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理念与顶层设计方法
    毛保华
    2014, 14(3): 1-8. 
    摘要 ( )   PDF(1477KB) ( )  

    规划工作对变化迅速的发展中地区具有尤为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综合运输 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涉及的一些理念与顶层设计问题.以运输过程的 机理分析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规划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论述了综合交通 规划中一些常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了编制和审查综合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关键技 术与方法论.作者认为:综合交通规划的顶层设计与规划目标应以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的 远景发展目标为依据,发挥远景交通发展规划对近、中期规划的整体约束与指导作用, 将服务水平而非网络规模作为规划实施效果的核心评价指标,充分重视规划阶段中的 运营方案研究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空间扩张与机动化水平增长之间的 互动关系探析
    丁 川,林姚宇,王耀武
    2014, 14(3): 9-15. 
    摘要 ( )   PDF(1615KB) ( )  

    城市空间扩张与交通机动化水平增长之间关系密切. 为探讨改革开放后我国城 市空间扩张与机动化水平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两者之间相互的影响程度及互动均 衡特征,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1985-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 开放至今,中国城市空间扩张与机动化水平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均衡关系;② 机动化水平增长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初期中国城市空间扩张主要 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机动化水平的增长对其影响较小,在远期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趋于稳 定平衡.该分析结果有利于深化认识现阶段我国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现象及其空间扩张同 机动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应对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规范对城市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
    张 栋,杨晓光*
    2014, 14(3): 16-21. 
    摘要 ( )   PDF(1295KB) ( )  

    为探索如何促进城市居民自愿向可持续出行方式转移,本研究引入社会心理学 中“社会规范”的概念. 在对其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内化程度的社会规范影响个体出 行行为的路径模型. 通过网络调查获得上海居民的意愿及出行行为数据,采用logistic和 线性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假设. 结果表明,主观规范、个体规范直接影响个体公共交通出行 意愿并进而影响其公交出行频次;而描述性规范对公交出行意愿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通 过“私家车保有”中介的间接影响,同时还直接影响公交使用频次;个体的私家车购置行 为,则主要受到月收入和描述性规范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空公司价格竞争复杂性与调控政策有效性
    胡 荣,张 君
    2014, 14(3): 22-27. 
    摘要 ( )   PDF(1545KB) ( )  

    为深入分析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的复杂性,以及检验政府价格调控政策的有 效性,构建了双寡头垄断的航空公司动态价格竞争模型.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讨论了 模型均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实现了政府价格调控政策的数学化表达,并数值仿真了 不同条件下模型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仿真结果表明:航空公司价格调整速度对模型的稳定 性有明显的影响;与均衡状态相比,分岔和混沌状态下的航空公司平均利润均显著下降; 民航局对航空运输市场实施政府指导定价措施是有必要且有效的;两种政府价格调控政 策均能使无序的市场竞争趋于有序;政府调控政策的关键是科学制定价格浮动幅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城市交叉口群信号协调控制范围动态划分方法
    杨 洁*,过秀成,刘 迎,梁 浩
    2014, 14(3): 28-33. 
    摘要 ( )   PDF(1352KB) ( )  

    考虑交叉口群交通关联特征,本文提出了交叉口群信号协调控制范围动态划分 方法.为响应实时交通需求,采用交叉口通行能力利用率指标识别道路网络中的瓶颈区 域.根据协调系数与不均衡系数两类路段关联度指标,搜索瓶颈区域的影响范围.应用自 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作为路段关联度“强”与“弱”的临界划分工具.使用二分法逐步缩小搜 索范围,断开关联度较弱的路段连接,在余下的连通网络中继续分类直到满足交叉口群 协调控制规模约束的大小为止.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口群范围的合理划分有助于提高路网 信号协调控制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手机基站数据的混合地图匹配算法研究
    何兆成,陈展球,范秋明,褚俊飞
    2014, 14(3): 34-42. 
    摘要 ( )   PDF(1832KB) ( )  

    基于移动通信的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新兴的应用技术之一,将车载 手机定位到电子地图上是其应用的基础,而地图匹配技术则是解决车载手机定位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车载手机行驶在不同的路网时所产生的基站切换数据信息,分析得到车载手 机实际运行时基站切换的基本规律;并结合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特点,对使用基站切换 数据进行地图匹配时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在使用基站切换对代替道路稳定切换 序列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切换对和基站源址的混合地图匹配算法.此算法可以缩 小待选路段集,有效处理交叉口和平行路段等复杂情况,提高匹配准确率.最后,选取广州 大学城为实地测试区域,验证了此算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交通状态辨识
    钱 超,徐 娜,许宏科,代 亮,李 雪
    2014, 14(3): 43-50. 
    摘要 ( )   PDF(1552KB) ( )  

    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利用交通流参数实现交通状态辨识的方法.采 用 FANNY 算法实现了四种交通状态的聚类分析;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了 SVC 交 通状态辨识模型;分别构建了固定窗口模型和滑动窗口模型对交通状态进行辨识并综合 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实时交通流参数进行准确辨识,尤其是构建的滑动窗 口模型,对交通状态辨识平均精度、召回率和 F 度量分别为 97.98%、94.64%和 96.21%.本方 法可为分析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建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信息发 布等应急运行机制提供科学方法和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 PCNN 模型的车牌 图像分割方法
    杨 娜,陈后金,陈益强
    2014, 14(3): 51-57. 
    摘要 ( )   PDF(1872KB) ( )  

    车辆图像中车牌具有所占比例小、位置不固定、大小不一,以及分割易受光照影 响的特点.因此,车牌图像的分割始终是车辆跟踪、车辆识别等领域中的难点问题.针对以 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视觉注意机制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的车牌图像分割方法.该方 法将视觉注意机制中的数据驱动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相结合. 数据驱动模式中,通过对 PCNN 模型细胞感受野功能的完善,使优化 PCNN 模型具有了尺度性和方向性.任务驱 动模式中,针对不同尺度的分割,利用组合不变矩和局部灰度熵,自适应地确定目标的特 征尺度和最佳尺度,并确定该目标最终的分割结果.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对车牌图像具有 较好的分割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等级公路环境下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规律研究
    胡立伟*,李耀平,林玉珍
    2014, 14(3): 58-63. 
    摘要 ( )   PDF(1732KB) ( )  

    为研究不同等级公路上行车时驾驶人的动态视觉行为模式,采用数理统计与回 归分析方法,对采集的不同等级公路上驾车的不同年龄、不同驾龄、不同性别及不同教育 程度的 6 类驾驶人视觉特性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等级公路上的驾 驶人的注视、扫视及眨眼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车速、视野、注视点距离之间显著相 关,并得到随着车速增加受到信息刺激次数及反应错误次数也随之增加;驾驶人的注视 点、水平搜索广度、垂直搜索广度、扫视幅度、扫视速度等视觉特性指标的变化随不同等 级公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公路交通设施的设计、设置及其管理, 有利于公路行车安全与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干线道路交通“拥挤态势指数”的确定
    弓晋丽,彭贤武
    2014, 14(3): 64-69. 
    摘要 ( )   PDF(1721KB) ( )  

    为对道路交通拥挤随着时间发展演化情况作出准确客观的描述,本文研究了城 市干线道路交通“拥挤态势指数”的确定方法.以定点检测数据为基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 角度分别定义了 5 个拥挤指标,并按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成交通拥挤态势描述“时间序 列”.在对上述时间序列使用多元统计“降维”后,使用 R/S 分析法计算各序列的 Hurst 指 数.据此验证多个指标间的时间序列趋势一致性,找到既能从定性角度又能从定量角度进 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作为“拥挤态势指数”.最后,以上海南北高架东侧上 11 天的定点检测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因子 1 作为“拥挤态势指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SVM 的出行方式特征分析和识别研究
    汪 磊,左忠义,傅军豪
    2014, 14(3): 70-75. 
    摘要 ( )   PDF(1593KB) ( )  

    基于智能手机采集的居民出行轨迹信息,分析了不同出行方式的特征,利用支 持向量机进行了出行方式识别研究.首先探讨了利用手机软件所能检测和记录的参数,进 而从出行轨迹和特征参数两个方面对出行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出行方式两 两可分的关键变量,提取用于识别不同出行方式的特征向量,最后建立了径向基核函数 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利用从大连市出行轨迹数据获取的出行方式样本,训练了该 支持向量机,并且以决策树、BP 神经网络为对照.结果表明,SVM 识别精确度为 89.6%,BP 神经网络为 85.5%,决策树为 77.3%,SVM 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设备替换优化的 随机动态规划方法
    FAN (David) Wei,MACHEMEHL Randy,GEMAR Mason,BROWN Leonard
    2014, 14(3): 76-84. 
    摘要 ( )   PDF(1478KB) ( )  

    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设备更新换代优化(ERO)问题的随机动态规划(SDP)模 型,用以明确地解释在车辆利用中的不确定性,并采用 Bellman 算法解决 ERO SDP 问题. 针对 SDP 状态空间的增长,提出了特殊简化算法,以解决动态规划方法中固有的“维数 灾”问题,确保所需的内存和计算时间不会随着时间范围的增加而成倍增长.并对 SDP 软 件的实现技术、功能和图形用户界面(GUI)进行了讨论,开发了基于 SDP 的 ERO 软件, 并使用美国得克萨斯交通局(TxDOT)现有车辆数据进行验证.对统计结果、软件计算时 间和求解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该 ERO 软件,估计大量成本可以节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条件对交通网络设计的影响分析
    蒋 洋,孙会君,吴建军
    2014, 14(3): 85-90. 
    摘要 ( )   PDF(1471KB) ( )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中较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准确合理的反映网络用户 出行行为,符合实际的行为描述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已有文献在用户均衡基础 上对网络设计问题做出研究,假设所有用户均为风险中性的,忽略了出行时间不确定性给 网络设计决策带来的差异性影响.本文在随机路段能力导致的不确定环境下,引入期望出 行时间(MTT)、出行时间预算(TTB)和 α -可靠性的平均额外行程时间(METT),并采用 数据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用户均衡模式(DUE、DRUE、METTUE)对网络设计问题决策的 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路段能力随机变化程度下,考虑用户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因 素,较传统用户均衡更贴近现实,同时也为网络设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系统下出租车运营市场网络均衡模型
    度 巍,王先甲,刘炳全
    2014, 14(3): 91-96. 
    摘要 ( )   PDF(1471KB) ( )  

    目前在大中城市中应用智能手机叫车软件搭乘出租车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出 行现象,本文通过考虑存在叫车服务即出租车派遣服务模式,建立了信息系统下出租车 运营市场网络均衡模型.该模型在获得出租车运营市场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的算 法可以求出各个节点的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在数值实验中,分析了模型中不同参数值对于 算例网络中各个节点的顾客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各种参数值的变化对减 少顾客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不同,其中降低空驶过程中出租车司机选择乘客及服务模式 的随机程度对降低各个节点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影响显著,而各节点处乘客需求量和到达 的随机程度,以及叫车服务费用对于各节点顾客平均等待时间的降低影响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蚁群算法的动态路径选择优化方法
    安毅生,袁绍欣,赵祥模,岳 云
    2014, 14(3): 97-103. 
    摘要 ( )   PDF(1406KB) ( )  

    为了确保城市路网交通流平稳运行和各路段交通流量合理分配,提出了一种基 于伪随机状态转移规则的动态路径选择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路段上流量和路阻,利 用伪随机状态转移规则和路径、路段信息素更新规则,模拟了出行者在路网节点的择路 行为,实现了路径选择过程中静态先验知识、动态交通状态及路径选择随机性的综合.算 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体现不同 OD 需求下路径选择的叠加效果和时延效果,相对于 平衡分配法可获得更好的路网交通均衡性,对于时变路况环境下的路径诱导系统也具有 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列车总晚点和到发均衡性的地铁列车运行调整 方法研究
    柏 赟,陈 垚,陈 玥,曹耘文
    2014, 14(3): 104-110. 
    摘要 ( )   PDF(1610KB) ( )  

    当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因设施设备失效、司机操纵不当、上下车客 流过多等外部因素发生晚点时,需对晚点列车的计划运行时分进行调整.为保证城市轨道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和降低车站站台客流集聚过多或列车过于拥挤造成的安全隐患,本文 构建以减少列车总晚点和提高列车到发均衡性为优化目标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并采用 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以较快地求出满意的列车运 行调整方案.通过调整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可以平衡调整方案中的列车总晚 点时分和列车到发均衡性.在人工驾驶的线路上,与各列车赶点运行调整策略相比,本文 提出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法可以在降低列车总晚点时分的同时显著提高列车到发均衡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算法
    张玉召,严余松
    2014, 14(3): 111-116. 
    摘要 ( )   PDF(1371KB) ( )  

    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是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的基础,也是服务货主的重要 体现.本文综合考虑货主的需求及铁路的生产,以运送最多的货物需求量及最小化货主支 出运输成本为目标,构建快捷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货流 OD 在可 选走行路径上列车内的分配;在建模时,将列车的编成辆数设定为可以在一个范围内灵 活取值的决策变量,从而更符合快捷货物列车的特性;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有偏好信息 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对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延迟惩罚的轴辐式枢纽网络中断问题研究
    杨 珺,邵路路,刘舒佶
    2014, 14(3): 117-125. 
    摘要 ( )   PDF(1381KB) ( )  

    随着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采用轴辐式网络系统模式开展全球航空运输服务,轴 辐式网络研究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针对枢纽中位选址问题,首先提出了考虑延迟惩 罚并面向整个网络的节点完全性中断问题,建立节点中断的上、下界模型,对禁忌搜索算 法进行改进,并对三种改进算法展开比较;然后将两种中断模型和禁忌搜索算法应用于 中国航空网络实例中,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中国航空网络中的关键城市,在资源有限的情 况下,提出城市分级防御的规划和航空网络考虑中断情况下的资金准备的建议. 为轴辐 式枢纽网络决策者在网络规划和防御问题上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式交通网络路径动态调整模型
    张文义,关 伟,樊玲玲,马继辉,毛保华
    2014, 14(3): 126-130. 
    摘要 ( )   PDF(1265KB) ( )  

    既有路径调整模型的研究载体是单模式网络,不能够刻画现实中多模式网络上 出行者的路径调整行为.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比例延拓与绝对延拓两种方法来描述多模式 网络中用户对不同出行方式的费用感知特性,并据此建立了多模式网络条件下的用户路 径动态调整模型(Multi-modal Route-Swapping Dynamics, 简称 MRSD).研究发现:(1) MRSD 能避免过度调整行为,并能维持解集不变性;(2)MRSD 的稳定路径流模式与多模 式网络用户均衡等价,且在其稳定状态,模式内部所有被使用的路径具有相同且最小的 实际费用,模式之间所有被使用的路径之间存在(符合比例延拓或绝对延拓的)费用感知 壁垒;(3)MRSD 的所有解有界且收敛于多模式网络用户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过街行人风险感知及决策损失研究
    程国柱 1,刘博通 2,吴立新*3
    2014, 14(3): 131-136. 
    摘要 ( )   PDF(1353KB) ( )  

    为了给城市道路过街行人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过街行人决策风险 试验,对过街行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过街行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 速度变化的规律及过街行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过街行人碰撞风险 概率模型,并标定了在不同车速等级下过街行人的行车延误和碰撞风险损失.研究结果表 明,当行车速度较低时,过街行人采取穿越策略最优;当行车速度处于中等时,过街行人 采取等待或穿越策略损失相差不大,但以穿越较优;当行车速度较高时,由于风险过高, 行人不宜选择穿越,即使过街延误时间增长,对于自身的最优策略应该是等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BRT 站台乘车诱导的公交车辆载客均衡模型
    郑晓峰,卢 凯,吴 焕,刘永洋,徐建闽
    2014, 14(3): 137-141. 
    摘要 ( )   PDF(1295KB) ( )  

    针对公交站台乘客乘车诱导的问题,以公交线路载客均衡为目的,建立了乘客 乘车诱导模型,实现了最佳乘客乘车诱导方案的编程求解.本文通过建立单条 BRT 线路 车辆载客模型,组合形成了整个区段的 BRT 线路车辆载客模型,建立了一种面向载客均 衡的 BRT 站台乘客乘车诱导模型.理论与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生成最佳的乘客乘 车诱导方案,能够实现 BRT 区间线路的载客率均衡,将填补当前公交站台乘客乘车诱导 研究领域的空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住空间错位对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影响研究
    包丹文,郭唐仪
    2014, 14(3): 142-147. 
    摘要 ( )   PDF(1432KB) ( )  

    城市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传统测度方法在应 用到国内城市时具有明显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就业可达性测度方法,通过引入就 业机会权重系数,量化了城市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的特征,并以此为指标分析了职住空间 错位对于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南京市主城区就业可达性差异性明显,呈 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步递减的趋势,且递减程度愈发明显.同时就业可达性对于低收入者的 通勤时间影响显著,可达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通勤时间,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在出行方 式选择上的局限性,可达性的提高无法拓展他们的就业范围,必须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的角度来消减弱势群体的就业障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耗散结构下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 熵变机理研究
    李 涛,叶 龙
    2014, 14(3): 148-153. 
    摘要 ( )   PDF(1410KB) ( )  

    为确保轨道交通运输安全,针对当前国内的轨道交通运行环境,从基础素质、 个性特征、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四个维度出发,构建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模型;同时, 将熵变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研究领域,建立由结构熵、有 序性熵和环境熵组成的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熵函数,以合理评价轨道交通司机的岗位 胜任力,为其工作安全性评价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后,结合轨道交通司机胜任 力的实际统计数据,计算出胜任力系统的熵函数值,充分验证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有 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模型的有序度越高,其熵函数值越 低,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新的多重边复杂公交网络模型
    安新磊,李引珍,马昌喜
    2014, 14(3): 154-161. 
    摘要 ( )   PDF(1530KB) ( )  

    在现有公交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多重边公交线路网络模型.这种 公交线路网络模型以公交线路为节点,公交线路间的若干个相同停靠站点为连边.同时根 据网络拆分的思想,对具有相同站点的三条不同的公交线路,通过引入时滞,将四重边公 交线路网络拆分为四个性质不同的子网络,进而以 Chen 系统为网络的节点,研究了四重 边复杂公交网络的全局同步.改变公交车辆之间的控制强度和相同的站点个数,分析了公 交车辆的人为调度和线路优化对公交线路网络平衡的影响. 最后通过 Matlab 进行数值仿 真,为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宏观基本图的区域交通总量动态调控技术
    杜怡曼,吴建平,贾宇涵,许 明
    2014, 14(3): 162-167. 
    摘要 ( )   PDF(1651KB) ( )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诸多交通问题.在过饱和状态下,单纯的被动型信 号控制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有必要把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相结合形成一个反馈 式系统.本文提出了以基于宏观基本图及反馈门的区域总量动态调控为主、传统优化为辅 的交通管理新手段, 通过区域边界设置的“反馈门”控制网络流入量,将网络车辆总数维 持在其合理可行范围内,以提高或维持网络流量.以北京市西二环区域为例,利用交通仿 真软件对动态调控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证明,区域总量动态调控能够保障区域交通流 的稳定、有序,提高区域交通流通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 的竞争力分析
    钱 堃,唐继孟,张素燕,彭宏勤,朱宇婷
    2014, 14(3): 168-173. 
    摘要 ( )   PDF(1327KB) ( )  

    对比分析国内外机场集疏运体系的交通方式结构可以发现,我国机场集疏 运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所承担的运输份额远低于其他国家.本文分析了影响机场集疏 运体系中各交通方式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竞争力的多元 Logit 模 型.以首都机场为研究案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提高机场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竞争力的措施,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出了各项措施对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市场份额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活动的交通拥挤网络随机平衡分析
    徐文强 1,2,韩东方 3,刘明君*2
    2014, 14(3): 174-178. 
    摘要 ( )   PDF(1276KB) ( )  

    出行者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既定活动,并使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效用最 大化,倾向将多个目的的出行以链结方式进行,以减少出行时间.针对传统的网络配流模 型是基于单次出行的方法,在进行网络配流时,活动链各环节被单独分开,难以反映出行 者的出行选择行为.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活动的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方法,结合随机效 用理论,以活动链方式进行网络配流,使配流模型更符合出行者的实际选择行为.并将该 模型运用于道路拥挤收费策略的制定,克服了基于出行的网络平衡配流模型的一些缺点. 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瓶颈路段上拥挤收费水平与收费时段的优化问题
    魏玉光,薛 莹,任华玲
    2014, 14(3): 179-186. 
    摘要 ( )   PDF(1511KB) ( )  

    本文主要在瓶颈路段建立单一收费方案,并且优化瓶颈路段上的拥挤收费水平 和收费时段.首先,应用 Greenshields 模型描述了瓶颈路段上流量的演化过程,并计算每个 时刻出行者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通过出行费用与流量的关系调整每个时刻流量的分 配,得到稳定状态时排队的长度和运动部分的速度.然后,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 型是最小化最大排队车辆数和最大化运动部分的最小速度,下层模型是应用 Greenshields 模型模拟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应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双层规划模型,得到最优的收费水 平和收费时段.最后,应用一个简单的算例来验证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及其算法,并且通过 变换参数来分析所得到的现象和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于换道预警的驾驶风格分类方法
    王 畅,付 锐,彭金栓,毛 锦
    2014, 14(3): 187-193. 
    摘要 ( )   PDF(1327KB) ( )  

    针对不同驾驶风格驾驶人对换道预警需求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视觉传感器、 雷达传感器、GPS、车辆 CAN 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小型乘用车搭建了实际道路驾驶行 为试验车.通过对多名驾驶人进行实际道路自然驾驶试验,选用跟车时距、换道时距、超速 频次、换道过程最大方向盘转角等参数,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驾驶风格离线分类模型, 实现了将驾驶人分类为冒进型、比较冒进型、比较谨慎型、谨慎型四类.采用换道安全性相 关参数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随着驾驶人谨慎程度的增加,换道安全性评价参数更 倾向于安全,驾驶风格分类模型与实际换道安全性评价参数之间呈现良好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城市交通网络的 K 最短路径集合算法
    段宗涛*1,2,WANG Wei-xing3,康 军 1,2,李 莹 1,郑西彬 1,程 豪 1,刘 研 1
    2014, 14(3): 194-200. 
    摘要 ( )   PDF(2033KB) ( )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为了优化交通流,需要搜索到符合出行需求 K 最短路径,并 将 OD(Origin-Destination)交通流合理分配到这些路径上.本文主要对搜索符合出行需 求的 K 最短路径搜索算法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已有算法仅能搜索出单条满足最短及 K 最 短条件路径的问题.根据 Wardrop 第二原则及路段阻抗函数理论,分析了路径集合搜索方 法对优化城市交通流的必要性,并定义了城市交通网络中 K 最短路径集合的概念及选择 条件,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交通网络的具有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 K 最短路径集合搜索算 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可以搜索出满足出行需求的所有 K 最短路径集合,在该 路径集合上进行交通流分配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一个公交主导型交通枢纽的现场调查分析
    尚华艳,黄海军,肖玲玲
    2014, 14(3): 201-206. 
    摘要 ( )   PDF(1738KB) ( )  

    北京市国贸桥交通枢纽拥有庞大的公交运输车队,但难以应付过于集中的晚高 峰期出行需求.本文对国贸桥周边 1.1 平方公里内停车场、地铁、公交车站及周边大厦交通 需求展开广泛细致的交通调查,重点分析了 10 个公交车站的 116 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运行 情况.通过对公交出行客运量、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间隔、乘客候车人数及候车时间等运行 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国贸桥交通枢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本研究对公 交主导型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K-means 的北京地铁路网重要度聚类分析
    高 勃,秦 勇,肖雪梅,祝凌曦
    2014, 14(3): 207-213. 
    摘要 ( )   PDF(1760KB) ( )  

    以图论为基础,以北京地铁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铁运营客流时空分布的特点, 构建北京地铁有向加权路网模型;采用 K-means 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地铁路网中车站和区 间的两个基本的物理拓扑属性(度、介数),以及客运量对其进行分类,确定关键车站和区 间.其中,度反映的是节点的局部聚集能力,介数反映的是节点和边对全局的影响能力,而 客运量则反映了不同时间段节点和边在运输中的重要性.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从系 统网络的角度动态辨识系统中的关键车站和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三角区域多机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 发展度评价研究
    陈 欣,王海燕,李军会,高 强
    2014, 14(3): 214-220. 
    摘要 ( )   PDF(1460KB) ( )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 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 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 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 较高的机场占 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 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 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私车额度拍卖系统行为统计学习分析
    林 昌,冯苏苇
    2014, 14(3): 221-226. 
    摘要 ( )   PDF(1523KB) ( )  

    私车额度拍卖是政府为抑制交通需求所采取的一种经济控制手段.本文选用上 海私车额度拍卖市场中车牌投放量、竞买人数和牌照均价三个关键变量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拍卖市场所表现出的整体运行规律,采用针对性的统计学习方法,深入分析它们之 间存在的复杂的耦合互动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车牌投放量、竞买人数和牌照均价 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约束关系,车牌投放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制约作用,显著影响了 竞买人数和牌照均价两个变量.同时,本文应用概率型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根据有限的 试验样本,精确地估计出这三个变量的各种概率分布函数,建立了准确的系统概率分布 模型,从而客观、量化地描述出拍卖市场的系统行为.本文的研究比较精确地刻画了各市 场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确定车牌投放量、优化拍卖规则,以及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决 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出租车系统运营效率评价研究
    白 竹,王 健,胡晓伟
    2014, 14(3): 227-233. 
    摘要 ( )   PDF(1454KB) ( )  

    在出租车系统中,运营效率对系统投入产出平衡和系统的经济效益等影响很 大. 本文对出租车系统的运营特征做了统计分析并评价了系统的运营效率.根据运营特 征,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运营效率.首先,讨论了变量的选择原则,并确定 了某市出租车系统的模型变量.运用基于 GPS 数据的出租车统计信息构建了 CCR-DEA 模型.应用该模型不仅得到了运营效率,而且给出了非 DEA 有效单元的调整规模.引入了 交叉效率模型,给出了决策单元之间相对效率的准确排序结果,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效率评价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出租 车系统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