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钱学森院士与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对钱学森院士的追思
    张国伍,顾佳
    2010, 10(1): 2-7 . 
    摘要 ( )   PDF(978KB) (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在钱学森院士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创建. 本文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创建的全过程,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的引入,系统工程学与交通运输学的融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定义、定位和定性,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和功能,交通运输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服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创建的几个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硕、博士学位点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等. 最后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社会实践、应用和推广. 表达了对钱老所给予的关怀和指导的感悟与追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十二五”水路运输发展战略的思考——“交通7+1论坛”第十七次会议纪实
    彭宏勤
    2010, 10(1): 8-21 . 
    摘要 ( )   PDF(2600KB) ( )  
    交通“7+1”论坛第十七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十二五’水路运输发展战略的思考”. 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探讨了水运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 针对内河、港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交流. 同时以上海港、广西内河航运、深圳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案例,分析了成功的经验以及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为“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测算与分析
    贾顺平,毛保华,刘爽,孙启鹏
    2010, 10(1): 22-27 . 
    摘要 ( )   PDF(859KB) ( )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已经成为决策者高度关注的信息. 论文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能耗统计数据与国际统计口径的差异,认为目前中国的统计中缺少了对社会及私人汽车、摩托车、低速汽车(农用运输汽车)等的能耗数据. 建立了基于车辆使用的交通能耗测算模型,计算了相关参数. 结果表明,依国际口径修正后,2007年中国交通运输石油能耗占全部石油终端能耗的比例为60.1%(按国内统计数据为36.4%),交通运输总能耗在全部终端能耗中的比例为12.7%(按国内统计数据为8.1%). 同时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交通能耗水平数据,发现中国人均能耗及交通运输能耗比例虽然相对比较低,但近几年增长迅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与国民经济的协整分析
    卢毅,彭伟,王礼志
    2010, 10(1): 28-32 . 
    摘要 ( )   PDF(699KB) ( )  
    为了研究中国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规律,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及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问题,本文选取我国1978-2007年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Econometric Views软件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和Johansen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寻求这三者之间的短期动态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和国民经济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已形成长期稳定均衡关系;道路货运量是国民经济GDP的Granger原因,道路货运量的变化将引起国民经济的同方向变动;燃油价格的变化与道路货运量呈现反方向变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补贴模式及参数研究
    田振清
    2010, 10(1): 33-37 . 
    摘要 ( )   PDF(745KB) ( )  
    多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面临运营亏损困扰. 本文在简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亏损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运营成本后补偿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实施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公用事业规制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基于价格上限模型的菜单式补贴方法,给出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计算模型,对其中核心参数X效率因子上限的取值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合某市1997-2004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促进企业经营水平改善,提高政府财政补贴的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巡航控制的公交运输系统元胞自动机模型
    丁建勋,黄海军
    2010, 10(1): 38-44 . 
    摘要 ( )   PDF(996KB) ( )  
    针对公共交通系统,基于巡航控制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可变跃迁概率元胞自动机(CA)模型. 模型中假设公交车辆并非唯一追求以最大速度行驶,而是根据期望车头距动态调整车辆向前移动的速度,实现了公交线路上车辆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协调行驶行为.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再现公交集簇前行的现象,引入新的控制策略后,模型改善了车辆在公交线路上的时空分布,疏散了公交车辆集簇行驶的状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交系统内车辆运行的平均速度并且降低了平均等待乘客数. 结果表明,新的控制策略可以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冲突点检测的城市交叉口机非混合流连续仿真模型的实现
    王力劭,毛保华,陈绍宽,张魁麟
    2010, 10(1): 45-53 . 
    摘要 ( )   PDF(2276KB) ( )  
    针对中国城市交通以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所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主的现状,用连续微观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将能够更加真实地描述交叉口机非混合流系统的复杂性. 本文对一种基于交叉口冲突点检测方法的新型连续微观仿真模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详细的计算机仿真实现方法. 之后,针对典型的机非混合交叉口给出了详细的仿真算例,并与实际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仿真数据对于观测数据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从而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机非混合交叉口系统的真实复杂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线圈检测器速度估计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金盛,王殿海,祁宏生
    2010, 10(1): 54-58 . 
    摘要 ( )   PDF(672KB) ( )  
    实时精确的车流速度对于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最普遍的单线圈检测器却不能输出速度参数.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线圈检测器速度估计的贝叶斯网络方法. 在分析流量及时间占有率与速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基础上,通过单线圈检测输出采样间隔内的流量和时间占用率数据,建立了速度估计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采用高斯混合分布函数和EM算法进行模型表达及参数训练. 通过北京快速路实地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算法不同采样间隔、不同车道及不同交通状态下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与传统算法相比平均绝对误差减少2 km/h左右. 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交通管理系统速度的估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向有隔离路段干线交通信号优化实施策略
    梁肖,彭宏勤,孙壮志2,郭继孚
    2010, 10(1): 59-66 . 
    摘要 ( )   PDF(1368KB) ( )  
    干线交通控制系统能有效减少机动车运行延误. 本文以系统延误最小和绿波带宽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基于系统周期和相位差最优的干线交通控制模型,以双向有隔离的北京城市主干路——皂君庙路—大柳树路(含4个信控交叉口)为实例,提出了两种线控优化方案,通过VISSIM仿真对该交叉口及其所在路段优化前后的交通状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北京市这类行人流量较大、交叉口布局紧凑的道路条件下,采用重叠相位能更好地优化线控系统;应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该路段进行线控优化后,交叉口总信控延误减小了59.6%,主线上的南向北和北向南平均行程速度分别提高了140.0%和51.7%,交通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RTSSEP试验平台的车辆避障准确度模型仿真
    张良力,吴超仲,吴青
    2010, 10(1): 67-71 . 
    摘要 ( )   PDF(945KB) ( )  
    分析了当前车辆避碰系统传感器端在对障碍物信息进行检测时,易受到道路交通环境因素干扰而产生虚报、漏报现象的原因,对车载传感器检测到的障碍物信息进行了性质归类.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车辆避障准确度模型.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碰撞判定,并依此对模型的仿真算法进行了设计. 整个仿真试验在室内道路交通系统仿真试验平台 (RTSSEP)上实施,结果表明仿真方法能有效模拟障碍物信息准确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可为进一步开展建模研究提供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浮动车和RTMS数据的动态OD估计模型
    赵慧,于雷,郭继孚,赵娜乐,温慧敏,朱琳
    2010, 10(1): 72-80 . 
    摘要 ( )   PDF(1245KB) ( )  
    动态OD需求是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控制措施制定及评估工作的数据基础,然而现有多数动态OD估计模型存在着难以应用于真实路网OD估计的问题. 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车和RTMS数据的动态OD估计模型,该模型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模型的实现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RTMS数据进行静态OD反推,获得与现实OD需求相匹配的静态控制OD需求;第二阶段是基于浮动车数据和RTMS数据计算得到每个OD对的时变拆分比例,并用该比例拆分静态控制OD获得动态OD需求. 最后以北京西三环交通走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动态OD需求估计实例分析工作,从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实施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
    何建伟,曾珍香,李志恒
    2010, 10(1): 81-87 . 
    摘要 ( )   PDF(846KB) ( )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广泛应用,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施后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取各项评价指标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以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为例将体系在实际中加以应用,给出了各项评级指标的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并最终计算出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所带来可估算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资金能够产生明显的“杠杆效用”,所带来可估算社会经济效益约为原始投入的20倍左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基于线圈数据的高速公路OD矩阵预测神经网络法
    MUSSONE Lorenzo,GRANT-MULLER Susan,陈海波
    2010, 10(1): 88-98 . 
    摘要 ( )   PDF(1274KB) ( )  
    以英国M42高速公路线圈交通数据为输入,建立预测模型,提出神经网络OD矩阵预测方法. 将预测结果与该公路3a号至7号交叉口间各支路上自动车牌识别装置测得的车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 解决了以下关键问题:利用线圈数据实现OD矩阵预测的可操作性,该类数据的特殊性是否影响模型构建,通过变异数稳定数据转换能否改善模型性能,能否同时进行单个OD预测. 得到基于训练数据平方根代换的最佳计算结果和单个OD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停车选择行为的路内停车价格优化模型
    梅振宇,项贻强,陈峻,王炜
    2010, 10(1): 99-104 . 
    摘要 ( )   PDF(792KB) ( )  
    路内停车是城市公共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对于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均有积极作用. 本文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 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 结合容量加载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铜陵市路内停车定价优化模型的实例,实例证明了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交通下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计算模型研究
    陈小红,钱大琳,钮志强
    2010, 10(1): 105-111 . 
    摘要 ( )   PDF(820KB) ( )  
    交通拥堵是当今世界的难题,而排队长度作为判断交叉口阻塞的标志,对其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我国混合交通的特性,结合交通冲突机理,首先考虑左转自行车对同向直行机动车的干扰,运用交通波动理论,提出了左转自行车对机动车干扰造成的排队长度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研究红灯初期滞留车辆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红灯初期滞留车辆数的动态计算公式,建立了适合于北京市实际交通状况的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动态计算模型.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在不同交通状态下均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为交叉口信号优化配时、缓解拥堵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时间变化的机票折扣定价研究
    施飞, 陈森发
    2010, 10(1): 112-116 . 
    摘要 ( )   PDF(612KB) ( )  
    机票定价一直是航空公司关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间推出适当折扣的机票可以让航空公司增加收益. 本文首先考虑到旅客提前订票存在风险,并认为风险概率满足指数分布;然后通过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动态博弈,给出航空公司的关于时间的定价模型;接着在得出的定价模型基础上,确定不同折扣机票的退票手续费和航空公司销售各种折扣机票的时间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① 航空公司能承受的最低票价越低,订票周期越长;② 订票越是提早票价越低. 最后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定价机制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在现实中也能很好的应用,不仅降低了航空公司的销售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多机场系统机场选址模型研究
    曹学明,王喜富
    2010, 10(1): 117-121 . 
    摘要 ( )   PDF(765KB) ( )  
    科学合理的多机场系统场址选择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和利益主体的重要决策问题,就是要使系统中各机场容量协调并使系统收益最大化. 在分析旅客机场随机性选择行为基础上,构建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多机场系统场址选择决策过程中多目标价值准则,定量研究宏观机场决策者与微观旅客的相互作用. 模型上层规划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使总的机场建设费用最小,下层规划则描述旅客机场选择行为,并使其总的出行费用最小. 考虑到变量的离散特性,文章分析了求解所构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模型的求解来检验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例计算表明,双层规划模型的多价值准则决策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多机场系统选址规划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优化机场资源配置和提高机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驾驶员行为变化的入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关羽,张宁,朱吉双,杨小宝
    2010, 10(1): 122-127 . 
    摘要 ( )   PDF(736KB) ( )  
    考虑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加速车道上驾驶员行为变化特征,以间隙接受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变临界间隙条件下的入口匝道通行能力模型. 当驾驶员在加速车道上向前行驶寻找汇入机会时,距离加速车道末端越近,其试图汇入主线的意向越强烈,所选择的临界间隙也会越小. 因此,驾驶员所选择的可接受临界间隙随着其在加速车道上行驶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从而会导致在加速车道不同位置的理论通行能力发生变化. 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可变临界间隙下入口匝道通行能力与固定条件下的差异. 结果表明:在考虑驾驶员汇入行为变化导致临界间隙减小条件下,入口匝道理论通行能力大于以往固定临界间隙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并且,在主路流量较大时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组站阶段计划随机相关机会规划模型及算法
    黎浩东,何世伟,宋瑞,郑锂
    2010, 10(1): 128-133 . 
    摘要 ( )   PDF(734KB) ( )  
    在铁路当前的运输组织模式下,编组站阶段计划鲁棒性和列车到达计划兑现率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提高阶段计划的鲁棒性,本文运用随机规划方法,研究列车实际到达时刻随机条件下(相对于计划到达时刻)的阶段计划优化编制问题. 以最大化阶段计划在列车到达时刻随机扰动下保持最优的概率为目标,建立阶段计划随机相关机会规划模型. 并设计了随机模拟、禁忌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能取得鲁棒性较高的阶段计划,能为阶段计划计算机编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动态随机流Petri网建模与分析
    李婧瑜,李歧强,杨立才
    2010, 10(1): 134-139 . 
    摘要 ( )   PDF(764KB) ( )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同时具有离散和连续动态,并包含大量随机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系统,具有动态、并发及同步等特征.在目前交通状况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其动态及随机不确定特性愈加明显.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是深入了解交通状况、进行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关键.本文在基本Petri网的基础上,将广义随机Petri网(GSPN)与交通流概念相结合,建立了符合交通流概念的动态流随机Petri网(FSPN)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动态及随机特性,并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某些随机现象作出很好的解析描述.文中针对四相位十字交叉口给出了动态流随机Petri网建模实例;活性分析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避免系统并发性带来的死锁现象.最后仿真运行分析和性能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动态流随机Petri网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程时间波动性对路径选择影响的离散选择分析
    干宏程,叶昕
    2010, 10(1): 140-144 . 
    摘要 ( )   PDF(708KB) ( )  
    探索了行程时间波动性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 研究采用意向调查获取驾驶员从两条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波动性不同的路径中选择路径的行为数据,采用离散选择建模方法建立估计路径选择概率的二元Probit模型,揭示驾驶员对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波动性进行权衡的行为机理. 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波动性分别用期望行程时间、行程时间标准偏差来度量. 研究发现:(1) 路径的行程时间和行程时间波动性都会对路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 (2) 中等年龄段驾驶员,较之比他们年轻的和年长的,对行程时间波动性越看重,对行程时间波动更敏感,选择行程时间不确定的路径的概率更小. (3) 出租车驾驶员对行程时间更敏感,选择行程时间更短的路径的倾向性更大. (4) 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选择行程时间不确定的路径的可能性更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道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董春娇,邵春福,熊志华,李娟
    2010, 10(1): 145-151 . 
    摘要 ( )   PDF(907KB) ( )  
    以道路子网为研究对象,采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道路网多断面交通流短时预测. 首先通过提取交通流空间特性对道路网进行划分,降低道路网整体分析复杂度及解空间维数,提高交通流预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其次以实时采集的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并以重构的交通流时间序列作为输入,采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道路网多断面交通流同时预测;最后,基于城市快速路多断面交通流量数据对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道路网划分方法能够划分出满足预测需求的子路网,在划分的子路网上,应用Elman神经网络能够实现道路网多断面同时预测,且预测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迂回限制下道路交通网络容量计算方法
    陈群,关函非,晏克非,姚加林
    2010, 10(1): 152-157 . 
    摘要 ( )   PDF(706KB) ( )  
    为了计算城市道路网络的交通容量,结合现实中交通分布特征规律分析,考虑对过于迂回路线的限制与避免,并考虑道路通行能力的约束,建立了较能符合实际交通特征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容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在已知各起迄点对(OD对)间交通分布比例前提下,主要通过增量加载的方式来求算道路网络总容量. 介绍了分析求解的具体步骤,并根据求解方法特点采用了多路径—增量加载分配方法来进行其中交通量的分配. 算例表明,该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容量是合理可行的. 该方法可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容量的评估及现状适应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直达车流取送方案的禁忌搜索算法研究
    谢金宝
    2010, 10(1): 158-163 . 
    摘要 ( )   PDF(704KB) ( )  
    放射形专用线非直达车流取送方案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当作业的专用线数为n时,取送方案数达到(n!)2,采用经典算法求解用时太长. 为了提高非直达车流取送方案的计算效率,将禁忌搜索算法同时用于送车方案和取车方案的求解过程. 对禁忌搜索算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设计,通过两组实例仿真,验证了禁忌搜索算法用于求解非直达车流取送方案的有效性. 仿真结果表明,专用线数越多,计算时间越长;在专用线数一定的条件下,最优方案的等值方案数越少,搜索范围就越大,计算用时也越长. 专用线不超过8条时,计算用时不超过3 s,计算效率满足了现场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自行车绿灯放行特性
    刘金广,刘小明,于泉,荣建
    2010, 10(1): 164-169 . 
    摘要 ( )   PDF(2556KB) ( )  
    混合交通现象是我国城市交叉口最为显著的交通特点之一. 本文分析了城市信号交叉口的行人自行车绿灯放行特性,提出了绿灯放行两阶段的定义:第一阶段为行人自行车以聚集群的形式通过;第二个阶段为行人自行车以随机单体的形式通过. 分析了第一阶段聚集群在通行过程的内部结构变化;提出了人行横道“虚拟网格”方法,建立了聚集群空间占有率模型,分析了放行过程聚集群空间占有率的变化. 最后通过实例,基于视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信号交叉口行人自行车时空位移曲线图的分析,可以发现绿灯放行的前8秒为第一阶段,之后为第二阶段;由于速度差异,放行过程中自行车会逐渐超越行人到达聚集的前段. 应用聚集群空间占有率模型,发现绿灯放行过程空间占有率先增加后减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小票法的公交出行OD推算研究
    安萌,陈学武,李子木
    2010, 10(1): 170-176 . 
    摘要 ( )   PDF(690KB) ( )  
    本研究以“常州市公交线网优化项目”为背景支持,首先给出一种能够容易、准确获得公交站点OD的方法——小票法;然后结合小票法的特点,利用Visual Basic程序语言进行编程处理,获得调查线路公交站点OD矩阵;最后利用沿线小区与公交站点的依附关系,提出分配权系数,建立小区与站点的分配权关系,从公交站点OD推导出公交出行OD矩阵.该推导模型是以小票法为基础,以公交站点OD矩阵为中间过渡参数,利用公交出行OD矩阵与公交站点OD的依附关系进行推导的.不需要大量的迭代计算,大大简化了推导过程,因此可以适用于大型城市公交网的OD估计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小票法的公交客流OD分析方法研究
    孟永平,张升,丁明,吴子啸
    2010, 10(1): 177-183 . 
    摘要 ( )   PDF(801KB) ( )  
    针对目前常规公交客流OD调查抽样率及准确率难以保证的缺陷,提出调查公交客流OD的小票法. 该方法可采集各站点的上下车人数及每位乘客的上下车站点信息. 本文基于小票法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公交客流OD分析方法:在分析小票法原理的基础上得到乘客OD的分析算法,通过ACCESS实现乘客上车站点查询,获取公交客流OD,并通过修正和扩样,准确得到公交客流OD. 最后将公交客流OD导入 EMME中,进行公交客流分配,即可输出断面客流及各站点上下车人数等信息. 该方法在厦门市公交客流OD调查中得到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际铁路和公路长途客运的定价博弈
    卞长志,陆化普,尉欣欣
    2010, 10(1): 184-189 . 
    摘要 ( )   PDF(801KB) ( )  
    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城际客运交通市场的竞争,而竞争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者是否能够采用吸引乘客的策略.本研究基于离散选择理论,使用Nested Logit模型分析出行者的城际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确定不同交通方式客运量与运输价格的关系,建立各交通方式的运营利润模型.并以运营票价为竞争策略变量,建立城际铁路和公路长途巴士运输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给出了纯策略和混合策略Nash均衡解的存在性和计算方法.案例计算表明,传统的Logit模型与本研究的Nested Logit模型给出不同的均衡价格,且Logit模型会过高估计公共运输企业的利润.本研究对于合理配置城际综合交通方式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