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
    彭宏勤,张国伍
    2019, 19(4): 1-4. 
    摘要 ( )   PDF(275KB) ( )  

    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交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智能交通升级.解决大规模数据计算问题是物流智能化的基础.本次论坛以“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为主题,介绍了安全驾驶统一集理论、实践及成果,探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智能交通发展与创新的推动作用,介绍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总体框架、发展与应用,探讨了智慧物流所面临的大规模数据计算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行信息公开对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
    岳昊,高文灿,黄意然
    2019, 19(4): 5-12. 
    摘要 ( )   PDF(511KB) ( )  

    基于仿真研究乘客出行信息公开程度对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将乘客出行信息公开程度划分为出行信息未公开,全公开,半公开模式;制定路网搭建,乘客生成与退出,出租车与乘客匹配,出租车行驶规则;模拟出租车搜索、匹配、搭载、送达乘客过程;分析不同信息公开程度对出租车空驶率,乘客候车时间,送达人数,司机平均收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仅公开出发地信息的半公开模式有助于提高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且有效地避免由于出租车司机有意选择高收益乘客而造成“隐形拒载”低收益乘客问题.为保证每位出行者的公平性,建议采用仅公开出发地信息的出行信息半公开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混合不确定条件下绿色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李珺,杨斌,朱小林
    2019, 19(4): 13-19. 
    摘要 ( )   PDF(370KB) ( )  

    主要研究了当运输时间、中转时间、客户需求和中转集拼货运量四重混合不确定因素服从随机分布时的绿色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运用随机优化理论,以运输成本、碳排放成本和时间惩罚成本为目标,建立混合不确定条件下绿色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通过对各子目标函数权重进行赋值,得出考虑不同成本因素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方案.探讨时间、需求和网络服务能力对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结果的灵敏度分析,发现各成本随时间变动而变化的规律和边际运输成本最小时的服务时间;当货运量形成规模效应后可降低边际运输成本;不同网络服务规模的运输路径优化结果,以及满足客户不确定需求的最小网络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式公交网络中考虑定制公交的活动与出行建模
    付晓,顾宇,刘志远
    2019, 19(4): 20-27. 
    摘要 ( )   PDF(459KB) ( )  

    近年来,由于一些新型交通服务的出现与迅速发展,多模式公交网络包含了更多的交通模式.定制公交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交通服务,在中国许多城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针对包含定制公交的多模式公交网络,本文提出了基于活动的模型以模拟出行者的活动与出行行为.本模型探究了由于定制公交的出现,人们在多模式公交网络中的行为决策变化,并采用了超级网络以同时模拟用户的活动与出行行为.为研究定制公交的容量约束与预约机制,在模型中有效模拟了用户的逐日学习与调整过程.本文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定制公交的运营显著影响了出行者的活动与出行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交通小区相关性的小汽车拥有行为研究
    王晓全,邵春福,尹超英,董春娇
    2019, 19(4): 28-32. 
    摘要 ( )   PDF(276KB) ( )  

    为分析建成环境对家庭小汽车拥有的影响,考虑交通小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分别基于0-1 邻接矩阵、共同边界邻接矩阵及质心空间距离矩阵构建了层次Bayesian 模型,并与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基于长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交通小区间的空间相关性显著存在;以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模型作为对比,基于公共边界邻接矩阵的层次Bayesian 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在控制家庭层面社会经济变量后,居住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交叉口密度及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均对家庭小汽车拥有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表明通过优化城市建成环境策略可有效抑制小汽车拥有量的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不同车辆工况对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队行驶安全的影响
    覃频频,裴世康,侯晓磊,吴锋民,万千
    2019, 19(4): 33-42. 
    摘要 ( )   PDF(714KB) ( )  

    基于横向控制器和纵向控制器模型,包括校正的预瞄驾驶员模型、加速度控制模型、节气门控制模型和制动器控制模型,建立Matlab/Simulink 和CarSim 车辆联合仿真平台,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与验证.利用平台分别仿真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CACC)车队车辆紧急刹车,通信延时,起步加、减速工况和车队前方插入换道车辆4 种情况下CACC车辆的行驶状况.仿真发现:紧急刹车时车队能够实现较好的紧急避撞;在通信延时的情况下,车队仍能保证行车安全;车队起步、减速工况运行较平稳,但加速度并不平稳,不利于车队后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车队对前方插入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够及时响应并最终恢复安全行车间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遗传算法的道路车辆自组织网络源路由机制
    蔡震,梁满贵
    2019, 19(4): 43-49. 
    摘要 ( )   PDF(410KB) ( )  

    在当前基于交叉路口的城市车辆自组织网络(VANETs)路由协议中,道路上数据包传输大多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贪婪转发策略,当数据量较大时,个别节点负载较重,极易引起传输延迟增大乃至丢包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源路由机制,通过记录单体车辆的驾驶信息而非传统方法中的车流均值数据,来预测道路上车辆网络的连通情况,并借助遗传算法,首次基于道路连通性、节点负载和连接跳数这3 点综合考虑,计算得出道路上最佳的源路由节点序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传输率与延迟时间上,性能均优于传统的贪婪路由机制,尤其在车流量为250 veh· lane-1· h-1时,传输率提升约13%.该研究可为智能交通信息通讯提供可靠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换道决策模型的冲突处理策略
    邓建华,冯焕焕,葛婷
    2019, 19(4): 50-54. 
    摘要 ( )   PDF(300KB) ( )  

    换道模型是多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核心子模块之一,在分析现实中驾驶员执行换道时处理车辆冲突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其蕴含的不同换道驾驶行为特征把驾驶员采取的换道冲突策略划分为保守型、机敏型与激进型3 类,并通过进一步优化车辆状态更新算法,提出了换道冲突处理多策略,车辆状态更新次序随机的多车道换道模型.运行模型获得不同空间占有率条件下,驾驶员分别采取保守、机敏或激进策略时所产生的换道动机次数和换道成功次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特定空间占有率区间,不同换道冲突处理策略将引起较显著换道动机概率差异与换道成功概率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混合交通流的智能网联车鸣笛意图识别模型
    梁军,徐鹏,蔡英凤,陈龙,华国栋
    2019, 19(4): 55-62. 
    摘要 ( )   PDF(535KB) ( )  

    为使混合交通流(Mixed Traffic Stream,MTS)下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实现鸣笛意图(Horn’s Intention,HI)识别,更好地遵循常规车辆(Manual Vehicle, MV)的驾驶意图,提出ICV 对MV 鸣笛声的“ 感知(Perception) — 定位(Location) — 识别 (Recognition)”模型(简称HI-PLR),采用深度卷积—循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DCRNN)算法感知鸣笛车辆(Horning Vehicles, HV)的鸣笛声;采用到达时差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算法定位HV;再基于运动时间窗(Motion Time Window, MTW)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识别HI.实验结果表明,HI-PLR可使 ICV 对混流中车辆的鸣笛声感知准确率达90.4%,定位角度估计误差小于5°,HI 识别率达 82.5%,为ICV在MTS中的智能驾驶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间距临界值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优化方法
    吴先宇,李璐兵
    2019, 19(4): 63-71. 
    摘要 ( )   PDF(498KB) ( )  

    应用美国NEMA标准和Paramics 仿真,首次引入间距临界值的概念,研究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基于交通特性分析,按照信号控制方式将短连线交叉口分为信号合并和信号协调两类.进而构建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模型,通过两个交叉口间的间隔距离与临界值的比对来判断信号控制方式的类型.基于美国NEMATS-2 标准中提出的双环相位结构,分别建立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信号相位相序设置策略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利用Paramics 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研的两处典型短连线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方案和优化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达到了优化效果,同时也说明提出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有效且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动车排放的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与分析
    李素兰,张谢东,施俊庆,王晓佳
    2019, 19(4): 72-78. 
    摘要 ( )   PDF(443KB) ( )  

    结合微观仿真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机动车排放MOVES模型,以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仿真对象,研究交叉口信号配时与机动车排放之间的关系.元胞自动机模型将交叉口和路段划分为3.5 m×3.5 m的元胞,每辆车占2 个元胞,交叉口内转弯车辆减速慢行,直行车辆速度不受限制,提高了交通仿真的真实性和机动车排放测算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最佳信号周期随着车辆到达率的增加而增加,使得交叉口通行效率达到最大化;行程时间随着左转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的车辆到达率,均存在一个极限值,当左转车比例低于该极限值时,行程时间变化不大,高于该极限值时,行程时间快速增加;从通行能力、行程时间和尾气排放的角度,交叉口具有不同的最佳信号周期,且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深度学习的快速路车道级速度预测研究
    谷远利,陆文琦,李萌,王硕,邵壮壮
    2019, 19(4): 79-86. 
    摘要 ( )   PDF(545KB) ( )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传统的以道路断面为研究对象的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以车道断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深度学习(Combined Deep Learning,CDL)的城市快速路车道级速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基于信息熵的灰色关联分析提取空间特征变量,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提取空间特征变量的时间特征,并利用门限递归单元神经网络得到预测结果.通过北京市东二环路车道断面实测微波数据验证发现,提取车道交通流的时空特征,CDL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车道不同时段的速度变化趋势,可有效地实现车道速度的单步及多步预测,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车辆身份感知数据的路段轨迹重构方法研究
    余志,廖琼华,何兆成
    2019, 19(4): 87-93. 
    摘要 ( )   PDF(484KB) ( )  

    车辆轨迹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交通流时空信息,对于全面解构城市交通路网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大多基于定点线圈检测数据或者浮动车轨迹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并且普遍未考虑过饱和交通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身份感知数据的车辆路段轨迹重构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绿灯相位回溯框架,基于交通流激波理论分段重构车辆行程轨迹,每次回溯过程包含两个主要步骤,即估计车辆状态和分状态重构车辆行程轨迹;然后在Paramics 微观交通仿真平台上对本方法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种饱和状态下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网联车环境下高速匝道汇入车流轨迹优化模型
    罗孝羚,蒋阳升
    2019, 19(4): 94-100. 
    摘要 ( )   PDF(392KB) ( )  

    为了解决传统匝道控制车流汇入时车辆需要减速至停止,从而造成延误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网联车环境下的高速匝道汇入车辆轨迹优化的两阶段优化模型,其中,第1 阶段优化车辆进入匝道口的时序;第2 阶段基于第1 阶段的最优时序,优化车辆轨迹. 根据所构建的模型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优化车辆通过匝道冲突区域的时序,然后结合 GPOPS工具优化车辆的轨迹.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20 min 随机到达的车流,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先进先出的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使总延误减少59.7%,总油耗减少10.5%,说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匝道冲突区域,有效地减少了车辆汇入延误,同时也节约了油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感知器自监督在线修正的道路识别算法
    宫金良,孙晓峰,张彦斐
    2019, 19(4): 101-107. 
    摘要 ( )   PDF(439KB) ( )  

    为解决自主移动机器人非结构化道路识别检测准确性、鲁棒性及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与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为核心的自监督在线修正算法.首先,通过ROI算法规定被处理图像的有效计算区域;其次,利用多层感知器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将感兴趣区域按相应特征实现分类处理,并对分类区域进行形态学处理及特征提取处理,筛选出有效的行驶区域;最后,通过自监督在线修正算法替换错误处理结果,进一步保障道路分类识别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准确地识别出环境中的道路区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基于RBM-GASA-BPNN 的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
    徐涛,刘泽君,卢敏
    2019, 19(4): 108-114. 
    摘要 ( )   PDF(393KB) ( )  

    针对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进行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时出现的特征表达能力弱、稳定性差、易陷入局部极值的不足,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 RBM-GASA-BPNN的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聚类算法划分旅客类别,设置类别标签;然后利用受限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 RBM)提取旅客行为特征并确定最优BPNN 初始权值和偏置的寻优范围,又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enetic Algorithm-Simulate Anneal, GASA)对BPNN参数进行精调,确定了最优的BPNN初始权值和偏置;最后,利用优化后的BPNN对旅客进行分类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基于BPNN的分类预测方法的缺陷,具有更高的分类预测准确率和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公交站点短时客流预测方法
    黄益绍,韩磊
    2019, 19(4): 115-123. 
    摘要 ( )   PDF(598KB) ( )  

    以公交车IC 卡和GPS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IPSO-ELM)的公交站点短时客流预测模型.依托IC 卡和GPS 数据在站点的特征表现和内在联系,定义了站点间距,并分析了站间距和车辆到总站距离间的联系;提出了公交乘客上车站点确定方法,进而得到公交站点上车客流量;通过分析公交客流数据特征,确定ELM输入参数维度,并采用IPSO 算法找到ELM的最优隐含层节点参数;最后依托广州市19 路公交车客流数据仓库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所用优化后的ELM方法预测误差在10%以内,并与应用广泛的SVM、ARIMA和传统EL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进的ELM方法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泛化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刘迎,过秀成,周润瑄,吕方
    2019, 19(4): 124-129. 
    摘要 ( )   PDF(428KB) ( )  

    为提高城市中心区干线公交车辆行程时间的预测精度,在拟合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干线公交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对RFID及GPS检测器获取的实际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布拟合,其中混合高斯分布函数适用于单路段拟合,对数正态分布适用于多路段的拟合.采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对影响行程时间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上游路段前2 个时间窗的平均行程时间的影响最大.分别采用ARIMA、改进的SVM模型对行程时间进行预测,其中改进的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26%,优于ARIMA模型的11.69%,更适用于短距离交叉口间的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傅成红,杨书敏,张阳
    2019, 19(4): 130-134. 
    摘要 ( )   PDF(2950KB) ( )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的基础和保障.针对目前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拟合交通数据的能力偏弱,以及过分依赖历史数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回归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构建深度学习回归机算法模型,包括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显层节点输入端,受限玻尔兹曼机的若干中间层,以及径向基支持向量回归机输出端.通过实验将深度学习回归机预测方法与其他典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数据和计算平台下,本文提出的深度学习回归机预测方法精度更高,且预测实时性也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NL-累计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研究
    马书红,周烨超,张艳
    2019, 19(4): 135-142. 
    摘要 ( )   PDF(4157KB) ( )  

    为改进效用理论在个体风险偏好、非完全理性决策、方式整体效用等方面的表述局限,联立出行方式与出发时段构建双因素出行方案,并建立基于巢式 Logit(NL)-累计前景理论的出行方式选择预测优化模型.通过累计前景理论将 NL模型所获方案客观效用及选择概率主观化,构建累计权重函数、价值函数并以前景值的形式描述出行方式对出行者的实际感知价值,最后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与仅基于 NL模型进行的方式预测相比,所建模型综合命中率从74.8%上升至85.2%,各方式预测命中率更为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风险网络的轨道交通车辆风险评价
    贾文峥,王艳辉,苏宏明,刘悦,林帅
    2019, 19(4): 143-148. 
    摘要 ( )   PDF(3307KB) ( )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的风险网络和关键部件风险评价开展研究,以系统部件和部件连接关系作为节点和边,建立了风险网络模型,分析了节点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根据节点之间故障传播概率得到边的作用强度和路径风险.对节点固有风险和路径风险进行分析,得到节点综合风险,并通过幂法对节点综合风险进行求解,从而识别部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以转向架系统为例进行综合风险计算,结果表明:部件固有风险大小不能完全决定综合风险大小,还与部件连接关系和作用强度相关;与实际经验得出的关键部件综合风险排序对比,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关键部件排序一致性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轨运营中断下应急公交车辆调度模型
    王佳冬,袁振洲,宁尚彬
    2019, 19(4): 149-154. 
    摘要 ( )   PDF(4100KB) ( )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规模扩大和客流迅速增长,运营中断下公交应急联动问题日益被重视.针对城轨运营中断下的公交桥接疏运问题,提出一种灵活调度策略,允许车辆服务于不同的桥接路径,以最小化总疏散时间和平均乘客延误为目标,建立基于灵活路径模式下的多目标应急公交车辆调度模型,使用理想点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进行实例验证.对比传统固定路径车辆调度方案,基于灵活路径的车辆调度方案使总疏散时间和平均乘客延误分别减少了 4.2%和 4.4%.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提高公交应急桥接疏运效率、降低乘客延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接驳轨道枢纽的混合式灵活公交服务优化研究
    卢小林,潘述亮
    2019, 19(4): 155-163. 
    摘要 ( )   PDF(4719KB) ( )  

    为解决居民在轨道与小区间的出行难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式灵活公交接驳服务模式,构建了在轨道交通枢纽的客流吸引范围内灵活与固定接驳公交的协同运行机制. 在已知灵活乘客需求和车队规模的条件下,综合兼顾出行者与运营者的时间成本,以及同步考虑轨道线路和固定接驳公交线路发车计划,建立了混合式接驳公交系统线路和乘客接运计划优化模型,并采用基于重力模型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在能够有效减小车辆行驶距离和乘客出行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混合式接驳公交系统的乘客服务量,相比于单一的灵活型接驳公交系统目标结果更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
    马庆禄,乔娅,冯敏
    2019, 19(4): 164-171. 
    摘要 ( )   PDF(5203KB) ( )  

    针对相邻较近的交织区车辆持续交织运行特点,以提高交织区通行效率及交通安全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变道约束下近邻交织区交通均衡组织方法,旨在计算不同时段交通量所对应近邻各交织区的最佳提前变道诱导距离,以减少近邻交织区车辆相互干扰,降低平均交通延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对重庆市海峡路两段近邻交织区的日均交通量(4 092 pcu/h),早高峰时段交通量(5 340 pcu/h),晚高峰时段交通量(4 596 pcu/h),以及年均交通量(3 276 pcu/h)进行仿真建模分析.实验选取近邻交织区内累计平均延误作为近邻交织区的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软件(Vissim 4.3)持续仿真 40次.结果表明,最佳提前变道约束距离为交织区长度的 60%,其相应的平均交通延误分别降低了57%、73%、63%和7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车流冲突线的无信号交叉口风险分析
    袁黎,何娟,张璇
    2019, 19(4): 172-178. 
    摘要 ( )   PDF(3450KB) ( )  

    为更客观、系统地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提出“车流冲突线”概念.通过分析首部车冲突概率、碰撞后严重程度比和冲突向后传递长度,构建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基于临界冲突距离值构建的首部车冲突概率模型,考虑两车速度、角度、加速度和反应时间,更接近交通冲突的真实过程;借助物理碰撞学原理可确定 3种冲突型态碰撞严重程度的权重关系,即,交叉∶合流∶分流为 12.705∶1.000∶1.000;利用数学期望知识建立的交叉口当量期望车流冲突量模型,综合考虑冲突发生的潜在机率、交通量大小、车辆位置等因素,可更真实描述实际车流冲突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流模型
    邝先验,陈自如
    2019, 19(4): 179-186. 
    摘要 ( )   PDF(5106KB) ( )  

    城市机非混行交叉口的管理与控制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非机动车等候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了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机动车流采用基于经典 NaSch(NS)的改进多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交叉口换道规则,增加主动减速规则;对非机动车流采用具有侧向运动的扩展多值 CA模型.研究了设置等候区的车流状态特性,以及非机动车密度和等候区纵向长度对信号交叉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等候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但长度并非越长越好,当长度过长时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大对机动车流的阻滞,总体上等候区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非机动车密度对机动车流的基本图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编组的列车满载率均衡化方法研究
    戎亚萍
    2019, 19(4): 187-192. 
    摘要 ( )   PDF(3555KB) ( )  

    针对多编组均衡发车导致的大小编组列车利用率不均的问题,本文构建了轨道交通多编组列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大小编组发车频率为决策变量,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列车编组和发车间隔为决策变量,大小编组列车间的满载率均衡程度最大为目标,并设计嵌套遗传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当列车编组和发车频率一定时,大小编组列车均衡发车时平均满载率相差 50%,非均衡发车时两者仅相差 0.8%,这说明非均衡发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列车满载率均衡性;大小编组列车均衡发车时,列车编组辆数不宜相差过大,非均衡发车时可以通过调整发车间隔的方法提高列车满载率的时空均衡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下编组站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分析
    李静,帅斌,许旻昊,朱伟波,何春燕
    2019, 19(4): 193-201. 
    摘要 ( )   PDF(6163KB) ( )  

    集结模式决定了货车集结过程的结束条件,定点集结是一种高效率的集结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针对放宽条件定点集结模式下编组站车辆集结过程,建立离散时间批到达批服务排队模型,利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方法求得离去时刻瞬时系统集结车辆队长分布,并求得任意时刻车辆集结队长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最小编成辆数,车组大小分布,车流到达强度,服务时间间隔分布对车辆平均集结队长,集结延误时间,效率,一昼夜发送车流量等系统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车辆集结排队系统影响明显.因此,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为编组站的精细化管理和车流组织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二维装箱约束的客货滚装船配载决策
    张煜,马少康,马杰,李俊
    2019, 19(4): 202-210. 
    摘要 ( )   PDF(4747KB) ( )  

    客货滚装船长期处于人工配载状态,其独特性导致其无法直接采用已有滚装船配载方法.为提高客货滚装港口配载的决策水平,针对配载过程的两阶段和二维装箱特性,以船舱面积利用率最大为目标,构建客货滚装船配载决策模型.为实现大规模求解,设计偏随机密钥混合遗传算法求解,算法由多阶段启发式嵌入偏随机密钥遗传算法构成.多阶段启发式首先通过首层配载、主体配载和补充配载三段启发式完成初始解构造,其次采用横纵倾优化策略调整船舶稳性.算例研究表明,偏随机密钥混合遗传算法表现良好,且在大规模应用实验中鲁棒性较好,可实现客货滚装船的有效配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机场网络溢出效应研究
    陈欣,袁建,戴靓
    2019, 19(4): 211-217. 
    摘要 ( )   PDF(4292KB) ( )  

    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从航线网络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建立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以中国大陆 45个主要枢纽机场为例定量研究了机场对区域经济的直接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和总体效应.研究表明:机场客运量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正向网络溢出效应,客运量每提高 10%,其网络溢出效应达到 8.25%;货运量仅对本地城市 GDP具有正向影响,其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发现,机场客货量对航线网络中相连城市的溢出效应均大于其对本地经济的直接效应,忽视网络溢出效应会低估机场区域经济的总体贡献.研究成果对科学评价机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基于污染物扩散的道路限界确定方法
    胥耀方,龚华凤
    2019, 19(4): 218-226. 
    摘要 ( )   PDF(5709KB) ( )  

    基于排放模型 MOVES和道路扩散模型 CAL3QHC的有机结合,通过比选插值方法,实现了敏感点污染物浓度到全域污染物状况的分析,搭建了交通污染物排放扩散可视分析一体化体系,可开展道路周边污染物扩散全域分析.在该框架下,以中国珠海南湾大道为案例,对比分析了分流前后,南湾大道的重排路段所占比例减少了 13.64%,说明改变道路等级、增加分流道路的方式实现了排放的有效分散;确定分流方案后,对南湾大道分段进行排放讨论,发现 17、18路段排放最严重,确定了其道路限界,具体值为,横向最宽处 192 m,纵向最高处20 m.此外,以交叉口为对象进行扩散分析,综合不同污染物扩散范围后确定交叉口限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购车摇号阶梯概率规则优化研究
    李涛,杨文银,王蕾,严海
    2019, 19(4): 227-232. 
    摘要 ( )   PDF(3211KB) ( )  

    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过快,北京市于 2011年起实施摇号购车政策控制增速.为解决部分群体“久摇不中”的现象,2014年起实施“阶梯概率”规则,但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在分析北京市现行摇号规则的基础上,建立演化模型,用以描述不同群体的概率变化情况,分析现行 “阶梯概率”合理性,并提出改进的“阶梯概率”规则.通过分析发现:现行“阶梯概率”规则并不能持续提升较早参与摇号群体的中签概率,其原因主要在于概率提升程度不足;改进后的“阶梯概率”规则,在调整强度取值合理时,可使得所有群体的中签概率均随时间而增大,其缺点是降低了新参与摇号群体当期的中签概率.研究结论为管理者进行科学摇号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C卡数据的建成环境与公交出行率关系研究
    赵丽元,王书贤,韦佳伶
    2019, 19(4): 233-238. 
    摘要 ( )   PDF(4247KB) ( )  

    近年来,建成环境对公交出行率的影响已逐渐引起重视,本文从不同层面捕捉影响公交出行率的内在要素,从理论上揭示建成环境影响公交出行率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以武汉市为例,基于公交 IC卡数据,提出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站点周边建成环境、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变量对公交出行行为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区中站点层面的建成环境对公交出行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性;而分区层面的人口密度、公交投入是导致这类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对公交出行率产生加成效应.本研究可为公交导向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城市交通规划的多源手机信令数据相关性研究
    张晓春,于壮,段冰若,高永,安健
    2019, 19(4): 239-245. 
    摘要 ( )   PDF(4245KB) ( )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城市交通出行和人口活动信息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信令数据分析都是基于单个运营商的数据.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运营商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无法保证基于单个运营商数据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城市交通分析的精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使用某城市 2个运营商 5个工作日的信令数据,分别计算了交通规划中常用的人口分布和交通出行信息.计算结果发现,在使用算法一致的前提下,2个运营商的人口和交通出行结果十分相似,特别是居民移动人口分布和出行 OD矩阵基本没有差距,相关系数在 0.9以上,且当时间和空间尺度发生变化时仍然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从城市停留人口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由于 2个运营商设置的位置更新周期的差异,导致计算的停留人口分布相关系数较低,在0.7左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海拔地区货车运行车速影响因素研究
    许多,方守恩,陈雨人,庄稼丰
    2019, 19(4): 246-251. 
    摘要 ( )   PDF(3764KB) ( )  

    为了研究高海拔地区货车运行车速变化规律,采集了西藏地区 20辆货车的 GPS数据,通过 Civil3D的处理恢复了道路的线形,分别以纵坡、平曲线、海拔和休息时间为关键变量,构建了货车运行速度的上坡与下坡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曲线与纵坡显著影响货车上坡速度,平曲线、纵坡、时间和海拔显著影响货车下坡速度;线形因素对上下坡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性,但速度高危区的位置是相似的;少于 2 h的短时间休息对于驾驶人的速度控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是会显著影响驾驶人上坡时的速度离散性.通过本研究可以解析高海拔地区重载货车的速度变化规律,同时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驾驶人行驶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