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中国交通发展的演进过程及问题的思考
    王庆云
    2007, 7(1): 1-11 . 
    摘要 ( )   PDF(3495KB) ( )  
    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交通系统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时期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特点及其内在原因,研究了中国综合交通系统的布局及运行特点,论文结合作者近年根据中国综合交通发展需要策划组织的几个重大研究项目,分析了它们对于当前中国交通运输研究的意义,评述了部分重要结论的现实意义;论文根据对各时期交通运输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改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回顾
    张国伍
    2007, 7(1): 12-17 . 
    摘要 ( )   PDF(1857KB) ( )  
    创办于1986年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设的一个全国性的综合交通学术团体。学会是由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工程、管理、科技、教学和企业等部门单位,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旨在总结学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交流城市交通、智能交通、交通建设、交通规划以及高级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确定学会2007年的任务。本次论坛共安排了三个专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理论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企业创新,与会专家们就这三个专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大型活动期间城市交通组织方法研究
    毛保华,郭谨一,陈振起,高利平
    2007, 7(1): 18-24 . 
    摘要 ( )   PDF(1822KB) ( )  
    本文分析了大型活动交通特性,并在对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会场内外的交通组织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活动组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文结合作者近年开展的对部分交通枢纽地区旅客集散过程的调查及客流特性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国情条件下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策略及关键问题,提出了需要研究的一些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预测模型研究
    毛霖,杨新苗,马泽丹,常玉林
    2007, 7(1): 25-28 . 
    摘要 ( )   PDF(872KB) ( )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对我国城市交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马尔可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石家庄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该市居民现有的交通方式和转移意向。然后,假设在放任、限制、适度控制三种场景下,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转移概率,预测未来几年石家庄市电动自行车的方式分担率。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各城市制定电动自行车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城市交通网络形态特征分形计量研究
    孙壮志
    2007, 7(1): 29-38 . 
    摘要 ( )   PDF(2264KB) ( )  
    城市交通网络形态和城市空间形态间的相伴相生,互动滋长的演化过程,客观上要求城市交通网络能够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城市交通网络形态能够与城市形态相互匹配协调。对城市交通网络形态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科学地从数量上认识和把握城市交通网络形态,从宏观上规划和控制网络的发展趋势,使得城市交通网络更好地匹配城市形态,更加经济、合理、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城市发展。本文从城市形态结构“增生和替代”的变化方式和城市形态“向外扩展”和“内部重组”的双重演变过程,阐述了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网络形态的互动滋长演变关系及其形态相似性;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城市交通网络形态计量问题,并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容量维数、覆盖维数、阻抗维数和分枝维数四个分形维数指标,分别对交通网络的容量水平、出行服务覆盖状况、网络整体可达性及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交通网络特征的分形计量方法。通过对北京、墨西哥和莫斯科三城市轨交网络的测算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形态类型交通网络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秦玲,张剑飞,郭鹏,齐彤岩
    2007, 7(1): 39-42 . 
    摘要 ( )   PDF(881KB) ( )  
    为了推动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沟通交流和推广应用,本文在概括总结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基于浮动车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旅行时间和平均速度估计及预测、拥堵状态判断的核心流程,介绍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创新性的关键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浮动车地图匹配算法和路段旅行时间估计算法等,展望了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浮动车技术的城市路况计算方法
    章 威 徐建闽 王海峰
    2007, 7(1): 43-49 . 
    摘要 ( )   PDF(1459KB) ( )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路况信息)的准确、实时的获取和处理是交通诱导、交通控制等应用的基础。而路况信息一般用路段平均通过时间和平均速度来表示。本文在分别对基于平均速度和基于平均通过时间的算法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技术的城市路况计算方法。并利用广州市出租车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的浮动车数据,结合车牌计时和跟车测试等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且实用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逻辑与可变限速的城市快速路控制
    林尚伟 林 岩
    2007, 7(1): 50-56 . 
    摘要 ( )   PDF(1411KB) ( )  
    首先阐述了城市快速路进行交通控制研究的迫切性,进而根据快速路各密度区的交通特点,结合宏观、动态、确定性交通流模型,提出了一种中低密度区采用可变限速控制、中高密度区采用可变限速结合入口匝道控制的交通流控制策略。依据此方案,分别设计了可变限速控制器和入口匝道控制器,前者用于调节车辆速度以确保车流稳定,后者仅用于中高密度区以维持主线车流密度。最后,对系统进行仿真并作了相应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动态路径诱导算法研究
    马艳丽 裴玉龙
    2007, 7(1): 57-60 . 
    摘要 ( )   PDF(963KB) ( )  
    动态路径诱导旨在向驾驶员提供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最佳行驶路径来达到诱导出行的目的,以保证车辆在路网上运行的总费用最小,为驾驶员提供较合理的高效行驶路线。动态路径诱导必须实时保证全局准最优,本文将混沌神经网络应用于动态路径诱导,通过在HNN中引入混沌动态,利用其遍历性进行随机搜索,再由退火策略控制混沌动态逐渐消失并转入HNN进一步优化,从而可保证网络收敛到一个最优或近似最优的稳定平衡点。仿真分析表明:将混沌神经网络应用于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求解最优路径,总能保证网络收敛到全局最优,同时可有效克服Hopfield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对于求解连续变量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验证了混沌神经网络在动态路径诱导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综合匝道及信号菱形立交控制系统模型及实施

    田宗忠
    2007, 7(1): 61-72 . 
    摘要 ( )   PDF(2486KB) ( )  
    本文研究了如何使用模型来分析建立包含高速公路干线、匝道控制和上游信号控制的菱形立交的一个综合控制系统。本建模方法考虑到了很多方面因素,包括其组成部分、运营特性及系统内的互动作用。论文还提出了系统现场实施运营可能需要的具体措施。建立综合运营控制系统的最关键的因素是通过在钻石立交信号机中特定信号配时来处理匝道反馈信息。当管匝道上排队较长时,系统将通过自动调整来减少进入匝道的车流量,以保证匝道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避免匝道排队过长,减少高速公路瘫痪的可能性。由于该系统采用特殊信号相位和配时方法,其控制策略主要针对特定的钻石信号相位计划。文章还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和构架以及现场实施的流程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客运价格优化策略模型及算法
    四兵锋, 高自友
    2007, 7(1): 73-78 . 
    摘要 ( )   PDF(1385KB) ( )  
    本文考虑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不同客运方式之间的客流分配,以及在同一种方式中不同服务方式之间的客流分配问题,建立了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了乘客与客运部门两方面的利益,构造了一个三层规划模型以得到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制定客运价格的优化策略模型。既保证乘客的出行费用最优,又能使总的客运需求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合理的分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土地利用交通模型的发展
    钟 鸣, John Douglas Hunt,John Edward Abraham
    2007, 7(1): 79-91 . 
    摘要 ( )   PDF(2801KB) ( )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为全省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全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该模型以PECAS(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结构为基础,实质是在整体经济的前提下考虑基本的交通需求(商品、服务、劳动力交换的流通过程)而进行交通规划。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是一种空间经济模拟系统,它侧重交通规划和发展规划,近几年在美国提出并在一些州和城市得到应用。阿尔伯塔省土地利用交通模型受其模型建立基础,尤其是MEPLAN 和TRANUS模型的影响,但该模型在理论基础和行为描述上都做了明显的改进。本文从数据源和标定方法方面介绍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交通控制策略评估的微观交通尾气模拟与实例分析
    陈琨,于雷
    2007, 7(1): 93-100 . 
    摘要 ( )   PDF(1947KB) ( )  
    许多研究表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与车辆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密切相关。为了制定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效策略,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模拟车辆瞬间运行状况的微观模拟平台来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本文结合微观交通模拟模型VISSIM和微观尾气模型CMEM,建立了微观交通尾气模拟平台。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的部分主要道路构建实例分析路网,并对其交通运行状况和尾气排放进行评价。本文首先建立了车辆的瞬间尾气排放率、燃料消耗率与瞬时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研究路网的各种车型的尾气排放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通过两个假设方案,对不同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对于尾气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网络设计问题的遗传算法
    张国强,陆键
    2007, 7(1): 101-105 . 
    摘要 ( )   PDF(1040KB) ( )  
    网络设计问题来源于道路网络的规划,网络设计问题的算法研究对于交通规划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概述了网络设计问题,指出了网络设计问题数学模型算法研究的复杂性和重要意义。以连续网络设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网络设计问题双层规划数学模型的结构特点。以现代遗传算法为基础,设计了适于解决连续网络设计问题的计算方法。以一个具体的连续网络设计问题为例,证实该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收敛性而且算法所求得的最优解也是可靠的。本文的思想方法亦可运用于其它类型的网络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小两种车型的无信号交叉口等待延误研究
    沈家军,王炜,陈峻
    2007, 7(1): 106-109 . 
    摘要 ( )   PDF(827KB) ( )  
    为了描述无信号交叉口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特性,论文建立了由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无信号交叉口延误研究方法存在某些不足的基础之上,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次要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通过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分析了次要车流等待延误与主要车流流量、次要车流不同车型比例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公式较为符合无信号交叉口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面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微观仿真模型的研究
    蒋海峰, 魏学业, 张屹
    2007, 7(1): 110-114 . 
    摘要 ( )   PDF(1103KB) ( )  
    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平面信号交叉口。同相位不同方向行驶的机动车和自行车之间产生大量的干扰,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增加了安全隐患,给交通管理带来了难以治理的问题。微观行为模型是研究机非混合交通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三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处的机非混合交通问题,分析了影响机动车右转弯通过交叉口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右转机动车在信号交叉口内穿越直行自行车的微观行为模型和自由行驶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揭示了信号交叉口处的机非干扰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混合交通条件下机动车的微观行为模型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仿真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效路径的交通流博弈分配算法
    何胜学,范炳全
    2007, 7(1): 115-119 . 
    摘要 ( )   PDF(1155KB) ( )  
    交通流分配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而路网中有效路径的搜索又是进行交通流分配的基础。通过将交通路网中节点位置的确定性与交通出行中路径选取的有向性相结合,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路径的分层定向搜索算法,并结合博弈理论建立了新的交通流分配模型。新的算法合理的汲取了启发式配流的比例加载思想,并借鉴相继平均法思路解决了多起讫点对的配流问题。新算法具有模拟实际交通路径选择行为,并给出唯一路径流量的特征。文中用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类允许缺货的订货销售存贮模型
    周卫琪 薛念文 李仲兴
    2007, 7(1): 120-123 . 
    摘要 ( )   PDF(684KB) ( )  
    利用存贮论知识,研究了一类订货销售存贮模型。考虑到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订货批量折扣现象,因此在模型中假设有批量折扣,同时假设需求速度是连续的、均匀的;允许发生缺货,并产生缺货费用。库存系统的平均总费用包括订货费用、存贮费用和缺货费用。据此建立有批量折扣且允许缺货的订货销售存贮模型,使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并利用数学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确定了最优订货批量和最优订货周期,以及平均每天的最小总费用。 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向系统与双向系统编组站的择优比对研究
    严贺祥,林柏梁,郑晋荣,张运河
    2007, 7(1): 124-131 . 
    摘要 ( )   PDF(1761KB) ( )  
    编组站是铁路技术作业的基层生产单位,在车流组织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编组站建设或改造投资巨大,因此有必要对其站型选择进行慎重考虑。实际运转作业中,单向系统与双向系统各有优缺点,同时,编组站的布置还要受到很多技术因素的制约,因而,仅仅依靠简单的定性对比分析来确定站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定量比对研究,构建站型选择的量化标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着眼于确定单双向系统选择的技术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定量研究反向改编列车对单向系统及折角车流对双向系统各自的影响,从车流结构角度得出影响选择的技术因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单向三级三场和双向三级六场为代表,构建能力约束条件下的典型单双向系统的择优比对模型,并通过徐州北编组站进行实例验证,从中看出,从车流结构入手,根据各种车流在编组站所消耗总费用的高低来进行站型选择不仅切实有效,而且经济科学,同时,这也为全面定位编组站的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决策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东京都市圈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前喜,岡本真一,王耀球,穆东
    2007, 7(1): 132-136 . 
    摘要 ( )   PDF(1646KB) ( )  
    物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制约着大都市的再生和经济发展,治理都市交通拥堵已成为世界各国共通的课题。本文从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量、物流设施及物流政策等侧面,对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物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考察。以都市物流的角度,分析了物流与都市发展的因果关系,为中国大都市物流的发展与都市规划提供借鉴性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类分析在家庭类型划分中的应用方法
    晏杰
    2007, 7(1): 137-142 . 
    摘要 ( )   PDF(1281KB) ( )  
    在运用类型分析法对居民家庭出行产生量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聚类分析法来划分出行家庭的类型,快捷地实现家庭类型划分的实际操作过程。运用聚类分析法的思想,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辅助统计软件的计算手段,以不同的相似度标准来确定和划分出行家庭类型。这种分析思路及演算过程避免了类型分析法以往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刘东波 王长君
    2007, 7(1): 143-148 . 
    摘要 ( )   PDF(1391KB) ( )  
    本文首先对近10年来云南省发生的937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寻找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以及与道路、车辆、驾驶人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今年以来发生的42起特大交通事故从人、车、路、事故形态、事故直接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特大交通事故在驾驶人的分布特征、肇事车辆特征、公路的具体分布方面的主要特点与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山区道路的安全性、路面的交通执法管理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等方面,对特大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由此简要提出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