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交通7+1论坛”第三十八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5, 15(2): 1-9. 
    摘要 ( )   PDF(1183KB) ( )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鉴于交通能源的清洁化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坛的主题是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清洁能源交通通过采用各类技术,有效地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和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交通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城市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交通能源的清洁化,是缓解和解决目前诸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我国加强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蒋恵园,黄永燊
    2015, 15(2): 10-16. 
    摘要 ( )   PDF(1284KB) ( )  

    新常态下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日益明显,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的承载能力成为地区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界定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构建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结合可拓学的模糊物元理论和信息论的熵理论,建立基于模糊物元的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模型,并对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的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预警研究.实例结果表明,构建的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基本合理,模糊物元预警模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乘客心理的出租车合乘决策方法研究
    张薇,何瑞春,肖强,马昌喜
    2015, 15(2): 17-23. 
    摘要 ( )   PDF(1862KB) ( )  

    针对出租车合乘研究中缺少对乘客心理的考虑,基于前景理论构建出租车合乘模式决策模型,提出一种考虑乘客心理的合乘出行决策方法.考虑行程时间、费用、舒适度对乘客心理决策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不同付费比例和交通拥堵率在乘客心理因素影响下对乘客合乘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乘付费比例对乘客合乘决策的影响较大,合乘比例随付费比例的降低而增加,0.7 的付费比例对多数乘客没有刺激作用;付费比例降至0.65 及其以下时,交通拥堵率对合乘比例的影响较小,合乘比例相对稳定. 所得结论对出租车合乘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重复博弈分析
    肖海燕,度巍
    2015, 15(2): 24-28. 
    摘要 ( )   PDF(1178KB) ( )  

    利用博弈理论,建立了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博弈模型,并将一次博弈模型扩展至重复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到出行者合作策略稳定运行的条件,即当博弈方都比较注重长远利益的情况下会选择合作策略.由于出行者在进行博弈时,可能会“犯错误”,因此建立了具有颤抖效应的重复博弈模型,给出了博弈方在可能犯错情况下的收益,这种情况更符合实际,通过分析得到了在博弈方都比较注重长远利益的情况下均会采取触发策略.本文从理论上建立了有效地激励出行者选择公交车出行的决策机制、激励惩罚机制,并针对目前的公共交通现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共交通建设创新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演化博弈的高速路收费通道选择研究
    张弓亮,张成科,曹铭,肖继辉
    2015, 15(2): 29-35. 
    摘要 ( )   PDF(1328KB) ( )  

    收费广场拥堵严重影响了高速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畅通.为找到驾驶员路径选择博弈的稳定策略,以更好地诱导驾驶员合理选择收费通道,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缓解高速路收费广场拥堵问题,本文以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通过“鹰鸽博弈”模型分析,建立收益矩阵,得到在不同成本条件下的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 MATLAB软件和仿真演化的路径分析,验证了驾驶员在选择收费通道博弈中存在均衡点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存在混合策略是博弈的均衡点,诱导驾驶员的策略选择向均衡点靠近,能均衡各收费通道的车流量,有效减少收费广场的拥堵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体系论坛
    基于交通环境容量的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模型
    杜怡曼,贾宇涵,吴建平,许明,杨森炎
    2015, 15(2): 36-41. 
    摘要 ( )   PDF(1400KB) (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应该把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宏观交通基本图,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来描述区域机动车排放和路网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动态交通调控机制降低重点区域内的交通排放总量.本文将该调控理论应用于南京某路网的管理过程中,仿真结果显示,交通环境控制效果比较显著,同时道路通行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文中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城市区域交通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信用的拥挤收费方案介绍与评价—— FAIR 道路
    范文博,朱炜
    2015, 15(2): 42-47. 
    摘要 ( )   PDF(1819KB) ( )  

    拥挤收费是缓解道路交通拥挤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其公平性饱受争议,导致社会接受程度不高.近年来提出了一些基于信用的拥挤收费方案,通过向低收入出行者发放货币信用,来补贴收费道路对其通勤出行造成的负面影响.以FAIR道路为例,首先定性地介绍其基本概念与系统设计,与传统道路拥挤管理方案比较其优缺点.然后,通过出行者行为建模在算例道路上模拟FAIR 方案,定量地评价实施效果.结果显示,FAIR 道路能显著地缓解交通拥堵,但方案的一些具体设计(信用政策)值得决策者关注.在我国道路交通拥挤日益严重,传统拥挤收费遇到巨大阻力的今天,研究结果值得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管理者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与网络运行效率关系研究
    李明高,杜鹏,朱宇婷,史芮嘉,冯旭杰
    2015, 15(2): 48-53. 
    摘要 ( )   PDF(1537KB) ( )  

    换乘节点是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间转乘的必经场所,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将平均路径长度、网络局部效率和网络全局效率作为网络运行效率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换乘节点比例、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及换乘节点分布与网络运行效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随换乘节点比例、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增加呈幂函数降低;网络局部效率随换乘节点比例增加呈指数下降,网络全局效率随换乘节点比例增加呈对数增加且换乘效率越高,增长越明显;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的增加会降低网络局部效率,增加网络全局效率;换乘节点在各线路分布越均匀,网络全局效率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安全距离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
    邱小平,于丹,孙若晓,杨达
    2015, 15(2): 54-60. 
    摘要 ( )   PDF(1543KB) ( )  

    随着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显著,整体交通安全性下降,交通事故率逐渐增大.基于提高驾驶安全性考虑,细化元胞长度,引入被广泛证明在描述车辆驾驶行为方面具有很高精度的Gipps 安全距离规则,对Na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个新的基于安全距离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评估,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评估结果显示,新建立的模型相对NaSch 模型精度更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表现交通流特性,再现实际交通中的自由流、同步流及拥堵流等交通现象.此外,还发现驾驶员对前车最大减速度估计过高时,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而驾驶员对自身车辆最大减速度估计过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道路的通行能力,但是很可能会造成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增加了事故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 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0
    陈艳艳,魏攀一,赖见辉,张伟伟,冯国臣
    2015, 15(2): 61-67. 
    摘要 ( )   PDF(1603KB) ( )  

    为计算城市内部特定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更加直观地得到不同区域公交可达性差异程度,提出区域公交可达性概念.借助GIS 空间分析功能,提出基于公交站点权重和公交线路辐射范围权重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计算朝阳区30 个交通小区的区域公交可达性值.结果表明,区域公交可达性值,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对周边其他区域的公交可达性水平,这为选址分析、公交优化等提供了定量化的公交可达性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交叉口控制相位的流线动态优化组合方法
    刘伟,肖文彬,王奥博
    2015, 15(2): 68-75. 
    摘要 ( )   PDF(1669KB) ( )  

    在现有城市交叉口单点定时及感应信号控制方式中,相位交通流线不能动态组合,在交叉口各流向车辆到达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部分流向将产生绿灯损失.为了减少车流到达波动较大交叉口的通行时间损失,提出一种新的相位流线动态组合控制策略.通过引入交通流线相容性概念,将交通流线向量化并进行向量计算寻找相容交通流线.采用流线的逻辑运算确定可行相位组合,以相位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得到周期最优控制相位流线组合.该方法能适应交叉口进口流线车辆到达随机波动较大的状态下,实时生成控制相位的流线组合,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通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云平台的交通视频检测数据优化研究
    程学庆,刘星文,李建海,蒲云
    2015, 15(2): 76-80. 
    摘要 ( )   PDF(1401KB) ( )  

    交通视频检测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广泛,成为当前交通信息采集的主要手段.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视频车辆检测器采集的交通数据误差较大,难以准确反映路面实际状况.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不同气象能见度等级构建k 型BP网络,对气象能见度低于10 km时的原始交通数据作预处理优化.分析了云计算在交通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基于云计算平台实现了该模型的构建与推广.最后以成都绕城高速七里沟大桥定点观测得到的数据做样本进行实例分析,对比了该模型方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处理效果,得出了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先进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载自组织网络拓扑特性及控制
    张宏,李杰
    2015, 15(2): 81-87. 
    摘要 ( )   PDF(1759KB) ( )  

    传统的车载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研究专注于通信协议及其拓扑,未从宏观角度揭示其网络本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车载自组织网络模型.首先介绍模型算法.然后采用平均场理论进行度分布分析,讨论模型特殊情况,判定度分布指数范围,计算度分布及度与次序之间的关系,以度分布满足幂率分布规律验证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无标度特征.最后以网络状态方程为基础,导出被牵制控制到平衡点的网络状态方程,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网络特征值,提出车辆自组织网络牵制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车载自组织网络度分布指数γ >2 ,网络若被牵制到平衡点 -X ,重点控制网络的最大特征值λ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基于方向模糊可视域的行人流疏散仿真研究
    李世威,牛惠民
    2015, 15(2): 88-95. 
    摘要 ( )   PDF(1714KB) ( )  

    通过定义行人方向模糊可视域,改进了层次域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中,行人目标位置选择行为受到距可选位置的相对距离、方向模糊可视域内的行人之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分别模拟单个出口和四个出口,行人服从均匀分布的疏散场景.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依赖于各因素的影响系数,从而避免了影响系数量化过程的主观性和疏散系统的限制性;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阻塞聚集,双拖尾等宏观自组织现象;在疏散过程中,如果行人保持一个适中的视野半径,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行人流疏散效率.该研究有助于相关行人流疏散策略和方案的制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驾驶技能与追尾事故关系的仿真研究
    李庚,贾宁,马寿峰
    2015, 15(2): 96-101. 
    摘要 ( )   PDF(1701KB) ( )  

    驾驶员驾驶水平与追尾事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交通流仿真模型中的优化速度模型为基础,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操作失误率两方面因素,建立了一种追尾事故的微观仿真模型.随后针对由两台车辆组成的场景,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车速、车距及驾驶技能对追尾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依据车速保持合理距离是防止事故发生最有效的手段,而反应延迟与操作失误率对事故发生都有影响,并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与影响形式,同时给出了对驾驶员驾驶水平要求的一些建议.本文结果对于人因交通事故机理研究及人因交通事故的预防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分析与建模
    李修海, 于少伟
    2015, 15(2): 102-108. 
    摘要 ( )   PDF(1398KB) ( )  

    为了更好地模拟城市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进而应用于城市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和交通流理论研究,采用一种基于视频的交通流数据采集方法来采集信号交叉口的微观交通行为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微观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有用信息,从而寻求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变量.构建城市信号交叉口车辆集聚过程中的跟驰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效果验证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新提出的跟驰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信号交叉口集聚车辆的跟驰行为实测数据,其拟合性和稳定性优于重新标定后的扩展GM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突发状况下危险品运输网络鲁棒性建模和仿真
    胡鹏,帅斌,狄兆华
    2015, 15(2): 109-115. 
    摘要 ( )   PDF(2247KB) ( )  

    由于突发状况,危险品运输受到影响或威胁,其后果是致命的.因此针对危险品运输网络进行鲁棒性分析,以利于网络的设计和选择.本文基于自然渗流现象与复杂网络的渗流理论相结合,对危险品运输网络的鲁棒性进行定义,并从整体性角度,基于图论提出网络连通率;从微观细节的角度,提出渗流节点数、渗流失效率、节点承载力、渗流阻尼参数.从定义和实际出发,提出假设条件,建立模型,设定仿真场景.最后,根据仿真流程图,使用Matlab 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定性定量分析不同节点度节点突发状况和不同节点承载系数对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失效渗流鲁棒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换乘时间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路径选择行为研究
    钱堃,陈垚,毛保华
    2015, 15(2): 116-121. 
    摘要 ( )   PDF(1619KB) ( )  

    研究乘客路径选择行为有助于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规律.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换乘时间对乘客换乘费用感知的影响.实际调查表明,乘客感知的换乘走行时间与实际的换乘走行时间符合幂函数分布.本文将换乘走行时间惩罚系数设定为换乘走行时间的幂函数.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乘客出行广义费用模型,采用改进的深度优先算法搜索两点间的有效路径,并利用Logit 随机路径选择模型计算各有效路径的选择概率.最后,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数据对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CLV 的托运人货运服务选择行为建模
    陶学宗,张戎
    2015, 15(2): 122-128. 
    摘要 ( )   PDF(1629KB) ( )  

    忽略托运人的认知活动对其货运选择行为的影响,将会导致模型设定错误和参数估计的不一致性.为解决这个问题,考虑托运人的认知活动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引入潜变量的概念.建立了基于ICLV的货运服务选择行为模型,给出相应的求解步骤,并以南昌市出口集装箱运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托运人认知活动的潜变量对其货运服务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ICLV的货运服务选择行为模型比传统的Logit 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因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托运人的货运选择行为,并为改进运输服务、制定运输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出行成本分析的公交系统乘车均衡模型与制度安排
    赵传林,黄海军
    2015, 15(2): 129-134. 
    摘要 ( )   PDF(1220KB) ( )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方法.按照Wardrop 用户均衡原则,通过考虑乘客候车时间成本、乘车时间成本、换乘时间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对包含两条线路(一条为一票直达线路,一条为支线干线线路)的公交系统建立出行选择均衡模型,并基于乘客个人出行成本的分析,得到了固定需求下用户均衡时两条线路选择人数和系统最优时两线路的最优发车频率.还在弹性需求情形下比较了系统最优和公交公司垄断情形两种不同政策所导致的均衡出行人数、公交票价、发车频率、公司利润和社会净收益等指标.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研究一致的结果,为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研究
    胡立伟,祁首铭,孙亚南,薛刚,秦丽辉
    2015, 15(2): 135-141. 
    摘要 ( )   PDF(1444KB) ( )  

    为了进一步探讨道路交通拥塞控制方法,以及为缓解这一社会性问题提供理论及模型依据,完善道路交通拥塞控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即道路交通拥塞的形成及消散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从自由流状态过渡到拥挤状态再到堵塞状态,逐渐消散到拥挤状态,最后达到畅通自由流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实地调查路段及交叉口交通流参数分析,得到道路交通拥塞演变过程中交通流量及车辆跟驰特性呈泊松分布,进而根据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学理论,确定交通拥塞序参量,并基于最短行程时间和Dijkstra 算法中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建立道路交通拥塞自疏散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塞,提高道路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驾驶模拟情境下驾驶人风险感知研究
    秦雅琴,张红强,熊坚,江良华
    2015, 15(2): 142-148. 
    摘要 ( )   PDF(1544KB) ( )  

    分析风险驾驶情境中静态与动态结合过程的特征,给出风险驾驶情境风险度 (SRD)的定义.基于交通冲突分析技术及主观评价,提出风险驾驶SRD的量化评价方法.采用驾驶模拟实验研究,以六个典型的风险驾驶情境为研究对象,提取专家型被试的驾驶行为进行风险驾驶情境下的交通冲突分析,结合主观评价结果,得到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的识别基准.通过分析不同风险度情境下的驾驶行为差异,验证SRD 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实验过程、方法及结论为我国驾驶人风险感知能力测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短时客流OD估计模型
    姚向明,赵鹏,禹丹丹
    2015, 15(2): 149-155. 
    摘要 ( )   PDF(1741KB) ( )  

    基于状态空间方法构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短时客流OD(origindestination) 估计模型.利用自动售检票数据分析得到OD间乘客行程时间分布特征,构建基于行程时间分布的客流到达系数,以此建立OD流与车站进出站客流间相互关系,并以车站客流分离率为状态变量构建结构化OD矩阵估计状态空间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估计时段长度为15 min 时,估计平均相对误差为 35.5%;为30 min 时,估计平均相对误差为20.4%;为60 min 时,估计平均相对误差为 16.3%.所构建模型能能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估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事故下出行者非理性出行行为研究
    龙雪琴,王建军,关宏志
    2015, 15(2): 156-162. 
    摘要 ( )   PDF(1418KB) ( )  

    基于前景理论,研究交通事故下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规律.应用前景理论,考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出行者出行总花费时间作为出行效用,提出出行者路径选择的效用函数;然后通过分析出行者效用函数的分布规律,在出行效用连续随机分布的条件下,建立出行者感知效用模型.通过连续函数离散化方法构建出行者路径选择模型.通过一个算例,描述非理性条件下出行者选择行为,并分析交通事故的特征对效用值和选择结果的影响,说明感知效用为0 的参考点并不是路径实际效用分布的期望值,而是比期望值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过江通道收费策略优化研究
    史若燃,郑振龙
    2015, 15(2): 163-168. 
    摘要 ( )   PDF(1344KB) ( )  

    城市过江通道BOT收费策略涉及特许期年限、特许期内的交通需求、交通需求的时段差异和计划收费总额.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收费单价等于基本收费单价与拥挤收费之和的结构下,建立了优化收费策略的一主多从双层规划模型,每一个下层规划为给定基本收费单价条件下一个小时的弹性需求用户均衡模型;上层规划谋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它受到收费总额达到计划收费总额的约束.该模型将拥挤收费纳入到BOT收费,实现了收费单价的时空差异化.算例分析表明,随着基本收费单价的增长,收费总额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0 的形态,消费者剩余单调下降.收费总额达到计划收费总额的基本收费单价构成一个连续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配合大站快车的单线公交组合调度模型
    魏明,陈学武,孙博
    2015, 15(2): 169-174. 
    摘要 ( )   PDF(1285KB) ( )  

    在给定配车数情形下,考虑站点滞留乘客和服务水平等现实约束因素,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第一目标,以极大化企业最大利润为第二目标,本文提出一类配合大站快车的多目标单线组合调度模型,确定大站快车途经站点,并计算全程车和大站快车的发车频率.根据问题特征,引入乘客出行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用加权法实施多目标的优化,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该问题的非劣解.最后,以某线路为例,探讨了发车频率、折返点位置和费用的关系,并分析了公交服务水平、期望拥挤对调度方案的影响,并与现有单一调度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态时空相关性分析0
    张婧, 任刚
    2015, 15(2): 175-183. 
    摘要 ( )   PDF(1702KB) ( )  

    城市交通拥堵的形成和消散实际受多周期的交通流冲击波影响,产生来源非常复杂,建模也很困难.正因如此,有关拥堵时空扩散性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层面.基于直接采集交通数据可进行定量分析,但数据的细粒度特性使信号不够平稳,在多时间尺度上甚至表现出相反特征,缺乏有效的知识挖掘思路和方法.针对拥堵区域交通参数时空相关性问题,在皮尔逊相关性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并采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它将道路实测速度轨迹分解为多时间尺度的趋势和细节分量.应用该方法提出的相关性指标和数据分段算法,对典型交通拥堵扩散算例进行了分析,借助相关性状态变化刻画了拥堵在时空中扩散的定量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上落客时空特征的出租车停靠站选址模型
    金雷,谢秉磊
    2015, 15(2): 182-188. 
    摘要 ( )   PDF(2325KB) ( )  

    为了规范出租车运营,改善出行者候车环境,提高出租车经营效益,进行基于出租车出行需求特征的停靠站选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出租车出行需求时空热点的含义,基于样本出租车GPS数据研究出行需求的时空聚集特征,得到了出行高峰时段和出行热点区域.将出行需求作为依据应用于出租车停靠站选址,提出了基于最大覆盖的停靠站选址模型,同时结合出行者的不确定性交通行为和消费特点,在车站服务能力、出行者步行距离和计划修建数量等方面分析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实例区域的选址研究结果表明,以客观需求为依据的选址方法,可以更好地契合出行者的出行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票数据“受限”条件下旅客选择偏好估计
    骆泳吉,刘军,马敏书
    2015, 15(2): 189-194. 
    摘要 ( )   PDF(1207KB) ( )  

    深入研究客运市场需求,是有效开展客运产品营销工作的前提.区别于既有的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旅客选择行为研究,本文利用客票销售数据研究铁路客运产品选择偏好的估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部分时段部分列车在供不应求情况下,客票存根数据难以反映旅客真实选择行为的特点,根据预售期内各产品的实时余票数据,对预售期进行划分,建立了分时段的极大似然函数.针对所构建的似然函数,利用EM算法处理流失客流不可获知的问题,从而估计旅客选择偏好.通过实例,估计了徐州东至南京南方向旅客对京沪高铁客运产品的选择偏好.该方法以日常销售数据为基础,能够及时获取旅客选择偏好,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可为铁路日常营销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跳扩散过程的铁路货运期权定价模型
    郭经纬,彭其渊
    2015, 15(2): 195-202. 
    摘要 ( )   PDF(1361KB) ( )  

    在铁路货运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带跳扩散过程的多期三叉树铁路货运期权定价模型,刻画在离散时间点,因随机到达的非市场性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定价策略波动,并运用Girsanov 定理有效实行鞅测度变换,简化非线性跳变离散过程的求解,进而深入研究引入跳扩散过程的铁路货运期权定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跳跃次数与相关参数存在非线性关系,且相对于具有非单调性关系的期权执行价格及最优期权订购量,跳扩散过程对与其存在单调递增关系的期权价格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同时,随着市场对跳跃信息消化能力及风险承担能力的增强,最优期权订购量逐步趋向稳定,不再随跳跃次数增加而产生较大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平衡约束三维装箱问题的双层混合遗传算法
    朱向,雷定猷
    2015, 15(2): 203-209. 
    摘要 ( )   PDF(1373KB) ( )  

    针对带重心平衡约束的三维装箱问题,基于框架式布局思想,设计双层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根据装载物的特性定义核心货物元素及进行核心堆的构造,再结合极点、锚距等概念提出适合货物平衡装载的布局过程;在典型布局形成初始框架基础上,通过双层混合遗传算法的内、外层搜索分工与协作,获得货物最优装载方案.基于标准算例的实验及对比分析,证明所提出方法在提高装载率及实现重心平衡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的道路网络级联失效仿真
    刘新全
    2015, 15(2): 210-215. 
    摘要 ( )   PDF(1570KB) ( )  

    针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与其它复杂网络相比具有的特殊性,基于贝叶斯网络推理,融合驾驶者出行先验及出行信息,研究了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演变机理及演变过程.编制MATLAB程序生成基于道路网络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MATLAB程序,学习了驾驶者感知路段属性变化;给出了仿真算法,仿真了贝叶斯网络推理中不同出行先验权重,以及出行信息量对道路网络属性及级联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推理可以较好地反映驾驶者出行路段选择对道路网络级联失效的定量影响,为研究道路网络级联失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方式交通网络的时间可靠性分析
    陶骏杰,张勇
    2015, 15(2): 216-222. 
    摘要 ( )   PDF(1671KB) ( )  

    面向小汽车和公交组成的多方式交通网络,建立公交到站时间迭代表达式,分别给出公交及小汽车的时间可靠性计算方法,构建包含时间可靠性的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开辟公交专用道及增加公交发车频率这两项措施,均能提高公交自身的时间可靠性及分担率,同时也能改善小汽车的时间可靠性,但是后者还会增加公交积聚概率;而增加公交站点间距,将降低公交分担率,同时也将增加公交集聚的发生概率;随着乘车站数的增加,公交时间可靠性及分担率降低,特别是下游公交线路分担率降低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北京市出租汽车智能召车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家川
    2015, 15(2): 223-231. 
    摘要 ( )   PDF(3084KB) ( )  

    利用打车APP软件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出租汽车预约是近来北京市使用较为广泛的出租汽车用车方式.为了解这一新兴用车方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特点,本文通过构建订单数据处理模型,对智能召车软件订单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出智能召车的时空分布特性,包括夜间用车高峰明显、周六为每周订单数量低谷、用车即时性强,以及中心城区订单数量随环路变化呈线性增长趋势,核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并根据智能召车与出租汽车行业运营管理基础指标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智能召车软件评价方法,并以两个周期为例对智能召车软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交叉口过渡信号期间行人过街选择行为分析
    张惠玲,王益,敖谷昌
    2015, 15(2): 232-237. 
    摘要 ( )   PDF(1566KB) ( )  

    主要对行人过渡信号期间信号灯不同显示方式下行人过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行人过街行为的预测模型.使用视频和问卷调查法,在重庆市3 个交叉口进行拍摄,记录下行人在过渡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同时,对通过交叉口的行人使用截断式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进行设置,为了验证问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验证,结果表明该问卷能够反映过渡信号阶段行人过街选择行为的决策机理.同时,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因素中行人的态度对行人过街行为影响最大.用Pearson x2 检验法,分析了影响行人选择行为的因素,并建立了二元Logit模型预测行人在过渡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