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综合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展望 ——“交通7+1论坛”第二十五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2, 12(1): 1-11. 
    摘要 ( )   PDF(504KB) ( )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规模有了跨越式的增长,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仍不能完全适应.论坛以“综合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展望”为主题,回顾了“十一五”综合交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未来交通的发展态势,明确了“十二五”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从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输服务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探讨了区级交通、城际交通、城市交通、农村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等的发展战略,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综合交通的互动影响,为“十二五”综合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非经营性交通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基于核心利益相关者视角
    高喜珍, 侯春梅
    2012, 12(1): 12-16. 
    摘要 ( )   PDF(366KB) ( )  
    社会影响评价是交通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别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评价项目实施后,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满足程度是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主要思维范式.然而由于公共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存在冲突,导致社会影响评价难以得到确切结论.因此,需要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区别对待.本文利用契约理论,识别了非经营性交通项目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并结合公平目标,从获取信息能力和谈判能力两个维度对非经营性交通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在研究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经营性交通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内容.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生产模式下混合协同配送优化决策
    张雷, 孔艳岩
    2012, 12(1): 17-23. 
    摘要 ( )   PDF(404KB) ( )  
    考虑新老产品市场需求特征差异性引起的生产模式的不同,对不同生产模式下需求发生转移的易逝性新老电子产品的混合协同配送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考虑新产品对老产品的单向替代性并由不同的消费者剩余建立含有产品价格的需求函数.根据不同生产模式下响应时间的组成构建混合协同配送函数模型.建立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0-1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模型,对不同生产模式下的新老产品的生产、混合配送进行协同优化.最后,通过求解确定新老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规模、配送模式等决策变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及有效性研究
    高悦尔, 王雪松, 陈小鸿
    2012, 12(1): 24-28. 
    摘要 ( )   PDF(373KB) ( )  
    3-6岁幼儿上下学出行,暴露在交通环境中,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为了解幼儿目前交通安全教育情况,本文对上海及山东临沂、滨州的5所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笼统,教育形式以学习交通安全书籍及观看视频为主.为对幼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幼儿特征及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探讨幼儿上下学应注意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同时对幼儿最喜爱的交通安全教品教具进行现场测试,由幼儿自行挑选最喜爱的教品教具.测试结果发现,与交通安全书籍相比,幼儿更偏好交通安全游戏棋.研究结果对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车流分段行驶的信号配时方案
    罗静, 闫月花, 王东亮
    2012, 12(1): 29-35. 
    摘要 ( )   PDF(474KB) ( )  
    提出一种适用于在城市中构建高速关键线路的信号配时方案.与以往只注重根据车流量适时调整信号灯的方案相比,该方案强调将关键道路上某一方向上的所有车辆分段,把每一个有效车流段看作一个整体,让其按规定速度行驶,当这些有效车流段到达叉路口时,让信号灯为其调整绿灯,而当其全部通过叉路口,在路上行驶时,让信号灯转为红灯,利用下一段车流到来前的时间间隙供另一方向的车辆通过,由于这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避开了所有红灯,中途无需停车,因此平均速度提高一倍以上.本文将详细阐述车流分段、行车规则和信号配时等的具体构想,并用实验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浮动车车速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王勇, 庄大方, 刘好德
    2012, 12(1): 36-41. 
    摘要 ( )   PDF(658KB) ( )  
    针对传统统计学方法在研究浮动车车速时未考虑其空间结构性的问题,在分析传统统计学研究缺陷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统计学的特点、应用领域和在车速研究中的应用原理;阐述了空间分析方法的总体模型和算法流程.利用北京市2005年5月研究样区的实际速度数据对浮动车的车速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证明,地统计学方法作为一种分析空间数据的新方法,能够解决传统统计学方法无法解决的空间变异性问题.对研究具有空间特征的交通对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研究宏观层面的交通规划和中观层面的交通系统运行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残差GM(1,N)模型的交通流数据恢复算法
    郭敏, 蓝金辉, 李娟娟, 林宗术, 孙新荣
    2012, 12(1): 42-47. 
    摘要 ( )   PDF(410KB) ( )  
    交通检测器采集的原始交通数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后续效益.本文针对采集的交通数据普遍存在的故障问题,以交叉口检测器的交通流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灰色残差GM(1,N)模型的数据修复算法.首先针对交叉口四个路口的交通流进行灰色相关分析,然后建立灰色GM(1,N)模型对故障数据进行预测修复,并进行了残差修正,提高了修复数据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故障数据灰色残差GM(1,N)模型算法是可行的,可以更好地解决因为数据故障而对后续处理带来的困难,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故障数据修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CNN模型耦合参数的优化及车辆图像分割
    杨娜, 陈后金, 李艳凤, 郝晓莉
    2012, 12(1): 48-54. 
    摘要 ( )   PDF(1142KB) ( )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具有良好的图像分割特性,但神经网络参数的选取对分割效果有较大影响,如何自适应地选择网络参数是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耦合特性出发,结合神经计算原理及图像局部区域的灰度特性,提出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耦合参数的优化算法.首先利用Hebb学习规则对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的链接权值矩阵进行更新,然后利用图像局部区域的均方差自适应确定神经元链接强度系数,最后将优化的PCNN模型应用于运动车辆图像分割.通过耦合参数的优化,增强了神经元之间的耦合强度,与传统PCNN的车辆分割结果相比,较好地避免了过分割和欠分割现象,提高了运动车辆图像中车牌区域的分割质量,为后续车辆特征的提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模型
    杨洁, 过秀成, 李岩, 何赏璐, 刘迎
    2012, 12(1): 55-62. 
    摘要 ( )   PDF(556KB) ( )  
    为对交叉口群范围内具有强关联性的路径实施信号协调控制,提出了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以避免由强关联性导致的交叉口排队溢流和绿灯空放等负面效应为目标,考虑交叉口群拓扑结构、各交叉口渠化形式与信号配时方案、交通流量、行程车速及车流离散等诸多因素,建立由离散性关联指标和阻滞性关联指标组成的交叉口群路径关联度计算模型.以滁州市区某交叉口群为例,计算各路径关联度值,确定信号协调控制对象,通过Synchro仿真比较协调前后交叉口群交通运行效益指标.结果表明,路径关联度计算方法能有效描述路径的关联特征,可为交叉口群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车辆运行方向相似性测量研究
    陈绍辉, 陈艳艳, 刘帅, 钟园
    2012, 12(1): 63-70. 
    摘要 ( )   PDF(847KB) ( )  
    在公交IC卡数据挖掘中,为了获取乘客流量及流向等信息,需要获知每个班次的运行方向.本文通过对公交IC卡数据的聚类分析,将IC卡数据解析成单班次站点客流数据,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相似性测量算法(相关性测量及动态时间扭曲法),测量单班次数据与经验数据的相似性,从而获取班次运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线路客流方向性差别明显时,相似性测量方法精度较高.且经过数据聚类后,相关性测量法与动态时间扭曲法在计算精度与运算速度方面表现相近,适用于客流方向性差别较明显的公交线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相位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危险度评价研究
    张冬梅, 徐杰, 王艳辉
    2012, 12(1): 71-78. 
    摘要 ( )   PDF(442KB) ( )  
    利用基于交通冲突的洛巴诺夫安全评价模型,对交通量在高峰小时超过10 000辆的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根据冲突点的分布、交叉口特性及vissim仿真的交通流量确定模型的参数值;通过分析每个冲突点和整个交叉口的危险度,针对交叉口的特性提出了可靠的安全改善措施,并利用vissim对改善后的交叉口进行危险度仿真评价.作为实例验证,应用评价模型对济南经十纬十二交叉口进行了危险度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基于单一空间技术的美国集装箱运输OD分布的动态分析
    LEE Eunsu, ODUOR Peter G., FARAHMAND Kambiz
    2012, 12(1): 79-90. 
    摘要 ( )   PDF(1296KB) ( )  
    空间分析及基础技术应用是研究集装箱运输的必要手段.大部分交通运输数据集由不同出处、关联性不强的原始数据组成,因而很难得到其空间分布特点.同时,集装箱路径优化和市场可达性在缓解集装箱运输拥堵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可用数据库对美国集装箱运输OD分布进行分析.以美国水陆运输理事会的公共货票数据库数据作为内陆铁路线路优化的原始输入.利用类似河流管理的方法优化集装箱运输路径.从进口集装箱的数据集看,从亚洲或者欧洲出发经由北美港口到达美国的集装箱,大部分经由太平洋海岸到达内陆市场.横渡太平洋贸易的进口集装箱枢纽港主要是洛杉矶、长滩和西雅图.横渡大西洋贸易的进口集装箱枢纽港主要是纽约、新泽西州和萨凡纳乔治亚州.太平洋海岸和密西西比河谷地区包括阿尼阿波利斯、芝加哥、堪萨斯城、孟菲斯、达拉斯和休斯顿的流量很高.从美国中西部至东部的集装箱流多经过纽约、新泽西州和诺福克最后到达芝加哥.对于集装箱运输OD分布的分析可以为高成本和多式联运相关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交通信息采集的无人飞机路径规划
    刘晓锋, 彭仲仁, 张立业, 李立
    2012, 12(1): 91-97. 
    摘要 ( )   PDF(478KB) ( )  
    引入无人飞机作为城市道路固定交通检测设备的辅助手段,部署无人飞机进行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提出了无人飞机的路径规划问题.考虑了无人飞机数量有限,不足以对所有目标进行侦察的情形,建立了以总巡航距离最短、巡航目标数量最多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可行路径的重组方法,构造了求解该问题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构造的算法可以求出无人飞机路径规划的近似最优解,与最优初始可行解相比,总巡航距离减少了13.07%,巡航目标数量增加了41.67%.最后,讨论了无人飞机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弹性需求下路段通行能力的退化状态分析
    刘利娟, 张宁, 陈蒂, 刘健
    2012, 12(1): 98-104. 
    摘要 ( )   PDF(488KB) ( )  
    基于行程时间对交通需求的影响,建立路段交通流模型,对路段交通流量稳定性及通行能力的退化状态进行分析.在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具有弹性的情况下,路段行程时间越长,交通需求越低.模型中行程时间由道路上的交通状态决定,车辆行驶过程的计算利用MITSIM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弹性需求对交通流的稳定性及通行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交通需求和路段性能相互作用下,路段交通流量趋向于稳定,非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流量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加逐渐上升到最大通行能力,而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流量小于最大通行能力且交通压力越高通行能力退化越严重.因此在城市路网规划时,应综合考虑路网中各路段通行能力,避免路段通行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研究
    杨露萍, 钱大琳
    2012, 12(1): 105-110. 
    摘要 ( )   PDF(371KB) ( )  
    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是道路网络单元遭到突发事件攻击后在路网单元间相互作用以及外界持续影响下引起的路网整体损失的量度.道路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估除了考虑路网内部单元间相互作用外还应考虑路网节点单元的恢复能力.本文在提出路网脆弱性的概念和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网结构、交通流运行状态、应急救援点设置等因素,以路网用户最终损失旅行时间为测度进行了路网脆弱性评估.通过一个简单的路网进行了实例分析,并从新建、改扩建道路、改变救援点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故影响下路径走行时间演变的拟动态模型
    陈玲娟, 蒲云, 刘海旭
    2012, 12(1): 111-118. 
    摘要 ( )   PDF(1615KB) ( )  
    为描述交通事故影响下路网中走行时间与用户择路概率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变规律,建立了基于事故路段及非事故路段流量状态及LOGIT原则的拟动态模型.利用分流合流模型及速度—密度函数,分别建立路段容纳车辆数和非事故路段走行时间模型,通过分析事故路段交通流的演化过程,利用交通波理论估计排队长度 ,建立事故路段走行时间模型.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前,经过一定的模拟时段后,路网交通流趋近稳定,各条路径的选择概率趋于平衡;事故持续时段内,排队长度、路径走行时间、路径选择概率相互影响,且均呈现出震荡状态;事故清除后,路径走行时间持续下降;排队完全消散后,经过一定时段稳定后的路径走行时间和路径选择概率达到新的平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际轨道交通转移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姚智胜, 董春娇, 熊志华
    2012, 12(1): 119-123. 
    摘要 ( )   PDF(539KB) ( )  
    科学准确地预测轨道交通客流量,超前掌握轨道交通客流量发展的趋势、特点、规律和数量,是制定轨道交通客运发展和站场配置规划的基础.现有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对于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适应性各不相同,本文采用三次吸引法和客流转移理论相结合,并借鉴统计学中距离分析思想,确定客流转移率,从而获得转移客流量.具体做法是:在分析客流量转移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广义不相似距离矩阵,以此在轨道交通三次吸引范围内分别确定各种交通方式客流量转移率,从而获得规划年轨道交通客流量.通过某一城市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公交优先的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模型研究
    左忠义, 杨广川, 邵春福
    2012, 12(1): 124-130. 
    摘要 ( )   PDF(596KB) ( )  
    在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时,往往因没有对公交专用道和社会车道所应分担的交通量做出正确的估算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以至于无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目的.本文以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后两种交通方式间的转移情况,在保证公交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基于路阻函数研究了不同公交车比例下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行程速度曲线,并确立了小汽车向公交车的转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居民出行量及模型参数值,公交车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小汽车用户选择公交出行,并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优.该模型可应用于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公交专用道设置及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新的停机位分配优化模型
    冯程, 胡明华, 赵征
    2012, 12(1): 131-138. 
    摘要 ( )   PDF(431KB) ( )  
    针对国内机场目前基本依据经验分配停机位的情况,基于传统滑行路径的理念,建立了降低旅客进出机场飞行区时间的停机位分配模型.在满足场面运行安全约束及可接受延误水平下,寻求时间最小的分配方案.通过机场的地面网络数据、运行模式以及航班计划等信息,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模型进行了算法设计,并利用MATLAB编程进行了计算,与机场地面容量评估系统(ACES)中的停机位随机分配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随机分配模型相比,旅客飞行区平均停留时间减少9.7%,机场地面容量提高5.7%,冲突次数和延误时间分别降低9.4%、6.4%.因此,机场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情况得到改善,所提模型与算法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固定区段运用的双机牵引机车周转优化模型
    王军, 张星臣, 王超, 郑亚晶, 李桢
    2012, 12(1): 139-144. 
    摘要 ( )   PDF(550KB) ( )  
    对于不成对机车周转图,多基于固定的机车运转区段且为单机牵引进行研究,传统机车周转图的勾划方法难以适应非固定区段机车周转图编制的需求.机车的非固定区段运用有利于缩短机车周转时间,优化机车周转方案,对提高机车运用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在充分考虑部分双机牵引不成对机车周转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到达单机牵引列车数与出发单机牵引列车数不同,到达双机牵引列车数与出发双机牵引列车数不同.综合分析铁路运输运营效益、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等具体要求,以机车在站停留时间、机车周转图均衡性、机车周转距离、机车运用数量等4个目标函数为求解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机车周转图的01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给出求解的方法.最后以西宁西—西宁货区段进行实例验证,得出了对应的最少机车总消耗时间,最优附挂方案和机车周转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装箱重空箱多周期联合调度优化研究
    徐奇, 李娜, 靳志宏
    2012, 12(1): 145-152. 
    摘要 ( )   PDF(546KB) ( )  
    集装箱调运成本占承运人运营成本的20%以上.对集装箱进行合理调度,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发挥集装箱物流的优势.本文在考虑重箱运输需求不确定性、航运企业因空箱不足及调度不周所导致机会损失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式联运下以运输系统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集装箱重空箱联合调度随机规划模型,并设计动态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计划期内的最优动态调度.通过仿真实验分析,揭示了弃货成本、租箱成本、不确定性重箱运输需求分布情况对集装箱调运策略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堆模式下集装箱堆场箱位指派优化模型
    郑红星, 杜亮, 董键
    2012, 12(1): 153-159. 
    摘要 ( )   PDF(386KB) ( )  
    所谓混堆模式下集装箱堆场箱位指派问题,是指混堆模式下,在待作业箱区为已知情况的前提下,确定集装箱在指定箱区中的最优堆存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堆场倒箱率,提高堆场装卸作业效率.在滚动式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不同作业箱型与倒箱作业的内在联系,依据堆场混堆的作业规则定义了作业箱优先等级,以新增集装箱压箱数最小为目标对此问题构建了箱位指派优化模型,基于问题自身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际算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比港口现有混堆堆存策略有较大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常规公交子系统能耗模型研究
    唐旭南, 张秀媛, 孙浩
    2012, 12(1): 160-165. 
    摘要 ( )   PDF(476KB) ( )  
    城市公交子系统,即地面的电汽车公交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源消耗量日趋增大,而对城市公交子系统能源消耗结构的研究还不成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迫切需要研究城市公交子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本文分析了城市常规公交子系统能源消耗结构,考虑公交车辆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通过引入能源费率参数,建立了城市常规公交子系统能耗模型,并对模型进一步处理得到其分解模型.以北京市常规公交子系统为案例,测算了2010年北京市常规公交子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能源费率和能源消耗费用,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城市公交子系统的结构调整给出合理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交通结构的空中交通复杂性建模
    叶博嘉, 胡明华, 张晨, 张进
    2012, 12(1): 166-172. 
    摘要 ( )   PDF(1363KB) ( )  
    为改进航空器计量方法在评估交通态势复杂度时的局限性,本文建立了一种空中交通复杂性评估模型.基于空中交通的结构因素,模型构建了距离因子和冲突因子,能够反映航空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与航迹交叉作用对于复杂性的影响.针对广州区域扇区进行的交通复杂性指标评估结果表明:航空器数量的变化会引起目标空域交通复杂性的变化,但后者对前者的响应并非完全同步;两者的变化程度不完全相同,且变化趋势可能相反.对相应交通态势的回溯和分析表明,相比基于航空器数量的评估方法,交通复杂性指标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空域状态的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口物流预测研究:基于TEI@I方法论
    许利枝, 汪寿阳
    2012, 12(1): 173-179. 
    摘要 ( )   PDF(505KB) ( )  
    基于TEI@I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港口物流货运复杂系统的TEI@I的综合集成预测模型,并基于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预测和分析了TEI@I的港口物流货运量的集成预测理论框架的各部分.预测结果表明,基于TEI@I集成预测模型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独模型的预测结果,方向变化统计量(Dstat)的评价结果从66%-77%提高到了100%,对主要决策者方向性的判断更有实际意义.其次,TEI@I方法论中将数据“先分解后集成”的思想,引入了对数据的非线性部分的分析和预测,该方法不仅提供了分析外部冲击对具体数据序列的影响程度,影响周期的分析思路,而且将分析后的序列集成,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票价分级策略研究
    白翰, 刘浩学, 倪怀州, 杨震
    2012, 12(1): 180-184. 
    摘要 ( )   PDF(357KB) ( )  
    合理的票价分级策略往往能够使得公交乘客和经营者实现“双赢”的局面.为了制定合理的票价分级策略,本文首先通过SP调查采集乘客的选择意向信息,研究了影响乘客广义费用函数的因素变化规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广义费用函数;其次,以乘客广义费用最小和公交经营者经营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票价分级策略的双层优化模型;最后,基于遗传算法设计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并以济南市2路公交做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票价分级策略不仅能够使公交乘客的综合效用增加,而且能够使经营者的收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信号T型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研究
    范宏强, 贾斌, 李新刚, 田钧方
    2012, 12(1): 185-192. 
    摘要 ( )   PDF(641KB) ( )  
    在T型交叉口中存在直行、左转、右转三种车流.在考虑所有方向车流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无信号T型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采用了防止车辆之间发生碰撞以及出现死锁现象的规则.通过模型模拟,本文分别研究了主干路车辆流入率、各车道的左转车流和右转车流对交叉口的影响,其中右转车流的影响是研究重点.结果表明,右转车流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次干路和主干路内侧车道流量的增加,但是会减少主干路外侧车道的流量;当主干路外侧车道车辆流入率足够大且内侧车道车辆流入率足够小时,次干路的右转车流会促进主干路外侧车道的流量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从投入产出分析看美国交通运输业特性的变化
    段新, 陈建华, 路敖青
    2012, 12(1): 193-198. 
    摘要 ( )   PDF(368KB) ( )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家制定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产业和先导产业,交通运输以其基础产业特性和服务经济属性,成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过程中,针对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政策势所必然.美国是交通运输高度发达的国家,研究美国交通运输的演变轨迹和发展历程,对理解交通运输产业特性,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通过计算1947-2002年美国交通运输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美国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进行分析,为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模型的油轮运价指数分析与预测
    计明军, 张海燕, 王清斌
    2012, 12(1): 199-204. 
    摘要 ( )   PDF(387KB) ( )  
    分析原油价格对油轮运价指数的影响关系,并预测油轮运价指数发展变化趋势.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联分析,原油价格是油轮运价指数的3阶Granger因.因此,建立了3阶ARCH模型对油轮运价指数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在8%之内.根据油轮运价指数的自身非线性变化趋势,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油轮运价指数的发展趋势,精度在3%以内.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结合ARCH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特点,通过预测误差最小化模型,确定组合权重,建立了新的组合预测模型对未来油轮运价指数进行分析预测,模型的精度控制在2%以内,预测精度显著提高.此研究对油轮运价指数的预测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特征及成长规律
    刘颖杜
    2012, 12(1): 205-209. 
    摘要 ( )   PDF(723KB) ( )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者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资料是项目的必要性论证、方案比选、确定系统规模、进行效益分析的基础,科学合理地预测客流已成为决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及时总结城市自身的轨道交通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有助于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广州已开通的八条轨道线运营资料,对轨道交通从单线向网络转变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从公交整体水平提升、换乘点接入、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以及轨道票价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为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