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利用小样本数据计算车辆年平均行驶里程的研究
    吴大磊,林怡青,彭美春,蒋文明,王贤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 9 (2): 155-160.  
    摘要12421)      PDF (767KB)(1117)   
    车辆年平均行驶里程(AVKT)是交通和环保领域研究工作的基础,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车辆种类、区域交通运输能力和车辆的技术状况等。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得到AVKT的真实值, AVKT只能根据其他信息估测获得。在分析AVKT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小样本数据计算AVKT的算法。该算法根据车辆种类、上牌日期、累积里程和保有量等数据建立计算公式,提出了由累积里程计算里程分布这一关键过程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车辆的种类分布、车龄分布、里程分布和累积里程决定了AVKT的多少。该算法综合多种影响因素,适合多种分类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通过实例应用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
    被引次数: Baidu(35)
    基于可变元胞传输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估计方法
    胡晓健,王炜,盛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4): 73-78.  
    摘要10727)      PDF (673KB)(1060)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的可靠性、实时性是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流的预测能力,提出了可变元胞传输模型(VCTM模型). 在分析元胞传输模型(CTM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方面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根据流量守恒定律,将元胞的交通流密度和元胞的长度两个参数引入CTM模型,建立了VCTM模型. VCTM模型根据路段连接、汇聚、分流等三种形式的不同特点,分别建立了元胞连接、汇聚、分流的交通流传输公式. 虽然VCTM模型引入了元胞的交通流密度和元胞的长度两个参数,增加了模型求解的运算量,但克服了元胞长度必须相等的局限性,确保VCTM模型可以应用于城市路网中的不同道路. 仿真结果表明,VCTM模型能够满足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的要求.
    被引次数: Baidu(53)
    集成VISSIM、Excel VBA和MATLAB的仿真平台研究
    卢守峰, 韦钦平, 沈文, 刘喜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 (4): 43-48.  
    摘要9345)      PDF (1127KB)(3415)   

    本文提出了利用Excel VBA作为主控程序将VISSIM与MATLAB进行集成构建仿真平台的方法,解决了直接对VISSIM二次开发编程难度大、耗时长的问题.该方法综合Excel VBA与VISSIM、MATLAB的接口编程容易,且MATLAB具有强大的工具箱、库函数和擅长处理矩阵的优点,其中VISSIM和MATLAB作为Excel VBA的调用对象,利用MATLAB编制新建交通控制模型的代码,利用VISSIM模拟车流运行和提取各种交通运行性能指标.具体地,VISSIM与Excel之间采用COM数据通讯接口进行集成,Excel与MATLAB之间采用Excel Link扩展接口进行集成.采用这种方法建立的交通控制仿真平台为研究验证新型的交通控制模型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该控制仿真平台建立的Q学习配时优化模型的实例.

    被引次数: Baidu(24)
    网闸技术在铁路客户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王富章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 7 (3): 60-63.  
    摘要7591)      PDF (855KB)(1262)   
    针对铁路客户信息服务平台中实现内网外网信息传输的安全需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闸技术的实现网络之间“物理隔离”的基本原理,并设计了实现铁路客运呼叫中心系统的网络安全方案。经过工程应用证明,本方案具有设计简单、隔离充分和传输效率高等特点。
    被引次数: Baidu(4)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研究进展
    张可,齐彤岩,刘冬梅,王春燕,贺瑞华,刘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5 (5): 6-11.  
    摘要7447)      PDF (1890KB)(1732)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及支持系统开发》,目前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介绍了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是中国ITS体系框架(第二版)的修订情况,包括体系框架开发理论与方法的完善、中国ITS用户服务的更新、国家框架内容的全面修订等;二是支持体系框架编制全过程的软件系统(ITSA-CASS)的开发和应用情况;三是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编制情况。
    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研究
    张飞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73-80.  
    摘要7069)      PDF (557KB)(2865)   
    根据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研究发展状况以及我国ITS研
    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公交公司实际运输的基本需求采用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进
    行了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方法的研究.该方法充分利用遗传算法的智能化特征,有效地改善公交
    车辆的静态调度,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为避免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运用混合遗传算法
    HGA(Hybrid Genetic Algorithm),提高遗传算法的收敛性能和优化质量,以确保遗传算法的优化性能.在静态调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特点,借助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分析研究了公文车辆的动态调度的实现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管理效率,为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实施做好必要的技术服务.
    被引次数: Baidu(130)
    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
    叶怀珍 杨泽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56-58.  
    摘要6803)      PDF (275KB)(2709)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如何进行适度调整,以开拓物流领域这个大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阐述交通运输与物流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出发,探讨了交通运输开拓物流市场所应进行的 调整,在本文的最后说明了交通运输进人物流领域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实施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
    何建伟,曾珍香,李志恒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1): 81-87.  
    摘要6654)      PDF (846KB)(1157)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广泛应用,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施后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取各项评价指标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例将体系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给出了各项评级指标的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并最终计算出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所带来可估算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资金能够产生明显的“杠杆效用”,所带来可估算社会经济效益约为原始投入的20倍左右.
    混合交通环境下有信号平面交叉口
    通行能力研究
    李建新, 毛保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2): 119-123.  
    摘要6564)      PDF (274KB)(2727)   
    关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是交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混合文通环境下非机动
    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自行车对道路交叉口能力影响的研究,
    分析了在我国自行车流量较大条件下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间题,研究了我国非机动车比例较大的 混合交通环境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有信号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及相应的计算 模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混合文通流条件下的仿真研究有重要现实
    意义.
    系统科学的新发展与交通系统工程
    陈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47-49.  
    摘要6562)      PDF (205KB)(2390)   
    交通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
    义.近年来系统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如
    果能够把这些启示结合交通系统工程的实际加以运用,定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28)
    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综述
    贾顺平,彭宏勤,刘爽,张笑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 9 (3): 6-16.  
    摘要6447)      PDF (1628KB)(10059)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性行业,尤其是一次性石油能源消耗大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的外部成本计算、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指标与数据比较研究,以及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相关规划与政策研究、交通能源需求量预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要在交通运输能耗基础统计数据与可比指标、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能源消耗的可比因子、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等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建立相关的基础数据平台和理论方法模型。
    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旅客票价制定的模型与算法
    高自友 四兵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50-55.  
    摘要6394)      PDF (391KB)(2640)   
    灵敏度分析方法和双层规划模型在城市交通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实际效果
    非常显著.本文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关于铁路旅客票价制定方面的应用,即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如
    何制定合理的铁路旅客票价.
    被引次数: Baidu(203)
    中国交通发展的演进过程及问题的思考
    王庆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 7 (1): 1-11.  
    摘要6340)      PDF (3495KB)(1169)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交通系统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时期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特点及其内在原因,研究了中国综合交通系统的布局及运行特点,论文结合作者近年根据中国综合交通发展需要策划组织的几个重大研究项目,分析了它们对于当前中国交通运输研究的意义,评述了部分重要结论的现实意义;论文根据对各时期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改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建议。

    海南航空(集团)公司的发展与腾飞
    — 海航八年实践现代企业制度的启示录

    陈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67-72.  
    摘要6331)      PDF (458KB)(2402)   
    文章全而阐述了海南航空集团8年的由政府投资1000万元,变成现在已形成160亿元
    的跨国集团的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文章其体介绍了:①海南航空公司的体制改革.包括领导制
    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运行制度,规范化制度等; 成功的资本运作经验;③ 海南航空市场的开拓经验; ④海南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
    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测算与分析
    贾顺平,毛保华,刘爽,孙启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1): 22-27.  
    摘要6327)      PDF (859KB)(3040)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已经成为决策者高度关注的信息. 论文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能耗统计数据与国际统计口径的差异,认为目前中国的统计中缺少了对社会及私人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农用运输汽车)等的能耗数据. 建立了基于车辆使用的交通能耗测算模型,计算了相关参数. 结果表明,依国际口径修正后,2007年中国交通运输石油能耗占全部石油终端能耗的比例为60.1%(按国内统计数据为36.4%),交通运输总能耗在全部终端能耗中的比例为12.7%(按国内统计数据为8.1%). 同时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交通能耗水平数据,发现中国人均能耗及交通运输能耗比例虽然相对比较低,但近几年增长迅速.
    被引次数: Baidu(193)
    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
    尹洪英,徐丽群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10 (3): 7-13.  
    摘要6246)      PDF (1209KB)(2604)   
    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估是当前路网研究中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识别路网脆弱性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应对交通系统危机情况的重要课题,它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路网脆弱性评估研究进行梳理和展望. 首先对路网脆弱性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不同学者对路网脆弱性概念的共识和分歧. 其次分析了路网脆弱性与路网可靠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然后对当前路网脆弱性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将路网脆弱性的评估方法分为基于特定场景评估法、基于特定战略评估法、基于仿真的评估方法和数学模型评估方法四大类. 最后指出了路网脆弱性未来的研究方向.
    被引次数: Baidu(83)
    基于云计算的铁路数据中心框架研究
    李磊, 马小宁, 李平, 王富章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2, 12 (增1): 124-128.  
    摘要6194)      PDF (558KB)(1869)   
    从信息技术要以较快速度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角度,本文指出现在传统铁路数据中心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云计算铁路数据中心的建设思想,并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提出建设基于云计算铁路数据中心的必要性.本文围绕高效、统一、安全、绿色、自动化,提出基于云计算铁路数据中心的概念,并且分析其内涵,介绍了基于云计算铁路数据中心的总体结构、铁路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的逻辑架构和体系结构.最后,结合国家信息技术方面的政策,及目前铁路信息化方面遇到的问题,对云计算在铁路信息化服务中的前景进行展望.
    考虑时间因素的运输方式选择问题
    高更君,黄卫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1 (1): 63-66.  
    摘要6190)      PDF (219KB)(2638)   
    本文先对各类运输方式做了概括论述,在着重考虑时间因索的前提下对运输方式的选
    择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利用最小花费来完成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选择模型,并分析了该摸 型的求解过程,有助干运输消费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
    被引次数: Baidu(66)
    基于大规模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
    章 威,徐建闽,林绵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7, 7 (2): 39-45.  
    摘要6132)      PDF (1655KB)(1905)   
    地图匹配问题是浮动车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浮动车数据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算法难以直接适用于大规模的浮动车数据匹配。本文在分析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与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的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浮动车地图匹配模型族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道路网格拓扑结构,设计了包括道路初次匹配模型、平行方向道路识别模型、节点匹配模型、延时匹配模型在内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体系,并对算法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本文提出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模型已经在广州市ITS示范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准确、高效和实用的特点。
    被引次数: Baidu(229)
    基于泊位计划的集装箱码头岸桥动态调度优化
    靳志宏,李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 11 (3): 58-64.  
    摘要6132)     
    所谓基于泊位计划的集装箱码头岸桥动态调度问题,是指在计划周期内,在每艘船舶均已安排了靠泊时间和靠泊位置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岸桥资源在船舶上的装卸任务间进行动态分配与排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计划期内所有船舶的滞港时间. 在充分考虑岸桥不能交叉作业、装卸任务有作业顺序要求等现实约束下,对此问题构建了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基于问题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任务排序的染色体结构,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通过与文献中单船的调度结果的对比、单船岸桥调度与多船动态岸桥调度结果的对比,以及多船动态岸桥调度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被引次数: Baidu(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