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系统工程与城市交通
    —“交通7+1论坛”第五次理事会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07, 7(2): 1-7 . 
    摘要 ( )   PDF(2134KB) ( )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7+1论坛”第五次理事会会议围绕系统工程与城市交通主题,以北京市和深圳市为案例,重点探讨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战略,从网络线路、换乘枢纽、优先通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建设铁路客运专线的若干思考
    广晓平,马昌喜
    2007, 7(2): 8-11 . 
    摘要 ( )   PDF(1079KB) ( )  
    阐明了我国铁路修建客运专线,实行客、货分线运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路网建设规划出发,研究了面向和谐社会的铁路客运专线发展战略,提出了客运专线建设的新设计思路和运营管理方法,包括树立前瞻性的线路设计理念、采用“小业主、大咨询”的建设管理模式、多渠道投融资模式、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等战略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原因
    黄志刚 荣朝和
    2007, 7(2): 12-17 . 
    摘要 ( )   PDF(1763KB) ( )  
    文章在简要分析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近年来国外发达城市的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普遍具有大型化、综合化和立体化的趋势和特征;并对这种趋势的内在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这是运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交通资源日趋紧张的约束下,保证乘客出行更方便的同时,又能实现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网络经济的必然要求;最后指出交通规划在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散货港口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黄 勇,黄 磊,毛保华
    2007, 7(2): 18-24 . 
    摘要 ( )   PDF(1934KB) ( )  
    本文应用SWOT方法,对港口信息化的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取胜,港口建设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本文通过制定港口信息化战略目标和构筑战略框架,将港口信息化战略分为“四个层次”和“十三个系统”;阐述了港口信息化战略实施方法与原则。最后,以南方新沙港为例,说明港口信息化战略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在港口信息化建设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UTCS与UTFGS协同优化研究
    陈昕,杨兆升,王海洋,唐阳山
    2007, 7(2): 25-31 . 
    摘要 ( )   PDF(1447KB) ( )  
    本文根据UTCS与UTFGS子系统功能独立及功能整合和互补的特征,基于递阶优化思想对UTCS与UTFGS进行协同优化建模,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本文提出以相邻两个控制周期作为一个诱导周期,利用后一个控制周期的控制参数作为计算下一个诱导周期诱导策略的输入参数,进行跟进计算,这种计算思路既能保证交通控制与诱导和实时交通流的紧密相随和动态性,又能保证诱导策略的连续性和继起性,实现了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动态协同。并通过仿真分析说明算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为UTCS与UTFGS协同的最终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VM的数据层多源ITS数据融合方法初探
    赵娜乐,于雷, 耿彦斌,陈旭梅
    2007, 7(2): 32-338 . 
    摘要 ( )   PDF(1680KB) ( )  
    在阐明ITS数据融合的意义及层次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层多源ITS数据融合及支持向量机的特点,根据支持向量机(SVM)的原理设计了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源ITS数据融合的思路,并从支持向量机训练、训练结果评价以及支持向量机测试三个方面提出了该思路的实现步骤。在对日本阪神公路上堺入口的二源交通流数据进行支持向量机融合后,比较融合前后的数据,证明所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的数据层多源ITS数据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数据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规模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算法
    章 威,徐建闽,林绵峰
    2007, 7(2): 39-45 . 
    摘要 ( )   PDF(1655KB) ( )  
    地图匹配问题是浮动车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浮动车数据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算法难以直接适用于大规模的浮动车数据匹配。本文在分析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与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的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浮动车地图匹配模型族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道路网格拓扑结构,设计了包括道路初次匹配模型、平行方向道路识别模型、节点匹配模型、延时匹配模型在内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体系,并对算法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本文提出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模型已经在广州市ITS示范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准确、高效和实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GPRS链路性能分析
    刘旭, 杨东凯, 张其善
    2007, 7(2): 46-51 . 
    摘要 ( )   PDF(1321KB) ( )  
    介绍了基于GPRS的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数据链路,并结合GPRS数据用户的工作流程,介绍了实现链路的关键技术。从语音传输和数据传输两个方面给出了基于GPRS数据链路的自动车辆定位系统(AVLS)系统模型。着重对数据接入延时与语音负载、数据长度、数据发送间隔、系统容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于语音负载小、数据长度小的自动车辆定位系统,GPRS可以用来实现系统的大容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分布式监控系统视频传输研究
    安明伟,陈启美,郭宗良
    2007, 7(2): 52-57 . 
    摘要 ( )   PDF(1509KB) ( )  
    高速公路分布式视频监控系统正广泛应用,在很多方面需要高质量的视频图像,并对QoS提出了要求。在分析实时视频网络传输难点的基础上,讨论了IP网络中的延迟、抖动、丢失率等特性对数字视频传输的不利影响。针对数字视频的传输处理,提出了系统的技术优化方案,给出了实时视频网络传输系统的实现模型。结合该模型,在视频编码、协议调用和程序实现及流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法,并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实时视频传输系统平台。实时视频传输系统通过将以太网与监控图像网以及监控数据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视频的数字化传输,以实现监控图像的联网管理和共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交通线路调整影响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马继辉, 关伟, 何蜀燕, 陈鹏
    2007, 7(2): 58-62 . 
    摘要 ( )   PDF(1116KB) ( )  
    公共交通线路调整影响分析是一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创新与反馈相结合的复杂过程,是一个要涉及协调多方面利益和目标的寻优过程。本文基于四阶段交通模型理论,使用O-D反推技术和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设计了公共交通线路调整影响分析流程,达到更实际、更合理的交通分配结果。以8图层架构为基础,提出了系统总体架构,最后使用TransCAD实现系统。通过某市实际的公交路网的模拟计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证明了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面向可持续发展交通的轻型交通技术
    邵乐基
    2007, 7(2): 63-71 . 
    摘要 ( )   PDF(2638KB) ( )  
    近年来,一些大城市通过修建大量的道路来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但这种做法却导致更多的车辆使用道路,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资源浪费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者计划构建以轨道交通主体,轻轨交通或者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交通体系,以增强路网的流动性和可达性。本文从城市流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已有的和新型的轻型交通系统做综述。旨在为交通规划人员进行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路网单位距离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
    李先,温慧敏,高永,陈琨
    2007, 7(2): 72-76 . 
    摘要 ( )   PDF(1171KB) ( )  
    经过长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机动化发展,北京市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并且道路网络系统的供给能力和服务需求日渐趋近,路网供需之间的平衡变得脆弱,路网的交通拥堵更加容易发生,偶然事件对整体网络的破坏性影响越来越大。路网可靠性评相对传统评价指标,它能够另一个侧面反映路网运行的波动性,评估路网承受扰动的能力。出租车是北京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对北京市道路网络整体的状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出租车车载智能卡采集的载客行程时间数据为基础,研究提出新的单位距离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和方法,并使用该指标和方法对北京市路网的可靠性水平进行实例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证据理论的航空公司安全系统风险评价
    丁松滨,石荣,施和平
    2007, 7(2): 77-82 . 
    摘要 ( )   PDF(1296KB) ( )  
    针对航空公司安全系统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将证据理论引入航空公司安全系统的风险评价中,以解决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评价模型和算法,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航空公司安全系统风险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交中间站类型与规模的确定方法研究
    石红文,罗良鑫,鲍同振
    2007, 7(2): 83-87 . 
    摘要 ( )   PDF(1088KB) ( )  
    公交中间站是实现旅客沿途乘降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公交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地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初期,简单的公交中间站设置便可满足车辆停靠与旅客乘降需求。但当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大,公共交通线路规模不断扩张时,在某些线路密集、人流众多的公交中间站点,简单的站点设立方式已不能满足车辆停靠及旅客乘降需求,车站在站滞留时间过长,公交服务水平急速下降。此时,必须对车站的形式、规模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保证能力与需求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车辆在站滞留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保障公交的正常运营。针对此问题,论文对公交中间站的形式分类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公交中间站通过能力的计算以及广州公交运营实际,研究了通过车辆停靠数、旅客乘降量以及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公交站形式与规模的方法,并举出了实例,可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变异进化的不固定牵引方式双肩回交路机车最优配置算法
    何奉道 ,何冬昀
    2007, 7(2): 88-92 . 
    摘要 ( )   PDF(1025KB) ( )  
    建立了不固定牵引方式双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图的数学模型,以机车在两折返段和基本段总停留时间最少为目标,设计了求解该机车运转制机车最优配置的一种变异进化算法。该算法根据个体适应度的优劣而对个体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异,并采用启发式变异和随机变异两种变异策略,既使优秀个体的染色体中优良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遗传给子代,又保持了子代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算法的优化性能和收敛速度。以某列车运行图为例仿真计算,所求得的机车段内总停留时间和需要的机车数比该运行图分别减少约23.8%和9.8%,并与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的研究
    高海晶,高自友,孙会君
    2007, 7(2): 93-97 . 
    摘要 ( )   PDF(1195KB) ( )  
    库存是保证供应链功能合理的一个必要步骤,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比较常见方法,它能有效避免需求放大,实施VMI能够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本文通过对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供需双方和整个供应链的总收益构成的分析,建立了使供应链收益最大的库存控制模型。并对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零售商总需求为常数和为函数的两种情况建立模型,并利用迭代的方法求解需求为函数时的算例。通过调节零售商采购价格的激励机制,调节供应链中供求双方的收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拥挤人群中的挤压分析
    卢春霞
    2007, 7(2): 98-103 . 
    摘要 ( )   PDF(1651KB) ( )  
    本论文从微观角度建模和仿真高密度下人群中个体的运动和受力,研究行人个体之间存在的压缩和变形,是非理想状态下的建模。本微观模型允许人们的身体在物理上更密切地接触,展示这种由于挤压力导致的人体一定的变形和压缩,及这种弹性变形与流动特点的互为影响关系,力求避免该类事故的一再发生。研究表明正是这种压缩和变形才导致了力在拥挤人群的传播和积聚,从而引发事故,目前很多的仿真软件不能揭示之所以在密度过大时容易失败,重要原因就之一是没有考虑人的受力,尤其是在高密度时力在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的交叉口信号运行方式选择研究
    张九跃, 张顺英
    2007, 7(2): 104-108 . 
    摘要 ( )   PDF(1078KB) ( )  
    城市道路交叉口所采取的交通信号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过街延误等诸多方面。本文针对采用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的交叉口上设置二次过街,分析各种信号运行方式对机动车、自行车、行人过街的影响,通过对各种信号运行方式在交通组织管理、信号周期时长、车辆延误、行人延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场交叉口几何结构及实际交通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更有利于充分利用交叉口空间、更大限度减小慢行交通过街延误的交叉口信号运行方式,为交通管理者、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协同发车的区域公交时刻表生成模型研究
    刘志刚,申金升,王海星,杨 威
    2007, 7(2): 109-113 . 
    摘要 ( )   PDF(1034KB) ( )  
    编制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在不同线路交叉点处换乘等待时间的公交时刻表是实现公交调度区域化的关键任务之一,而协同发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以乘客换乘时间最少为目标的区域公交时刻表的编制问题归结为一类特殊的带有协同系数且无容量约束的0-1背包问题,并定义了协同系数,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嵌套式的禁忌搜索算法的模型解法。实验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文设计的算法求解这类特殊的0-1背包问题可以取得良好的结算结果,该算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公交优先的交通
    信号控制系统中信号协调方法研究
    刘红红,杨兆升
    2007, 7(2): 114-118 . 
    摘要 ( )   PDF(1095KB) ( )  
    分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拓扑结构的分布式特性使得网络的控制问题被划分成不同层次,路口的控制器优化单个交叉口,系统的协调要求每个路口的控制器同时还要考虑相邻路口控制器的配时方案、相邻上游交叉口车辆的离去特性、相邻下游交叉口车辆的到达特性。本文在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信号配时、车辆排队和公交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实施公交优先的模型系统的框架,然后给出信号优化过程和计算最佳绿灯请求时间和信号协调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评判的交通安全宣传效果评价模型
    张余,罗俊仪,王长君,王元海
    2007, 7(2): 119-123 . 
    摘要 ( )   PDF(912KB) ( )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旨在对问卷调查中表征交通安全宣传效果数据进行模糊评判的模型。依据专家的定性分析确定隶属度函数经验公式并计算出具体参数,并根据宣传前不同的普及率等级制定出宣传后的评价等级,继而通过对宣传前后两次调查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得出评判结果,使整个宣传活动处于闭环控制。结合权重的计算方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实例验证得出了某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效果等级为“好”的评价结果,证明了通过此数据处理模型评价交通安全宣传效果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段掉头交通流组织方式研究
    刘书鹏,马 骏
    2007, 7(2): 124-128 . 
    摘要 ( )   PDF(1374KB) ( )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产生在干路交叉口,交叉口负担过重导致与相连路段通行能力不均衡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引入路段掉头交通流组织方式提高干路的畅通性和解决交叉口拥堵问题的新思路,对路段掉头组织方式的思路、优缺点进行了简要阐述,重点分析了该方法在城市干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青藏铁路综合监控中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秦勇, 王卓, 王艳辉, 贾利民
    2007, 7(2): 129-134 . 
    摘要 ( )   PDF(2756KB) ( )  
    为了保障青藏铁路一流的高原铁路安全运营,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综合监控中心系统。本文从系统的建设目标、体系结构、系统功能、软件架构、空间数据库和物理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界面体现了本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内停车问题的实证研究
    尚华艳 林文继 黄海军
    2007, 7(2): 135-140 . 
    摘要 ( )   PDF(1461KB) ( )  
    随着教师住宅外迁、教职工拥有汽车的数量上升和高校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校园内的停车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为例,通过对进出校园的车流量、停车能力与车位分布、停车行为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揭示校园内停车行为的规律,包括各时段进出校园的车辆总数、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等,发现停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该研究对其他高校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地方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研究
    张可,齐彤岩,金凌,刘浩,沈鸿飞,刘冬梅,陆毅,王春燕
    2007, 7(2): 141-146 . 
    摘要 ( )   PDF(1629KB) ( )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交通厅的共同资助下,完成了《江苏省ITS体系框架研究》。该项目作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支持系统及技术跟踪”的研究专题和配套项目,在中国国家ITS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对于ITS 的特色需求,编制了江苏省地方ITS体系框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并完成省级层面(直辖市除外)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本文概要介绍了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明确提出了地方ITS体系框架的概念和开发方法,概要介绍了江苏省ITS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应用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