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分时租赁,智慧出行——“交通7+1论坛”第四十三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6, 16(4): 1-10. 
    摘要 ( )   PDF(1218KB) ( )  

    城市租车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借助智能车辆控制技术,产生了“分时租 赁,智慧出行”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一项节约社会道路资源,优化大城市交通结构的有 效措施.新兴技术日趋成熟使得智能设备逐渐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大数据云服务的 互联网管理系统,可实现智能化监控并将车辆接入互联网平台实现实时管理,让出行服 务更便捷、安全.这种在新产业技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准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是推动交通运 输组织模式创新的一种新尝试,能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优化出行模式,以期在满足日益 增长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进城市交通运输结构 优化调整,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的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广义DEA 评价模型
    党晓旭,王元庆,吴洲豪,刘圆圆,李超
    2016, 16(4): 11-16. 
    摘要 ( )   PDF(1247KB) ( )  

    为了科学评价区域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为制定更符合实际的道路交通安全发展 战略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利用复相关分析建立了区域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数据包络分析原理,在BC2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偏好信息,建立了面向面板数据、只有 非期望输出、权重受限的道路交通安全广义DEA评价模型,并对中国等9 个国家2000— 2012年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逐 渐转好,但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且改善幅度逐渐放缓,应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安 全工作.通过与不同方法的对比,本文所建立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符合性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城市内部出行影响的区域客运 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陈坚,赵翰林,傅志妍,穆礼彬
    2016, 16(4): 17-23. 
    摘要 ( )   PDF(1241KB) ( )  

    为解决区域客运方式选择模型中缺少定量考虑市内出行影响的问题,从完整 出行链的角度,将区域出行全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区分了区域与市内出行的共性及差异 性影响因素.提出包容值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内出行对区域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的综合效 用.基于NL模型构建涵盖市内出行作用的区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对模型的特性变 量进行具体定义,运用NLOGIT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成渝通道 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924 份.计算结果表明:市内出行主要受出行时耗、费用及是 否换乘3 个变量影响,考虑了市内出行包容值的改进模型优度比较传统模型提高了 0.145,显示模型解释度和精确性有一定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定量评价方法
    吴兵,严新平,汪洋,魏晓阳
    2016, 16(4): 24-30. 
    摘要 ( )   PDF(1378KB) ( )  

    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一方面在风险预防阶段会受到风险水平的影响;另 一方面,在险情发展及应对过程中会存在与外部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为全面评价 水上交通事故人因可靠性,从风险预防和险情应对这两个角度,提出了基于风险系数和 置信度的人因可靠性的定量评价方法.首先,利用三角模糊数分别建立了各风险要素和风 险系数的评价标准,并应用证据理论对这3 个风险要素进行融合,获取了该险情的风险系 数.其次,引用人因交互模型全面分析了人因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人因可靠性检查 表,并利用置信度建立了各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模型.最后,选取了一起典型沉船事故为案 例定量评价了人因可靠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分析人因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交通网络的安全域
    肖峻,龙梦皓,林启思
    2016, 16(4): 31-38. 
    摘要 ( )   PDF(1661KB) ( )  

    将电力网络安全域跨学科应用于交通工程,提出了交通网络的安全域,将其定 义为交通网络中流量状态(工作点)满足N-1 安全准则工作点的集合.该集合具有封闭的边 界,边界内工作点都满足N-1 安全,边界外工作点都不满足N-1 安全.首先,定义了交通网 络的N-1 安全性,定义为在某一条道路发生阻塞不能通行时,网络是否容许车辆通过其他 路径到达目的地而不引起阻塞的性质.其次,提出了交通网的安全域模型与边界方程.再 次,提出了基于边界距离的安全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表明安全 域能不经仿真准确预测N-1 后的结果,边界距离反映了安全或不安全的程度,采取预防控 制措施能在事前提高安全性.上述结果均通过了仿真软件TransCAD的仿真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约束下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研究
    宋震,丛林
    2016, 16(4): 39-45. 
    摘要 ( )   PDF(1654KB) ( )  

    交通运输业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趋势,与其他行业稳步下降的趋势相 悖,使得交通运输业逐步成为节能环保的短板之一.本文在考虑CO2排放约束的前提下, 构建超效率非期望MinDS模型,评价1995—2013 年中国30 省份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并 利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动态分析效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各地区交通 运输业能源效率总体呈反N型波动下降;东部、西部地区各省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中部、 东北地区内各省表现出一致性,但整体水平较低;超效率非期望MinDS模型有效克服了 非期望SBM模型无法完全排序和低估效率结果的问题;造成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下降 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率的下降,但这一状况将在未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行车微观行为研究综述
    梁肖,戎亚萍,赵欣苗,刘爽
    2016, 16(4): 46-53. 
    摘要 ( )   PDF(1206KB) ( )  

    随着城市自行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对自行车微观行为进行分析和建模,对于研 究城市混合交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现有的自行车微观行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将 自行车微观行为分为操作层和选择层两个层次.从行为特性和运动特征两个层面分析了 自行车的微观行为,区分基于规则的模型和基于力的模型,对现有自行车微观行为模型 进行了总结评述,包括基于规则的模型——自行车跟驰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和Agent 模 型,以及基于力的模型——矢量场模型、社会力模型和Logic 模型.同时,分析了现有研究 存在的不足,指出了未来自行车微观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级配关系研究
    蒋贤才,李亚辉,墨建亮
    2016, 16(4): 54-59. 
    摘要 ( )   PDF(1411KB) ( )  

    针对国内多模式公交线网规划缺乏依据的状况,以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为 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距离特征,借助双参数韦布尔分布建立了城 市居民公交出行距离分布模型;基于广义出行费用,建立了各模式公交线网优势出行距 离模型;基于供需平衡思想,构建了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网级配模型.以哈尔滨公交线网 为例,测算得到了哈尔滨市2020 年各模式公交线网的合理规模与级配关系,结果表明,测 算的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需求较一致,说明建立的级配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弹性系数法在城际高铁建设可行性中的应用
    吴江,贾元华
    2016, 16(4): 60-66. 
    摘要 ( )   PDF(1517KB) ( )  

    高速铁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本文借鉴弹性系数法的相关理 论,首先运用广义费用函数测算样本中高铁开通前后两地区综合客运成本的变化,结合 两地区高铁开通前后客运量的变化得到了运输成本弹性系数,用于衡量两地区对于高铁 开通的迫切性程度,从而在另一个层面衡量高铁建设的可行性.然后根据运输经济学及新 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从人口、距离、人均GDP差异、平均人均GDP和产业结构相似度 5 个维度对样本的运输成本弹性系数进行建模,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拟合其对运输成 本弹性系数的影响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测算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对即将开通的京张高铁 的迫切性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交通影响的综合交通枢纽上盖商业体量预测 ——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彭其渊,陈昕梅,殷勇*,易兵,周大印
    2016, 16(4): 67-72. 
    摘要 ( )   PDF(1972KB) ( )  

    目前我国综合交通枢纽上盖物业开发主要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车站经济效 益的角度进行开发研究,较少考虑其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以及交通对上盖物业的体量大 小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例,根据大量的交通调查数据,结合重庆 市的文化及地理情况,将重庆市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以立体集约型的方式规划其商业设 施.本文采用商圈理论估计沙坪坝综合枢纽商业建筑总体规模,并提出不同的物业分类方 案.最后依据交通量调查,利用圈层外推分析综合枢纽建筑对周边道路的交通影响并检验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红外图像和普通图像对比的 高速公路可视度分析
    杜豫川,张晓明,刘成龙,刘翔
    2016, 16(4): 73-78. 
    摘要 ( )   PDF(1453KB) ( )  

    高速公路可视距离的实时检测对于低能见度预警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旨在建立一种专门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可视距离检测模型.由此提出可视度概念, 并创新性地通过普通图像和红外图像的像素点的比值来反映实际可视距离,进一步建立 可视度推算模型.同时为减小温度对红外图像影响,提出并推导了温度修正系数;为减小 仪器成像质量差异引入了相机修正系数,有效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根据离摄像机位置 不同距离范围内像素点的累计百分比,建立可视度查阅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 的可视度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1%,该可视度模型能够在低能见度环境下准 确判断可视距离,可以有效提高高速公路驾驶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倒车环境障碍物测量方法
    刘昱岗,王卓君,王福景,张祖涛,徐宏
    2016, 16(4): 79-87. 
    摘要 ( )   PDF(2233KB) ( )  

    倒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是主要的城市交通安全隐患之一,本文针对倒车安全及 障碍物检测中传统机器视觉倒车图像存在失真,以及距离感知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 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倒车环境障碍物测量方法.首先根据双目标定理论获取摄像头内、 外参数并分析摄像头畸变情况,使用标定参数对双目图像进行校正,运用极线约束使双 目图像平行共面,通过双目图像视差和三角测量原理获取图像中各目标的实际坐标,利 用固定单一物体计算测量距离与实际距离间的误差,进行双目立体视觉倒车障碍物检测 测量有效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摄像机横坐标与实际测量距离基本吻合,图像校正结果 比较理想,图像共面且极线对齐,能有效检测出后方障碍物,并有效提高倒车环境感知能 力和倒车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雾霾天气情况下的交通标志检测
    薛玉利
    2016, 16(4): 88-94. 
    摘要 ( )   PDF(1546KB) ( )  

    针对雾霾天气不利于交通标志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在雾霾天气下快速实现 交通标志检测的算法.首先,通过暗原色原理对雾霾天气中获得的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得 到对比度增强的图像;然后,将图像转换为归一化红蓝图像,在不同阈值对该图像进行二 值化,提取其连通区域,如果连通区域在几个阈值下的二值化图像均能保持形状不变,则 选作感兴趣区域;最后,利用交通标志的形状信息将干扰区域去除,得到交通标志的检测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雾霾天气的图像经过去雾处理后对比度增强,检测效率有明显提高; 与使用单一阈值检测算法相比,最大稳定极值区域的检测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技术
    面向驾驶辅助系统的换道安全性预测模型研究
    倪捷,刘志强,涂孝军,董非
    2016, 16(4): 95-100. 
    摘要 ( )   PDF(1524KB) ( )  

    为使换道辅助系统适应动态的道路交通条件,以模拟驾驶试验数据为依据,提 出以目标车道后车的最大减速度和平均减速度为衡量指标,分析换道行为对道路交通安 全的影响程度.通过换道影响的K-means 聚类分析结果将换道数据分为危险、安全、舒适 等3 类,对3 类换道数据中的运行参数进行对比检验,发现自车速度、速度差、车间距、纵 向加速度具有显著差异性;以自车速度、速度差、车间距、纵向加速度为输入特征量,以换 道影响的聚类结果为输出特征量,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建立换道安全性预测模 型.预测结果表明,对危险换道行为的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91.1%,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 测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安全距离的手动—自动驾驶混合交通流研究
    邱小平,马丽娜,周小霞,杨达
    2016, 16(4): 101-108. 
    摘要 ( )   PDF(2770KB) ( )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道路上自动驾驶的车辆在未来会越来越多,给道路交通 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引入了经典的Gipps 安全距离规则,对NaSch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 基于安全距离的自动驾驶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自动 驾驶车辆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研究获得一些新的结论.第一,通过降低自动驾驶车辆系 统的反应时间,可大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高可达2 倍.第二,当自动驾驶车辆系统的反 应时间降到0.5 s 以下时,其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可忽略.第三,道路上自动驾驶车辆的 比例对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有显著影响.当自动驾驶车辆的比例达到80%时,通行能 力可达到全手动驾驶交通流的2 倍,交通拥堵可以降低50%.第四,在全自动驾驶的交通 流中,增大自动驾驶反应时间会减少交通拥堵.特别是当密度在30~60 veh/km 的范围内时 作用更为明显,拥堵比例下降最高可达到20%,可以作为一种缓解拥堵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浓雾环境下车车通信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分析
    陈宇峰,向郑涛,闫蓬,董亚波,夏明
    2016, 16(4): 109-116. 
    摘要 ( )   PDF(2480KB) ( )  

    雾天环境下驾驶员会表现出和正常天气不同的驾驶行为,给行车安全带来威 胁.为保证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在浓雾环境下关闭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分 析浓雾环境下基于传统目视和基于车车通信的驾驶行为,建立了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模拟结果表明:车车通信能够有效减少车辆分布的“局部聚集效应”,从而大大降低交通 事故率;当车辆密度较小时,交通事故率的降低效应尤其明显.本文的研究为高速公路在 浓雾环境下采用车车通信技术实现车辆连续放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斗列车定位RAIM 可用性预测方法研究
    刘江,蔡伯根,王剑
    2016, 16(4): 117-124. 
    摘要 ( )   PDF(1943KB) ( )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列车定位具有显著的性能及成本效益.为确保其符合 特定应用需求,需要对定位完好性进行有效监测.立足于对常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方 法进行有效辅助,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北斗列车定位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可用性预 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历书信息,结合列车运行计划实施完好性监测离线计 算,预先对实际行车过程中可能的完好性状况进行估计,为列车在途定位完好性监测计 算提供先验信息,确保定位结果满足应用需求.采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 的预测能力,在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控制等系统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城际公交车辆跨线调度优化研究
    胡宝雨,冯树民
    2016, 16(4): 125-130. 
    摘要 ( )   PDF(1653KB) ( )  

    为提高城际公交的运营效率,对不同线路的运营车辆进行了跨线调度研究.从 系统的角度分析了车辆跨线调度的可行性,构建了各发车场站的逆差函数,通过同城市 的不同场站之间及同场站的不同线路之间的跨线调度,最大化削减了城际公交线路运营 的车队规模,从而节约了客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对城市Y、Z 之间的城际公交线路,维持 线路正常运营所需的最小车队规模为38 辆,而经过跨线调度优化后,仅需32 辆,优化了 运营车辆数目.本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运营车辆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减少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类新的双层耦合公交网络模型
    杜文举,李引珍,安新磊,马昌喜
    2016, 16(4): 131-138. 
    摘要 ( )   PDF(1427KB) ( )  

    为了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动态特征,本文在现有公交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运用space P方法和space R方法分别建立了公交换乘网络和公交线路网络.然后将这两个网络作为子网络,并通过换乘网络中停靠站点和线路网络中的公交线路之间的联系构建了一类新的双层耦合公交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行乘客与公交运营车辆之间的联系.基于耦合网络的同步理论,以非线性Lorenz 系统为网络的节点,研究了双层耦合公交网络的同步问题.最后,采用Matlab 仿真技术分析了公交运营中的人为调度、公交线路之间公共停靠站点的数目,以及站点之间的可达性对双层耦合公交网络平衡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消除交叉冲突的疏散网络优化模型
    赵星,冯照雁,张小丽,李红伟
    2016, 16(4): 139-145. 
    摘要 ( )   PDF(1455KB) ( )  

    针对疏散过程中交叉口易造成延误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消除交叉冲突的疏散网络优化双层模型,上层以总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对各车道转向进行最优设置,下层基于随机用户平衡原理进行路径选择,并运用遗传算法与逐次平均算法结合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实现疏散交通组织与路径规划的集成优化.本文基于简单实验对模型的收敛性与有效性进行校验,实验表明,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求解消除交叉冲突下的疏散网络优化问题,且算法的收敛速度较快;基于实际案例证明,本文提出的疏散网络优化模型能通过对交叉口处部分转向的禁行,消除交叉冲突,避免其余转向交通流的中断, 从而提高疏散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协同引导的地铁站台导向标识系统布局优化
    张蜇,贾利民,秦勇
    2016, 16(4): 146-152. 
    摘要 ( )   PDF(1986KB) ( )  

    地铁站台客流的顺利出站与换乘导向标识提供的有效引导服务关系密切.本文对地铁站台导向标识系统的布局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导向标识的服务特点,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标识引导服务效能的计算方法,考虑到乘客与导向标识的交互特点,以分段概率函数的形式表达乘客接受引导服务的过程;其次以导向标识协同服务效能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导向标识布局优化模型,证明简化后的模型是基于协同覆盖的选址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站台出站导向标识布局优化中,优化后标识服务效能增加32.5%,引导范围增加39.16%.计算结果证明,该模型有效 提升了导向标识系统的服务效能,可以为更多乘客提供引导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轨道交通停车换乘的区域停车规划方法
    曹弋,杨忠振,左忠义
    2016, 16(4): 153-158. 
    摘要 ( )   PDF(1724KB) ( )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并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在轨道交通停车换乘(P&R)条件下,研究区域停车设施的选址方法及规模测算方法.基于随机用户选择原理,构建城市中心区及外围区域的停车需求预测Logit 模型.以车辆总出行距离最短为目标函数,构建轨道交通P&R站选址优化模型.提出城市中心区及外围P&R站的停车场规模测算方法.以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圈为研究对象,开展停车需求调查并分析其特征.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轨道交通P&R站选址规划与规模测算案例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具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该方法较传统规划方法更有利于引导停车需求在用地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客运乘务排班计划编制模型及算法
    杨国元,史天运,张秋亮
    2016, 16(4): 159-164. 
    摘要 ( )   PDF(1295KB) ( )  

    针对铁路客运部门对乘务排班计划编制的问题,分析了车次、交路、乘务员、乘务工时之间的关系.在已知乘务员标准月度乘务工时的前提下,以交路和乘务工时为主要约束条件,以减少乘务班组、降低乘务费用为优化目标,建立客运乘务排班计划编制模型.根据车次之间到发站、到发时间的接续关系,求解符合乘务工时的车次与交路匹配的可行性路径集合,以该集合为基础,提出了求解模型,并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通过对某一客运段的车次、班组数据进行算例分析,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设计算法可有效解决客运乘务排班计划的编制问题,可降低乘务费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当期事件识别的拥堵传播特征研究
    韦伟,毛保华,陈绍宽,许得杰
    2016, 16(4): 165-170. 
    摘要 ( )   PDF(1414KB) ( )  

    城市突发性交通拥堵的空间传播规律,是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管理、控制和诱导措施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实测的道路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在对交通流当期事件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当期事件SDM模型,并据此提出一种交通流当期事件拥堵空间传播分析方法.通过北京市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去除长期趋势后,交通流的当期事件SDM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事件发生情况下交通拥堵的传播结构.案例研究表明,当路网密度为22 辆/km(14:00 左右),局部路段交通事件严重程度加剧所传播的空间影响达到最大.因此,在制定拥堵缓解措施时,应对路网临界密度状态进行重点监控和疏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无信号行人过街安全度模型
    向红艳,张清泉,范文博
    2016, 16(4): 171-177. 
    摘要 ( )   PDF(1993KB) ( )  

    通过分析无信号控制路段上车辆—行人的交通关系,探讨了行人过街主要方式和行为,提出了运用概率论描述行人过街风险的方法.研究了行人安全过街时间、行人可接受间隙、行人理想等待时间等随机变量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理想等待时间描述方法.构建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行人过街安全度模型,可计算行人在理想等待时间内安全过街的概率.最后,通过分组模拟,比较了不同车流量、行人流量、车道数和有无二次过街设施情况下的行人过街安全度,并对安全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车流量、车道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无二次过街设施,以上因素可作为行人过街管理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旅行时间高斯混合模型研究
    李瑞敏,钱小冬,武红斌
    2016, 16(4): 178-184. 
    摘要 ( )   PDF(1477KB) ( )  

    城市道路旅行时间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表征参数.基于利用车牌识别系统所检测到的高样本率的车牌数据进行匹配获得信号控制路段的旅行时间数据,本文应用高斯混合模型研究了城市道路旅行时间分布的估计方法,对比了高斯混合模型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 分布模型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斯混合模型中密集峰的数量对拟合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本文应用的数据,城市信号控制路段的旅行时间可以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良好的表征,恰当的密集峰值往往是2 个或3 个,更多的密集峰值数量并无实质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信号控制道路旅行时间可靠性等的进一步分析提供良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机器学习竞争策略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徐健锋,汤涛,严军峰,刘真
    2016, 16(4): 185-190. 
    摘要 ( )   PDF(1362KB) ( )  

    交通流量预测是当前交通大数据应用的重要议题之一.经典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通常只根据被预测道路自身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而往往较少考虑由于同一区域不同道路之间的交通流量关联性.本研究根据城市核心区交通流量数据的特点,构建同区域内多条相关道路的交通流量多维度数据模型.并且,基于该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器学习竞争策略的交通流量预报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核心思想是利用时间序列聚类的方式将多维交通流量数据进行降维,然后通过引入多种多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并发训练,其训练结果通过竞争获得最优分类器群.最后设计了多最优机器学习集成预测方法进行交通流量预测.本模型通过在南昌市中心道路进行的实验显示,其预测结果优于传统单时间序列机器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维时间序列的ETC 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赵亚伟,陈艳晶,管伟
    2016, 16(4): 191-198. 
    摘要 ( )   PDF(1734KB) ( )  

    ETC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高速公路ETC管理的基础,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为交通枢纽管理方案设计与ETC车道的建设规划等提供指导.目前关于短时交通流量的研究很多,但多数是以数学表达式的形式进行模型表示,很难进行准确的趋势描述.本文基于多维时间序列的ETC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模型,考虑了法定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和天气等外界因素对ETC交通流量的影响,并结合某地尾号限行的特殊性,考虑“周几”因素,以某高速公路ETC车道交通流量数据为基础,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总体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8.10%,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案例的城市道路行程时间预测
    徐先瑞,彭仲仁
    2016, 16(4): 199-205. 
    摘要 ( )   PDF(1598KB) ( )  

    已有旅行时间预测方法多是针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路的路段,而针对城市一般道路,及路径旅行时间预测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案例的旅行时间预测算法.算法的基本原理为,在轨迹数据建模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更新的、包含多个属性的历史旅行样本数据库,然后根据出行时间及环境信息从案例库查找匹配案例,其结果经过一定修正用于预测路径旅行时间.与基于路段的旅行时间预测方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可移植性,受空间路网和数据样本量的影响较弱;并且在相同数据样本量和路网空间覆盖率的情况下,该算法预测精度高于对比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解期望效用视角的私家车停车收费定价模型
    丁海鹰,马飞,张兆芬
    2016, 16(4): 206-210. 
    摘要 ( )   PDF(1249KB) ( )  

    合理确定停车收费费率是控制私家车出行分担率、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途径,从私家车出行者效用角度,将私家车出行者理解期望效用与交通方式选择相结合,运用交通方式分担离散Logit 模型和私家车出行者满意度函数,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可接受且能最大限度发挥停车费对私家车出行抑制作用的私家车停车收费定价模型,为停车费合理定价提供决策依据.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以西安市停车收费定价为实证测算.研究发现,基于私家车出行者理解期望效用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确定的停车收费费率阈值是调控私家车出行分担率的最佳停车费费率,当西安市停车收费费率为15 元时,私家车出行者的最大期望效用几乎恒定,此时停车收费对私家车出行的调控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乘客交通特性和交叉熵的机位预分配研究
    王永亮,王春凤
    2016, 16(4): 211-216. 
    摘要 ( )   PDF(1308KB) ( )  

    引入乘客交通特性和运用简单高效的交叉熵算法研究机位预分配问题.从提升乘客满意度的角度出发,以考虑乘客交通特性的乘客走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构建了机位预分配优化模型,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交叉熵算法.算例应用表明,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相比,机位5 预分配航班数量增至3 班,非中转乘客、中转乘客、所有乘客走行时间分别减少5%、19%、12%,交叉熵算法迭代10 次后快速收敛;考虑乘客交通特性的机位预分配优化模型和设计的交叉熵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联动预约模式的集装箱码头集疏港仿真优化
    邵乾虔,靳志宏,邢磊
    2016, 16(4): 217-224. 
    摘要 ( )   PDF(2102KB) ( )  

    集装箱码头外部集卡抵港时间存在随机性,导致提交箱任务分布不均,场内机械设备难以均衡负荷作业高峰.通过对外部集卡在港作业不同状态的分析,构建了以时间残值矩阵为核心的线性仿真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码头集疏港联动预约模式,在该模式下外部集卡的预约过程即为集卡司机对仿真计算反馈结果的互动选择过程.借助于与传统预约模式、等额预约模式在不同情形、规模算例下的仿真对比,显示了联动预约模式对于削减作业高峰、缩短集卡在港时间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高铁对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
    陈方,李俊芳,戢晓峰
    2016, 16(4): 225-230. 
    摘要 ( )   PDF(1955KB) ( )  

    旅游交通可达性分析能够为区域旅游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而高速铁路的开通将直接改变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节点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旅游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获取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公路、铁路、航空和高铁的权重进行灵敏度分析,辨识出旅游交通可达性对各种交通方式权重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高铁途经的各城市客源地到达云南的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提升,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收敛效应显著,省外城市到达昆明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铁路权重的敏感度较大;高铁开通之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总体呈现以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核心—外围”模式;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内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变化幅度较小,地区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断缩小,省内高铁途经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高铁权重的敏感度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数据下的北京交通拥堵评价指标分析
    王妍颖,黄宇
    2016, 16(4): 231-240. 
    摘要 ( )   PDF(3151KB) ( )  

    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主要用于描述整个路网或者某些特定区域的交通拥堵现象及其潜在规律.现有的研究方法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交通拥堵现象,但不能从整体上多角度反映路网的拥堵状态,也不能够对整个路网实时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拥堵指标体系,构建了一套符合北京市特点的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 年和2012 年北京各个环路检测器的数据,对北京市各个环路的拥堵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北京市道路网交通拥堵的潜在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方式竞争下城市公交需求价格弹性实证分析
    陈伯阳,蒋明清,四兵锋,杨小宝
    2016, 16(4): 241-247. 
    摘要 ( )   PDF(1707KB) ( )  

    本文将交通平衡理论及方法应用在城市多方式交通需求建模上,考虑了不同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构造了满足用户平衡条件的多方式交通需求分配的数学优化模型,基于经济学的价格需求弹性的基本概念,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出公交需求对公交票价的导数关系,进而得到城市公交价格需求弹性的计算模型.基于某城市的调查数据和公交实际运营数据,计算出了该市的公交价格需求弹性,以及与其他方式之间的交叉弹性值;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公交需求,以及公交价格需求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该市公交价格需求弹性指标,以及该指标随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