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停车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交通7+1论坛”第三十三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4, 14(1): 2-8. 
    摘要 ( )   PDF(967KB) ( )  

    城市交通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动态交通子系统,包括城市各种交通车辆以及相应维护设备和监控设施等;二是静态交通子系统,包括各种城市交通工具、车站枢纽及停车设施等;三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对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即政策管理、技术管理、设施管理和运营管理.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停车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针对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静态设施与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停车系统包括停车设施、停车政策、停车技术,以及运营管理的全面认识,加强对停车系统的认识、研究与开发,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影响
    真 虹
    2014, 14(1): 9-13. 
    摘要 ( )   PDF(975KB) ( )  

    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何对交通运输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文献论及.本文在梳理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交通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给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即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交通运输作为区域连接的重要手段,将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通过使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而成为一个生态运输系统;运输节点将成为密切区域内物资联系的集散、分拨和配送中心,成为贯通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重要通道,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柔性运输组织方式,成为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运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拥堵收费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条件分析
    贾顺平,周洋帆,张思佳
    2014, 14(1): 14-19. 
    摘要 ( )   PDF(986KB) ( )  

    本文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常发性交通拥堵产生的主要原因,边际个人出行成本和边际社会出行成本在驾车人出行选择决策中的作用.认为交通拥堵一旦形成,便很难自发得到改善.研究了不同车辆密度下的出行成本与道路交通流量的关系,拥堵均衡点的形成过程,以及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改变拥堵均衡点,从而实现最大交通流量的作用.以新加坡和伦敦为例,分析了基于特定路段收费和特定区域收费的两类模式,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策实施需要的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决策论坛
    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胡郁葱,陈海伟,梁枫明
    2014, 14(1): 20-27. 
    摘要 ( )   PDF(1096KB) ( )  

    为模拟新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运用离散选择理论,对Lowry模型中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函数进行修正.将居民的选址效用定义为有关土地租金和交通区位的线性组合,建立家庭参与住宅和活动分配的平衡等式,构建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并设计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广州南沙新城数据为支撑,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参数标定及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具有良好的解析能力,能为合理调配人口分布和就业格局提供依据,适用于新城发展的短期运行,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自适应Agent的地铁站台乘客集散仿真研究
    许 奇, 毛保华, 李明高, 冯旭杰
    2014, 14(1): 28-33. 
    摘要 ( )   PDF(1331KB) ( )  

    作为提高地铁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的基础研究,地铁乘客集散仿真应综合考虑建筑环境、设施配置、运输组织三方面对乘客集散效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乘客自适应Agent模型,从环境感知、行为决策、动作执行三方面建立基于神经元模型的环境拥挤感知模型,考虑拥挤的运动行为启发规则、运动状态离散更新规则.在构建乘客微观行为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典型的地铁岛式站台乘客集散为研究对象,建立地铁站台乘客集散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地铁站台建筑空间环境和设施设备配置确定的情况下,乘降客流需求和列车发车间隔对地铁站台最大乘客数及乘客集散效率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人机逆向车辆检测数据时效性分析
    杜荣义, 彭仲仁
    2014, 14(1): 34-40. 
    摘要 ( )   PDF(1411KB) ( )  

    空中交通检测数据的时效性分析是基于空中检测技术的道路交通参数估算的基础,同时也可为地空交通检测数据的时空配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对无人机视频检测技术及其检测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车辆检测数据的时空分布特性,提出了两个时效性评价指标——绝对有效时间和相对有效时间,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研究了无人机飞行参数设置(速度、高度)及道路交通条件(道路长度、车速)等对逆向车辆检测数据时效性的影响.利用I-80全息车辆轨迹数据,采用Matlab编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两个时效性评价指标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描述或解释无人机的车辆检测能力,即车辆检测数和车辆检测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驾驶人公路驾车过程中主要生理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胡立伟, 林玉珍
    2014, 14(1): 41-46. 
    摘要 ( )   PDF(1179KB) ( )  

    为了探究驾驶人在不同等级公路上驾车过程中生理心理指标变化情况,本文利用Nexus-10多通道生物生理记录仪,对驾驶人在4类等级公路上进行了实车动态测试实验.通过对实验采集的生理特性指标(脑电图、心率、血容量、呼吸等)数据深入分析,得到不同类驾驶人在不同等级公路上驾车过程中的主要生理特性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规律的差异性及其中的峰值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实验过程与方法及其分析结论可为公路线形设计、交通设施设计设置、交通环境治理等提供实验依据,为公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提供实验与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特征颜色和SNCC的交通标志识别与跟踪
    房泽平,段建民,郑榜贵
    2014, 14(1): 47-52. 
    摘要 ( )   PDF(1324KB) ( )  

    提出了基于特征颜色和SNCC的交通标志识别与跟踪方案,该方案用于智能车辆的交通标志识别与跟踪.在YCbCr色彩空间对交通场景图像进行颜色阈值分割,提取交通标志所在区域.根据标准交通标志的背景和内景特征颜色,设计标准交通标志的背景和内景颜色特征匹配模板.以背景和内景颜色特征匹配模板作为模板,采用模板匹配技术和SNCC计算匹配度,识别潜在交通标志图像和交通标志.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基于视频与图像处理模块集和用户自定义函数模块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给出了交通场景视频中交通标志的识别和跟踪轨迹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交通标志识别与跟踪方案,计算量少,提高系统的效率,达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冲突点的交织区复杂度量化研究
    杜胜品, 马永锋
    2014, 14(1): 53-58. 
    摘要 ( )   PDF(991KB) ( )  

    进出交织区的车道数越多,不同流向的交通流线间的交织越复杂,形成的冲突点也越多,导致交织区内车辆运行状态越复杂.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采用图示法并借助数学建模,分析了冲突点的形成机理,研究了冲突点数量与进出口车道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了分流点、交叉点、合流点数量的计算公式,进而构建了交织区复杂度和车道复杂度的静态模型.交织区复杂度是交织区内各流向相互干扰程度的量化指标,车道复杂度是交织区内各流向对该车道流向的干扰程度的量化指标,分别描述了交织区和交织区段内车道的复杂程度,值越大越复杂.模型计算结果与统计结果一致,与定性分析有相同趋势,期望为交织区动态复杂度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自私-利他用户混合均衡交通分配的效率损失
    余孝军, 张文专
    2014, 14(1): 59-64. 
    摘要 ( )   PDF(967KB) ( )  

    考虑同时存在两类不同用户(自私用户和利他用户)的混合均衡交通网络的效率损失.其中,自私用户按照用户均衡原则选择出行路径,利他用户按照最小化自身的理解出行成本选择出行路径,其理解出行成本是自私项和利他项的线性组合.首先,构建了刻画这类混合均衡交通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然后,运用解析推导的方法得到了这类混合均衡交通分配的效率损失上界,并分析了效率损失上界和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损失上界和系统的最大、最小利他系数及路段出行成本函数相关.数值算例表明解析方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分式条件价值法评估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
    刘文歌, 赵胜川
    2014, 14(1): 65-70. 
    摘要 ( )   PDF(994KB) ( )  

    基于二分式条件价值法进行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的评价研究.采用双边界两分式与三边界两分式两种问卷格式设计调查问卷,以大连市私家车出行者为调查对象实施交通意向调查.利用多项Logit模型构建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评价模型,利用GAUSS软件进行模型参数标定,最终获得统计生命价值评估值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边界两分式调查问卷更能模拟市场定价过程,三边界两分式评价模型具有更高精确性,其评估结果更为合理;个人驾龄、学历和家庭月收入三大因素对道路交通统计生命价值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航空网络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研究
    王姣娥, 莫辉辉
    2014, 14(1): 71-80. 
    摘要 ( )   PDF(2197KB) ( )  

    基于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本文对1952~2008年中国航空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剖析.伴随着节点(城市)和航线的增减,中国航空网络表现出异速增长特征.平均路径长度由1952年的5.74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24,网络效率逐步趋于稳定;集聚系数由1952年的0增长到2008年的0.69,呈现向小世界网络演化的趋势,簇度相关性显示度值在平均值(14)以上的上层系统已初步形成层级结构;1952-1962年的网络度分布具有度特征值和长尾分布特征,此后逐渐向具有“无标度”特征的网络演进.中国航空网络的度度相关系数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其原因在于演化受到距离、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文长尺度的历史数据一方面验证了当前网络复杂性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的不足,同时可为网络演化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时空网络的航班机型分配问题研究
    乐美龙*,黄文秀
    2014, 14(1): 81-87. 
    摘要 ( )   PDF(1195KB) ( )  

    机队规划是航空公司高效运营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时空网络的航班机型分配模型,以及乘客溢出量函数和航班机型分配成本函数,为航空公司设计了一种航班机型分配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在已知航空公司航班计划、乘客需求分布、机队结构、机型数量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构建时空网络图得出航班机型分配模型所需的参数.然后通过求解航班机型分配模型,得到使航班机型分配总成本最小的航班机型配置方案和机队配置方案.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航空公司航班机型分配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DEA改进模型的长三角机场效率研究
    徐爱庆, 陈 欣, 朱金福
    2014, 14(1): 88-94. 
    摘要 ( )   PDF(988KB) ( )  

    为了研究长三角机场运营效率现状并为未来如何提高效率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非增中间变量从中间变量中分离出来,构建了具有非增中间变量的网络DEA改进模型.同时本文基于非径向非导向视角,在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将机场运营分为规划投入阶段和生产服务阶段,设定单位收益下的成本为非增中间变量,测算了2010年长三角16家主要机场整体运营效率、规划投入效率与生产服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DEA和自由中间变量的网络DEA模型相比,具有非增中间变量网络DEA模型更具合理性.最后,基于对新建、改扩建机场和已建机场效率及各变量松弛量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机场效率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调速法交叉航路冲突调配时机分析
    赵嶷飞, 陈 琳, 王红勇
    2014, 14(1): 95-101. 
    摘要 ( )   PDF(1188KB) ( )  

    以在相同高度层、交叉航路飞行的两航空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运动学知识建立航空器运动轨迹随时间变化方程,判断任意时刻两机间距离与标准安全间隔关系,预测飞行冲突.采用影子调速方法,对一架航空器调速,以调速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冲突调配模型,确定其最迟调配时间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交叉航路夹角与最迟调配时间点函数关系,得出“交叉航路为锐角且速度调整值一定时,最迟调配时间随航路夹角的增加而减小”这一结论.最后以飞往大王庄台的A593和A461两航路航班为例,进行仿真,输出了调速值、调配时机与航路夹角间三者关系曲线,该曲线可为扇区内航路规划提供参考,并验证上述结论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辨识度关联的船舶滞留规律挖掘与表达
    陈 晶, 金永兴, 陈锦标, 吴华锋, 施朝健
    2014, 14(1): 102-108. 
    摘要 ( )   PDF(1092KB) ( )  

    为协助船舶运营商有侧重点地做好船舶维护工作及通过PSC检查,本文基于数据关联理念,针对PSC数据库信息特征,创建了辨识度指数公式,设计并编制了船舶滞留规律挖掘与表达算法.用该算法对台湾十年船检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船舶滞留的深层信息,揭示了港口受检船只被滞留的风险程度.通过编制可视化软件,研究双项及多项缺陷代码与船舶滞留的分层关联,使缺陷代码与滞留情况的内在关系以图示的形式展示,清晰地呈现出随着缺陷代码组合的逐渐复杂化而体现出的各种滞留规律,为船舶的安全运营及顺利通过PSC检查提供了科学、客观的量化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航空公司成本最小化的飞机排班问题模型与算法
    吴东华, 夏洪山
    2014, 14(1): 109-116. 
    摘要 ( )   PDF(978KB) ( )  

    针对影响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四个关键因素,在满足航班衔接、航班覆盖和机队规模约束条件下,以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地面等待时间、最小总飞行时间绝对偏差和最少起降次数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飞机排班问题的0-1整数模糊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基于东方航空公司实际数据,应用模糊线性规划理论对模型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可行,算法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实约束下的多挂靠港滚装船舶配载优化
    姜彦宁, 徐 奇, 金燕燕, 靳志宏
    2014, 14(1): 117-123. 
    摘要 ( )   PDF(1636KB) ( )  

    在分析滚装船舶配载特点的基础上,考虑了船舶稳性、配载效率以及航次收益等现实约束,针对多挂靠港的滚装汽车运输新模式下的配载优化问题进行建模,并基于该问题多阶段、多维约束、多背包组合优化的特点,开发了遗传算法对所构建模型进行求解.对于小规模数值算例实验,运用所设计遗传算法的求解结果与lingo软件所得到的精确解比较,平均误差率约为1.4%;对于大规模仿真算例,遗传算法的求解质量则明显优于现实调度策略,显示出本算法较好的鲁棒性.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VB的配载信息系统,实现了配载过程及配载方案的可视化,为实时配载决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D控制框架下的集装箱码头调度算法
    李 斌, 杨家其
    2014, 14(1): 124-130. 
    摘要 ( )   PDF(1377KB) ( )  

    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Container Terminal Logistics Systems,CTLS)的生产调度是具有强约束巨规模NP-Hard性质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将经典的PID控制引入到港口的生产调度中,CTLS内部复杂的层次性、非线性和动态性被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形成了一种新的调度算法,并利用主动时间窗和PID控制的变种形式进一步定义了的多种子控制模式,帮助CTLS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获取计划调度中的高质量的较优解.最后,通过一个大型集装箱码头的生产实例,从通过能力、任务延迟和负载均衡等方面全面评估了所提调度算法的优劣,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区航道优化布置设计研究
    艾万政, 丁天明
    2014, 14(1): 131-137. 
    摘要 ( )   PDF(1055KB) ( )  

    桥区航道布置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我国关于桥区航道布置规范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船舶的船型尺度,并没有考虑船舶的操纵特性和桥区水流条件.如果按照我国的相关规范来设计桥区航道,是不利于船舶通航安全的.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船舶的操纵性、桥区的水流特性及船型尺度来探讨桥区航道的布置方法.本文重点研究了船舶在桥区操纵性及桥区水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区顺直航道及桥区弯曲航道的优化布置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桥区的航道宽度是布置桥区航道的关键.桥区的航道宽度设计应充分考虑船舶的操纵性及桥墩水流特性;桥区航道宽度应该是船舶航迹带宽度、船舶操纵性所引起的附加宽度、船间距离等参变量的叠加,同时桥区的航道应该布置在桥墩紊流区范围之外.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还从船舶操纵理论及统计理论两个角度提出了桥区航道布置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合Logit模型的饶甬运输链选择行为分析
    张 戎, 诸立超, 陶学宗
    2014, 14(1): 138-143. 
    摘要 ( )   PDF(961KB) ( )  

    以上饶和宁波之间公路和铁路两条集装箱运输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铁路运输链时间和费用构成.然后选取准时性、运输链总时间、运输链总费用和安全性为效用函数特性变量建立了多项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结果表明,时间和费用对运输方式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铁路分担率对于费用的变化较为敏感.在不同假设场景下对公铁分担率进行了分析,对改善铁路服务水平所带来的分担率提升进行了定量计算.最后考虑到铁路时间和费用构成中存在的压缩空间,从运输链总时间、总费用和列车运行组织三方面提出了海铁联运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速列生成法求解乘务调度问题
    陈仕军, 沈吟东
    2014, 14(1): 144-149. 
    摘要 ( )   PDF(989KB) ( )  

    列生成法是求解乘务调度问题的有效数学规划方法,但传统列生成法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基于乘务问题特点,提出三种加速列生成求解的策略:在列生成迭代过程中,每隔一定周期移除受限主问题的部分“差”变量,以减小问题规模;提出基于乘务问题特征的强标号消除准则和基于该准则的二阶段子问题求解法以加速子问题求解;利用分支树求解整数解时,提出一个能充分利用已有解信息的班次池策略,以减小整数解求解时间.利用实际公共交通中的10组案例对所提加速策略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加速策略能够有效加速列生成的求解,适用于求解大规模的乘务调度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地铁换乘客流的BRT运营调度模型研究
    吴家庆,宋 瑞,林 正,李树彬
    2014, 14(1): 150-157. 
    摘要 ( )   PDF(1135KB) ( )  

    针对高峰期间地铁换乘的大客流对快速公交运营调度的影响,本文以快速公交运送乘客量最大化、乘客成本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启发式求解算法.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得出最优发车间隔为2 min,但存在客流损失,如果保证客流不损失则发车间隔只能是1 min,但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存在严重的运力浪费;在容忍度从5 min到15 min的变化过程中,各项指标值(包括最优解)都没有变化,仅仅乘客等车成本和总成本呈阶梯变化,即在大客流情况下最优发车间隔对容忍度不敏感.在BRT实际运营调度中,应综合权衡各方利益,根据实际需求考虑发车间隔大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公交线路选线决策规则获取方法
    汤旻安, 王晓明, 李 滢
    2014, 14(1): 158-165. 
    摘要 ( )   PDF(1154KB) ( )  

    城市快速公交线路选线决策规则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交线路的客运能力能否满足城市客流的需求.本文根据现有公交线路的交通调查客运能力数据,结合BRT线路的“大运量、快速性”特点,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的重要选线决策规则.针对选线决策问题中的多变量因素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实现决策规则获取的方法.给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BP神经模糊系统结构及算法,通过神经网络提高其学习能力,采用GA改进的算法思想克服BP神经网络存在的局限.最后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可为公共交通线路选线、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公交接驳地铁路径优化研究
    熊 杰, 关 伟, 黄爱玲
    2014, 14(1): 166-173. 
    摘要 ( )   PDF(1642KB) ( )  

    社区公交在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微循环作用,其路径的优化问题对于出行者及运营企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给定的路网条件下,首先从路段角度定义了路段的需求潜力指标,并以最大化路径需求潜力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并兼顾路径旅行时间及圈点线路约束建立了求解一条圈点线路的数学模型.在求解过程中,本文设计了一套路段交叉变异算法并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模型的启发式求解.最后,本文以北京天通苑社区为例,利用该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并分别应用遗传算法及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对服务于该社区的公交路径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该实例中已得到最优解,证明遗传算法在求解该问题上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有待转区的左转专用车道车辆释放过程建模
    陈永恒, 白乔文, 魏雪延
    2014, 14(1): 174-179. 
    摘要 ( )   PDF(1134KB) ( )  

    本文根据交通波理论,综合考虑信号交叉口左转车辆的到达率、释放率和起动波传播率,采用流量累计曲线方法,建立左转车辆释放过程分析模型,并依据此模型确定左转车辆的最大排队长度,左转专用相位的最短绿灯时间、最佳绿灯时间和最长红灯时间.在交叉口的渠化方案和信号配时方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出设置左转待转区后每周期左转车释放量的增加值,从而计算出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提高值.研究结论可为设有待转区的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参考依赖理论的瓶颈道路收费模型
    王 伟, 孙会君
    2014, 14(1): 180-186. 
    摘要 ( )   PDF(1078KB) ( )  

    通勤者每天早晨驾车行驶于一条有瓶颈的道路上,瓶颈处的通行能力是固定的,当通勤者的出发率超过通行能力时,交通拥挤就会发生.本文研究了瓶颈道路上的收费策略以缓解交通拥挤.以最早可接受的到达时间、最理想的到达时间和工作开始时间为参考点,建立了基于参考依赖理论的瓶颈道路模型,分析了用户均衡和系统最优,得到了最优的动态收费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两种单阶段收费策略,得出了它们各自的收费水平、收费时间和收费效果.结果表明,单阶段收费策略的效果不但与收费水平和收费时间有关,还与通勤者的参考依赖偏好和损失规避特性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条件下的城市应急车辆调度模型研究
    赵韩涛, 毛宏燕, 黄瑞锦
    2014, 14(1): 187-191. 
    摘要 ( )   PDF(984KB) ( )  

    为了改善不确定条件下突发事件的响应效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优化了城市应急车辆调度模型.针对现有调度数学模型存在着立足于当前事件而忽略防范未来事件的问题,建立了以带权重响应时间成本为目标函数的数学公式,并从时空限制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行程时间计算.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事件成真时,所建模型生成的调度策略减少了总体响应时间成本;置信水平的选取决定了系统对未来事件的重视程度,趋向于1时侧重防范未来严重事件,趋向于0时优先考虑当前事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拥挤收费条件下出租车公司收益优化研究
    祝进城, 帅 斌, 孙朝苑
    2014, 14(1): 192-199. 
    摘要 ( )   PDF(1043KB) ( )  

    研究了实施拥挤收费过程中,收费区域内的出租车也需要缴纳拥挤费条件下的出租车公司收益优化问题.考虑私家车、公交车和出租车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出租车搜寻顾客时间与顾客等待出租车时间对方式划分的影响.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对问题进行了描述,其中,下层规划为等价于变分不等式的组合网络均衡模型;上层规划为出租车公司的收益最大化.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算例结果表明,当出租车公司合理分担拥挤收费费用时,其收益将显著提高,并能达到实施拥挤收费之前的水平;此外,随着出租车数量的增加,出租车公司的收益将随之先增加后减小,而出租车公司的最优拥挤收费分担比例则先减小后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李爱增, 宋向红
    2014, 14(1): 200-208. 
    摘要 ( )   PDF(1146KB) ( )  

    分析城市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特征,给出了考虑当量人群流影响时直行组合车流和左转组合车流的冲突交通流简化模式.考虑机动车流和当量人群流的到达模式,利用车队分析法得到了直行组合车流和左转组合车流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采用最小跟车时距理论,得到右转车流不受当量人群流影响时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和受当量人群流影响时通行能力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城市无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符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特点,计算过程较迭代方法简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比功率分布的公交车行驶周期建立方法研究
    赖瑾璇, 于 雷, 宋国华, 郭 沛, 陈旭梅
    2014, 14(1): 209-214. 
    摘要 ( )   PDF(2879KB) ( )  

    行驶周期是公交车排放预测的核心数据之一。本文采用便携式车载GPS收集了北京市14条公交线路重型柴油车的313 499条有效数据,并基于比功率分布方法,建立了北京市BRT公交、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车在低速区间、中速区间和高速区间的行驶周期,并对所建立的行驶周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行驶周期与验证实测数据比功率分布的误差小于2%,而四工况的相对误差达5.7%,这表明本文建立的行驶周期更能准确地反映北京市公交车与排放相关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面道路交叉口交通流波动特性分析
    王志刚,石 琴,王楠楠,丁建勋
    2014, 14(1): 215-220. 
    摘要 ( )   PDF(1697KB) ( )  

    为了研究平面道路交叉口区域交通流的波动特性,本文从频域的角度出发将交叉口区域交通流的波动划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种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研究分析发现,一般低频趋势信号可由交通需求变化引起的行驶工况缓慢变化;高频噪声信号由驾驶行为等随机扰动引起;中频波动信号由行驶过程中不断加速减速引起.由此提出了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消除交通流信号的低频趋势,用小波分析方法将采集的数据中的高频噪声部分消除,在此基础上用频谱分析理论研究交叉口区域不同位置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波动最明显的位置在停车线附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北京出租汽车交接班时空分布特性研究
    孙 蕊, 于海涛, 杜 勇
    2014, 14(1): 221-228. 
    摘要 ( )   PDF(3802KB) ( )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出租车出行供需矛盾和运营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对出租汽车的运营特征,尤其是出租车交接班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地分析,正确评估出租车交接班行为对出租车供给能力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出租汽车数据为例,利用出租车交接班分析算法,研究了出租汽车的交接班时空分布特征.以交接班车辆数、交接班车辆比例和交接班覆盖强度为指标,采用样本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交接班车辆数在一天中的时变规律与出行需求变化基本一致,上午10时至晚22时,交接班车辆数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交接班地点大都集中在进出京高速公路的周边,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特性;交接班的时间间隔对交接班的时空分布影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方式交通信息条件下节假日出行行为研究
    王博彬, 邵春福, 孙轶轩, 李 娟, 计 寻
    2014, 14(1): 229-234. 
    摘要 ( )   PDF(1061KB) ( )  

    利用2012年节假日出行行为调查的RP-SP融合数据,基于出行链复杂度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Chain-Mode)建立信息条件下的Nested Logit模型,并利用包容系数和相异性参数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辨识.研究表明,在多方式交通信息的作用下,9%的出行者取消节假日中的出行,13%的出行者改变其交通方式.同时,出行费用、停车费用、小汽车拥有量、性别、信息需求度、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是影响Chain-Mode选择的主导因素.停车费用越高,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越长,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复杂链出行;同时,出行费用低且信息需求度高的出行方式被选择的概率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现状调查的城市老城区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吴德华
    2014, 14(1): 235-241. 
    摘要 ( )   PDF(1991KB) ( )  

    为了克服传统常用城市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在对老城区停车需求进行预测时的局限性,本文对城市老城区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在对比各传统常用停车需求预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利用机动车增长率和停车需求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现状调查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和思路,该方法在预测可靠性、调查成本和预测停车分布的深度方面比传统的预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案例分析揭示,预测结果与基于小汽车数量法相对误差在5%以内;调查成本比机动车OD预测法和交通量-停车需求预测法节约30%-40%;预测可以得到每个交通调查小区内的详细停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老城区停车需求预测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