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交通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创新与应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与人工交通系统——“交通7+1论坛”第三次理事会会议记实
    张国伍
    2006, 6(4): 1-8 . 
    摘要 ( )   PDF(2399KB) ( )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多学科、跨领域、规模巨大等复杂特性。“交通7+1论坛”第三次理事会会议的主题是交通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创新与应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与人工交通系统。会议围绕主题,从综合集成研讨厅:从定性到定量方法研究、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思想与框架体系、青藏铁路综合运营监控中心系统:从实践看综合集成与协同以及城市交通需求供给平衡的协调对策与政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交通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王笑京,沈鸿飞,汪林
    2006, 6(4): 9-12 . 
    摘要 ( )   PDF(1229KB) ( )  
    概要地介绍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该研究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国家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客观评价了国际和国内智能交通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的差距,提出未来10~15年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各阶段的重点战略目标及保障措施和建议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编制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环路交通流实时滚动预测实用模型
    关伟,蔡晓蕾
    2006, 6(4): 13-17 . 
    摘要 ( )   PDF(1061KB) ( )  
    基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构建了城市环路交通流动态实时预测模型,并对北京市三环路的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了预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算法的动态实时性也满足实际预测系统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技术研究
    杨庆芳,董春娇,杨兆升
    2006, 6(4): 18-23 . 
    摘要 ( )   PDF(1277KB) ( )  
    通过分析现有的公交优先通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系统理念,即:提高公交车运行的准点率,尽量减少公交优先通行措施对其它交通方式的影响,以较低的工程造价达到或接近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系统的结构框架并对其子系统进行了划分,给出了作为其应用条件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基于自动车辆监控的公交优先技术在智能公交领域的应用。最后用VISSIM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并时模拟结果进行了时比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ME/DME的区域导航航路导航性能评估方法
    隋东,王炜,左凌
    2006, 6(4): 24-28 . 
    摘要 ( )   PDF(1142KB) ( )  
    为了对京沪区域导航平行航路的DME/DME导航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在国际民航组织的DME/DME导航精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地理坐标系的特点,修正了导航精度计算方法。借助Maplnfo工具软件,确定了京沪区域导航平行航路的DME/DME定位有效区域。结果表明在京沪区域导航平行航路上,能够实现DME/DME有效区域多重覆盖,其导航精度在3,2海里以内,满足RNP4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探测车技术的路段平均速度估计模型
    王力,张海,范耀祖
    2006, 6(4): 29-33 . 
    摘要 ( )   PDF(1042KB) ( )  
    在讨论探测车样本数量统计需求的基拙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探测车技术的路段平均速度自适应加权指数平滑佑计模型,模型中加权系数随着跟踪误差大小和路段上探测车数量的变化而自适应调整,并利用VISSIM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在路段上探测车占交通流比例随时间变化且不能充分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相对传统的算术平均方法,基于指数平滑的路段平均速度佑计能够有效提高估计精度,并且可有效减小由路段上探测车数量变化而引起的速度佑计方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变情报板发布车流诱导信息的研究
    花伟,林柏梁
    2006, 6(4): 34-36 . 
    摘要 ( )   PDF(793KB) ( )  
    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都很严重,车流诱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交通状况,因此,许多城市正在大量安装可变情报板,用它来发布动态的车流诱导信息。如何更有效安全地利用可变情报板发布诱导信息,本文从可变情报板显示内容的刷新频率、重要信息的闪烁频率、图形文字的视认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定量的研究,并给出了若干比较有效的实施建议,如显式内容的相对固定化、城市路网的概要化、道路区域的色快化,以及显式内容颜色的通用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换算系数研究
    王殿海,冯天军,陶志兴,梁春岩
    2006, 6(4): 37-41 . 
    摘要 ( )   PDF(1141KB) ( )  
    车辆换算系数是统计交通流量的基本参数,为了准确计算道路的交通流量,有必要将自行车换算成标准小汽车。以往研究认为自行车相对于标准小汽车的换算系数为0.2,本文对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换算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数值用在城市道路路段上已经不够准确。城市道路路段分为有机非物理隔离设施和无机非物理隔离设施两种形式,换算系数也应该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本文提出了车道有效宽度的概念,建立了自行车相对于机动车的换算系数模型,并结合模型,利用石家庄交通调查实测数据,分别得到城市道路路段有、无机非物理隔离设施两种情况下的自行车换算系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的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
    丁松滨,许松林
    2006, 6(4): 42-46 . 
    摘要 ( )   PDF(1085KB) ( )  
    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为基本因素,建立了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与灰色理论,提出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所给出的综合评价值不仅能用于描述所评价单位的安全状况,还具有横向比较多个单位安全状态的功能,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状态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流均匀分布下的双向道路网络设计问题可靠性分析
    许良, 张好智
    2006, 6(4): 47-52 . 
    摘要 ( )   PDF(1393KB) ( )  
    实际交通管理中,为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减缓交通拥挤,交通规划与管理者在规划设计时会尽量将交通流均匀分布在各路段上,或者利用一定的交通管制方法将双向道路上不均匀 流量转为均匀流量,这样既不需要投资增加路段能力,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这种思想,张和高(2006)提出了交通流均匀分布下的双向道路网络设计模型,但是原有问题目标函数只是求系统总阻杭最小和交通流不均匀分布度最小,这对于网络可靠性分析来说不太适用,本文分别分析了这两种目标函数下的交通网络的连通可靠性,结果表明了这种道路调整方法对系统的连通可靠性有一定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意性换道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杨小宝,张宁
    2006, 6(4): 53-56 . 
    摘要 ( )   PDF(1132KB) ( )  
    与跟驰行为相比,换道行为需要考虑的车辆更多,司机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也更难于描述,目前跟驰模型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换道模型的研究则相对滞后。首先对应用较多的几种任意性换道模型进行简单综述,然后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并给出了换道模型的选择原则,最后还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能对换道模型的选择、改进等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拓扑性质分析
    张译,张 毅,胡坚明
    2006, 6(4): 57-61 . 
    摘要 ( )   PDF(1202KB) ( )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通常是用网络来表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的。从研究城市公交系统的网络宏观拓扑性质出发,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划分为公交站点网络和公交线路网络,通过引入网络分析中一些常见的重要拓扑参数来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分析,以北京市公交系统为例,计算并分析了这两种网络的拓扑参数,并从交通工程的角度对这些拓扑参数的具体意义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交通工程和城市规划的角度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行道被占用的影响分析
    冯树民,张伟
    2006, 6(4): 62-65 . 
    摘要 ( )   PDF(864KB) ( )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并且不影响路面车流的行驶。在人行道被占用且仍有可供行人通过的宽度时,行人通行的空间变小,行人的行走受到限制,速度降低,舒适度减小。当人行道完全被占用时,行人利用最外侧的车行道来绕过被占用的人行道路段,直接与车辆发生冲突,车辆的行驶对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使人产生恐惧感,行人的出行安全没有保证。人行道被完全占用时,行人占用车行道通行,使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同时使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行车延误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层模型的城市P+R处停车泊位规模确定方法
    陈群,晏克非,文雅,王仁涛
    2006, 6(4): 66-69 . 
    摘要 ( )   PDF(891KB) ( )  
    针对外地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各停车换乘备选点(P+R)合理停车泊位规模的确定问题,在分析市外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出行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以所有客流出行(自城市外围到达市中心区域)总的出行费用(私人车辆行驶时间与公交行驶时间总行程时间、换乘时间、停车费用等)最小为目标,建立确定各P+R处停车泊位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说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件检测概率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覃频频
    2006, 6(4): 70-74 . 
    摘要 ( )   PDF(1270KB) ( )  

    在对概率神经网络(PNN)的分类机理、输入向量选取和网络设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识别两类事件模式(无事件模式和有事件模式)的事件检测PNN模型。采用高速公路路段Ⅰ-880实地线圈数据集和事件数据集验证模型,通过比较PNN模型与多层前向神经网络(MLF)模型的结果,发现无论对于向北、向南或混合方向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PNN模型的检测率(DR)比MLF模型高;平均检测时间(MTD)比MLF模型短;但误报率(FAR)较高。概率神经网络是高速公路事件检测的一种有效算法,其在理论基础、算法和学习速度等方面比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及其算法
    杨信丰,杨庆丰
    2006, 6(4): 75-80 . 
    摘要 ( )   PDF(1205KB) ( )  
    在物流活动的商品配送运输中,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对配送车辆调度的适时性造成了很大影响,从而增加了配送成本和降低了配送的服务质量。本文考虑客户对配送时间的要求和车辆行驶时间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以车辆配送总行驶距离最小化为目标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构造了求解该模型的单亲遗传算法,通过实例对模型求解,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很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A模型的单车道交通流仿真的研究
    张奎,方美琪,翟润平
    2006, 6(4): 81-85 . 
    摘要 ( )   PDF(1313KB) ( )  
    在Nege1.Schreken berg单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面向高速公路的一维交通流运行状况,细化格点并进行计算机仿真。观测车辆的运行情况,并对车辆的平均速度和延误加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平均速度和延误符合它们的基本变化趋势。从仿真结果生成的时空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模型所生成的时空图所出现的阻塞相要比NS模型所出现的阻塞相平缓。且由于我们在仿真过程中使车辆加速度降低到合理的大小,让车辆的运行过程更加连续,因此本文模型比NS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我国中小城市交通问题分析
    陈 昕,杨兆升,王海洋,王彦新,苗晓坤
    2006, 6(4): 86-89 . 
    摘要 ( )   PDF(1310KB) ( )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量猛增,交通设施供给发展相对滞后,加上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并存的混合交通状态使得交通问题在中小城市日益严重,中小城市在资金、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出行特征等方面与大城市有极大的区别。针对我国中小城市交通特征和道路交通问题的特殊性,从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此给出解决我国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收费高速公路投资风险评估研究
    王作功,贾元华,徐丽营
    2006, 6(4): 90-94 . 
    摘要 ( )   PDF(1194KB) ( )  
    针对我国收费高速公路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的特点,在建立收费高速公路投资单风险估计模型和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枯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京沈高速公路天津段等的风险评估,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一种新决策方法
    郭涛,杨涛,王瑞萍,周春霞
    2006, 6(4): 95-99 . 
    摘要 ( )   PDF(816KB) ( )  
    对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中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运用了基于UEOWA和ULHA算子的一些基本理论,将一些难以量化的模糊指标等运用语言数据来进行表达。确定了其评价指标,然后建立了基于UEOWA和ULHA算子的不确定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可根据此方法的实际决策结果来确定停车设施规划的最优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来证明该模型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宏观仿真建模及开发实例研究
    刘智丽,陈金川,郭继孚
    2006, 6(4): 100-107 . 
    摘要 ( )   PDF(1407KB) ( )  
    从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仿真模型原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城市交通宏观模型的建模方法。在文中,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给出了宏观仿真模型的建模要点和步骤。最后,以北京市域宏观交通战略模型为例,对模型开发环节进行了描述。实践证明,城市交通宏观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所需关键参数,定量化的仿真平台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在公路运输量预测中的应用
    赵淑芝,田振中,张树山,金俊武
    2006, 6(4): 108-112 . 
    摘要 ( )   PDF(984KB) ( )  
    组合预测方法与单一预测方法相比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概述了组合预测的基本思想,然后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并以吉林省公路货运量为例给出计算实例,实例的预测结果非常理想,同时也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证明了此模型的适用性。统计分析和实践都证明此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说明将此模型用于公路交通运输量预测是有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项目融资决策模型及其在高速公路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张丽英,张秋生
    2006, 6(4): 113-118 . 
    摘要 ( )   PDF(1226KB) ( )  
    项目融资与传统的公司融资不同,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收益作为抵钾来融资,即项目融资用来保证货款偿还的首要来源被限制在融资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之中。本文系统研究了项目融资决策模型用来分析项目的净现金流量与债务承受能力以及最终判断采用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是否可行,并利用此模型对长(春)吉(林)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研究对拟采用项目融资方式为高速公路项目进行融资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了有效方法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州市ITS共用信息平台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章威,徐建闽
    2006, 6(4): 119-124 . 
    摘要 ( )   PDF(1415KB) ( )  
    广州市ITS共用信息平台是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ITS)信息共享、交换和信息服务的核心,而软件体系结构决定着共用信息平台的总体性能。根据广州市ITS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平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原则。并在该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并深入研究了包括逻辑结构、软件模块结构和软件部署结构的平台软件体系结构。文中所提出的软件体系结构已在广州市ITS共用信息平台示范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成果表明:这种体系结构能有效地连接当前广州市多个已建ITS子系统,实现各系统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满足ITS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合预测中权重的确定研究——最小绝对值法的应用
    张艳,马川生,韦可
    2006, 6(4): 125-129 . 
    摘要 ( )   PDF(866KB) ( )  
    组合预测法的关健是确定组合的权重,着重研究了权重确定的不同方法。在讨论传统的组合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组合预测方法,即以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小绝对值法。通过实例,将新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新方法的精确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港集装箱货源及运输系统状况分析和趋势预测
    万征
    2006, 6(4): 130-135 . 
    摘要 ( )   PDF(1530KB) ( )  
    对深圳港集装箱以及运输系统的直接货源腹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间接货源腹地——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状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且用独立的调查问卷数据和最新的竞争情报分析阐述了其相邻的广州港及惠州港的发展对深圳港货源未来发展的影响。文章还探讨了通过加强珠江水系的运输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内陆水运资源来吸引其他邻近省份货源的意义。在国际货源发面,深圳港必须加强国际中转货物的份额,以真正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