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综合交通促进法研究
    —“交通7+1论坛”第十四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09, 9(2): 1-10 . 
    摘要 ( )   PDF(1805KB) ( )  
    交通“7+1”论坛第十四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促进法研究”。构建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型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我国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合理的约束与调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论坛会议对《综合交通促进法》的立法必要性、法律位阶及与相关法律关系、法律框架文本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草案文本。相关法律的研究,不仅将有力推进交通发展方式向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转变,同时对于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交通领域的法制化进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模型研究
    郝记秀,周伟, 黄浩丰, 关宏志
    2009, 9(2): 11-16 . 
    摘要 ( )   PDF(819KB) ( )  
    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是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测算涉及面广,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模型和完善测算方法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效用函数导出使用者乘坐公共交通的需求函数,建立使用者收入、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财政补贴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对公共交通使用者实行分类补贴的优势所在,并提出实际运用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补贴测算模型。最后,文章结合北京市常规公交的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类补贴的方法和补贴测算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公交出行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测算公交财政补贴金额,实现政府补贴的效用最大化,为城市公共交通补贴测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微观特性及建模需求研究
    贾洪飞,杨丽丽,唐明,孟丹
    2009, 9(2): 17-22 . 
    摘要 ( )   PDF(1026KB) ( )  
    行人流仿真是进行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运行管理等方案评价与优化的有效手段。以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内部的行人仿真模型为目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行人交通特性研究的现状,基于对心理学决策模型与Hoogendoorn提出的三层次微观行为理论的对异性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行人的决策过程,从而确定出行人特性研究的框架。采用与地面交通中的行人行为对比的方式,从策略层、战术层以及操作层三个层面剖析了综合交通枢纽内部行人的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人仿真模型应满足的需求。研究结论对综合交通枢纽中行人流建模及仿真系统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居民出行时间小样本调查分析
    刘冬梅,齐彤岩,张可, 郭艳梅
    2009, 9(2): 23-26 . 
    摘要 ( )   PDF(469KB) ( )  
    为了了解北京市居民出行时间相关特征,特别是出行时间成本的数值情况,组织了一次小样本出行时间特征调查,得到1 305份有效样本。首先介绍了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调查指标的选择、样本量的估算、调查地点的选择等内容,然后本文对样本数据分方式、分出行目的分别进行了出行时间均值的统计计算,离散系数较小说明了均值的代表性较好.在调查得到各出行方式对应的人均工资、出行时间、出行目的的数据基础上,计算出单次出行各方式、各目的对应的平均出行时间成本.结果表明,以小汽车、公共交通为出行方式的工作、商务出行,其单次出行时间成本约为10~17元,说明如果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系统效率,全社会节约的时间成本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计划集成编制方法研究
    毛保华,王保山,徐彬,刘海东,陈建华,杜鹏
    2009, 9(2): 27-37 . 
    摘要 ( )   PDF(2112KB) ( )  
    根据我国建国以来铁路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特点,将编制方法分为4个阶段,分析归纳了4个阶段编辑方法的基本特征、主要成果、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及存在问题。接着,论文根据列车运行计划编制涉及的主要方法与技术,从列车运行图、人员与设备周转计划、车站作业计划、方案计算验证4个方面分析了列车运行计划编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关键。通过对列车运行计划集成编制的研究,提出了新一代列车运行综合计划编制的系统框架、需要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技术实现的要点。最后,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新一代列车运行综合计划系统编制的功能及其应用案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齐驰,侯忠生,卜旭辉
    2009, 9(2): 38-43 . 
    摘要 ( )   PDF(650KB) ( )  
    首先分析了快速路入口匝道排队导致地面交通拥堵的现象,然后综合考虑快速路主线交通流密度和入口匝道排队长度两个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与传统的入口匝道调节方法ALINEA相比,新方法将快速路系统和平面道路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仅略微地增加快速路交通流密度,且对快速路的负面影响较小,有效降低了入口匝道排队长度并消除了入口匝道回溢现象与快速路交通拥挤的反复振荡现象,对于实际应用中的随机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提高了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对新方法进行了说明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运营模拟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苏梅
    2009, 9(2): 44-49 . 
    摘要 ( )   PDF(973KB) ( )  
    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铁路运营模拟系统的特点、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针对目前国内外既有铁路运营模拟软件的不足,从工程设计角度探讨了我国铁路运营模拟系统的技术需求及其特点。结合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建设的基本形势,分析了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与生产运营相协调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开发融工程设计与运营计划于一体、促进区段与车站作业计划相匹配的铁路运营生产过程模拟系统的框架和技术要点;最后通过案例研究了利用模拟系统优化铁路线路设计方案的案例,证明线路设计方案的改善可以节省列车运行能耗1/4甚至更多。通过该系统,将有利于实现在设计阶段提高运输组织设计工作精细度,进一步强化设计工作与运营过程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IS影响下的基于广义成本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
    李昕,刘澜,戢晓峰
    2009, 9(2): 50-55 . 
    摘要 ( )   PDF(698KB) ( )  
    在考虑交通信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运用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的基本思想和交通流理论,提出了广义成本的概念。将广义成本定义为行驶时间、道路拥挤度、路段可靠性三者的线性加权和。将出行者划分为“有ATIS接受装置”和“无ATIS接受装置”两类。假定在路网随机变化的情况下,两类出行者均以广义成本费用最小作为路径选择准则,建立了ATIS影响下的基于广义成本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解的唯一性,并利用对角化算法和MSA算法设计了模型求解算法。通过一个算例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且该模型能反映出行者在交通信息影响下的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韩国动态车道控制系统中交通标识的评价研究
    TAY Richard, CHOI Jaisung
    2009, 9(2): 56-61 . 
    摘要 ( )   PDF(1315KB) ( )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在电子信息版显示的电子交通标识,由于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清晰、准确且易于辨识的交通信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韩国首尔市动态交通控制系统中的电子交通标识进行评价和设计。对之前研究中设计的部分标识改进,并在实际某路段的可变信息板显示试验。此外,通过部分驾驶员对这些交通标识的辨识进行分析,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为确定最终的标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现有欧洲设计和韩国设计的表示交通事故的标志辨识正确率较低(分别为10%和43.5%);表示拥堵和交通事件的标志辨识正确率在45%至55%间;欧洲设计的雪天警告标志的辨识正确率为17.5%,韩国设计的雪天警告标志相对易于辨识(正确率75.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前后车辆综合信息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
    韩祥临,李兴莉,姜长元
    2009, 9(2): 62-68 . 
    摘要 ( )   PDF(755KB) ( )  
    基于智能交通诱导信息考虑前方多辆车,司机又通过后视镜考虑后方车辆,提出一种改进的耦合映射跟驰模型,用于描述单车道的交通流的动力学特性及其拥堵控制。利用离散延迟反馈控制动力学模式,通过调整模型中控制参数给出了抑制交通拥堵的策略。利用反馈控制理论,导出了在头车速度发生变化时,交通流保持稳定性的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前后方更多车辆的信息对交通流有致稳作用,亦即稳定性条件明显减弱。数值模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与前人相关工作的比较得知,考虑前后方车辆的信息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环境下物流中心选址鲁棒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王保华,何世伟
    2009, 9(2): 69-74 . 
    摘要 ( )   PDF(786KB) ( )  
    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物流中心的选址优化问题,在随机优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遗憾模型的形式构建了相关问题的鲁棒优化模型。分析了鲁棒优化模型与确定性优化模型、随机优化模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求解鲁棒优化模型的两种方法——枚举法和遗传算法。以Visual Studio6.0为平台,以Visual C++为开发语言编写了两种算法的代码,代码中通过调用Lingo9.0来求解确定性优化模型和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利用上述两种算法对若干算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能够满足问题求解需要,与随机优化模型最优解相比,鲁棒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对各情景下参数扰动的现象敏感程度更低,因此具有更低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出行中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分析及其实证
    贺正冰,马寿峰,唐夕庭
    2009, 9(2): 75-80 . 
    摘要 ( )   PDF(831KB) ( )  
    学习能力,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标志,在出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发现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规律的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根据影响个体出行的各个因素在出行决策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静态因素与动态因素两类,并着重分析了静态因素中的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特征的影响。随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学习能力、出行行为间三者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了拟合、评价和修正,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了解释,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学习能力对个体出行特征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模型及算法
    刘剑锋,孙福亮,柏赟,许娟
    2009, 9(2): 81-86 . 
    摘要 ( )   PDF(754KB) ( )  
    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路径选择的广义费用函数,并分析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路径选择行为。应用Logit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分配问题进行了理论建模,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标定了模型中的参数,在有效路径搜索算法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搜索优先和分支界定思想的有效路径搜索算法,以得出符合现实的有效路径集合。最后,在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中,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估算了立水桥站到国贸站OD对之间各有效路径被选取的概率,并通过实测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逻辑的交通事故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孟祥海,郑来,秦观明
    2009, 9(2): 87-92 . 
    摘要 ( )   PDF(687KB) ( )  
    交通事故预测对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结合哈尔滨市133条主次干道的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检验,最终确定了含有41条有效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逻辑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应用模糊逻辑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的事故数与实际事故数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采用模糊逻辑理论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依据模糊逻辑事故预测模型提出了安全改进因子的概念,可据此查明高风险道路上的突出事故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交通安全提供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地铁1号线车站设施与客流关系分析
    陈峰,吴奇兵,张慧慧,李三兵,赵亮
    2009, 9(2): 93-98 . 
    摘要 ( )   PDF(768KB) ( )  
    随着地铁客流不断增加,地铁车站相关设施也日益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以北京地铁1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车站与车站关键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客流实际通过能力及客流分布规律进行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得到大量车站设施实际通行能力的一手数据,并与地铁设计规范相比较,发现当前客流量下部分地铁车站设施存在运力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合归纳出北京地铁1号线站台集散区和上行楼梯处客流速度与密度理论关系曲线,回归出得到相应数学模型。最后,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提升车站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乘客感知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划分
    曹守华,袁振洲,张驰清,赵莉
    2009, 9(2): 99-104 . 
    摘要 ( )   PDF(883KB) ( )  
    行人设施的服务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行人对设施服务水平的感知存在差异。采用乘客对行人设施服务水平感知的研究方法以及“表明偏好”的调查理念,设计了基于乘客感知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调查问卷,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的服务水平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适合北京市的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划分依据,并与美国HCM2000中提出的人行道服务水平划分标准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交通通道的服务水平划分依据的下限略低于美国HCM2000中制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该调查结果的原因。该结果可为轨道交通通道的设计及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物流量的变权组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谈贵军,史峰,罗端高
    2009, 9(2): 105-109 . 
    摘要 ( )   PDF(646KB) ( )  
    物流量预测是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基础工作,准确预测物流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学者往往都采用单一预测方法进行预测,但由于单一预测方法假设条件及适用范围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测精度不高。因此,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二次指数平滑方法和定权组合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物流量的变权组合预测方法,并以湖南省醴陵市货运量预测为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单一预测方法误差更小、精度更高,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物流量,可以作为物流量预测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网络失效(堵塞)相关性分析
    邹志云,毛保华, 龚全州, 郝海明
    2009, 9(2): 110-114 . 
    摘要 ( )   PDF(562KB) ( )  
    为了更加准确而有效地描述复杂、时变的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状况,并且为道路网络功能的合理级配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络失效相关分析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采用改进的多路径交通分配得到的路网流量数据基础上,使用失效准则判定道路单元,再使用Monte Carlo方法和线性回归方法计算道路单元的失效概率和相关系数,最后结合概率网络估算技术判断道路网络失效的相关性。本文还具体结合一个测试网络给出了该方法的使用流程,并论证其可行性。而且分析了失效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和道路网络功能级配与失效相关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整合约束理论的配送系统库存仿真优化研究
    王伟,真虹,高洁
    2009, 9(2): 115-121 . 
    摘要 ( )   PDF(865KB) ( )  
    库存在配送系统优化过程中影响甚大,过高的库存或库存不足均会对配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研究了连锁零售配送系统的配送中心和门店的两级库存水平和订货策略问题。通过在数学解析模型的优化结果基础上,应用三维可视化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建立了在FLEXSIM软件平台上的配送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结合约束理论与系统仿真对仿真过程进行优化,缩减了仿真方案的数量和提高了仿真的效率并得到优化的仿真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合约束理论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是可以提高仿真效率并增强仿真交互性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TOPSIS的出行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王爽,赵鹏
    2009, 9(2): 122-128 . 
    摘要 ( )   PDF(840KB) ( )  
    旅客出行偏好选择问题是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旅客对出行方案的选择是基于对各种方案的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但旅客对各评价指标的侧重程度,即属性权重的计算,目前常用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旅客出行偏好选择为背景,借助多指标评价方法TOPSIS的评价准则,以实际的大规模旅客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确定旅客对出行方案各属性指标的权重,为旅客出行行为分析提供重要、客观、可靠的依据。经过实例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多项Logit模型,进一步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此外,该方法计算简便、易于实现,对于各种交通方式下的旅客出行偏好选择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环境下车辆阴影分割算法研究
    高韬,刘正光,张军
    2009, 9(2): 129-133 . 
    摘要 ( )   PDF(1174KB) ( )  
    车辆阴影分割是智能交通领域中车辆识别的一项重要内容,阴影分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整个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性能。针对当前基于RGB和HSV颜色空间的车辆阴影分割算法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YCbCr空间的车辆阴影分割算法。首先选取图像中的运动区域,运动区域包括车辆以及阴影;然后根据阴影区域出现的特点,选择初始阴影数据;最后,通过本文提出的阴影分割算法最终确定阴影区域的形状与位置。经过实际道路运行测试,该算法能提取出的车辆阴影完整性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前景。车辆阴影分割是智能交通领域中车辆识别的一项重要内容,阴影分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整个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性能。针对当前基于RGB和HSV颜色空间的车辆阴影分割算法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YCbCr空间的车辆阴影分割算法。首先选取图像中的运动区域,运动区域包括车辆以及阴影;然后根据阴影区域出现的特点,选择初始阴影数据;最后,通过本文提出的阴影分割算法最终确定阴影区域的形状与位置。经过实际道路运行测试,该算法能提取出的车辆阴影完整性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灾害条件下运输中断引起的生产损失估算模型
    王玉明,毛保华,关伟,高自友
    2009, 9(2): 134-140 . 
    摘要 ( )   PDF(1061KB) ( )  
    自然灾害经常造成运输过程中断,其损失的评估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本文从灾害造成的运输中断时间出发,对时间价值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将灾害引起的运输中断及其导致的生产价值损失时间分为两个波及区,即生产人员损失价值和库存中断造成的损失价值。通过引入资源时间价值概念,分析了灾害中断运输所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内涵,建立了基于资源时间价值的运输线路中断后社会生产价值损失估算模型,并结合算例给出了损失计算方法。本文研究可以为运输企业计算灾害带来的自身直接经济损失以及运输中断后引起的社会间接经济损失提供一种定量分析与估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微观人流仿真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的应用
    周悦,王江燕,黄迪,孙胜阳
    2009, 9(2): 141-146 . 
    摘要 ( )   PDF(983KB) (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普通高峰日预计将吸引多达60万人次的参观客流。开博后世博园内复杂的人流活动对世博会的有效运营提出了挑战。选取了世博园内一个热门展馆众多,设施布局复杂,行人设施多样的地块进行微观人流仿真研究。分析了世博观众的参观行为特点。选择使用Legion模型作为仿真研究的平台,并对仿真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标定。在对世博观众参观流线与体育比赛观众和地铁乘客流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体育比赛观众和地铁乘客人流仿真建模不同的建模方法。对仿真结果从人流规划和运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介绍了相关人员对其的应用。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世博园的规划、设计和运营从行人交通的角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代表性,随着办博工作的深入,可以推广到世博园其他地块和人流活动密集区域。本工作也可以为其他大型活动的人流规划与仿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动车尾气排放宏观模型开发与应用初探
    胥耀方,于雷,郝艳召,宋国华
    2009, 9(2): 147-154 . 
    摘要 ( )   PDF(989KB) ( )  
    交通尾气排放宏观模型是进行广域尾气排放估测的重要工具,其功能是计算国家和区域范围内的有交通排放产生的排放因子与排放清单。目前,中国尚缺乏自己的宏观尾气排放模型,利用国外模型进行尾气排放估算误差较大。基于国内自己的尾气排放数据,利用国外的部分模型数据作为必要的补充,提出并实现了中国宏观尾气排放模型的建模方法与程序设计。首先,在总结国外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确定基于中国城市交通环境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宏观模型的目标、结构和建模方法,并对模型关键模块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次,利用Visual Basic对模型进行了程序开发。最后,对北京市2008年尾气排放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将其预测结果与MOBILE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小样本数据计算车辆年平均行驶里程的研究
    吴大磊,林怡青,彭美春,蒋文明,王贤烽
    2009, 9(2): 155-160 . 
    摘要 ( )   PDF(767KB) ( )  
    车辆年平均行驶里程(AVKT)是交通和环保领域研究工作的基础,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车辆种类、区域交通运输能力和车辆的技术状况等。由于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得到AVKT的真实值, AVKT只能根据其他信息估测获得。在分析AVKT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小样本数据计算AVKT的算法。该算法根据车辆种类、上牌日期、累积里程和保有量等数据建立计算公式,提出了由累积里程计算里程分布这一关键过程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车辆的种类分布、车龄分布、里程分布和累积里程决定了AVKT的多少。该算法综合多种影响因素,适合多种分类标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通过实例应用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RCM的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余泽西
    2009, 9(2): 161-164 . 
    摘要 ( )   PDF(561KB) ( )  
    针对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的业务需求,综合运用基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的理论及分析方法,对铁路基础设施维修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包括设备检测、检测数据分析、维修辅助决策分析、维修计划编制、维修生产调度和维修生产作业等关键环节。在对系统设计目标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基于RCM的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着重论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已经完成阶段性开发,其中的关键技术都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