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下午,主题为“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的任务与对策”的第60次交通“7+1”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围绕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双碳战略目标,基于全球经验,从我国碳减排全局出发,深入探讨了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的阶段性目标,重点研究了公路、民航以及货运领域2035年前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减排面临的任务与难点,从不同方式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交通运输低碳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柏赟就“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减排的任务与对策”结合部分国际经验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形势,研究提出了减碳的重点领域。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出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需求总量的增加速度可能会高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换算周转量排放因子的降低幅度,这使未来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长一段时间。各种减排措施中,燃料替代如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碳减排潜力最大,其次为载运工具能效提升和运输结构优化。短期看,运输结构优化减排成效最显著,但结构调整存在执行难度且调整空间存在上限,其减排效果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长期看,需重点推进燃料替代和能效提升,包括适度遏制运输需求增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胡荣教授基于对我国民航运输的研究就“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业碳减排的任务与对策”提出了技术与组织两个层面的对策。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凤振华研究员结合主管部门的规划探讨了我国公路运输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与实施路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李枭研究员分享了在公路货运领域研究推进绿色及低碳转型路径的成果与观点。
与会专家与学者结合发言人报告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深度低碳任务与实施路径、发展对策与重点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充分讨论了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低碳节能的形势与任务,实现了相互启迪、深化认识的论坛目标。
来自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铁路设计研究院、国家铁路局科技法制司、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交通节能减排中心、铁道科学研究院信息所与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与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