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七次“交通7+1论坛”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07, 7(4): 1-12 . 
    摘要 ( )   PDF(3774KB) ( )  
    本次会议以“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主题,围绕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城市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大中城市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的推进及对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张国强 王庆云 张宁
    2007, 7(4): 13-18 . 
    摘要 ( )   PDF(1909KB) ( )  
    本文将交通运输发展理论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机制、发展效率和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关于中国交通发展研究的文献,并将国内的研究归为两类:一是综合交通发展理论,包括运输布局和运输系统分析,研究运输系统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运输适应性、运输演化及运输结构理论,研究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从研究的问题、理论和方法及理论发展的制度与经济背景做了分析和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交优先理念与实践
    全永燊 孙明正
    2007, 7(4): 19-23 . 
    摘要 ( )   PDF(1133KB) ( )  
    国内城市在城市化与机动化发展进程中,由于按照“需求追随型”的供给策略,小汽车发展迅猛,公共交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但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北京公交发展的实例,说明公交优先的关键在于明确公共交通定位、改变交通设施投资结构、整合系统资源并对小汽车采取需求管理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供需失衡的层次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周 晶, 朱振涛
    2007, 7(4): 24-29 . 
    摘要 ( )   PDF(1697KB) ( )  
    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失衡是城市交通拥挤的症结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舍本逐末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城市交通供需失衡根本原因的深刻认识及其对管理策略有效性的评估。为了准确把握交通供需失衡的机理,本文运用系统层次分析框架,将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失衡划分为结构性失衡和耦合性失衡两类,并指出交通供需双方是一种有利益冲突和动态反应特性的博弈关系,通过这种博弈关系对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影响分析,分别给出了调节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关系的两个层次的策略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张可,王刚,杜勇,李静,许焱,陈智宏,张纪升
    2007, 7(4): 30-35 . 
    摘要 ( )   PDF(1584KB) ( )  
    在全面回顾我国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各地信息平台建设表现出的差异性,指出目前出现的差异性属于在信息平台统一的功能定位之下,同一事物不同发展过程中和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形态。具体分析了信息平台统一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三种适合我国当前不同情况的可行的信息平台发展模式:政府行为型、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从建设模式、运行模式、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三种发展模式,并对比分析了三种发展模式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流诱导条件下的路网随机平衡双层规划模型
    曹守华, 袁振洲, 李艳红, 吴先宇
    2007, 7(4): 36-42 . 
    摘要 ( )   PDF(1518KB) ( )  
    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路网系统随机用户平衡发生了变化。本文把交通流诱导系统的效益费用和交通流诱导条件下的随机用户平衡结合起来,以交通流诱导效果和建设费用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寻找交通流诱导系统建设和随机网络平衡的综合优化方案。文章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了系统最优和交通流诱导条件下的随机用户平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灵敏度分析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公交车辆调度发车间隔多目标组合优化模型研究
    戴连贵,刘正东
    2007, 7(4): 43-46 . 
    摘要 ( )   PDF(807KB) ( )  
    合理有效的公交车辆发车间隔优化模型是优化调度方案、改善公交服务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流变化规律,对发车间隔采用分时段多目标组合优化处理的思想,建立了以乘客和公交企业运营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公交车辆调度发车间隔模型,并采用广州市公交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视频序列的行人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岳昊, 邵春福, 赵熠, 陈晓明
    2007, 7(4): 47-51 . 
    摘要 ( )   PDF(1234KB) ( )  
    本文研究了基于视频序列的行人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实现背景提取、背景更新、移动目标检测。然后利用移动行人在相邻两帧图像上位置和面积的变化特点,建立匹配矩阵,完成移动目标的匹配,实现多目标跟踪;最后利用实测的视频数据检验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清楚地绘出行人的移动轨迹,分析了跟踪轨迹中噪声产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智能控速路面技术研究与试验分析
    钱勇生, 广晓平, 程永华, 周波
    2007, 7(4): 52-56 . 
    摘要 ( )   PDF(1131KB) ( )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强制控速技术,根据液压原理,利用车辆速度变化引起的液体流量变化,自动进行速度识别。设定一个临界制动速度,对低于制动速度的车辆不起减速作用,对高于制动速度的车辆起减速作用。文章描述了智能控速路面工作的状态方程,研究了其设计长度、组数及应用领域,并对实验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智能控速路面对预防因超载超速引起的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相位设计与仿真研究
    陈振起,陈绍宽,林琳,毛保华
    2007, 7(4): 57-65 . 
    摘要 ( )   PDF(1951KB) ( )  
    二次过街信号设计对于行人通过大型信号交叉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行人信号相位与原机动车信号相位进行叠加组合的相位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在不同的机动车信号相位条件下和二次过街设置方式下的行人信号相位设计方案。为对可选信号相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本文构建了各周期内各驻足区行人平均最长等待时间模型,并建立了评价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相位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模型。最后针对一个实际交叉口,应用提出的信号相位设计方法和仿真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建军,刘乙橙,吴宜淞
    2007, 7(4): 66-70 . 
    摘要 ( )   PDF(1163KB) (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对交通安全设施系统的评价将会对有效缓解高速公路安全问题起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现状的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希望此研究能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在货物联合运输枢纽选址最优化的应用
    ACKCHAI Sirikijpanichkul, KOEN H van Dam, LUIS Ferreira, ZOFIA Lukszo
    2007, 7(4): 71-81 . 
    摘要 ( )   PDF(2359KB) ( )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评价公路-铁路联合运输货运枢纽选址方案的整数模型。模型中的四个主体为:货运枢纽经营者、交通运输网络设施规划者、客户、社会公众。介绍了可使全局目标优化的基于主体建模方法(ABM)在货运枢纽选址中的应用。最后,本文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的货物联合运输枢纽为例,介绍了其原始选址过程、个体目标函数测试及基于主体的模型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寒冷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特征及其管理措施分析
    蒋贤才,裴玉龙
    2007, 7(4): 82-89 . 
    摘要 ( )   PDF(1622KB) ( )  
    针对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冰雪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被动、消极,部门间协调性差,紧急救援效率低的局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寒冷地区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出了三类有效降低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管理措施——信息提供、交通控制、冰雪处理,并从道路维护管理者、紧急事件管理者、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交通参与者四个方面就三种管理措施所能取得的安全效果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对我国寒冷地区的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密度对交通需求的影响分析
    彭唬,陆化普
    2007, 7(4): 90-95 . 
    摘要 ( )   PDF(1225KB) ( )  
    城市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交通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很好的反映交通需求的强度,而且提供了一条定量分析城市交通需求影响因素途径。本文以具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的城市:大连和沈阳为例,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获得能够反映密度差异的城市密度,并且根据城市交通需求的特点,把城市密度分为单密度和符合密度两种,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分析各种城市密度对交通发生、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城市密度有效作用于不同的交通需求特性;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城市密度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存在明显的单调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公路网综合评价方法
    聂伟,邵春福,杨励雅,牛学军
    2007, 7(4): 96-100 . 
    摘要 ( )   PDF(962KB) ( )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公路网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DEA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势,以灰色关联分析为中心模型,通过复合DEA模型来确定每一个被评价对象(决策变量)中各点关联系数的权重向量,从而计算出相对最优的关联度,实现对评价对象客观的优先排序。该方法不但能克服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而且通过对各指标的“非均一”赋权,有利于达到优先序评价的“最优性”。最后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区公路网的评价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聚类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析
    朱昌锋,王庆荣,朱昌盛
    2007, 7(4): 101-105 . 
    摘要 ( )   PDF(914KB) ( )  
    高速公路基本段服务水平是分析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将灰色聚类理论引入分析高速公路基本段服务水平,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的高速公路基本段服务水平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在构造白化矩阵和白化函数的基础上,计算出聚类权系数和聚类系数,并利用聚类系数确定出高速公路基本段服务水平的综合分析情况。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客观性和适用性,并归纳了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对分析高速公路基本段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交通运量的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
    高尚, 房靖
    2007, 7(4): 106-110 . 
    摘要 ( )   PDF(896KB) ( )  
    对交通运量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能对相关部门和人员把握运输市场或进行决策有所裨益。对灰色、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三个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以全国1996 ~ 2003年公路货运量为例,对公路货运量进行了预测,经过比较,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精度较高。在分析组合预测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灰色系统、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三种预测方法结果进行了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方法。与单一预测方法结果和线性组合预测进行对比,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方法比较精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驾驶水平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
    花伟, 许良
    2007, 7(4): 111-114 . 
    摘要 ( )   PDF(1004KB) ( )  
    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城市交通流特性的研究和模拟方面非常有效,可在先前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中,没有反映车辆驾驶者水平对车流行进的影响。目前北京市有近1/3的驾驶者为新司机,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北京市的交通状况。为了能够反映出驾驶者水平与车流之间的关系,在新模型中引入了驾驶水平因子,以反映驾驶者的不同水平。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当驾驶者的水平一致且较高时,车流相当流畅,而新司机的加入则造成车流中出现了自由相与堵塞相的全局性交替,类似于波的传播,而且新司机越多,波的周期越短,波峰走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EA方法在列检布局有效性后评价中的应用
    刘智丽 , 杨励雅
    2007, 7(4): 115-120 . 
    摘要 ( )   PDF(1276KB) ( )  
    列检布局的好坏对于铁路货车运用工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列检布局有效性的后评价成为车辆部门选择列检布局调整时机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采用列检布局有效性指数作为后评价的指标,借助DEA方法建立了列检所有效性的分析模型,并利用列检所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横纵向比较。结果显示列检布局对货物列车正点率影响最大,而且采用本文方法获得的列检布局有效性评价结果与我国铁路列检布局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评价效果良好。这说明本文提出的后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可供车辆部门进行列检布局后评价时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区间数综合评判及对策研究
    夏雪,邓卫,胡启洲
    2007, 7(4): 121-125 . 
    摘要 ( )   PDF(997KB) ( )  
    针对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拥挤问题,利用区间数评判理论进行了研究。根据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拥挤特性和影响因素,在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拥挤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区间数评价原理,在确定评价等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区间数的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拥挤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解决城市道路路段交通拥挤对策与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干线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定量化SD模型研究
    刘 奕,贾元华, 冯 璐
    2007, 7(4): 126-130 . 
    摘要 ( )   PDF(1289KB) ( )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是铁路干线路网规划及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本文在系统分析铁路干线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特点和扩散途径基础上,描述了铁路干线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机理,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铁路运输需求和供给两个子系统,利用Versim软件对铁路干线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仿真模拟和测算,同时结合京九铁路阜阳段的实际案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较为客观合理。该研究有助于提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及规划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自行车交通影响因素研究
    杨晨,陆建,王炜,万千
    2007, 7(4): 131-136 . 
    摘要 ( )   PDF(1319KB) ( )  
    自行车交通是当今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是否选择自行车直接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自行车交通方式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并定义其为“基于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自行车交通影响因素”。本文将其分为个体特征、出行信息和交通方式服务水平主观感知等三类影响因素。文章期望找出基于出行个体的自行车交通影响因素,研究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和内部联系,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出行选择的影响权重和作用机理。因此建立了包含因子分析的二项logit模型,并以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为例阐述了模型的应用。本文的结论为交通政策制定者和交通规划师建立可持续交通系统以及发展和谐交通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北京南中轴路快速公交实施效果
    林正, 吴家庆
    2007, 7(4): 137-142 . 
    摘要 ( )   PDF(1602KB) ( )  
    本文在介绍南中轴快速公交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运行环境、服务水平、投资收益三方面分析了快速公交的实施效果。对南中轴常规公交线路分期分批进行调整后,走廊上的运行环境大为改善,走廊上的机动车流量和车速都有了明显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乘客节约了出行时间、满意度上升,公交车速度提高、延误下降、准点率提高、运输效率提高;企业投资收益明显,BRT的确是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第三种方式”。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议,目的是为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和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摩托车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赵丽萍,靳文舟,杨亚璪
    2007, 7(4): 143-147 . 
    摘要 ( )   PDF(977KB) ( )  
    分析了摩托车运行特性、安全特性及其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并基于广义费用建立了摩托车及其可替代方式的出行成本模型。以江门市区摩托车交通为例,通过对居民出行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得到摩托车交通的出行特征,应用广义费用模型估算出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提出了可行的发展对策,供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连港货物流量预测研究
    于欣洋,赵伊川
    2007, 7(4): 148-153 . 
    摘要 ( )   PDF(1222KB) ( )  
    本文的核心工作是建立了RBF神经网络—Monte Carlo货物吞吐量预测模型,利用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对2006年-2010年以及2020年的大连港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以RBF神经网络的预测为基础,利用Monte Carlo仿真方法对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的预测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得到了预测结果区间,以及预测结果在每个区间上出现的概率。文章证明了神经网络—Monte Carlo预测模型在吞吐量预测领域中的可行性,而且预测结果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建设航运中心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