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综合交通节能减排——“交通7+1论坛”第十八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0, 10(2): 2-11 . 
    摘要 ( )   PDF(1869KB) ( )  
    交通“7+1”论坛第十八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节能减排”.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能力扩张与能源约束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综合交通能耗与排放虽然直接体现在运输生产过程当中,但交通能耗与排放的大小,不仅由交通运输生产过程决定,还与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配置、结构等密切相关. 对比了中国交通能耗统计与国际统计指标的差异,按国际口径测算了中国交通整体能耗水平,认为中国目前的交通行业能耗统计数据低估了交通能耗的水平,特别大大低估了交通石油能耗的水平. 研究了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因子,探讨了综合交通系统节能与排放面临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
    王庆云
    2010, 10(2): 12-16 . 
    摘要 ( )   PDF(804KB) ( )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国外大城市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必然性和发展原则. 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协调大交通与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汽车关系,阐述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原则,强调构建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轨道交通网络. 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考虑其结构性和经济性,确定适当的轨道交通方式,不应过于追求超前. 最后,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策略措施,并对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加以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2009年中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毛保华,彭宏勤,贾顺平
    2010, 10(2): 17-22 . 
    摘要 ( )   PDF(947KB) ( )  

    结合我国综合交通体系2009年发展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基础设施发展策略的效果. 通过几个典型国家客货运输量与经济、人口规模和土地等数据间的关系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交通与社会经济等特征间的关联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交通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阶段的划分方法,指出我国交通增长仍存在较大空间.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特征差异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6个省区交通与社会和经济指标间的比例关系;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属性,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来编制不同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次多模式综合交通网络设计研究
    曾明华,李夏苗
    2010, 10(2): 23-29 . 
    摘要 ( )   PDF(953KB) ( )  
    基于多层次多模式研究如何设计可持续的综合交通网络. 根据交通网络层次特征定义了层次因子,结合交通负外部性定义了广义路径费用,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式综合交通网络Logit-随机均衡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构造了多层次多模式交通网络设计算法;通过算例网络的数值试验,着重分析了网络广义费用总量的层次结构弹性与需求弹性,以及模式分离参数对不同层次结构网络的广义费用总量的影响,与模式分离参数取定不同值的情况下平均广义费用的需求弹性;分析表明,在考虑层次性的情况下所设计的综合交通网络能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增长,且层次结构网络对模式分离参数是不敏感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使用HOV车道政策研究
    K S Nesamani, Lianyu Chu, Will Recker
    2010, 10(2): 30-41 . 
    摘要 ( )   PDF(1908KB) ( )  
    在拥堵的高速公路上,合乘车辆(HOV)车道是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 虽然HOV车道广受采纳,但该系统的利用效率受到质疑. 加州在全州范围内 采取了一项允许混合动力车辆使用HOV车 道的政策,以期通过鼓励驾驶员使用省油汽车来减少尾气排放,同时通过更有效地利用HOV车道的剩余通行能缓解交通拥挤. 加州橘县高速公路的路网用于研究 该政策的影响及有效性. 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传统的规划模型来估计交通需求及校准的微观仿真模型来评价系统性能. 通过对系统整体性能、车道服务水平和空气质量 三方面的分析,结论表明此政策对在高峰时段没有剩余通行能力的HOV车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保证HOV车道服务质量不明显下降还能减少排放,该政策最多允许50 000辆在加州注册的混合动力车辆使用HOV车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城市交通信息集成中基于本体的语义融合模型
    阳王东,吴宏斌,黄雪华,李长云
    2010, 10(2): 42-48 . 
    摘要 ( )   PDF(960KB) ( )  
    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研究热点,它对于城市交通综合管理、交通预案应急联动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用本体技术和语义逻辑代数方法,
    对多源异构的城市交通信息的统一表示、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通过城市交通本体建立静态和动态的城市交通信息的统一语义模型,并定义本体在语义层面上的融合规约和代数操作,以实现城市交通信息融合在语义上的完备性和一致性. 在城市交通信息集成中增加语义融合功能,对降低交通信息集成的数据量,提升集成后交通信息的查询和分析效率及准确性都有较大帮助,在实践应用中也体现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叉口右转机动车穿越决策BP仿真模型及灵敏度分析
    李珊珊,钱大琳,李年源
    2010, 10(2): 49-56 . 
    摘要 ( )   PDF(968KB) ( )  
    机非相互穿越模型是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仿真系统中反映机动车和自行车相互影响的核心模型. 为了描述交叉口处机动车穿越自行车流的决策行为,分析了两相位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穿越邻道直行自行车的微观行为,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动车穿越决策模型. 以北京2个交叉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模型验证并与Logistic模型比较,结果表明BP模型优于Logistic模型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根据所建模型的映射关系计算出系统输出对输入参数的一阶灵敏度矩阵,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自行车提供给机动车的穿越间隙是影响机动车穿越决策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且间隙在2.76s~2.96s变动时对机动车穿越决策行为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ETC电子收费数据的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翁剑成,刘力力,杜博
    2010, 10(2): 57-63 . 
    摘要 ( )   PDF(1004KB) ( )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应用系统中取得较大发展的子系统. 系统能实时记录车辆的进、出口收费站的时间、地点等数据. 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路段行程速度计算模型,交通流量分布规律分析方法和高速公路站点OD分布、车型比例分布等指标获取方法. 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数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技术能较为准确地获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高速公路出行者信息服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和规划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道岔曲线信息的列车定位方法研究
    王剑,刘江,上官伟,蔡伯根
    2010, 10(2): 64-69 . 
    摘要 ( )   PDF(811KB) ( )  
    在安全苛求的现代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的实时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基于里程计的列车定位方法只能提供列车行驶的里程信息,在具有多条平行股道的铁路车站,传统的列车定位方法无法解决轨道占用识别的问题. 本文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道岔曲线信息的列车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GPS及惯性传感器辅助提取列车在道岔处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运行特征,得到列车在道岔处的转弯半径、曲率变化及运行方向,并通过与车载地图数据库进行比较,实现准确的轨道占用识别及列车定位. 文中给出了采用传感器获取运行特征的方法以及实现道岔信息匹配的流程. 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当前试验条件下,该方法已具备较强的轨道占用识别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列车定位的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车辆自主行驶方法研究
    熊波,曲仕茹
    2010, 10(2): 70-75 . 
    摘要 ( )   PDF(902KB) ( )  
    车辆无人驾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开发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环境下的辅助驾驶系统,旨在帮助乃至取代驾驶员,实现车辆自动控制和自动驾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效率,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模糊控制实现智能车辆自主行驶的方法. 该方法以CMOS摄像头为路径识别传感器,通过图像分析提取车道中心线,并引入速度反馈,形成闭环控制,建立一个由两个模糊控制器组成的分级模糊控制器控制车辆转向,并使用模糊控制代替传统的PID速度控制来控制速度. 和常规的PID算法及模糊控制算法相比,改进的模糊控制算法使智能车在道路上更快速、平稳地运行,并且在转弯处的超调更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erviceModel的国内航班计划运行仿真
    黄子君,许俐
    2010, 10(2): 76-82 . 
    摘要 ( )   PDF(923KB) ( )  
    航班计划运行仿真是一个高效的、低成本的、高准确度的、动态的航班计划评估方法. 随着国内航空运输量的增加和航线网络的扩展,对航班计划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ServiceModel仿真软件为平台,构建了一个国内航班计划在航线网络层面运行的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通过模拟航班在地面过站和天空飞行等运行过程(包括国内150个机场),不但可以根据航班延误时间,缓冲时隙,轮挡时间,飞机利用率等参数评估任何一个国内航班计划,还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为不正常航班恢复系统提供随机延误航班,并对恢复结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城市快速路系统OD矩阵推算技术研究
    王元庆,杨柳,耿殷,郑蒙蒙
    2010, 10(2): 83-87 . 
    摘要 ( )   PDF(758KB) ( )  
    城市快速路OD信息是进行快速路交通运营、建设绩效分析的基础,采取恰当方法推算快速路OD矩阵可以减少直接询问OD信息的工作量、避免道路拥堵及其所造成OD信息受到扰动. 本文提出了基于进出匝道交通量和部分路段交通量,以快速路单方向一对相邻进出匝道划分交通小区,应用重力模型与双约束Frator法建立高质量先验OD矩阵,借助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中的矩阵反推模块进行矩阵推算,多角度检验OD矩阵推算效果的系统方法,并在广州市内环路快速路系统上进行了实例验证. 结果显示,应用本文方法设定先验OD矩阵与推算OD矩阵后,拟合的路段及进出匝道上的分配交通量误差、平均出行距离与日周转量误差均较小. 表明推算OD矩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是适用于快速路交通流分析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民公交出行OD预测研究
    赵淑芝,朱永刚,赵贝
    2010, 10(2): 88-92 . 
    摘要 ( )   PDF(527KB) ( )  
    在应用“四步骤法”进行居民公交出行OD 预测中,为了提高出行分布与方式划分预测的精度,本文分别提出了交通阻抗确定新方法和交通小区间公交出行量预测方法. 本文利用各小区内道路节点之间的最短路距离确定小区内及小区间的交通阻抗. 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交通阻抗确定方法的缺陷,将其应用于重力模型预测居民出行分布,预测精度有所提高. 在获得现状居民出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马尔可夫链法预测未来年公交出行总量,然后利用公交出行距离转移曲线具体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公交出行比例,利用该比例结合公交出行总量获得公交出行OD. 该法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规划、政策等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其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变公交发车频率的城市拥挤道路收费定价优化
    姚加林,侯朝峰,杨肇夏,付成
    2010, 10(2): 93-99 . 
    摘要 ( )   PDF(959KB) ( )  
    考虑城市路网中不同出行方式车流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私家车实行拥挤道路使用收费和增加公交发车频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基于可变公交发车频率的城市拥挤道路收费定价的优化问题. 在分析确定路网上公交车和私家车出行方式的广义出行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以路网上的出行者消费盈余最大为优化目标,下层规划为弹性需求下的组合出行网络用户平衡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的优化算法. 算例分析表明,基于可变公交发车频率的城市拥挤道路收费定价模型和算法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道路拥挤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作用下出行者短期决策行为分析
    吴文静,隽志才,罗清玉
    2010, 10(2): 100-105 . 
    摘要 ( )   PDF(734KB) ( )  
    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了出行和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使得活动出行决策形成一个动态决策调整过程. 在分析信息作用下的活动出行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信息对出行者的短期决策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吉林市居民出行的SP调查数据,探讨了出行者出发时间、出行方式、路径选择决策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虑出行者对信息持有的态度等影响因素,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出行者决策行为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与出发时间及路径选择之间密切相关,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则相对独立. 研究结论可为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及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沌理论对北京二环路进行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的研究
    郭敏,蓝金辉,肖翔,卢海锋
    2010, 10(2): 106-111 . 
    摘要 ( )   PDF(842KB) ( )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变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道路交通流预测可以使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制订相关政策,面对即将出现的交通问题提前采取管控措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是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短时预测是交通控制、车辆导航的技术基础. 本文在对交通系统具有耗散系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交通状态中存在混沌. 本文运用混沌与分形理论恢复交通流量序列的动力学系统,并用多元局域预测法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实地采集数据运用模型进行分析校验.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的时间序列的评价指标,比较得出此法在2至5分钟内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预测方法研究
    董宏辉,贾利民,孙晓亮,李晨曦,秦勇,郭敏
    2010, 10(2): 112-116 . 
    摘要 ( )   PDF(687KB) ( )  
    道路交通状态预测是交通流诱导和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的重要依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影响交通状态的时间、空间等各种特征,运用最大熵模型训练得到各特征权重,直接预测道路交通状态等级. 最大熵模型能够有效融合时间、空间等多种特征,并且不需要考虑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大熵模型直接预测交通状态等级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最大熵模型的成功使用,也证实了将交通状态预测作为一种模式分类问题来解决的可行性,进一步扩展了交通状态预测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流短时预测的相关性研究
    姚智胜,熊志华,邵春福
    2010, 10(2): 117-121 . 
    摘要 ( )   PDF(647KB) ( )  
    交通流短时预测中,多个检测点的道路交通状态间的时空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但以往研究中通常根据经验假定,很少定量研究其相关性. 本文引进了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多维标度法对多断面时间序列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为合理进行多断面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提供基础. 首先,根据道路网多个断面各自的时间序列利用相关系数方法得到两两之间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矩阵,然后,利用多维标度法将道路网中多个断面交通流的相关程度映射到一张二维拟合构图中,以拟合构图中代表各个断面的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来体现断面之间的相关强度,从而判别断面之间相关性强弱,确定道路网多断面短时交通流预测时相关性分组. 最后,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多断面交通流预测及效果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BML模型的交通事故下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分析
    刘小明,李颖宏,陈昱靦,郑淑晖,李正熙
    2010, 10(2): 122-129 . 
    摘要 ( )   PDF(2237KB) ( )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共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票款清分算法及实施
    黄荣,蒋玉琨,刘智丽,杨远舟,蒋文
    2010, 10(2): 130-135 . 
    摘要 ( )   PDF(789KB) ( )  
    线网中各线路的票款清算与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依据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票据信息,设计了在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确认各公司已收票款的算法流程,作为实际工作中实施票款清分方案的基础.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共线运营的三种组织方式,探讨了各方式的经营核算实体及其付费关系,在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算法的基础上,区别于换乘条件下的网络化运营环境,基于多路径选择的方法给出共线运营环境下分配到各经营核算实体的票款清分算法. 通过假设算例的计算,给出包含两个共线运营区间的三条线路的票款清分方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集计MNL模型的轨道交通方式预测
    何明,过秀成,冉江宇,吴才锐,祝伟,刘超平
    2010, 10(2): 136-142 . 
    摘要 ( )   PDF(968KB) ( )  
    以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将轨道交通方式预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转移曲线法预测无轨道交通条件下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结构,第二阶段选取时间、费用作为效用函数的特征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种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率,建立了应用于轨道交通方式预测的非集计MNL模型. 最后以苏州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结果表明,常规公交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向轨道交通转移比例较高,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模型的预测实用性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平均候车时间模型
    郭淑霞,陈旭梅,于雷,胡东方
    2010, 10(2): 143-147 . 
    摘要 ( )   PDF(802KB) ( )  
    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建模在公交网络协调优化研究、公共交通效益分析等诸多研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将轨道换乘常规公交的客流分为固定客流和随机客流,并进行客流到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固定客流到站时间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最好,而随机客流到站时间的伽马分布拟合效果最好;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客流分类的换乘客流晚高峰平均候车时间模型;最后,对北京市13号线龙泽站519路公交线路进行了模型应用,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 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地估计晚高峰换乘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相对误差在2.05%以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NL模型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价值估计
    符韦苇,靳文舟,林福成
    2010, 10(2): 148-152 . 
    摘要 ( )   PDF(563KB) ( )  
    在进行公共交通换乘行为变化敏感度分析以及公交票价的制定过程中,均需将出行时间和费用联系起来考虑,出行时间价值是联系出行时间和费用的纽带.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的Multinomial Logit(MNL)方式选择模型的基本思想,用MNL方式选择模型的简化模型对出行时间价值进行了量化.接着以北京市为例,考虑出行者的出行时间、费用以及收入等因素,估算出了北京市各种收入群所对应的出行时间价值.然后通过对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者属性的分析,加权平均各种收入群对应的出行时间价值,最终估计出了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时间价值.估算结果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决有配放限制的多集装箱配载系统优化的多蚁群协同算法
    王海星,张国伍,李振江
    2010, 10(2): 153-159 . 
    摘要 ( )   PDF(799KB) ( )  
    在分析具有装载重量、体积等约束条件及配放限制的集装箱配载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求解其的蚁群算法与求解TSP的蚁群算法在结点性质、原点(中心结点)的作用、蚂蚁路径构造规则、可移动结点集合、可行解的形成过程等方面的区别. 针对问题特点,充分考虑货物配放限制,装载工具的载重、容积两个方面同时优化的问题,基于待装货物比容动态逼近装载工具剩余空间比容的思想,综合运用ACA-INI、ACA-CONTAINER和ACA-VOTUME三个不同蚁群协同考虑问题的两个目标——需用集装箱数目优化和装载工具重量、容积利用率优化,对问题的求解策略进行了研究. 进一步地,结合8类40件不同品种货物的集装箱配载问题对模型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瓷产业集聚区陶瓷原料两级配送网络优化模型及算法
    谢清纯,史峰,秦进
    2010, 10(2): 160-166 . 
    摘要 ( )   PDF(881KB) ( )  
    为了能在陶瓷产业集聚区为陶瓷企业的生产需求提供及时的陶瓷原料配送服务,提高陶瓷原料配送的规模经济性,需要在区域内建设适当的陶瓷原料配送网络. 本文提出构造陶瓷产业集聚区陶瓷原料两级配送网络,其中第一级配送中心为专业型陶瓷原料配送中心,主要用于满足服务范围内的第二级级陶瓷原料配送中心和部分陶瓷企业的陶瓷原料需求;第二级配送中心是建立于特定陶瓷企业内的陶瓷原料配送中心,主要满足本企业及周边范围内陶瓷企业的陶瓷原料需求. 以最小化建设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等费用和不能得到及时服务的需求量为优化目标,建立陶瓷产业集聚区两级陶瓷原料配送网络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方法. 计算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法运算快捷,所得结果合理,及时服务水平与建设节点数目和系统总费用成正比关系,能为陶瓷产业集聚区陶瓷原料配送网络设计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不同承诺时间下运输服务供应链决策
    牛林伟,汪传旭
    2010, 10(2): 167-173 . 
    摘要 ( )   PDF(817KB) ( )  
    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托运人的承诺时间会对运输服务供应链的决策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考虑在延迟承诺和提前承诺两种承诺时间下,基于运价分别为外部定价和承运人定价两种情况,建立了运输服务供应链中承运人的运输价格和托运人的托运量优化决策模型,并分别对延迟承诺和提前承诺、整体决策和单独决策时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运输服务供应链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得出,整体决策时运输服务供应链的收益总是大于单独决策时的收益;承运人的运价也对托运人的承诺时间产生影响,在不同的运价下,提早承诺和延迟承诺的优越性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急物流中基于PPSVM的应急物资分类研究
    夏萍,刘凯
    2010, 10(2): 174-177 . 
    摘要 ( )   PDF(527KB) ( )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物资需求种类是纷繁复杂的,应急物流中的物资需求又是紧迫的、动态变化的. 为了提高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救援管理人员需要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级.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后验概率支持向量机的应急物资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应急物资分类模型. 把物资的重要性、时效性和缺口程度三个因素作为物资需求分级的评价标准,将模糊化后的评价值作为PPSVM的输入,选择后验概率最大所的类别作为测试样本的类别输出来完成整个分类过程,从而得到对应的分级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PPSVM用于应急物资分类是可行的,能够很好地解决应急物资的分类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耦合被动式GPS与网络调查的居民出行调查
    邓中伟,季民河,陈雯,施宝宏,徐超,张治华,张波,邬毅敏
    2010, 10(2): 178-183 . 
    摘要 ( )   PDF(767KB) ( )  
    减轻受访者负担是提高居民出行调查回应率和精准度的关键,而基于传统问卷调查的改进对此难有突破. 本文设计和实验一种耦合GPS技术和网络调查技术的居民出行调查方案,以期获得实质性改善. 方案使用GPS模块进行被动式跟踪确定出行路径,同时利用网络调查收集受访者个人/家庭信息和行程目的. 设计利用GPS对出行时空轨迹具有高精准定义的特点,降低对行程信息调查表的填写要求,并且通过互联网调查允许受访者自行选择时间填写,把对行程回忆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 方案实验使用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职工群体做驾车出行调查,并与传统问卷调查做了比较. 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出行数据收集的精度和效率,明显降低受访者负担和调查费用,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代交通调查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CA的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评价
    郑锂,宋瑞,刘杰
    2010, 10(2): 184-189 . 
    摘要 ( )   PDF(765KB) ( )  
    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作为城市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通畅性. 为更好的掌握快速路服务水平状态,分析了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交通运行特征,车辆构成特征和路段几何特征,建立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评价体系. 借助SPSS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进行计算. 以北京市莲花池西路为例进行实例评价,得到各基本路段各时段的服务水平综合得分,及全天平均服务水平聚类结果. 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对传统服务水平计算方法的补充与改善,且聚类分析使得对各基本路段服务水平的分类更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铁路基于GPS和GSM-R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分析
    汤建国
    2010, 10(2): 190-194 . 
    摘要 ( )   PDF(718KB) ( )  
    ITCS系统是当今较先进的无线列车控制系统之一,已经成功地运用到我国的青藏铁路. 本文分析了ITCS系统功能及车载控制设备的结构;讨论了ITCS系统车载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基于故障树对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一般步骤;依照本系统的典型配置和实际工作过程,定义系统的故障模式;并根据故障模式和可靠性预测建立了系统的故障树;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尔可夫过程的特性,对与门、或门进行计算推导,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计算;最后结合项目实施,对故障状态下的应急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