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编辑部与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鲲鹏大讲堂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数智港航与新质生产力创新”的学术交流活动,该活动也是本刊今年专栏组稿计划的一部分。来自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与学者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指引下开展的一次关于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我国港航发展水平、形成交通运输领域内新质生产力的交流与研讨活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匡海波教授在会上代表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对与会专家和学者表达了热烈欢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主编毛保华教授介绍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宗旨,表达了对联合举办方的诚挚感谢。
第一阶段由副主编陈绍宽教授主持。上海海事大学真虹教授在题为“以新质生产力加快港口转型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向供应链服务拓展、智慧化与数字化发展、绿色生态港建设、拓展航运业延伸服务和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等5个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推进港口转型发展的关键点。贾鹏教授在题为“多式联运智能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与应用”的报告中重点分析了如何解决“货物-运载单元-载运方式-枢纽站场-运输网络”混合多式联运群体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了加快研制多式联运智能运载和自动化转运接驳装备及关键技术、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应用验证的思路。
贾鹏教授主持了第二阶段学术交流,郭红月副教授、陈垚副教授、栾建霖副教授和李海江老师分别做了学术交流报告。
孙启鹏教授主持了主编面对面活动,毛保华教授结合投稿中的常见问题向期刊潜在作者们介绍了如何写好和改好一篇学术论文的关键点,与参会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学术活动后,参会人员现场考察了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主持研发的“教育部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实验装备平台”,参观了自主式交通试验设备、港口航运排放实时监测平台、港航产业链风险监控平台等自研装备与平台的功能与成效。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参会的师生还共同主办了党日活动,匡海波教授给大家讲解了1894年旅顺口之战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