络可达性指标及其应用
    赵淑芝,匡星,张树山,姜波
    2005, 5(2): 55-58 . 
    摘要 ( )   PDF(970KB) ( )  
    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可达性分析,可以反映城市间不同区域通过公交线网的交通便捷程度。本文通过对乘客出行心理、行为的假设和公交线路、道路可达性范围的界定,给出了一种简易的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指标计算公式,并基于TransCAD软件给出了指标计算方法步骤。最后,通过对长春市中心区的公交可达性进行了实证验算,得到了可信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中无效交通量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探讨
    郝小妮,俞礼军,靳文舟
    2005, 5(2): 59-63 . 
    摘要 ( )   PDF(1527KB) ( )  
    城市中无效交通量的大量存在是城市交通产生拥挤的原因之一,因而削减和控制城市交通中的无效交通量就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结构以及交通管理几方面探讨了城市交通中无效交通量的成因,并分析了每种成因下无效交通量的具体类型,提出了控制和削减城市交通中无效交通量的对策与方法,归纳了无效交通量的本质分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城高速公路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刘奕,贾元华,宋广辉
    2005, 5(2): 64-68 . 
    摘要 ( )   PDF(1834KB) ( )  
    环城高速公路作为联结城市内外部交通的枢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带动了城市交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本文着重说明了环城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及其沿线产业带的形成在促进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描述和分析了环城高速公路促进城市产业发展的机理,建立了相应的交通经济多因素灰关联矩阵模型,并引用沈阳环城高速公路建设的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论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框架研究
    张永,李旭宏,毛海军
    2005, 5(2): 69-73 . 
    摘要 ( )   PDF(1533KB) ( )  
    区域物流基拙设施平台规划是区域物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物流结点和通道实现整合、优化区域物流资源的目的和体现出规划的主次.文章在吸收区域物流规划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总体框架,建立了一套由区域物流现状分析、区域物流增长极选择、物流网络布局和建设序列等组成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方法体系,并重点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汽车保有量预测
    龚华炜,靳文舟
    2005, 5(2): 74-78 . 
    摘要 ( )   PDF(1382KB) ( )  
    汽车保有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汽车保有量和社会经济有关指标的函数关系,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一个地区短期内的汽车保有量.本文根据广东省的统计数据,给出建立计量经济学预测模型和进行各项检验的详细过程,并根据模型预测了广东省2004年和2005年的汽车保有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交通运输网络复杂性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高自友,吴建军,毛保华,黄海军
    2005, 5(2): 79-84 . 
    摘要 ( )   PDF(1725KB) ( )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划分,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实际网络有完全规划网络(Completely Regular Networks)、安全随机网络(Completely Random Networks)、小世界网络(Small-world Networks)和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s).系统地对无标度网络的形成、特性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重点探讨交通运输网络的复杂性和相关问题,研究了城市公交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及度分布指数,并以北京市公交网络为例完成了实证分析.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出了怎样找到公交网络中的枢纽站点这一难题的研究思路、整体框架及求解算法,这是交通运输网络复杂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关键.还分别从理论与应用两个层面给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为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运输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单行交通的分析、设置和评价方法的探讨
    宫晓燕,王飞跃,李润梅
    2005, 5(2): 85-89 . 
    摘要 ( )   PDF(1300KB) ( )  
    目前国内外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行并试点单行交通,并期缓解城市交通.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大连和上海,但缺乏对单行交通整体的理论层面的支撑.随着开展单行的城市越老越多,对于单行交通分析、设置和评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本文在总结多个城市实施单行交通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一套城市单行交通的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同时在文章的末尾列举了体系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比如,单行交通中公交线路的设置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规划中机动车
    空气污染影响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李铁柱,王炜,李修刚
    2005, 5(2): 90-96 . 
    摘要 ( )   PDF(2798KB) ( )  
    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为基拙,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关键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单车排放因子的确定、城市街道污染物扩散模型的选择和建立、交通网络环境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和街道污染物扩散浓度的计算及交通网络负荷条件下交通污染评价.简要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苏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证明其能够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比较系统地分析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科学与通信工程
    北京南中轴路快速公交(BRT)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概要
    罗大明, 季晓京
    2005, 5(2): 97-103 . 
    摘要 ( )   PDF(2215KB) ( )  
    BRT 是一种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北京南中轴路BRT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公交系统,对我国BRT建设能够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BRT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车站智能系统,路口交通信号优先系统,车载电子设备系统,智能调度系统,实现BRT场、站、道、中心设备的电子化、智能化;按照BRT的设计,调度、监控、指挥、服务的整体要求,采用网络、计算机、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使BRT“人、车、道”有机结合,体现公共优势,实现智能化调度、自动化信息服务等BRT运营的目标;按照现代化公交企业管理的要求,设计能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秦利燕,邵春福,缘凯
    2005, 5(2): 104-107 . 
    摘要 ( )   PDF(1194KB) ( )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况,分析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道路安全管理
    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
    人机交互系统、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方法库及其管理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实现,将是GIS在该领域应用和迅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新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与建设
    梅云新
    2005, 5(2): 108-111 . 
    摘要 ( )   PDF(1551KB) ( )  
    介绍了中国液体、气体、海底管道运输的发展与建设状况和中国管道运输发展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描述了中国管道运输未来发展的态势,提出了推动发展中国管道运输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等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过境绕城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
    后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梅鸣,胡天军
    2005, 5(2): 112-115 . 
    摘要 ( )   PDF(1181KB) ( )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高等级公路,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占地多、工程难度大等特点,其投资效益深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为了客观评价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需要进行立项阶段的前评估工作,而且要求在项目建成营运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后评估工作.本文在实地调查分析沈阳市经济交通状况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观点,运用区域经济学、反馈控制论等原理,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和模拟方法,分析了社会经济一交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动态行为,建立了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社会经济一交通系统的动态仿真.同时围绕客观评价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的总体目标,通过改变控制变量和调整控制参数的方法,对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T的交通管理
    综合信息平台的架构设计
    王军利,朱 茵,周海淞,于瑞华,李 磊
    2005, 5(2): 116-120 . 
    摘要 ( )   PDF(1401KB) ( )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来源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的集成.本文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基于GIS-T的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架构设计.本系统的建设目标是,研究开发为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服务的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建成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交通管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基于此,分别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上、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发与研究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从一定程度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