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系统
    —“交通7+1论坛”第十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08, 8(2): 1-11 . 
    摘要 ( )   PDF(3456KB) ( )  
    “交通7+1论坛”第十次会议围绕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系统,从大城市旅客与货物运输的特点、大城市综合运输系统的构成、大城市综合运输发展战略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交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节约型和谐发展的运输体系模式选择、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运输投资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案例,结合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了大都市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模式与一般规律,并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方法、模型技术进行了交流。会议从理论研究的高度和实际操作的角度,多视角地研究探讨了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启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申金升
    2008, 8(2): 12-18 . 
    摘要 ( )   PDF(1698KB) ( )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性、增长成因、及其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归纳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北京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和存在的问题,从拉动生产性需求、提升生产性服务供给能力、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北京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北京市女性出行行为研究
    张萌,孙全欣,陈金川,郭继孚
    2008, 8(2): 19-26 . 
    摘要 ( )   PDF(1644KB) ( )  
    在城市生活中,相对于同年龄层男性的对比群体,女性出行行为的各项统计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本文基于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样本数据,比较分析了女性的出行行为在出行率、出行时耗、出行目的及出行方式等方面的特征。进一步地,引入了出行链的概念,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女性早通勤出行链选择行为模型,从源头上分析影响女性个体出行链选择行为的10个重要因素;并利用模型估计所得的参数计算事件发生比,量化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出行率远低于男性老年人;女性在购物和社会生活等出行目的上的出行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且平均出行时耗受家庭结构因素的制约较为突出;女性出行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且远高于男性的相应值;年龄、是否持有驾照、家庭月收入、家庭交通工具拥有情况是影响女性出行链选择行为的主导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分析
    李强,王运静,周 杨
    2008, 8(2): 27-33 . 
    摘要 ( )   PDF(1731KB) ( )  
    在北京市实施公交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下,以对北京市2006年初的地面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对截至2007年8月已完成的五批大规模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目前地面公共交通线网的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实施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信号交叉口PLC控制程序设计
    胡春萍,刘广萍
    2008, 8(2): 34-38 . 
    摘要 ( )   PDF(888KB) ( )  
    PLC是工业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的基础设备。本文阐述了应用PLC实现交通控制的优越性;对PLC应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进行了介绍。基于松下可编程控制器FP-XC30,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要求,绘制了不同相位控制下的信号交叉口不同流向车流的通行状态示意图,介绍了不同相位控制下交通信号PLC控制程序的设计过程及编写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中异构视频转码技术实现
    严肃,陈启美,方怀东
    2008, 8(2): 39-42 . 
    摘要 ( )   PDF(953KB) ( )  
    介绍了路况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和视频转码概况,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的异构视频转码服务器设计方案,阐述了异构视频转码的机理,给出了转码服务器的构成,包括任务调度、转码等模块具体实现,就视频数据进程间通信和网络传输中的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采用级联象素域转码结构,使用多线程调度管理、共享内存、环形缓冲等技术实现了该转码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江苏省高速公路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研究
    刘红红,杨兆升
    2008, 8(2): 43-47 . 
    摘要 ( )   PDF(1165KB) ( )  
    实时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多智能体的分布式控制技术来解决复杂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构造了多智能体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提出基于同时扰动随机逼近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的改进的交通控制模型,模型通过采用同时扰动随机逼近算法来更新神经网络的权重,这种方法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准确的数学模型等缺陷。最后作者应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对模型的有效性在较为复杂的交通网络中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公交信号优先的分析评价方法和统计验证
    刘鸿潮,张 杰,成鼎新
    2008, 8(2): 48-57 . 
    摘要 ( )   PDF(1783KB) ( )  
    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在投入使用以前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分析。交通仿真虽然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它往往需要大量的路网输入,数据采集以及模型校准等工作。而且,交通仿真模型的开发都是根据不同的项目“量身定做”,项目完成即被丢弃,很难再重复使用到其它项目上去。本文探讨用交叉口容量分析的方法来评价公交信号优先对公交车以及其它车辆的影响。就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公交信号优先方法,即“绿信号先导”和“绿信号延长”展开分析,用大家熟知的韦伯思特的图形方法来诠释这两种方法对公交车辆和其它车辆交叉口延迟的影响.采用交通仿真对分析结果进行的统计验证表明,用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混合交通中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影响的定量分析
    贾顺平,彭宏勤,郭谨一,陈海波
    2008, 8(2): 58-63 . 
    摘要 ( )   PDF(1389KB) ( )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中,自行车对机动车行驶有显著的干扰影响。文章将自行车对机动车的影响划分摩擦干扰和阻滞干扰两种状态,通过采集北京市三个典型路段的混合交通干扰数据,定量分析了不同自行车干扰状态下机动车速度的变化趋势,以及速度分布频率,定义并计算了干扰状态相变的临界点:干扰变化阀值,进一步计算了可对不同道路条件下干扰程度进行比较的摩擦干扰系数和阻滞干扰系数。基于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对小汽车和大客车的影响程度有显著的差别,同时机动车在摩擦干扰和阻滞干扰两种状态下的行驶速度特征有明显的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交通约束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
    杨东凯,陈志宇,吴今培,徐爱功
    2008, 8(2): 64-68 . 
    摘要 ( )   PDF(1170KB) ( )  
    分析了路径规划问题及其在交通约束条件下的特点。从算法改进和模型改进两方面对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了研究,在详细分析Dijkstra算法步骤和对偶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交通约束的数学模型及道路网络的相关定理。基于传统Dijkstra算法,对搜索过程中的节点和边的标记方式和规则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在交通约束条件下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通过减少搜索节点和标记边的次数而减少搜索过程中的运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偶法1/3~1/4的运算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网络上个体选择行为的统计动力学特性研究
    吴建军,高自友,孙会君
    2008, 8(2): 69-74 . 
    摘要 ( )   PDF(1359KB) ( )  
    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城市交通网络配流方法,研究了不同网络拓扑与个体出行行为在城市交通网络上的相关动力学行为。发现对于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用户均衡效率损失不仅是有界的,而且是有序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是用户均衡还是系统最优,最小支撑树上的流量占系统总流量的比值接近一常数,且交通阻塞与流量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幂律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A¬¬-BP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樊晓平,张国忠
    2008, 8(2): 75-79 . 
    摘要 ( )   PDF(1154KB) ( )  
    鉴于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本文将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引入到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中。提出一种基于GA和BP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对控制器进行了详细设计。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输入输出参数的选择、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以及基于GA-BP的学习算法设计。最后,使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较之基于BP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和ALINEA控制,能更好地稳定主线交通流密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路段通行能力限制的机动车污染物总排放量最优化研究
    朱志高,李铁柱,李文权
    2008, 8(2): 80-84 . 
    摘要 ( )   PDF(1250KB) ( )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以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为评价因子,基于单车排放因子与车速之间的关系、交通流三参数的关系,建立了路段总排放量与车速、车型比例、交通量三个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运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路段通行能力为主要约束条件,以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以及求解算法。通过实例证明,通过调控路段上车型构成来调控实际交通量的大小,间接地调控行驶车速,进行排放量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务车与私家车博弈下的交通拥挤收费效果研究
    张中安,冯苏苇
    2008, 8(2): 85-90 . 
    摘要 ( )   PDF(1492KB) ( )  
    以博弈论为工具,分析了存在公务车的情况下,交通拥挤形成的微观机理以及交通拥挤收费的实施效果。分析表明,拥挤收费并不影响公务车的出行,受到影响的只可能是私家车。在存在大量公务车的情况下,拥挤收费的总体效果取决于私家车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分布和公务车出行者所占的比重。当公务车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大于或等于私家车出行者的时间价值时,拥挤收费能有效地化解交通拥挤;当公务车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小于私家车出行者的时间价值时,拥挤收费很可能只是增加出行者的出行成本,而无法起到缓解交通拥挤的作用。一般地说,高时间价值的私家车出行者所占的比例越高,拥挤收费的效果就越差;公务车出行者占总出行人数的比例越高,拥挤收费的效果越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冲突严重度模糊评价方法
    李杰,陈学武,王炜
    2008, 8(2): 91-95 . 
    摘要 ( )   PDF(1102KB) ( )  
    交通冲突技术是一项近似事故的安全评价方法,具有许多事故评价不可比拟的优点。冲突严重度判别是交通冲突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采取距碰撞时间(tTTC)作为指标。但是由于传统的冲突技术最初是在人工观测的背景下开发出来的,因此冲突严重度的判别相对依赖人工经验,不够精确,因此不利于实现自动冲突检测。本文试图将模糊控制思想引入交通冲突严重度判别来解决这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两种实用的方法及讨论了如何将其用于实时动态自动监测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载铁路卸车端空车回送模型研究
    张进川,杨浩,魏玉光
    2008, 8(2): 96-102 . 
    摘要 ( )   PDF(1559KB) ( )  
    我国重载铁路运输组织比较复杂,空车回送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借鉴已有空车调配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重载铁路空车以列为单位回送等特点,研究了重载铁路列车组合分解作业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了以组合列车数量、组合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重载铁路卸车端空车回送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网络流模型,采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进行求解。以大秦铁路空车回送为例,利用本文所建模型求解并分析计算结果,得出重载铁路重车方向以提高输送能力为主、空车方向以提高通过能力为主等相关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达车流取送问题的模型及其算法
    杨信丰,李引珍
    2008, 8(2): 103-107 . 
    摘要 ( )   PDF(965KB) ( )  
    直达列车多点装卸取送顺序直接关系到铁路货车运用效率;文章考虑车辆行驶时间及装卸时间的不确定性,假设它们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经过分析,在给定置信水平下,提出了调车机车作业中断时间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算法设计建立了极小化调车机车作业中断时间的最佳取送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原理及方法对取送顺序方案进行了研究,构造了解决该问题的单亲遗传算法;通过从遗传算法对算例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可见,该算法求解直达列车多点装卸取送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排序DEA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评价方法研究
    房霄虹,周磊山,周 勃
    2008, 8(2): 108-113 . 
    摘要 ( )   PDF(1332KB) ( )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评价能否客观有效,将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重新整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在传统CCR模型基础上,补充决策单元(DMU)排序方法,使其不但能够指出各决策单元是否有效及无效的原因和程度,同时得到各决策单元的优先排序。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评价领域,不仅得到各枢纽或同一枢纽的不同规划方案的排序值,而且找到DEA无效枢纽或方案所存在的症结和改进的方向。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供应链管理研究
    万英
    2008, 8(2): 114-117 . 
    摘要 ( )   PDF(1034KB) ( )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做好电力物流和供应链的管理在电力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物流以及电力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电力供应链的特点及传统电力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问题,结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观念探讨了电力供应链管理方法的改革设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惠州至深圳段铁路兼顾城际客运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颜湘礼
    2008, 8(2): 118-121 . 
    摘要 ( )   PDF(1181KB) ( )  
    城市经济及机动化的发展导致我国大中城市道路交通出现了较严重的拥挤现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利用客运专线于城际交通的可能性。论文以厦深铁路为例,从客流需求、客运专线设施对城际交通特点的适应性、相关工程技术改造要求以及交通运行效果四方面系统分析了惠深铁路开展城际客运服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表明:惠深铁路兼顾城际客运功能,不仅可大幅提高厦深铁路的财务收支状况,使综合财务内部收益率达到6.5%;同时还可大幅度提高深惠间城际客运的服务水平,扩展深圳市的发展空间,加速惠州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北京市城市轨道快线建设
    王修华
    2008, 8(2): 122-125 . 
    摘要 ( )   PDF(1130KB) ( )  
    在对北京市轨道快线建设的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与纽约、巴黎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人口、经济实力以及城市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结合国际大都市城市轨道快线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北京市应加快城市轨道快线建设;对建成的1、2、4、5、13号线根据客流特点,采取快慢车同一轨道上运行,调整快慢车开行方案;在北京市城市轨道网中增设两条穿城对角轨道快速线,满足人们出行方便、快捷的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布式环卫中心车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余振华,张其善,杨东凯
    2008, 8(2): 126-130 . 
    摘要 ( )   PDF(1435KB) ( )  
    采用网络通信、数据库、GIS等技术构建一种分布式环卫中心车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GPRS网络、Internet网络实现了数据通信,利用功能强大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存储、更新,通过MapX组件式GIS技术对地图进行操作、管理,实现了鹰眼窗口。提供了多窗口界面,方便了用户对系统的操作、管理,提出并实现了转发中心的设计思想,实现了多个车载、多个地磅与不同位置的分中心数据通信的分布式结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为大规模车辆运输数据采集奠定了基础。本系统为环卫中心管理部门的规划、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RFID及智能优化的物流配送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叶年发, 沈海燕,冯云梅
    2008, 8(2): 131-135 . 
    摘要 ( )   PDF(1103KB) ( )  
    从车辆装载(VFP)和车辆线路(VRP)联合优化多目标问题出发,对供应链中物流配送优化模型和多目标混合遗传算法进行了重点分析。综合应用基于RFID的货物远距离识别、自动存储和提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开发了仓储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应用该系统可实现对货物的进出库及库存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物流的作业效率,节约物流配送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