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2005北京.中国交通论坛
    首都奥运交通的现代化
    于春全
    2006, 6(1): 5-8 . 
    摘要 ( )   PDF(2284KB) ( )  
    较详细地分析了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交通的要求,介绍了以科技奥运的理念组织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交通系统的建设框架,研究了首都应采取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手段和实施的对策,以提高北京奥运交通服务水平和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公路发展与展望
    张剑飞
    2006, 6(1): 9-12 . 
    摘要 ( )   PDF(1864KB) ( )  
    概括了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中国高速公路和中国桥梁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桥梁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已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发言中还分析了中国公路20年的发展规模和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县镇的交通发展规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节能和环保型汽车的研制与开发
    许倞
    2006, 6(1): 13-14 . 
    摘要 ( )   PDF(1408KB) ( )  
    详细介绍了汽车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介绍了国家科技部正在进行的节能与环保型汽车的研制计划和进展情况,介绍了替代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力驱动系统等节能型环保汽车及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制计划与发展概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综合运输系统中建设中国铁路
    张建平
    2006, 6(1): 15-18 . 
    摘要 ( )   PDF(2471KB) ( )  
    论述了铁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过去中国铁路存在的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协调,以及与城市建设不协调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铁路、公路以及城市交通在规划建设中加强协调,做好相互街接,在客运与货运中实现快速、高效、安全、畅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世博会”城市交通方案
    杨东援
    2006, 6(1): 19-21 . 
    摘要 ( )   PDF(1368KB) ( )  
    详细分析了上海承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交通面临的压力.上海城市交通将采取的“4321”工程,即采取的4个策略区、3条链形成完整的串通,保证两种状态(正常状态、非正常状态)的正常进行,上海交通战略的“转、平、散”的1个方针,以及上海交通信息化工程的进程等.通过采取科技手段和科学的交通组织管理,保证世博会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态势
    朱 军
    2006, 6(1): 22-23 . 
    摘要 ( )   PDF(1468KB) ( )  
    较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各阶段的历史,介绍了国家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若干政策,以及当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状况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国产化问题,最后介绍了我国今后十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态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民航系统的改革与发展
    沙洪江
    2006, 6(1): 24-27 . 
    摘要 ( )   PDF(2048KB) ( )  
    阐述了中国民航总局近十年来的体制与管理的变革,介绍了中国民航当前采取的五项重大举措.即建立精干高效的行业监管体制和队伍;中国民航由九家航空运输企业组成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的建设;机场的管理体制和走向市场化;以及改革民航运输的空管制度等.特别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空运管理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研究
    李瑞敏,郑宗杰,陆化普,史其信
    2006, 6(1): 28-32 . 
    摘要 ( )   PDF(2571KB) ( )  
    针对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多智能体系统技术,提出了基于用户界面Agent、信息感知Agent和信息处理Agent的分布式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利用多种Agent来完成平台的相关功能,并对各类Agent的主要功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优越性,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方面的研究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单片机和射频技术的北京市公交“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王大鹏,杨庆坤,王伟,高立新
    2006, 6(1): 33-36 . 
    摘要 ( )   PDF(2224KB) ( )  
    通过分析北京市公共交通现状,提出了一套适合北京市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的公交“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多种收费制度的统一,同时能统计月票的使用情况,实现了月票收入在各运营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车辆之间的动态分配。并针对公交车载收费系统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硬件电路,证明了该方案是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IS市场占有率问题研究
    任伟,高自友,任华玲
    2006, 6(1): 37-41 . 
    摘要 ( )   PDF(2464KB) ( )  
    普遍认为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 )能够有效地减少拥堵,提高出行者的出行质量.研究表明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是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持续增加的,本文就此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首先综述了ATIS市场占有率问题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ATIS市场占有率问题的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目前存在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善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配套保障体系的探讨
    曾华燕,徐建闽
    2006, 6(1): 42-46 . 
    摘要 ( )   PDF(2237KB) ( )  
    在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智能交通系统的配套保障体系,使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在研发智能交通系统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针对广州市目前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其配套保障体系的几项建议,该建议将为广州市“十一五”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备的体制环境,也为我国其它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全面的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FDM技术的铁路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研究
    蒋秋华,杨大成,沈海燕,李琴
    2006, 6(1): 47-50 . 
    摘要 ( )   PDF(1767KB) ( )  
    面对行车安全监控无线数据通信的迫切需求,我国铁路传统的450MHz的模拟无线通信系统显得无能为力.而正在实施的GSM-R通信系统主要服务于行车调度业务,其容量和技术体制也难以满足这种要求.通过综合集成当今先进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和移动IP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铁路无线数据通信系统设计.该系统在2MHz的频率带宽内,数据通信速率最高可达4.86Mbps,可以容忍的时延扩展为2.5 u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连续手写文本的部件识别研究
    赵巍,刘家锋,唐降龙,郭延辉
    2006, 6(1): 51-54 . 
    摘要 ( )   PDF(2005KB) ( )  
    联机连续文本识别是字符识别技术领域中新的研究方向.基于分层构筑法(Level-Building, LB)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ynamic Time Warping, DTW)建立了面向连续手写文本识别的手写部件识别器。将部件看作笔段和连续文本的中间模式,根据手写文本的特点建立了由484个手写部件构成的部件集.提取笔段的长度、角度等特征用于LB中每一层的DTW网格匹配中.测试样本包括6763个汉字和303个连续手写文本.实验结果表明手写体部件集能够有效地支撑笔段和连续文本之间的联系,串识别率达到86.4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微观模拟的城市快速路
    交通事故影响评价系统
    贾顺平,唐祯敏
    2006, 6(1): 55-59 . 
    摘要 ( )   PDF(2230KB) ( )  
    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所产生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事故的直接损失,而其定量数据又很难通过实际的检测设备和测量手段得到,以车辆微观行为模型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建立了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影响的微观模拟评价系统.在真实模拟车辆行驶状态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事故状态和数据探测器,可以全面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实际检测设备难以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从而为事故影响的定量分析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
    曾立雄,查伟雄
    2006, 6(1): 60-63 . 
    摘要 ( )   PDF(1567KB) ( )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重要阶段.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与
    旅客列车数据库相关的信息,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数据库需求分析,形成了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并进行了相应的概要设计,从而为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乃至后面的系统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多Agent交通控制系统
    杨兆升,刘喜敏,卢守峰
    2006, 6(1): 64-67 . 
    摘要 ( )   PDF(1903KB) ( )  
    首先简述了交通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然后对多Agent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路口Agent为单位的多Agent交通控制系统结构和路口Agent的内部结构,并对Agent间的协调机制进行了讨论.以混合遗传算法作为路口Agent的计算模型,以延误作为PI值,采用惩罚函数对绿信比进行了优化,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混合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优于已有的爬山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交客流生成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冯树民,李晓冬
    2006, 6(1): 68-70 . 
    摘要 ( )   PDF(1594KB) ( )  
    公交客流预测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模、布置场站及布设线路的根本依据,也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神经网络的作用机理和公交客流生成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公交客流生成量预测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土地利用(8个神经元)、人口数以及区位系数作为输入神经元,输出神经元为公交客流的产生量和吸引量,隐层神经元数根据最大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试算求得.以哈尔滨市一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与检验,结果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熵值理论的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关系研究
    吴峰,施其洲
    2006, 6(1): 71-74 . 
    摘要 ( )   PDF(2039KB) ( )  
    在交通运输业发展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带动交通运输结构变化.通过对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熵值的因果关系检验,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货运量结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货运周转量结构变化有因果关系.本文目的在于为研究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移动检测技术的城市路网微观分析方法
    梁贞,黄玲,董敬欣,吴建平
    2006, 6(1): 75-79 . 
    摘要 ( )   PDF(2443KB) ( )  
    针对城市路网中各等级道路功能不合理和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路网研究的方法:利用移动检测技术在道路上采集动态交通数据,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地图匹配,在地图上重现车辆运行轨迹,再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对城市路网状况进行综合微观分析,探讨了不合理路线的种类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路网改良方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流理论的新进展
    洪昊,关伟
    2006, 6(1): 80-85 . 
    摘要 ( )   PDF(2422KB) ( )  
    从20世纪90年代起,原属交通工程学科中的交通流问题因其特有的复杂性得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这同时也使得许多交通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纷纷加入到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中来.本文介绍了国际上交通流理论的新发现和新进展,如同步流,交通相变和三相交通流理论,并分析对比了各国不同学者理论之间各自的差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德国学者Dirk Helbing 和 Boris S Kerner;本文中特别讨论了他们两者各自的观点,及其主要分歧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驾驶员行为协同仿真算法
    王雷,王晓原,杨新月
    2006, 6(1): 86-90 . 
    摘要 ( )   PDF(2030KB) ( )  
    交通仿真是交通控制与管理方案评价和优化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特别是刻画驾驶员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未能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中信息刺激的多源性和驾驶员任务集聚、协调反应的行为过程.本文利用Bayes方法和模糊积分方法描述驾驶员在复杂行驶环境中多源信息的融合过程,确定驾驶员任务集聚后对车辆应采取的驾驶行为.模型验证表明:交通仿真过程中,在车辆跟驰模型实施之前,利用Bayes算法和模糊积分算法模拟驾驶员在多源信息刺激下任务集聚、协同反应的过程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队长度模型比较及动态方法研究
    周学农
    2006, 6(1): 91-95 . 
    摘要 ( )   PDF(1948KB) ( )  
    使用长沙市道路交通状况的真实数据,对比分析了国外多个经典排队长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并在结合当地交通特性的基础上,对SIGNAL94进行改进,建立了符合本地实际交通状况的排队长度优化模型.同时,在利用时间平滑技术减少交通流随机性对计算精度影响的过程中,发现以15分钟作为平滑参数,能够进一步降低优化模型的跟踪误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城市快速公路交通流的分形数学方法
    郑长青
    2006, 6(1): 96-99 . 
    摘要 ( )   PDF(1730KB) ( )  
    分形几何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它是一个研究和处理自然与工程中不规则图形的强有力的理论工具本文用分形插值函数的图象来表示随时间变化很强的交通流的曲线.首先,通过测量的交通流量的离散时间一流量坐标数据,用分形插值函数方法模拟交通流整体函数的图像.然后,应用分形插值函数的思想,根据交通流普遍存在统计上的自相似性,提出分形预测方法.最后,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运输系统与电子商务
    城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研究
    张锦,杨东援,王孝坤,徐珺,关志超
    2006, 6(1): 100-106 . 
    摘要 ( )   PDF(3280KB) ( )  
    通过对于国内外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方法、体系和系统现状和发展的详细分析研究,将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按服务领域、支撑环境、技术要素和运营主题等分为:企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含物流园区)、港口或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对每一类平台国内外的发展状态进行归纳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范丽芳,江浩斌,陈昆山
    2006, 6(1): 107-110 . 
    摘要 ( )   PDF(1495KB) ( )  
    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通过这两种方法优点的有机融
    合,考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特点,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模糊评价法中的相对隶属度用于层次分析法中的多方案指标合成,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解决配送中心选址决策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关于BRT和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
    全永燊,孙壮志
    2006, 6(1): 111-117 . 
    摘要 ( )   PDF(3503KB) ( )  
    轨道交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自然页就难以发挥其在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作用.近年来,在世界诸多城市BRT建设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城市又把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推到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前台,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BRT系统.那么,如何确定BRT的功能定位?如何处理BRT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网络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BRT固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做好BRT的规划和建设?针对这些有关BRT认识上的困惑,本文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们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公路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徐淑雨,贾元华
    2006, 6(1): 118-122 . 
    摘要 ( )   PDF(1998KB) ( )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中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这一难题,提出当统计数据缺乏的情况下选择、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预测的新思路;以厦门海沧公路大桥项目为背景,结合定性分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缓冲算子公理,建立了GM(1,1)模型和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省公路交通网络的分形研究
    张鹏,韩增林
    2006, 6(1): 123-127 . 
    摘要 ( )   PDF(1933KB) ( )  
    分析了辽宁省公路交通网络的基本现状,根据分形理论,利用Hausdorff维数简化算法和空间关联维数的计算方法,测算了以省内国道干线为基础的辽宁省公路交通网络的分维数和网络直通度.通过对比分析数值得出辽宁省干线公路网络的分维数比较低,网络直通度比较高的结论.并指出辽宁省公路交通网络应从提高网络直通度向提升线路等级,从而向缩短运输时间、增大运量的方向转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