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交通外在经济效益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兼论“一带一路” ——“交通7+1 论坛”第四十八次会议纪实
    彭宏勤,张国伍
    2017, 17(5): 1-8. 
    摘要 ( )   PDF(1216KB) ( )  

    通过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重塑中国与世界经济地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也是中国由世界交通大国向世界交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完善的国内国际交通体系,可促进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提升,形成国际资源集聚能力.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迫切需要能够体现交通政策基本框架的上位法,并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系统完善的交通外在经济效益理论与方法,对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收入最大的市郊铁路组合票价制定方法
    黄文成,帅斌,张勤宇,李婷,何晓峰
    2017, 17(5): 9-15. 
    摘要 ( )   PDF(1433KB) ( )  

    为获得最佳市郊铁路组合票价制定策略,利用SPSS软件拟合市郊铁路票价与客流量的关系式,通过不同票价折扣获得对应的客流量值,建立基于收入最大的组合票价方案比选模型.以成灌市郊铁路为例进行模型验证,分工作日和节假日、按不同时间段和年龄段分别进行票价组合设定,结果表明:工作日低峰期适当票价折扣、高峰期保持票价不变或小幅度提高票价是最佳组合票价形式;节假日低峰期小范围票价折扣或保持票价不变、高峰期适当提高票价或保持票价不变,是最佳组合票价形式;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和56 岁及以上老年人适度票价折扣、提高[18,56)岁旅客的票价,是最佳的分年龄段组合票价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治理发展模式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效率的关系研究
    张剑寒
    2017, 17(5): 16-21. 
    摘要 ( )   PDF(1438KB) ( )  

    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系统.至关重要的是,城轨系统涉及其运营效率和治理开发模式,其中,治理开发模式对其运营过程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概述了中国很多城轨项目发展所采用的公司化模式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运营效率分析中考虑了城轨项目运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构建了城轨项目社会效益测算模型.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城轨各条线路治理发展模式和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北京市城轨各条线路运营效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效益是评价城轨项目运营效率的一个重要产出指标,相比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化模式,PPP模式对提高城轨运营效率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网络信息对出行时刻选择行为的影响
    张兆泽,黄海军
    2017, 17(5): 22-28. 
    摘要 ( )   PDF(1826KB) ( )  

    随着社交媒体和基于定位的智能手机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获得其他人的出行经验,同时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出行信息.这种媒体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出行参考途径.显然,信息的准确与否,对人们的行为和交通系统性能会造成影响.本文使用贝叶斯学习更新机制描述人们的动态学习行为,建立出发时刻选择的Agent-based 模拟模型,比较准确社交信息、不准确社交信息和没有社交信息对交通系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刻画出行者的行为特征,并反映信息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车道拥挤收费与信号控制组合优化模型研究
    陈兆盟,吴文祥,刘小明,唐少虎
    2017, 17(5): 29-35. 
    摘要 ( )   PDF(1768KB) ( )  

    针对设有公交专用车道的城市道路,在交通过饱和状态下,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允许私家车以收费模式驶入公交专用车道,以缓解交通拥堵,建立了基于拥挤收费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模型分别计算了公交专用车道和常规车道的行程时间及相关联交叉口的总体排队延误,另外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置了临界密度.该模型在保证公交专用车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所有车道的路段行程时间及路口排队时间最短,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和VISSIM 仿真相结合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显示了车道拥挤收费和信号控制组合优化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了车辆排队延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倒计时影响下的进口道交通流分析与建模
    马新露,李贝,许陈蕾
    2017, 17(5): 36-44. 
    摘要 ( )   PDF(2629KB) ( )  

    为揭示信号倒计时对驾驶决策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对信号控制进口道各断面的车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临近停车线处于不同断面位置的车辆行驶特性由于信号倒计时的有无及剩余绿灯时间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提出了考虑信号倒计时下驾驶心理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剖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位置、车速与剩余时间)下微观驾驶心理与行为对中观交通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刻画信号灯控制下城市进口道路车辆运行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的光照不变道路检测算法
    杜凯,宋永超,巨永锋,姚洁茹,房建武,包旭
    2017, 17(5): 45-52. 
    摘要 ( )   PDF(2952KB) ( )  

    针对大多数道路检测方法存在光照变化敏感,阴影导致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光照不变道路检测算法.首先将道路图像RGB空间转换为几何均值对数色度空间;然后根据Shannon 熵确定相机轴标定角θ ,利用Chebyshev理论去除θ 奇异值,得到光照无关图Iθ ;其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提取道路样本点,包括道路基准样本点和道路参考样本点;最后建立道路置信区间分类器,将道路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消除光照变化和阴影对道路检测的影响,检测精度高,能满足实际道路检测实时性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Retinex 的城市交通图像增强
    王峰萍,王卫星,杨楠,隋立春
    2017, 17(5): 53-59. 
    摘要 ( )   PDF(2986KB) ( )  

    为提高在雾霾天气条件下获取的城市交通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平滑约束和分数阶积分的改进Retinex 的图像增强方法.Retinex 理论把一幅图像视为照射分量与反射分量乘积的形式.首先,利用引导滤波作为Retinex 算法的目标函数的平滑约束项,通过最小化该目标函数获取照射分量;反射分量为原始图像与照射分量的比值,其主要体现图像的局部细节,对反射分量进行分数阶积分掩膜,在去除噪声干扰的同时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最后,将处理后的反射分量与照射分量相乘,得到最终的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图像平滑和细节保持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平衡,有效地提高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城市交通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使得增强后的图像更加真实自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的有效泊位预测
    韩印,郑喆,赵靖,刘彩云
    2017, 17(5): 60-67. 
    摘要 ( )   PDF(1332KB) ( )  

    针对停车场有效停车泊位的变化特征,提出了基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先通过灰色单因素预测模型对有效停车泊位时间序列进行修正处理,再基于分步式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修正预测值进行运算,并通过马克科夫链预测模型得到更精确的预测区间,并利用实际案例分析,对模型的预测精度、稳定性、拟合度和训练时间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降低初始数据波动性的干扰,与传统神经网络相比,预测结果误差波动性降低了10%~19%,稳定性提高了27%~33%,拟合度提高了10%~15%,精确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NN-SVR 混合深度学习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罗文慧,董宝田,王泽胜
    2017, 17(5): 68-74. 
    摘要 ( )   PDF(2015KB) ( )  

    精准且快速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交通流预测模型不能充分提取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预测性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与支持向量回归分类器(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的特点:在网络底层应用CNN进行交通流特征提取,并将提取结果输入到SVR回归模型中进行流量预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取G103 国道的实际交通流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与传统的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性能提高了11%,是一种有效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定数理论过饱和交叉口车辆能耗研究
    赵红星,何瑞春,贾富强
    2017, 17(5): 75-81. 
    摘要 ( )   PDF(1295KB) ( )  

    针对过饱和信号交叉口车辆高能耗问题,以信号交叉口整个过饱和交通状态持续时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定数理论分析车辆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和通行时间,确定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减速、怠速、加速和匀速行驶时间,进一步依据车辆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能源消耗率,建立了过饱和交叉口所有车辆第1 次停车至通过停车线的平均能耗模型. 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某个两相位过饱和交叉口为例,对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车辆能耗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VISSIM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过饱和信号交叉口的车辆能耗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依据此模型分析了信号配时对过饱和交叉口车辆能耗的影响,说明了优化配时参数对于过饱和交叉口车辆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仿真模型研究
    徐意
    2017, 17(5): 82-88. 
    摘要 ( )   PDF(1501KB) ( )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参数,应用传统牵引计算理论方法的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系统,若未充分考虑系统控车的特性,在工程应用中控制的精度将无法保证.本文着重考虑信号系统工程设计的限制条件,将列车的加减速性能和速度控制策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信号控制条件的列车速度控制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仿真模型,实现所需要的系统功能结构和仿真流程,并开发形成软件系统.在实际运行线路案例研究中,与采用通用列车运行仿真系统获得的结果比较,验证本文所建仿真模型的精度和工程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能源补给诱发交通拥堵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吕奇光,许茂增,徐光灿,刘永,周翔
    2017, 17(5): 89-96. 
    摘要 ( )   PDF(2577KB) ( )  

    车辆能源补给需求的产生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随机性,可能会在能源供应站点形成聚集,进而影响正常道路交通.为此,本文将能源供应站点抽象为多服务台单排队系统,通过需求车辆行驶特征、能源补给行为特点的分析和元胞矩阵的设计,构建了开放边界条件下的能源供应站点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实现车辆能源补给行为的模拟;需求聚集和补给行为会诱发道路拥堵现象,并会在需求高度聚集时加剧道路拥堵状态;通过模型实验可以明确需求聚集诱发拥堵的边界条件,而不同聚集程度下的边界条件对比结果证明了实施需求车辆引导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交通事件影响下路网逐日出行动态可靠性
    陈玲娟,王殿海,刘玲丽
    2017, 17(5): 98-103. 
    摘要 ( )   PDF(1956KB) ( )  

    为描述交通事件持续期间逐日出行过程中的路网服务性能,构建日变路网逐日出行选择模型及可靠性指标.首先,根据出行经验更新路网阻抗,以准点到达概率最大化调整逐日出行中各出发时刻的路径总流量,以路径累积前景最大为目标调整单条路径在各出发时刻的流量,从而建立考虑出发时刻的逐日出行流量推演模型;其次,以交通事件发生前路网流量稳态时的准点到达概率和路径走行时间为参照基数,定义出发时刻准点到达和路径走行时间动态可靠性,并给出计算方法.最后,用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并比较在出行模型中考虑可靠度时对路网逐日流量分布和路网可靠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FD 子区交通状态转移风险决策边界控制模型
    丁恒,朱良元,蒋程镔,袁含雨
    2017, 17(5): 104-111. 
    摘要 ( )   PDF(1806KB) ( )  

    根据交通流分布,决策区域路网交通状态转移风险是进行区域交通诱导与控制的重要基础.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无需复杂的路网OD 数据,并可有效描述区域路网宏观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因此以MFD特性为基础,考虑诱导与控制条件下驾驶人的路径决策对子区交通状态的影响,以路网最大完成率和最短总行程时间为约束,通过模糊风险管理,建立平衡MFD子区交通状态与成本的风险决策模型,并采用ALRS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交通状态风险决策模型可有效提高控制和诱导的效率,同时保证突发情况下交通控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排队阻滞和换道的改进宏观交通流模型
    鄢小文,徐建闽,荆彬彬,王宇俊
    2017, 17(5): 112-121. 
    摘要 ( )   PDF(2280KB) ( )  

    考虑路段上车辆换道及交叉口处排队阻滞作用,对交通流宏观演化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在排队中考虑不同车道的速度、密度差异,建立了换道模型;然后在交叉口内部划分各流向排队车辆的累积路径,分析不同的排队溢出位置对其他车流的阻滞影响;综合考虑车辆换道及交叉口处阻滞影响,建立了改进的车道组宏观交通流模型;最后设计仿真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高流量需求下,本文模型能够模拟出下游的排队溢出对其他车流的阻滞影响;且在低中高3 种不同的流量需求下,改进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输出的驶离流量基本相符,与原有模型相比精度更高;由此证实了改进模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时变特征下基于行程时间的路径选择算法
    杨玲敏,佘日辉,王红,朱顺应
    2017, 17(5): 122-128. 
    摘要 ( )   PDF(1694KB) ( )  

    基于南京市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交通流实际随机、时变特征,证实现有行程时间最短路径算法相关研究中对道路交通流的随机、时变特征的假设与实际不符.以反例论证道路交通流实际随机、时变特征下,自适应算法(Adaptive Routing Policy)在求解行程时间最短路径方面的无效性.针对交通模式时段内道路交通流随机、时间无关的特征,以及路段行程过程中行程时间的确切概率分布难以知晓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历史概率分布的历史期望行程时间最短k路径基础上的考虑风险衡量及当前道路实际交通流状况的路径选择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离散化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吴志勇,丁香乾,鞠传香
    2017, 17(5): 129-136. 
    摘要 ( )   PDF(2045KB) ( )  

    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流诱导系统中,交通环境状态的有效判别是影响交通控制决策的先决条件,本文针对交通流产生的大数据信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一种离散化交通状态的判别方法.给出了包括交通状态数据采集、状态数据描述、状态深度学习和判别等功能模块的系统架构,构建了一种离散交通状态编码方法,为深度学习交通状态特征提供了数据基础.模型训练阶段,对采集到的二值和连续值交通状态数据,分别构建了两种不同的深度置信网络实现交通状态特征的无监督学习;模型微调阶段,在整合形成的高层抽象特征向量顶端增加softmax 分类器,采用反向传播算法实现参数微调.最后,该方法基于VISSIM微观交通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离散交通状态编码方法可有效表达交通状态,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相对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区域整合公交系统建模与分析
    杜浩铭,任华玲,朱志红
    2017, 17(5): 137-143. 
    摘要 ( )   PDF(1518KB) ( )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间公交系统的合作与整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个双层规划模型来描述我国的一类跨区域整合公交系统.在上层问题中,相邻区域的地方公交管理者们共同规划和管理跨区域公交线路,以实现跨区域线路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下层问题中,这些区域的公交运营者们相互开放区域市场并联合运营跨区域公交线路,他们相互竞争以实现各自利润的最大化.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分析结果,所提出的模型详细地考虑了乘客的站点拥挤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数值结果表明,公交管理者们可以通过补贴影响运营者的竞争行为,进而改善跨区公交系统各方参与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用户时间冲突的停车共享方案优化研究
    李涛,关宏志
    2017, 17(5): 144-150. 
    摘要 ( )   PDF(1439KB) ( )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大城市中心区用地的有限导致停车位不足,而许多居民区的私人车位在白天处于空闲状态.停车共享策略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群体对同一地块停车需求在时间上的互补问题.然而,停车共享的实施必须要解决好一个问题,即,车位提供者与外部使用者之间的冲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实施停车共享,根据需求调节共享终止时刻、泊位供应率,使得在避免冲突的情况下停车管理者收益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水波原理的城市突发事件交通影响程度研究
    何雅琴,容煜伦,柳祖鹏,杜胜品
    2017, 17(5): 151-156. 
    摘要 ( )   PDF(1709KB) ( )  

    分析城市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交通应急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水波原理,将城市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比拟成往水中扔石头产生的效应.提出了交通影响系数概念,并以此来界定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程度;引入累积交通影响系数概念,利用二重积分构建了累积交通影响系数理论模型,从而评价突发事件对周边路网的综合交通影响程度.选取一起交通事故为例,在对调查数据筛选和整理的基础上,得到了交通影响系数时空分布图;根据交通影响系数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曲线特征,利用MATLAB构建了交通影响系数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模型;最后计算得到了事故的综合交通影响程度为0.466 7,结果表明该起事故对周边交通的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需求转移的货运班列动态舱位控制策略研究
    徐菱,江文辉,李延来,丁小东
    2017, 17(5): 157-165. 
    摘要 ( )   PDF(1687KB) ( )  

    基于收益管理的思想,综合考虑顾客需求转移和批量订舱行为,建立离散时间的铁路货运班列动态舱位控制模型,指出在任意决策阶段,舱位预定请求接受/拒绝阈值点若存在则至少存在一个的特性.然后在任意决策阶段,利用每种舱位的阈值点构造了两组区间序列,针对每组区间序列给出相应的舱位预定请求的接受/拒绝策略.此外还证明了期望收益函数的性质及阈值点关于需求转移率的单调性.最后,通过设计3 组仿真实验分别验证了最优舱位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相关性质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 估计
    陈志杰,毛保华,柏赟,许奇,张桐
    2017, 17(5): 166-172. 
    摘要 ( )   PDF(1646KB) ( )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估计的多模型组合方法,估计早晚高峰期间15 min 内进站客流的去向目的站.组合模型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进站客流分流率为状态变量,并利用历史数据预估其中通勤客流的分流率,然后通过交互多模型算法加权融合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流率估计结果.以北京地铁为案例,研究表明:早高峰期间的15 min 分流率估计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6.4%和21.8%,晚高峰期间分别为22.7%和24.6%,比既有文献的估计误差减小了约一半.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实时的线网客流分布预测提供更准确的输入数据,以辅助运营管理部门实现客流预警和应急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公交数据挖掘的时刻表排班协同换乘优化
    罗孝羚,蒋阳升
    2017, 17(5): 173-178. 
    摘要 ( )   PDF(1550KB) ( )  

    为实现公交换乘协同排班,减少乘客出行换乘时间,本文对公交信息系统的 IC 卡数据及车辆GPS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换乘信息并对现有的发车排班进行优化. 首先,构建了公交运行状态信息提取模型,提取现有的公交运行状态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邻域搜索的公交时刻排班优化算法,得到最佳发车排班时刻表.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成都市的56 路和3 路公交线路的实际数据进行案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排班的方法,在不改变现有的公交供需条件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实现协同换乘;与原有的公交服务相比,优化之后的公交服务能够更加贴近出行需求,提升线路之间的换乘衔接效率,从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事件下快速路拥堵蔓延消散时空范围模型
    臧金蕊,宋国华,万涛,高永,费文鹏,于雷
    2017, 17(5): 179-185. 
    摘要 ( )   PDF(1723KB) ( )  

    研究了交通事件下拥堵蔓延消散的时空范围分析方法与模型,交通事件引发的拥堵会以某一初始蔓延速度向上游蔓延,直至达到最大蔓延边界后开始消散.通过对事件下拥堵蔓延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时变的拥堵蔓延速度模型;然后通过收集处理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最后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对不同情况下的交通拥堵蔓延消散规律进行了研究.该模型可预测交通事件下的交通拥堵边界和持续时间,便于交管部门制定缓堵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干散货海运景气监测及预警指标与模型研究
    周德全,真虹
    2017, 17(5): 186-192. 
    摘要 ( )   PDF(1424KB) ( )  

    在简要分析干散货海运市场走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elphi 法、时差相关分析法、K-L信息量法与经验借鉴法,建立了中国干散货海运市场环境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与中国干散货海运企业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同时,综合利用t 检验、综合评价法、合成指数与扩散指数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中国干散货海运市场环境监测示警模型、中国干散货海运市场环境预测示警模型、中国干散货海运企业监测示警模型与中国干散货海运企业预测示警模型.最后,通过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中国干散货海运市场环境存在偏冷风险,干散货海运企业流动资金依旧比较紧张,未来将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复苏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河集装箱港锚地—泊位资源配置多目标决策
    刘名武,丰新颖,王勇
    2017, 17(5): 193-199. 
    摘要 ( )   PDF(1522KB) ( )  

    鉴于锚地—泊位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内河集装箱港的运作效率,且受到内河航道及岸线等设施资源制约,本文在考虑船舶通行安全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服务理论,以港口总成本和船舶在港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内河集装箱港锚地—泊位配置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了一种针对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实代码遗传算法,并以重庆某集装箱港作为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不同船舶到港强度和泊位服务强度下的锚地—泊位最佳配置关系,为建立和拓展内河集装箱港资源优化和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铁路高峰小时运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刘佩,韩宝明,王松涛,刘伟灿
    2017, 17(5): 200-206. 
    摘要 ( )   PDF(2439KB) ( )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线路合流区段高峰小时通过能力紧张的问题,本文结合车站间隔时间随着相邻列车运行状态及运行速度、车站而动态变化的特征,将精确到1 s 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和车站间隔时间作为输入条件,以最大化高峰小时列车开行数量、优先组织开行停站较少的列车为目标,提出基于列车运行时空路径的高峰小时运力资源配置模型,设计分支定界求解算法,采用列生成技术降低模型求解规模.以包含7 个车站的客流区段作为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满足旅客运输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简化WITI 指标的机场延误预测方法
    郭野晨风,李杰,胡明华,袁立罡
    2017, 17(5): 207-213. 
    摘要 ( )   PDF(1770KB) ( )  

    为实现在战略或预战术阶段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机场延误进行有效预测,本文引入简化的天气影响交通指标(WITI),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验证该指标与机场延误之间的关联性,再分别以WITI指标和传统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ZGGG)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ZGSZ)的离场延误进行预测.结果显示,WITI 指标与机场离场延误之间的关联度明显高于传统指标,基于WITI 指标比基于传统指标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预测准确度上高出14.09%(ZGGG)和 9.79%(ZGSZ),同样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则高出8.00%(ZGGG)和6.41%(ZGSZ),由此认为WITI指标在机场延误预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达性指标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优化研究
    褚艳玲,杨忠振,冯茹梅
    2017, 17(5): 214-220. 
    摘要 ( )   PDF(1643KB) ( )  

    以网络可达性和利用率最大为目标,建立货机班次分配与货物运输路径选择的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针对我国基于审批方式为各航线分配航班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货机班次优化航空货运网络布局.以20 个机场组成的航空货运网络为例,设计NSGAII 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间的航段将获得1/4 的货机班次,他们是航空货运的枢纽机场;当决策者偏好网络可达性时,更多货机班次将被分配到大型机场间的航段上,当决策者偏好网络利用率时,货机班次在航段上的分配较均匀;随着货机班次在航段上由集中趋向分散,网络可达性降低而利用率提高;减少货机班次会降低网络可达性,增加货机班次会降低网络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绿色飞行的航空器离场累积事件噪声控制研究
    胡荣,许跃凤,陈琳,张菲菲,朱海波
    2017, 17(5): 221-227. 
    摘要 ( )   PDF(1936KB) ( )  

    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造成日益严重的噪声污染.为缓解机场周边噪声问题,贯彻“绿色飞行”理念,本文从飞行程序优化和飞行架次调整两方面进行航空器离场噪声控制研究.采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为评价指标,应用累积事件噪声计算模型,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绘制噪声等值线图,计算噪声影响面积,分析噪声控制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CCO减噪程序和飞行架次调整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减少噪声影响面积,但噪声控制方法各有利弊,实践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经济贡献性分析
    温旭丽,陈欣
    2017, 17(5): 228-234. 
    摘要 ( )   PDF(1537KB) ( )  

    为定量考察公共交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性,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市辖区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数等方面,分别建立与公共交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并以江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公共交通能够显著拉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公交初期阶段的发展模式应以加快完善路网为主,相对成熟阶段则应以运力投放为重点;公共交通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分散效应,并且仅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公交客运总量才产生显著作用;公交发展水平越成熟,其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高.公交运力并不直接影响城市就业和引导城市人口分散.地铁开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就业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机场容量扩张与运营效率变化的动态研究—— 基于DEA-Tobit/Logit 框架的两阶段分析
    景崇毅,宋海军,孙宏
    2017, 17(5): 235-241. 
    摘要 ( )   PDF(1461KB) ( )  

    在我国大规模建设机场的关键历史时期,对机场容量扩张与运营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DEA-Malmquist 模型分析我国机场的运营效率及其动态变化,然后基于Logit/Tobit 模型分析了机场容量扩张的驱动力因素及其对运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枢纽机场相对于非枢纽机场具有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更低的生产率增长速度;机场容量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业务量增长速度,该指标越大机场越倾向于扩张;二是生产率增长速度,该指标越小机场越倾向于扩张.最后,机场容量扩张会导致当期运营效率出现断崖式下跌,但一般会在短期内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枢纽机场的容量扩张会抑制效率损失.这些证据表明我国机场容量扩张在经济层面和运营层面是基本合理的,当局的机场投资战略可行且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 种因素对电动自行车忍耐时间的实证研究
    周继彪,王群燕,张敏捷,董升,张水潮
    2017, 17(5): 242-249. 
    摘要 ( )   PDF(2337KB) ( )  

    忍耐时间是分析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不安全过街行为的重要参数,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管控的重要约束条件.以红灯期间到达信号交叉口处违章过街的电动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法中的Cox回归方法,统计分析骑行者在信号交叉口处的过街忍耐时间.该方法运用中国电信的“全球眼”网络视频监控技术,获取不同影响因素下宁波市电动自行车的实时视频数据,共采集了57 213 个电动自行车过街忍耐时间样本.统计发现:电动自行车忍耐时间与5 种影响因素存在强相关关系;7 种影响因素对电动自行车忍耐时间的影响程度差异性较大,其中天气、人行横道长度和有无交警执法等3 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出行时间和时段的影响最小;电动自行车过街忍耐时间的均值为48.600 s,标准偏差为300.34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靠度的单轨道交通施工区建设方案优化
    李岩,周文辉,南斯睿,陈宽民
    2017, 17(5): 250-256. 
    摘要 ( )   PDF(1794KB) ( )  

    为降低城市轨道施工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的施工区形式及建设时序综合优化模型.施工区的规定阈值时间与实际行程时间之差大于零的概率为可靠度,分别建立交叉口及路段施工区的可靠度模型.定义可靠度与施工时长之积为施工效率系数,以全施工周期效率系数折减最少为目标,建立施工区建设方案综合优化模型,优化施工区形式及建设时序.西安市轨道交通汉城南路站方案的测试结果表明,施工区形式及建设时序会使道路交通可靠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减.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