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智能交通物联网与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交通7+1论坛”第三十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3, 13(2): 1-8. 
    摘要 ( )   PDF(468KB) ( )  

    本次论坛针对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探讨了智能交通物联网和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问题,认为智能交通物联网就是将技术实用、理念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融合各种先进的智能交通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于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和车辆控制等智能交通领域,以达到人、车、路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形成高效、准时、舒适、低碳的城市综合运输系统.在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方面,强调服务内容的深刻性和个性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人性化、智能化.强调使综合交通物联网信息最大限度地与其他各类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进而催生新的应用和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TOD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评价
    谢秉磊,丁川
    2013, 13(2): 9-13. 
    摘要 ( )   PDF(359KB) ( )  

    构建了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将不同输入、输出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指标间的松弛变量和剩余变量,得出各个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根据DEA有效前沿面投影理论,提出DEA无效决策单元实现协调发展时应达到的标准,为无效决策单元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以美国阿勒格尼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能够较好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SM的航空公司基地选择与布局优化研究
    于剑,张燕
    2013, 13(2): 14-20. 
    摘要 ( )   PDF(699KB) ( )  

    航空公司基地的合理布局是航空公司开展航线网络构建、机队规划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提高航空公司基地选择与布局优化决策的科学性,本文首先系统归纳了航空公司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引入系统工程的静态结构化技术——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航空公司基地选择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航空公司基地选择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并据此绘制了航空公司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归类分析图.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航空公司基地选择与布局优化决策判别路径.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上述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航空公司基地选择与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物流理念下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及求解
    吕靖,常征
    2013, 13(2): 21-26. 
    摘要 ( )   PDF(437KB) ( )  

    现代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设要求物流链上各环节按照绿色理念建设运营.本文将绿色物流的思想引入内陆港选址问题,建立了考虑噪声、事故、拥挤、碳排放等环境因素的广义费用函数,并根据内陆港建设决策方与货主之间的主从递阶决策关系,构建了可兼顾投资者与货主对成本要求的内陆港双层规划选址模型.模型上层目标为在允许的投资范围内确定内陆港地址,使得系统总成本最小;下层目标为货主在各内陆港之间分配运输需求量,使得总支出费用最低.并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绿色理念下的内陆港双层规划选址模型是有效的,同时遗传算法可以产生稳定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路径流的多粒度交通仿真研究
    杜鹏, 田宗忠, 周学松
    2013, 13(2): 27-33. 
    摘要 ( )   PDF(933KB) ( )  

    针对局部交通状况分析所需要的多粒度仿真功能,本文分析了从宏观规划模型到微观仿真模型转换时的逻辑保证和数据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路径流的多粒度交通仿真方法,从物理、逻辑和运行三个层面实现了从基于点和线的宏观路网到基于车道的微观路网的转换.针对转换过程中交通小区质心及其路网连接线等虚拟实体的处理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支路近似方法.基于上述方法,开发了适用于TransCAD和VISSIM模型转换的软件包,方便地实现了从宏观路网中局部区域交通状况分析到微观路段交通流量仿真的一致性转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李颖宏,刘乐敏,王玉全
    2013, 13(2): 34-41. 
    摘要 ( )   PDF(1980KB) ( )  

    在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先进的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一方面,根据当前的交通流数据来动态调整其对未来预测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性分析,利用数据挖掘领域的相关知识寻求与当前交通流特性最为相似的历史曲线,并以其为基础来获得预测值的匹配值;然后,将二者获得的信息进行融合,采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实现短时交通流预测.以厦门市莲花路口断面的交通流量为例,通过对仿真图像和数据的分析,得出各种组合方法的预测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小于10%,能够较好地满足交通诱导系统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路交通分布参数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池荣虎,李建营,刘祥鹏,隋树林
    2013, 13(2): 42-47. 
    摘要 ( )   PDF(657KB) ( )  

    本文基于快速路交通流分布参数系统模型,利用快速路交通流系统具有重复运行的显著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入口匝道分布参数迭代学习边界控制方案.所提出的方法采用带有反馈的PD-型控制律,不仅可以从以前重复过程中学习有用的知识,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还可以有效的抑制当前运行过程中系统的量测噪声和扰动等不确定影响因素.该方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充分利用了快速路交通系统的分布参数模型描述,更全面地利用了系统的时空控制信息,从而提高了整个路段的控制性能.本文基于Matlab仿真进一步说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LAM的高速公路交通量多维预测研究
    钱超,许宏科,徐娜,代亮,程鸿亮
    2013, 13(2): 48-56. 
    摘要 ( )   PDF(1016KB) ( )  

    OLAM是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OLAM实现高速公路交通量多维预测的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维数据雪花模型,建立起收费数据的数据仓库并得到交通量多维统计结果;在构建季节ARIMA预测模型过程中,检测出因节假日、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量异常值并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实现了交通量的预测.与一般季节ARIMA模型相比,修正后模型的白噪声方差和AIC值显著降低,数据拟合程度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MAE和MAPE分别为50.43和1.59%,能够满足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利用收费数据分析、预测交通量时空变化趋势的要求,从而为制定各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地铁的停车换乘可靠性分析
    范文博*
    2013, 13(2): 57-62. 
    摘要 ( )   PDF(617KB) ( )  

    停车换乘可靠性是决定停车换乘设施能否成功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度量基于地铁的停车换乘可靠性,考虑了道路网上旅行时间不确定性、停车设施内搜索泊位时间不确定性和地铁车站等车不确定性,定义了“换乘可靠度”和“方式可靠度”.利用随机网络均衡分析方法模拟小汽车出行者以个人旅行时间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选择、路径选择和停车设施选择.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相继平均法求解均衡模型,并设计算例验证了不确定性对停车换乘分担率的显著影响.算例还分析了地铁发车频率、停车设施容量和总需求强度等因素对停车换乘可靠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同限速条件下的超车模型研究
    柏伟,李存军
    2013, 13(2): 63-68. 
    摘要 ( )   PDF(566KB) ( )  

    超车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超车时机选择不当或操作失误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干道及高速公路上,不同车道的限速要求对超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整个超车过程分为换道、超越、并道三个阶段,添加不同车道的限速条件,以安全为前提,在一个超车时段内尽可能多地超越前方行驶车辆为目标,并充分考虑车辆跟驰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间距及超越行驶过程中超越车与被超越车行程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超车模型,以供车辆在超车时提供判断及辅助,并通过一个算例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轨道交通拥挤线路票价及服务供应优化模型
    秦菲菲, 贾海成
    2013, 13(2): 69-80. 
    摘要 ( )   PDF(457KB) ( )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很多城市开始发展轨道交通系统.但是轨道交通能否达到预期的分担率还取决于其相对于路面交通方式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的运行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针对拥挤线路,在一定的管理目标约束下,本文建立了票价、发车频率和车厢数的优化模型.模型还考虑了负外部性的噪声污染因素、车内拥挤度的反作用以及正外部性的缓解道路拥挤因素.选取苏州市为例,详细说明了某运输通道下轨道交通线路定价的有效性和服务供应的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理论与实例综合分析表明,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相比,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需求为低票价、多车厢数和高载客率.从现行的运行管理模式向社会效益最优转化需要降低票价、增大发车频次并增加车厢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入期望速度的交通流中观模型研究
    卢守峰,刘改红,刘喜敏
    2013, 13(2): 81-89. 
    摘要 ( )   PDF(929KB) ( )  

    本文旨在研究期望速度对速度—密度曲线的影响.通过引入期望速度建立了新的博弈表和相应的交通流中观模型,利用VBA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于一个期望速度类情况,分析了期望速度相同时不同的道路条件对应的速度—密度曲线,以及相同道路条件下,不同期望速度对应的速度—密度曲线.对于多个期望速度类的情况,研究了多个期望速度的变异系数对车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以及慢车比例对车流平均速度的影响.得出结论,驾驶员的期望速度差异是影响车流平均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密度较小时,交通流处于个体流模式,此时交通流平均速度主要由期望速度差异决定;当密度较大时,交通流处于集体流模式,此时交通流平均速度主要由密度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中式用餐约束的乘务调度问题
    陈仕军,沈吟东,苏璇,陈贺命
    2013, 13(2): 90-95. 
    摘要 ( )   PDF(498KB) ( )  

    有效的乘务调度能够为公交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公交乘务调度问题因受制于一系列劳动法规的约束变得十分复杂.我国公交普遍存在“中式用餐”约束,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复杂性,使西方主流调度系统在国内实施面临困难.本文基于“生成与选择”方法解决乘务调度问题,关键在于“生成”阶段处理“中式用餐”难题;利用“中式用餐”约束和乘务问题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换班机会筛选方法;在所选换班机会集合的基础上构造能满足“中式用餐”约束的潜在乘务班次集合.对实际公交乘务调度问题中的12组实例进行测试,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处理 “中式用餐”约束,而且能极大减少所求问题的规模,因此适用于解决大规模的带有“中式用餐”约束的乘务调度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面交通拥堵对民航旅客航班时刻选择的影响
    陈蒂,张宁,刘健
    2013, 13(2): 96-102. 
    摘要 ( )   PDF(588KB) ( )  

    研究了高峰期地面交通拥堵对民航旅客航班时刻选择行为的影响.在考虑地面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建立了民航旅客出发时间选择模型,给出了模型的用户均衡的性质.并进一步分析了票价差额对用户均衡的影响,得到了均衡人数不变时票价差额的取值范围,以及民航旅客的总排队时间和航空公司票价增量收益随票价差额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选择不同时刻航班的旅客人数由航班时刻差和瓶颈通行能力共同决定.对给定的航空出行需求,可通过调整票价差额,减少总排队时间(减缓交通拥堵)或者增大票价增量收益(增加航空公司票价收益).最后利用数值算例对结论进行了有效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BA模型的不同规模海运复杂网络演化研究
    王杰,李雪,王晓斌
    2013, 13(2): 103-110. 
    摘要 ( )   PDF(532KB) ( )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分析海运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可运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构建演化海运网络.连接概率是BA模型中节点优先连接的重要依据,据此,针对海运网络港口节点进行研究,通过加权量化和MATLAB编程将影响节点间连接的因素组成节点吸引度,引入连接概率公式,改进了BA模型.分别选取2010年全球15个和25个主要集装箱港口的相关数据,运用上述改进BA模型分别得到不同规模的海运网络演化情况,演化结果验证了海运复杂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呈现的特性与网络规模没有必然联系,规模大的网络平均路径更长、集聚性更强,度值相差更悬殊.进一步运用全球班轮航线实际网络进行验证,得到两者结构特性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中心商业区混合交通流的诱导优化模型及其仿真
    程铁信,崔苗,陈敬柱
    2013, 13(2): 111-117. 
    摘要 ( )   PDF(592KB) ( )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快速发展,其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严重障碍.本文以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动态分配的交通流诱导优化模型.首先,基于总体费用函数的路径选择概率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流进行动态交通分配.然后,根据分配结果确定拥堵路段,据此给出不同交通诱导措施,再应用所建模型选择最佳方案.最后,采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天津市滨江道商业区的混合交通流进行动态仿真,并针对不同的交通诱导措施,应用所建模型对诱导方案进行仿真和评价,确定最优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时隙再分配的分布式协同进化模型研究
    王湛,吴术
    2013, 13(2): 118-123. 
    摘要 ( )   PDF(432KB) ( )  

    协同时隙再分配是以利益为中心的自私理性个体间的分布式协作问题,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再分配的目标是在追求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群体目标.本文分析了DCCEA(分布式协同多目标进化算法)的特性及原理,确定了其在时隙再分配问题中的可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时隙再分配的分布式协同多目标进化算法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提高总交换效用的同时,增强了航空公司外部交换的自主性,同时分配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分配时效性,由此更为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式动态环境下的CDM GDP(地面延误程序)时隙再次分配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性单中心城市停车换乘系统平衡问题建模
    倪爽,赵晖,孙会君
    2013, 13(2): 124-129. 
    摘要 ( )   PDF(395KB) ( )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停车换乘服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引入到许多城市.本文研究了在拥挤交通走廊上停车换乘系统的平衡问题.在私家车和公交车共处同一道路的综合运输系统中,出行者有三种出行模式——私家车出行模式、公交出行模式和私家车—公交换乘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深度分析,提出了在连续走廊上出行者模式选择均衡问题,并将此问题等价转化为一个变分不等式问题.分析探讨了连续均衡模型解的性质,并通过建立公共管理模型,对停车换乘地点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路面状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胡思涛,项乔君
    2013, 13(2): 130-135. 
    摘要 ( )   PDF(601KB) ( )  

    为定量研究高速公路路面状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分别选取路面状态指数(PCI)和路面抗滑性指标(SRI)作为路面状态的表征指标、速度标准差系数(Cv)作为交通流表征指标.在考虑交通量影响的情况下,仿真实际路段沿线车速标准差系数的变化情况,结合已有的路面检测数据,建立高速公路路面状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模型.高速公路路面状态的安全等级根据Cv累计频率曲线划分为三级,确定了各安全等级的Cv阈值,并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交通流运行特征的角度分析路面状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是可行的,PCI和SRI与Cv的关系模型可准确判断高速公路路面状态的安全等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熵权的交通事故现场安全属性识别模型
    张文会,李德才,罗文文
    2013, 13(2): 136-140. 
    摘要 ( )   PDF(363KB) ( )  

    为了提高交通事故现场的安全性,预防二次交通事故,综合考虑事故现场路段的交通和管理要素特征,建立交通事故现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为人为因素、车辆因素、道路与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决策层共15个指标.将熵值法和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熵权的事故现场安全属性识别模型,应用熵权理论,计算评估指标的权重和属性测度.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把采集到的四组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现场的基本特征数据输入模型,对事故现场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进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安全性评价,也可以进行各方案之间的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分层Agent的铁路应急救援决策方法研究
    张振海,王晓明,张雁鹏,王海涌
    2013, 13(2): 141-146. 
    摘要 ( )   PDF(480KB) ( )  

    铁路应急救援决策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铁路应急救援为背景,分析多智能体技术在铁路应急决策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分层Agent的铁路应急救援指挥控制结构,并分析了各层Agent的基本功能.根据各层Agent的结构特点设计决策推理的模型,采用基于模糊评价的方法实现管理Agent的决策机制,并阐述了决策算法的计算过程.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列车救援决策案例进行模型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在铁路应急救援决策领域具有可行性.Agent技术和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为研究铁路应急救援的智能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TC系统对收费站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
    张晨琛,王艳辉,贾利民
    2013, 13(2): 147-152. 
    摘要 ( )   PDF(701KB) ( )  

    ETC技术的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人工收费效率,缓解了收费站车流拥堵状况,本文对ETC系统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收费站设计规范和实地调研成果,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系统构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结合系统各个构件中车辆的行为特征、车辆及收费通道的分类特征,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ETC收费站系统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考虑到ETC收费站车流拥堵特性,提出了ETC收费站服务水平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设计以ETC使用率、ETC车道数量及交通流量为参数的仿真方案,选取封闭式4车道收费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ETC使用率分别为30%、60%和90%时ETC车道数的配置建议,为收费站管理人员合理利用ETC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ERVPERF的城市公交车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马飞,孙启鹏,王炼,陈雨婷
    2013, 13(2): 153-157. 
    摘要 ( )   PDF(377KB) ( )  

    为系统研究城市公交车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借鉴SERVPERF服务质量分析方法,从乘客感知角度设计了公交车服务质量的5维度影响因素(有形性、保证性、可靠性、响应性和关怀性)测量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靠性维度与公交车乘客感知总体服务质量的相关性最高,而响应性最低;同时,有形性、保证性与可靠性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城市公交要继续加强服务的可靠性管理、不断提高司乘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需要强化公交车车体形象管理并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对提高城市公交的乘客感知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ogit随机网络配流模型的改进Dial算法
    杨泳,严余松,户佐安,马毅
    2013, 13(2): 158-163. 
    摘要 ( )   PDF(479KB) ( )  

    研究Logit随机网络配流模型及实现模型求解的Dial算法,针对原模型及算法的缺陷,通过引入路段长度相关的容错系数指标重新定义有效路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Dial算法,并应用于Logit随机网络配流模型中.改进算法在不降低原算法精度下不仅保留了原算法的无需路径枚举、计算效率高等优越性,而且满足实际出行者偏好在较短路段上“迂回”选择潜在有效路段的特点.最后通过一个路网实例对2种算法的配流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避免了原算法缺陷导致的结果异常,配流效果更加符合实际,其计算效果明显优于原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节点集装箱海铁联运箱位分配优化模型
    刘迪,杨华龙,张燕
    2013, 13(2): 164-171. 
    摘要 ( )   PDF(426KB) ( )  

    不确定性需求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箱位分配优化,对联运经营人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收益管理理论,结合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经营和组织特点,充分考虑合同客户、普通客户和加急客户的不同需求,分两阶段建立了多节点集装箱海铁联运箱位分配优化模型.第一阶段为面向合同客户的协议销售箱位分配模型,第二阶段为面向普通客户和加急客户的自由销售箱位分配模型.针对第一阶段需求的相对确定性特征和第二阶段需求的随机特征,分别运用确定性线性规划(DLP)和随机线性规划(SLP)方法进行模型转化并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模型与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堆场混堆优化模型
    王力,朱晓宁,闫伟,谢征宇,李秋波
    2013, 13(2): 172-178. 
    摘要 ( )   PDF(483KB) ( )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堆场作为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与集卡提交箱作业的缓冲区,堆存策略直接影响整个中心站的作业能力和效率,本文对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堆场混堆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心站堆场混堆作业问题的描述,建立了两阶段优化模型,第一阶段平衡中心站堆场各箱区进口箱和出口箱的箱量,第二阶段为分配到箱区的集装箱指派较优箱位,使堆存所产生的压箱数最小,并设计了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某集装箱中心站的实际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比中心站现有的堆存策略有较大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RIP对路径选择影响的离散选择分析
    陈思,干宏程,杨珍珍
    2013, 13(2): 179-184. 
    摘要 ( )   PDF(732KB) ( )  

    探索了图形式可变情报板(GRIP)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采用意向调查法(SP)获取驾驶员从两条拥堵状况不同的路径中选择路径的行为数据,采用离散选择建模方法建立估计路径选择概率的二元Logit模型,揭示驾驶员对GRIP信息的响应行为规律.GRIP提供的路径交通状况信息分别用拥堵点与分流点的距离、拥堵路径颜色来度量.调查选取上海市延安西路立交前实际存在的一块GRIP,SP问卷为驾驶员构造了起终点之间含有两条替换路径的假想出行情境,借助SPSS软件对采集的行为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表明,GRIP信息会影响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不同的信息内容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驾驶员对GRIP信息中出现红色特别敏感.此外,驾驶员的学历、年行驶公里数等个体属性也是影响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管理措施对路网宏观基本图的影响分析
    许菲菲,何兆成,沙志仁
    2013, 13(2): 185-190. 
    摘要 ( )   PDF(944KB) ( )  

    宏观基本图(MFD)存在于具有交通运行同质性的城市路网中,它可以用于路网的服务水平评估、区域控制和宏观交通建模.不同道路运行条件对MFD的形状存在不同的影响,进行MFD影响因素分析是应用MFD理论研究城市交通运行规律的前提.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为研究区域,运用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对海珠区的路网进行建模,通过采取不同交通管控措施,分析MFD图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FD不仅是路网本身的性质,也是控制策略效果好坏的直接体现.同时,需求的剧烈变化、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车道禁行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路网的MFD.另外,制定交通控制策略时要优先考虑路网中的关键路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分析及预测研究
    王明哲,郭敏
    2013, 13(2): 191-198. 
    摘要 ( )   PDF(1162KB) ( )  

    对城市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并实时监控、预测,可以有效地消除交通隐患,增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控能力.本文基于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流特性分析及已有的道路交通流预测模型,提出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组合预测模型,确定了非参数回归模型作为预测模型的核心,组合使用傅立叶历史估算模型、非参数自回归模型和非参数邻域回归模型对北京市典型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预测.针对北京市道路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实际情况及未来预测信息图形化发布的需要,提出了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的异构数据融合方法及道路编码模型及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都机场航班延误分布规律分析
    杨文东, 黄鹂诗,刘万明
    2013, 13(2): 199-204. 
    摘要 ( )   PDF(576KB) ( )  

    近年来航班延误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旅客、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利益.受天气、管制、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彻底消除航班延误,但可以探究航班延误的内在原因及其发展规律,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对首都机场的追踪统计,分析不同航空公司、不同时段的延误时长、延误率和延误波动;建立一天延误时长分布的核概率密度函数,证明在以往机场仿真时将延误时长分布看作是正态分布并不合理;提出直接利用延误总时长拟合最佳窗宽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达到航班延误规律分析要求,可以为不正常航班情形下的运行调度和恢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