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探索十九大后公铁水联运智慧物流新模式——“交通7+1 论坛”第四十九次会议纪实
    彭宏勤,张国伍
    2018, 18(1): 2-5. 
    摘要 ( )   PDF(1141KB) ( )  

    多式联运是运输业发展新阶段所要求的时空形态,高质量经济增长对多式联运提出了全新要求.运输枢纽及运输模式必须匹配枢纽经济发展,才能使运输组织效应和运输链条价值达到最大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运价体系和清算体系,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立法,将有助于各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与有效竞争,会促进运输方式之间及承运人之间的联合协作.完善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的基础.神华集团利用自有资源,开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试点,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复杂性
    胡荣,陈琳,张菲菲,朱佳琳
    2018, 18(1): 6-12. 
    摘要 ( )   PDF(1670KB) ( )  

    为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复杂性的影响,运用非线性动力学 与博弈理论,建立了具有不同价格调整机制的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模型,分析了模型均衡 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航空公司CO2排放系数对价格竞争稳定域、稳 定性和均衡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2排放系数超过某一临界值,将会出现分岔、混沌等 复杂现象;分岔或混沌现象并非对市场中所有航空公司都是不利的;选取合适的控制因子,延 迟反馈控制法可对陷入混沌的竞争模型实施有效的混沌控制;航空公司应积极采取减排措 施,以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提升自身的竞争绩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本分担政策下新能源汽车租赁系统激励契约
    经有国,郭培强,秦开大
    2018, 18(1): 13-19. 
    摘要 ( )   PDF(1409KB) ( )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与推广努力水平相关的市场环境下,研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 租赁企业提供成本分担政策的激励机制.探讨无政府激励政策,考虑政府环保效益的集中决 策,政府提供成本共担政策下的最优车队配置和推广努力水平,并对3 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进 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政府激励政策情况下无法实现系统最优,通过引入成本共 担契约,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该契约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系统利益最大化而且可以使 系统成员达到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成本共担系数对政府和新能源汽车租赁 企业收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批量订购的铁路集装箱货运多等级运价研究
    张小强,张琪,罗涛,张蓉蓉
    2018, 18(1): 20-29. 
    摘要 ( )   PDF(2035KB) ( )  

    铁路集装箱货运发展迅速,在铁路货运中占比逐渐增大.当前铁路总公司没有针对 大批量订购采取优惠折扣,导致部分客户转向其他运输方式.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多等级运 输价格策略来吸引大客户,建立了铁路集装箱货运收益最大的动态价格模型,求解出各订购 量对应的最优价格等级.本文以大朗到大红门的集装箱货运班列为例,求解出不同时刻各订购 量的最优等级运价.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的 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我国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指标体系建立及求解
    帅斌,黄文成,张士行,庞登瑀,何晓峰
    2018, 18(1): 30-36. 
    摘要 ( )   PDF(1269KB) ( )  

    为建立我国城际铁路建设条件指标体系,在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城市群形成背 景、对珠三角等区域城际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将涉及到 资金与客流保障的关键性指标,如地方财政收入、客流需求(近远期)、人口密度、人均GDP归 为基本指标;土建工程长期贷款率、城际铁路融资成本、票价率、单位里程10 年累积补贴额、单 位工程投资归为辅助性指标.在对某条待建城际铁路进行可行性评估时,只有当满足全部基本 指标、部分或全部满足辅助性指标时,该条城际铁路才能被纳入可以建设范畴.采用收入支出 平衡模型、统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条件 的具体取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通道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基于中国11 条物流通道的实证
    范月娇,权春妮
    2018, 18(1): 37-43. 
    摘要 ( )   PDF(1445KB) ( )  

    以中国11 条物流通道为实证对象,综合测算物流通道技术水平,构造基于地理距 离的空间邻接权重矩阵,检验相关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 中国物流通道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物流通道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 应,但从分布于不同空间的物流通道看,长江、沿海、京九、陇海兰新和沪昆物流通道正向空间 溢出效应显著;而京沪、京广和宝昆物流通道研究期内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我国物流通道的 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化建设物流通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城市客运铁路枢纽客流分配模型
    寇俊,顾保南
    2018, 18(1): 44-49. 
    摘要 ( )   PDF(1467KB) ( )  

    不同时段内,不同区位的旅客会根据不同的接驳方式及城际列车班次进行城际出 行.只根据城际间的出行成本无法准确地刻画旅客的出行.在已知不同时段内城市间各分区 OD客流、城际列车时刻表和铁路枢纽布局的前提下,构建城市内接驳交通网络;利用多项 Logit 模型,建立各个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的接驳子模型;进而利用列车时刻表得到城际出行 成本,并考虑列车拥挤造成的成本增加,根据总成本最小原则及接驳子模型,构建分时段的铁 路枢纽客流分配模型.通过改进的MSA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各时段内各交通分区到铁路车站、 以及铁路车站之间的客流量.最后通过算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车联网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策略
    鹿应荣,许晓彤,丁川,鲁光泉
    2018, 18(1): 50-58. 
    摘要 ( )   PDF(2456KB) ( )  

    为了减轻城市道路上信号交叉口对交通流的阻断,针对车联网环境下个体车辆可 以与路侧设施及交叉口中心控制系统实时信息交互的特征,提出了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策 略,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基础上兼顾驾驶舒适性与环境友好性.为验证车速控制模型的有 效性,基于多智能体技术建立了车联网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仿真系统,以典型十字交 叉口为例,模拟对比分析了传统驾驶和车联网2 种环境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行程时间、燃料消 耗与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该速度控制策略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平均行程时间减少了约 60%,燃料消耗减少了约40%,污染物的排放也有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局部连通性的在途动态路径诱导方法
    梁伟,张毅,胡坚明
    2018, 18(1): 59-65. 
    摘要 ( )   PDF(1738KB) ( )  

    驾车购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常见的生活出行方式,而驾车购物出行量的不断 增长也引发了严重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加重了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驾车购 物出行的实际需要,出行路径诱导已成为一种优先选择,但目前大多数路径诱导方法运用固 定的最优路径搜索算法来规划行驶路线,不能完全自适应交通流的变化,并没有考虑到购物 出行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在途动态路径诱导方法,分析实时交通信息对路网连通性的动态影 响,在途中对诱导路径进行局部范围的重新搜索,并及时将更新结果反馈给在途车辆.实验结 果表明,与其他动态路径诱导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减少了56%以上,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 有效性,并具有开放性结构,能够根据需求替换不同路径搜索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Robertson 模型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研究
    姚志洪,蒋阳升
    2018, 18(1): 66-72. 
    摘要 ( )   PDF(1864KB) ( )  

    为充分描述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为信号协调控制提供理论基础,结 合异质交通流条件下的车流特征和Robertson 模型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对多股交通流分别建 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交通流车队流量离散模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下游交叉口到 达流率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将本文模型和Robertson 模型与实际 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Robertson 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异质交通流条 件下的车队离散规律,平均预测均方误差减少了8.2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于双周期的干道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模型
    荆彬彬,徐建闽,鄢小文
    2018, 18(1): 73-80. 
    摘要 ( )   PDF(2347KB) ( )  

    针对现有双周期干道绿波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首先推导了适于双周期 协调控制的等式约束条件,其次详细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缺陷,再次以双向权重绿波 带宽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适于双周期协调控制的绿波协调控制模型;最后以义乌市 望道路为例,利用VISSIM 仿真平台对比本文模型与改进MULTIBAND模型生成的协调控制 方案之间的优劣.仿真结果对比表明,相比于改进MULTIBAND模型,本文模型生成的协调控 制方案在高、中、低交通需求下均能够有效减少平均延误时间与停车次数,从而验证了本文所 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王祥雪,许伦辉
    2018, 18(1): 81-88. 
    摘要 ( )   PDF(1918KB) ( )  

    针对交通流时间序列,在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下,构建基于LSTM-RNN的城市快 速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根据交通流的时空相关性完成时间序列的重构,依靠模型训练对时 空关联特性进行识别和强化,兼顾精度和时效性确定神经网络深度,完成短时交通流预测模 型搭建.基于TensorFlow 的Keras 完成LSTM-RNN的逐层构建和精细化调参,利用路网实测数 据样本完成算法验证,实现模型本地保存并根据预测精度进行自适应更新.结果表明,本文所 采用的预测算法精度高,受训练样本量的限制较小,实时性、扩展性和实用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车联网V2P 的行人碰撞风险辨识研究
    彭理群,何书贤,贺宜,艾云飞
    2018, 18(1): 89-95. 
    摘要 ( )   PDF(1726KB) ( )  

    为探索基于车联网V2P(Vehicle to Pedestrian)通信技术的行人碰撞风险辨识方法, 首先,在车联网环境下实时获取了目标位置、速度、运动方向等信息,并分析了典型人—车相 对运动场景中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人—车碰撞区域随机几何模型;然后, 综合考虑了车联网系统的通信延时、定位误差、人—车相对运动不确定性等多因素的影响,建 立了人—车碰撞事故概率和冲突风险程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行车速度、通信延 时、定位精度等因素对行人碰撞风险辨识模型效果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关系.本文 提出的方法对行人安全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结果同时指出了车联网系统通信 延时与定位精度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测数据的信控环交驾驶行为建模与仿真
    马新露,关晓东
    2018, 18(1): 96-101. 
    摘要 ( )   PDF(1674KB) ( )  

    通过图像识别得到单进口轮流放行信控环交的车辆轨迹数据,发现车辆在信控环 交内的换道行为主要集中在入环阶段和出环阶段发生.在换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剖析的 基础上,引入驾驶心理参数,分别建立了入环、环中阶段和出环阶段的信控环交元胞自动机模 型.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进口道车道功能未渠化,车辆在环内换道引发的冲突与阻 滞是导致信控环交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换道动机与时机取决于转向比例与渠化方案,与进 口道绿灯时间的增减相关性甚微,过长的放行时间反而会导致环内车流密度加大,换道所造 成的阻滞更难以消散,不利于信控环交的运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收费情形下一类弹性需求混合交通均衡的效率损失
    余孝军,高世玉,罗玲玲
    2018, 18(1): 102-107. 
    摘要 ( )   PDF(1241KB) ( )  

    收费是降低交通均衡效率损失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对收费情形下多用户类弹性 需求交通均衡分配的效率损失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该类交通均衡分配在两类不同出行决策 准则下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然后,通过解析推导法分别界定了其在不同出行决策准则下的效率 损失上界,并探讨了它们与网络参数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结果表明:两类效率损失 上界都与路段出行时间函数、路段收费向量、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价值系数、用户均衡时社会总 收益与社会总剩余之比相关;费用度量出行决策准则下的效率损失上界还与系统最优时的社 会总收益与均衡时社会总剩余之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合Logit 模型的网约车选择行为研究
    唐立,邹彤,罗霞,陈思为
    2018, 18(1): 108-114. 
    摘要 ( )   PDF(1546KB) ( )  

    近年来,网约车发展迅速,而现有研究较少从市场角度理解用户对网约车的选择偏 好.本文构建了基于混合Logit选择模型,选取网约车依赖性、出行目的等出行相关属性,年龄等 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为效用函数特征变量,假设到达时间、在车时间和费用为随机变量并服从对 数正态分布.使用D-efficient效率设计法生成问卷,在成都市开展网约车使用特征与选择偏好的 实证调查.基于观察数据标定模型,参数显著性及符号解释了城市综合交通背景下出行方式选 择的关键因素.对出租车和网约车费用进行边际效应分析,明确了价格变化对出行结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奖罚措施的小汽车通勤者出行行为研究
    秦焕美,高建强,和士辉,关宏志
    2018, 18(1): 115-120. 
    摘要 ( )   PDF(1770KB) ( )  

    奖赏和惩罚措施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在北京市的调查,进行 2 种措施下出行选择行为的探索研究,得出奖励措施会使更多的小汽车通勤者转向非高峰出 行,而收费措施对于使其放弃小汽车出行效果更好.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显示:奖励措施下,大 部分出行者的方式选择为“收益”;而收费措施下,大部分出行者面临“损失”,不同群体在出行 选择时呈现不同的风险偏好态度.在引导小汽车高峰出行向错峰出行转移时,奖励措施比较适 用于中等收入群体,收费措施比较适用于中高收入群体;在引导小汽车高峰出行向其他方式转 移时,2种措施对低收入群体效果更好.以上结论可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出租车合乘问题研究
    郑建国,李园园
    2018, 18(1): 121-126. 
    摘要 ( )   PDF(1297KB) ( )  

    在现有出租车合乘问题研究基础上,考虑乘客模糊时间窗、合乘意愿等因素,建立 更符合实际的多对多合乘模型,并使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分段 实数编码方案、基于个体排序的缩放因子F 与交叉概率CR及混合轮盘赌的半贪婪选择策略.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求解效果优于传统差分进化算法与遗传算法,是解决该类问题的 有效方法;与非合乘模式相比,所建模型成本减少、服务乘客数增加,模型合理有效;同时分析 了模糊时间窗、合乘意愿2个因素对模型求解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支持向量机模型优化算法
    张辉,钱大琳,邵春福,钱振伟,菅美英
    2018, 18(1): 127-132. 
    摘要 ( )   PDF(1312KB) ( )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是分心驾驶预警系统的重要基础.建立以径向基为核函数的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SVM模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SVM模型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 g,并利用模拟驾驶器实验平台采集的驾驶绩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GASVM 模型能够准确识别自由流和拥挤流场景下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精度分别为94.5%和 96.3%.与决策树C4.5 和交叉验证(CV)-SVM对比表明,GA-SVM在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 F1值等模型性能方面均优于其他2 种方法.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别驾驶人分心状态, 可为驾驶人分心预警系统和分心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交司机排班问题的混合元启发算法研究
    侯彦娥,孔云峰,朱艳芳,马瑞
    2018, 18(1): 133-138. 
    摘要 ( )   PDF(1394KB) ( )  

    针对我国公交企业中司机在1 个工作日内驾驶同一辆车的“人车绑定”管理模式, 提出混合元启发算法求解司机排班问题.首先建立以车辆数为目标的车辆调度模型,获得仅 满足司机休息时间的非可行解;接着迭代地使用局部搜索算子、破坏重建扰动等方法对解进 行调整,使其满足司机工作时间和吃饭时间等约束,并尽可能地降低排班成本;在迭代搜索 过程中记录发现的可行排班链集合,迭代结束后构建集合覆盖问题(SCP)模型对其进行改 进,以获得最佳的司机排班方案.在13 条公交线路案例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 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两阶段行程时间的交通流分配理论
    何胜学
    2018, 18(1): 139-144. 
    摘要 ( )   PDF(1369KB) ( )  

    针对目前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难以处理网络流量演化的问题,给出了基于交通流 反λ 基本图的流量分配新模型.通过不断求解新模型更新路段交通状态,明确了利用静态交通 流分配模型分析网络交通流演变的具体方法.假设网络路段均处于自由流状态,通过求解得到 平衡路段流量,判断是否达到临界流量.将路段流量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设定为拥挤状态,重 新求解平衡流量,判断是否仍存在达到临界流量的路段.依据上述思路,直到新的模型无解或 无新的路段达到临界流量.本文通过定义网络不同级别的拥挤瓶颈,完成对网络流量演化的分 析描述.算例验证了新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新理论提供了分析网络交通状态演变的新思路, 拓展了静态交通流分配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景理论下道路网络的级联失效演变
    刘伟,陈科全,刘玉印,田宗忠
    2018, 18(1): 145-151. 
    摘要 ( )   PDF(1695KB) ( )  

    为了避免城市交通网络在突发事件的影响下陷入大范围的瘫痪,本文提出了一种 将路径改变行为和失效持续时间相结合的级联失效模型.模型以需求的演变定义了初始荷载, 提出了失效时间的概念,以及网络交通量的延迟加载方式;然后,考虑出行者在面对突发事件 的主观因素,基于前景理论确定了负载的动态重新分配方法;最后,采用MSA算法给出了模 型求解步骤.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路段失效时间的增加,驾驶员的路径改变概率有显著差异;该 模型可定量的分析路网在不同的失效时间和初始需求下,由于路段造成的失效演变过程;在 考虑路段方向性时,路段的2 个方向均瘫痪后,相继失效速度明显加快.本文为研究突发事件 的管理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因子评点法的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分级
    霍月英,李文权
    2018, 18(1): 152-157. 
    摘要 ( )   PDF(1234KB) ( )  

    通过引入因子评点法及分析其原理,提出了改进的因子评点法,拓展了理论方法 的应用范围.提出以单位公交专用道延误作为评价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分级的指标;针对 既有的上游停靠站延误估算模型,通过实际调研确定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取值,从而获取容量 为15 288 的延误样本;然后基于延误样本对单位公交专用道延误进行频次分析,得到其累积 分布,采用改进的因子评点法对公交专用道服务水平进行分级.本文研究成果为公交专用道 的运营评价和规划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叉口运行模式分布模型及排放测算
    胥耀方,于雷,宋国华
    2018, 18(1): 158-165. 
    摘要 ( )   PDF(2223KB) ( )  

    针对路网中可大规模采集的流量、速度数据,结合主流排放模型广泛应用的VSP参 数,提出了面向排放测算的交叉口运行模式模型,为动态评估路网中的交叉口排放提供了测 算依据.通过对交叉口区域的运行模式分布特征分析,提取交叉口运行模式关键特征参数,建 立基于粒子群聚类算法的交叉口运行模式分布模型.通过本模型和MOVES模型计算交叉口 排放,本模型预测HC、CO、NOx 污染物的误差分别为6.08%、0.80%、4.18%,而MOVES模型的 预测误差分别为38.67%、28.87%、12.2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能耗测度的道路拥挤收费模型
    黄文娟,张卫华,沈佳莹,江楠
    2018, 18(1): 166-172. 
    摘要 ( )   PDF(1480KB) ( )  

    分别建立了考虑能源消耗与拥挤收费的小汽车广义出行费用及考虑舒适性消耗的 公共汽车广义出行费用,构建了由这两种交通出行方式组成的交通系统总能源消耗函数.考虑 能耗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建立能耗目标约束下的以出行时间最小为上层目标函数 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一定节能水平下的系统延误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满足双 模式交通网络的随机用户平衡,并采用遗传算法和Frank-Wolfe 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将道路拥 堵收费及节能目标抽象化后代入模型,探讨了道路收费前后交通能耗变化及在不同的节能目 标情况下,道路拥堵收费的节能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交通需求量较大时,实施道路拥挤收费 有利于减少交通能耗,当节能目标小于25%且同时采取道路收费时,路网出行时间都会相应 减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陈坚,唐炜,蔡晓禹,段力伟
    2018, 18(1): 173-178. 
    摘要 ( )   PDF(1247KB) ( )  

    为解决现有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模型中缺少变量间相互关系描述,不能定量 描述变量对满意度结果影响规律的问题,本文引入结构方程理论,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 满意度多群组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各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最后依据样本特性进行分群研究. 结果表明:服务质量、企业形象、乘客信任对乘客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忠诚度 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服务质量(0.98)、企业形象(0.59)、乘客信任(0.52)、忠诚度(0.03)对满意 度的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不同性别与不同职业分群条件下乘客满意度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网络列车运行调整的优化模型 及其分支定价算法
    兰泽康,何世伟,黎浩东
    2018, 18(1): 179-185. 
    摘要 ( )   PDF(1351KB) ( )  

    研究了铁路网络中列车可变更运行线路下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目标是使得所有 列车偏离终到时间之和最小化.首先引入流平衡约束建立基于列车到发时刻的网络流模型,采 用商业软件GUROBI求解.同时构建了基于列车时空路径的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了分支定 价算法,采用伪费用分支和最佳优先搜索策略加快算法的收敛.最后设计算例进行验证,通过 与GUROBI对比说明本文算法是有效的.当列车数为20 列时,求解时间减少91.6%,得到的最 终可行解距离最优解的间隔为9.72%.验证了本文分支策略较最为分数分支策略更优,列车运 行调整可变更线路相比于只能按原始线路行驶平均可降低目标函数值37.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停站约束下多列车运力分配与定价联合决策模型
    江文辉,徐菱,李延来,李思雯,丁小东
    2018, 18(1): 186-192. 
    摘要 ( )   PDF(1311KB) ( )  

    基于收益管理的思想将铁路货运市场分为合同市场和自由市场,针对铁路运输网 络中每个OD,合同市场的运力需求服从正态分布,自由市场的运力需求表现为价格的反应函 数并辅以随机变量来反映需求的波动性.同时考虑列车的停站约束条件,以列车的停站方案、2 个市场运力分配方案和自由市场的运价为决策变量,构建多列车运力分配和定价联合决策的 混合整数概率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 有效性.最后以双市场统一定价策略为对比方案,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提高收 益,且自由市场需求波动越大,收益优化越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铁路车站咽喉区与到发线综合运用优化
    刘杰,殷勇,甘志良
    2018, 18(1): 193-199. 
    摘要 ( )   PDF(1604KB) ( )  

    研究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分配和咽喉区进路选择问题,在满足到发线使用规则的条 件下,以作业计划稳定性强和接发车进路条件优为目标,构建到发线与车站咽喉区运用多目 标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模型进行求解,算法 能有效保存优秀个体和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采用Matlab 编程得到 模型的Pareto 最优解集,从解集中选择1 个解,将其结果与原始到发线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采用该模型和算法能有效改进车站咽喉区与到发线的综合运用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与车底运用整合优化模型
    姚宇,朱晓宁,康柳江,廖正文
    2018, 18(1): 200-206. 
    摘要 ( )   PDF(1556KB) ( )  

    基于单条城市轨道线路,分析客流需求、列车时刻表及车底运用之间的密切联系, 以运行安全、资源限制、列车容纳能力等作为主体约束,综合考虑公司运营费用和乘客出行费 用,构建基于客流分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与车底运用整合优化模型,并采用线性处 理方法,将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最后,以北京地铁亦庄线为实例,利用 ILOG 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与既有的优化方法相比,本文模型得到的列车运行 计划方案能够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车底利用效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和运营企业双方 的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班轮联盟 舱位租赁最优分配
    陈继红,杨晨,真虹,张方伟,于航,郑师禹
    2018, 18(1): 207-214. 
    摘要 ( )   PDF(1608KB) ( )  

    面对持续低迷的航运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通过组建联盟 来共享舱位资源,降低其系统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舱位租赁是联盟合作的最基础形式,研究 该模式下的舱位资源最优分配具有很大实际意义.本文在考虑航运市场不确定需求的基础上, 研究了班轮联盟舱位租赁最优分配问题,构建了1 个班轮联盟舱位租赁最优分配模型,并运用 随机机会约束规划的方法,将其应用到班轮联盟舱位租赁分配决策中.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 方法和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班轮联盟系统舱位进行协同配置,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检验 了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航段相关性的航路拥挤态势多模型 融合动态预测方法
    李桂毅,胡明华
    2018, 18(1): 215-222. 
    摘要 ( )   PDF(2497KB) ( )  

    研究航路交通拥挤状态动态实时预测问题,可为缓解航路交通拥挤,优化拥挤管控 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首先,采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考虑航段相关性的交通流参数预测模型, 预测航段流量和航段密度参数;然后,运用多模型融合预测算法提高预测精度,基于模糊C均 值聚类算法和航段历史及预测交通流参数预测航段交通拥挤态势;最后,采用雷达实测航迹 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同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因素,对 航路拥挤状态预测准确率达到82.29%,预测方法符合实际且对航路交通态势的预测具有应用 价值;同时考虑航段相关性影响和采用多模型融合预测算法能够明显提高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基于售检票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分类
    邹庆茹,赵鹏,姚向明
    2018, 18(1): 223-230. 
    摘要 ( )   PDF(2171KB) ( )  

    既有基于交通调查的乘客分类存在样本有限及分类标准主观性强等不足,本文以 乘客真实出行记录为基础,从“消费行为”视角构建客观的乘客分类指标及方法.为满足大规模 数据集处理需求,采用SPSS Modeler 软件对全样本乘客进行聚类.选取北京轨道交通连续1 个 月自动售检票(AFC)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将乘客分为5 类时,聚类效果最佳;通过连 续5 个工作日聚类结果对比,验证了分类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合乘客分类结果进一步对 北京市轨道交通低峰折扣票价策略下不同类型乘客的出发时间转移弹性进行测定.该研究提 高了乘客分类客观性,能够为交通政策制定及运营策略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共享单车影响下的公共自行车发展研究
    马书红,杨野,王元庆,韩笋生
    2018, 18(1): 231-236. 
    摘要 ( )   PDF(1387KB) ( )  

    公共自行车作为政府补贴的免费骑行项目,与共享单车相比在供给模式上存在显 著差异,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其中明确政府补贴机理,是差异化2 种交通方式、强化两者 互补关系的关键.本文运用多目标规划方法,从政府的效用最大化、企业收益最大化、用户满意 度最大化3 个方面构建三者博弈关系,并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状况为例,分析政府补 贴对用户满意度、企业收益及政府效用等方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补贴有利于 提高公共自行车企业服务水平、用户满意度;但随着公共自行车使用率的增加,政府的财政压 力加大,用户满意度、企业收益与政府效用呈下降趋势,而共享单车可分担部分用户,减轻政 府及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压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NL 模型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模式研究
    刘叶,吴戈,周强
    2018, 18(1): 237-244. 
    摘要 ( )   PDF(1797KB) ( )  

    正在许多城市迅速推广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 新型交通方式.本文将公共自行车使用分为接驳地铁、接驳常规公交及全程单独使用3种模式, 构建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利用苏州市地铁沿线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 影响使用模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相对于接驳地铁或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在很大程度上 倾向于被全程单独使用,在短距离出行中极可能与常规公交存在竞争关系,但对地铁出行有一 定的补充作用.本研究有助于重新思考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