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路带经济中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交通7+1论坛”第三十六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4, 14(5): 1-9. 
    摘要 ( )   PDF(1215KB) ( )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区域经济活动沿着交通基础设施聚集分布的社会经济形态. 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强了原料地、加工地和消费地三者之间的地域联系,经由交通运输的连接而逐步变为向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扩散,形成了交通经济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路带经济的科学概念.论坛的主题是路带经济中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着重研讨构成经济带的综合交通运输的体系、理论和方法,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分析了连云港在路带经济中的地位,铁路通道的作用和国家战略,以及路带物流体系的构建与业务创新. 为推动经济带与综合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出谋划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中心—外围模式
    崔博,潘顺荣
    2014, 14(5): 10-14. 
    摘要 ( )   PDF(1357KB) ( )  

    民用航空网络是航空运输的重要载体.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状态决定着民用航空的根本运行效率.本文以中国民用航空网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心—外围理论,对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整体结构布局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民用航空网络存在典型的中心—外围模式,中心节点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外围节点对中心节点存在距离依赖,且对北京节点的距离依赖最强.中心节点的正影响距离约在500–555 km范围处,其整体影响距离呈现“∽型”变动趋势,可以看作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脊背”.同时,地区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总人口数量均对节点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地理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节点发展存在负影响.各节点发展程度还随着年份的递增而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综述及展望
    曲昭伟,段宇洲,宋现敏,邢岩
    2014, 14(5): 15-22. 
    摘要 ( )   PDF(1315KB) ( )  

    通行能力是环形交叉口运行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延误、排队长度及系统服务水平的基础.首先对现有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进行分析总结,如经验回归模型、间隙接受模型,以及基于仿真的通行能力模型等;从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两个层面对问题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关键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研究中易忽略的问题,提出了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构建的一般思路:明晰各股车流相互作用机理,考虑出口车辆及大车等影响因素,从整体上构建通行能力模型.最后结合环形交叉口的控制目标,对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基于车载通信实时交通信息的城市道路路径选择方法
    YOUSEFI Saleh,ABBASI Tofigh, ANVARI Zahra
    2014, 14(5): 23-36. 
    摘要 ( )   PDF(2783KB) ( )  

    为车辆出行规划最优路径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本文根据有效的实时交通信息提出一种车辆路径选择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有线或无线传输设备和车载通信设备组成的交通信息系统(TIS),收集用于车辆出行导航的实时交通信息数据,并将其存储至交通信息中心.第二阶段,利用有效的实时交通信息,提出两种基于Dijkstra 的路径选择算法,即一步路径选择和逐步路径选择.前者在整个车辆出行过程中,仅在其出行开始阶段单次计算通往目的地的最优路径.逐步路径选择在每个交叉口都实时更新并计算通往目的地的最优路径,并提出使用两种新优化方法以避免算法形成环路.利用NCTUns 6.0 进行路网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都借助于实时交通信息,且逐步路径选择优于一步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随机路径选择模型参数估计
    李军,赵长相,唐晓宇,谢良惠
    2014, 14(5): 37-42. 
    摘要 ( )   PDF(1526KB) ( )  

    提出利用浮动车出行数据对城市路网多OD对logit 随机路径选择模型参数估计方法.首先采用相对阻抗,实现logit 模型参数无量纲化和单一化,将离散多项logit 模型转化为相对阻抗的连续概率模型;然后对多OD对的浮动车数据进行分区和权重处理,计算得到概率分布;最后在推导连续型概率密度和累积概率函数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以广州市浮动车数据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拟合优度高,所得参数可有效反映实际路径选择行为.方法简单实用,特别适用于利用海量浮动车数据进行路径选择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入轨道特征的北斗列车定位方法研究
    刘江,蔡伯根,王剑
    2014, 14(5): 43-48. 
    摘要 ( )   PDF(1628KB) ( )  

    列车定位是轨道交通众多应用的基础条件,北斗卫星导航用于列车定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性.针对列车北斗定位性能对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引入轨道特征的北斗列车定位方法,该方法从轨道电子地图中提取轨道特征参数,在列车状态预测的系统模型中增加轨道约束,并利用一维地图位置预测拓展北斗导航卫星的伪距测量.利用现场实测数据构建场景进行仿真.所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提高列车定位解算对卫星可视条件的鲁棒性,有效拓展北斗列车定位在恶劣观测条件下的可用水平,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前景提取的混合交通两轮车辆视频检测
    邝先验,王成坤,许伦辉
    2014, 14(5): 49-54. 
    摘要 ( )   PDF(1496KB) ( )  

    针对混合交通流中两轮车辆视频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高斯模型(GMM)与背景累加模型(BAM)的组合前景提取方法,该方法将GMM与BAM组合得到的2 种前景图像分别经过滤波和形态学的膨胀操作处理,然后进行“与”操作,过滤掉高斯前景中的大量噪声,提取出感兴趣前景区域.针对两轮车辆的轮廓边缘特征,采用Canny 边缘检测提取边缘信息,去除前景区域中的非目标区域,采用两轮车辆的自建模板,通过欧氏距离进行模板匹配,定位并标记感兴趣区域中的目标区域.在OpenCV 和Matlab7.1 实验测试平台上,对典型城市混合交通路段的交通流视频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混合交通流中两轮车辆的识别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TC 系统的环境效益评价测算模型
    翁剑成,荣建,王梦佳,刘力力
    2014, 14(5): 55-60. 
    摘要 ( )   PDF(1543KB) ( )  

    ETC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规模逐渐扩大.科学度量和评价ETC方式所带来的能源环境效益,是ETC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ETC系统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和测算模型.通过获取收费站区车辆行驶特性,选定7 类典型车型开展实车排放测试实验,模拟车辆通过ETC车道和MTC车道的行驶过程,基于整车排放测试系统获取不同车型通过不同收费车道的油耗和污染物(HC化合物,CO化合物和NOx化合物)排放监测值,构建基于排队长度和车型聚类的ETC环境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模型.最后以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为例,得到北京市ETC系统平均单次交易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测算值.以2013 年为例,北京市ETC系统的实施,预计将节约410.15 万升的燃油消耗,减少730.9 t 污染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源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变更行为的影响研究
    马飞,吴群琪,王炼
    2014, 14(5): 61-66. 
    摘要 ( )   PDF(1382KB) ( )  

    交通广播、可变情报板、车载GPS和道路指示牌等诱导信息源是驾驶员路径选 择的重要依据.为系统研究多源诱导信息对驾驶员路径变更行为的影响机理,采用情景分 析法,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二环方欣商圈为OD,设置主路径和备择路径,引入通行 费敏感度构建SP 问卷,调查多源诱导信息情景下驾驶员由主路径向备择路径变更的频 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变更行为的有序Logit 模型.结果发现,驾驶员路径变更对多源 诱导信息的依赖程度依次为可变情报板、交通广播、车载GPS和道路指示牌,反映了驾驶 员对动态、及时的诱导信息需求性更强;此外,在多源诱导信息作用下,通行费价格敏感 度、受教育程度对驾驶员的路径变更也有显著影响,而驾驶员年龄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tackelberg 博弈理论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
    张元良
    2014, 14(5): 67-73. 
    摘要 ( )   PDF(1746KB) (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elberg 策略的自主式车道变换模型.车道变换是一种 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很多因素会影响驾驶员做出变换车道的决策.本文关注自主式车道 变换情况,在自主式车道变换中驾驶员希望通过车道变换来得到更好的驾驶环境,例如 更高的速度或者更大的车头时距等.车道变换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会 权衡诸多的因素并做出决策.在车道变换过程中目标车辆和在目标车道上的后随车辆会 相互产生影响.另外不同的驾驶员有不同的特点,即便在相同的交通环境下也会做出不同 的决策.我们利用Stackelberg 策略理论对驾驶员的车道变换决策行为进行建模,并利用仿 真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AGSO 算法的VISSIM 模型校正研究与实现
    唐少虎,刘小明
    2014, 14(5): 74-80. 
    摘要 ( )   PDF(1479KB) ( )  

    微观交通仿真能够再现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其关键步骤是建立仿真模型.为使 模型最大程度地反映实际道路运行状况,需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校正.首先本文设计了 改进的自适应步长的人工萤火虫算法(IAGSO)和以排队长度为指标的目标函数.然后,设 计了基于IAGSO 算法的VISSIM 模型参数校正的方法.最后,设计和实现了基于B/S 结构 的交叉口仿真分析系统,应用VISSIM 对北京市某交叉口建模,利用系统对此模型进行参 数校正,比较模型校正前、校正后和现场调查的四个进口方向的排队长度.通过比较结果 验证了基于IAGSO 算法的VISSIM 模型参数校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干道信控交叉口最小间距计算
    卓曦,施文荣,施群
    2014, 14(5): 81-86. 
    摘要 ( )   PDF(1345KB) ( )  

    为提高城市干道信控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提出信控交叉口的感知反应区域、 减速行驶区域、排队区域等上游功能区空间要素长度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红灯、黄灯 损失、黄灯起始、绿灯等信号时段车流运行规律分析,建立上游功能区长度模型.然后提出 考虑反应视距的下游功能区长度模型,从而确定基于功能区长度的信控交叉口最小间距 公式.最后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以某干道相邻信控交叉口为例进行计算及评价.评价 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满足最小间距的相邻信控交叉口区域交通安全水平较高;当间距 大于最小间距数值时,该区域交通安全水平趋于稳定.通过基于信号配时的功能区长度建 模,提出的最小间距计算方法可优化信控交叉口间距方案,提高交叉口布局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利益博弈下的城市出租车管理费测算
    孙启鹏,张兆芬,邹海波,李浩然,陈波
    2014, 14(5): 87-92. 
    摘要 ( )   PDF(1401KB) ( )  

    为科学测算城市出租车管理费,解决现有测算方法难以体现各方利益均衡的 难题,运用博弈理论,解析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的动态博弈过程,明确各博弈路径的收益函 数和各主体的博弈均衡条件,通过求解最优子博弈纳什均衡,给出管理费合理范围的测 算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检验,为城市出租车管理费测算提供基础性决策依据. 研究表明,出租车运营各主体收益最大得以实现的条件是对方是否能以更大概率选择对 自身有利的策略,从利益博弈视角测算管理费能实现双方收益均衡,缓解利益冲突.西安 市的合理范围为4 022–5 840 元/(月·车),即现实中有72%的出租车利益冲突激烈,这与 实际相符,说明该方法可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预测的高速铁路客流OD 表的推算方法
    李夏苗,曹尧谦,王慧晶,谢美全,齐杉
    2014, 14(5): 93-99. 
    摘要 ( )   PDF(1358KB) ( )  

    科学预测客流的变化趋势与波动及获取路网客流OD 表是制定旅客列车开行 方案的依据.结合高速铁路客运的运营实际,利用客流变化相对稳定特征,本文提出了客 流OD 表的反推方法和计算流程,该方法的计算工作量相对叠加法节省了(n2-2n).考虑 实际客流日波动特征,依据模糊预测原理,建立了车站客运指标的时间序列模糊预测方 程和预测方法,该方法可获取预测期客运指标的变化区间.以南方一高速铁路线为背景, 对车站发送人数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际数据相比误差在1%以内.在车站发送人数预 测的基础上,给出了线路客流OD 表的反推演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
    刘莎莎,姚恩建,张永生
    2014, 14(5): 100-104. 
    摘要 ( )   PDF(1325KB) ( )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 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 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 非集计理论构建针对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时 间、换乘次数、车内拥挤度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不同 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差异,构建考虑车内拥挤度变化的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动态规 划算法,为不同属性乘客规划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路径.最后,基于广州地铁数据对算法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乘客个人属性规划的最优出行路径,更加贴合乘客的出 行心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枝形专用线取送车问题哈密尔顿图模型及算法
    郭垂江,雷定猷
    2014, 14(5): 105-109. 
    摘要 ( )   PDF(1467KB) ( )  

    合理安排铁路专用线取送车顺序,对提高调车机车作业效率、加速货车周转具 有重要的意义.在已知条件下,以机车在装卸点间走行时间为权,把树枝形专用线取(送) 车作业优化问题转换成哈密尔顿图最短路问题,并松弛为指派问题,采用匈牙利算法求 出指派问题的最优解,可得到最短回路路长的下界或最优解.若未得到最优解,再利用破 圈连接法求出满意的取(送)车顺序,此算法的复杂度为O(n2).同时对送兼调移、取兼调 移、取送结合、送调取结合作业形式进行了深入地讨论.最后举例说明了模型的构造及求 解过程.大量小规模案例表明,该算法的平均复杂度及性能是比较优越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模型研究
    袁朋伟,宋守信,董晓庆,林晓飞
    2014, 14(5): 110-118. 
    摘要 ( )   PDF(2443KB) ( )  

    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模型,本研究整合DEMATEL、ISM、 ANP 三种系统分析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的典型事故,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取通用典型脆弱性因素;使用DEMATELISM- ANP 方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辨识模型,整合脆弱性因素的特征与脆弱 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方向与强度大小,因素的层级结构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的递阶层次网络结构模型;根据递阶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的分析结 果,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脆弱性因素分成驱动、链接、依赖、独立四类脆弱性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进行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聚类和识别的出租车合乘算法研究
    肖强,何瑞春,张薇,马昌喜
    2014, 14(5): 119-125. 
    摘要 ( )   PDF(1556KB) ( )  

    针对目前部分大城市出租车合乘效果差,合乘效率低等现状,本文采用模糊聚 类和模糊识别方法,研究出租车行驶路线模糊聚类,并利用行驶路线、行驶时间和合乘人 数创建隶属函数,实现合乘乘客与出租车的合乘模糊识别.通过随机生成的多组出租车出 行和合乘乘客样本数据,发现在假定的出租车合乘条件下,出租车样本数量决定了合乘 的成功率,但同时也发现,在合乘人数固定的情况下,无限制的增加出租车样本数量会增 加合乘乘客的搭载成功率,平均每辆合乘出租车的收入并不会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大而增 大,而是趋于稳定值.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适合于大样本的出租车合乘问题,是一种可以 提高出租车合乘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车厢立席乘客的空间舒适度建模与模拟
    吴奇兵,陈峰,刘欧阳,方纪平,李小红
    2014, 14(5): 126-132. 
    摘要 ( )   PDF(1521KB) ( )  

    地铁车厢拥挤直接影响乘客的乘车舒适度.本文根据“人体空间气泡”的概念, 引入地铁车厢内乘客心理舒适度,结合乘客感知空间舒适性调查,建立乘客空间理论模 型,并以此得到基于空间舒适性的立席密度评价标准.基于现有行人模型,借鉴社会力模 型中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力,定义“广义拥挤力”,建立地铁车厢乘客“拥挤力”量化模型.以 北京地铁4 号线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得到的车厢内乘客密度分布规律,应用 PFC2D 离散元软件以力的形式来模拟乘客空间舒适度状态.结果表明,要使80%乘客的空 间舒适度等级在舒适以上,则合理密度应该在4-5 人/m2之间,为制定合理立席密度标准 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客运站始发列车检票时间算法研究
    李季涛,王志远,王宇,付佳
    2014, 14(5): 133-139. 
    摘要 ( )   PDF(1911KB) ( )  

    铁路客运站始发列车检票时间通常采用写实查定的方法来确定,工作量大且 不能及时反映客流不均衡性和检票设备更新后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始发列车检票时间 进行定量化研究.本文首先采用K-S 检验方法,对旅客检票时间随机分布进行建模研究; 其次,针对旅客检票过程中的排队、拥挤和换队行为,构建基于实时人群密度的路径规划 算法,建立始发列车旅客检票过程仿真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最后,以发送 旅客人数和自动检票闸机数量为自变量设计正交试验,根据仿真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提 出铁路客运站始发列车检票时间算法,并对算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列车时空服务网络客流分配方法研究
    佟璐,聂磊,郭忠
    2014, 14(5): 140-146. 
    摘要 ( )   PDF(1611KB) ( )  

    客流分配方法研究是铁路客运产品设计的核心,对评价列车服务网络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旅客列车运行图形成的时空服务网络属性及其构造方法,在分析多层 次旅客具有不同的服务时间窗期望、换乘次数、换乘时间等出行选择行为基础上,确定网 络弧段阻抗.建立体现旅客时空差异服务需求约束的客流分配模型.提出由时间窗搜索和 改进的Dijkstra 算法构成的组合算法求解旅客合理时空服务路径集合,设计基于合理服 务路径集的客流分配子算法.实现在网络条件下,根据分配权重函数不同,完成客流时空 分配.最后,利用MATLAB 编程,以京广高速铁路相关时空服务网络为例,验证模型和算 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路枢纽内班列车流的组织优化研究
    黎浩东,宋瑞,呼志刚
    2014, 14(5): 147-153. 
    摘要 ( )   PDF(1744KB) ( )  

    优化枢纽内班列车流的组织是提升班列组织效率的重要途径.基于班列作业时 间,反推可能的运输服务,构建枢纽内班列车流组织服务网络.通过将不同联弧能力进行 差异化设置,使其满足货运需求总量约束及班列组织对不同品类货物运量的要求.以运输 服务组织总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铁路枢纽内班列车流组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 在铁路运能逐步释放和提升的背景下,以满足枢纽内班列开行所要求的基本车流为约 束,而弱化了班列车流组织过程中区段和站点作业能力约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aklink 图和遗传算法的改航 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王飞,王红勇
    2014, 14(5): 154-160. 
    摘要 ( )   PDF(1565KB) ( )  

    为了保障恶劣天气下的飞行安全,航班需要采取改航策略避开危险区.采用已 有的以改航路径最短为目标,以航段最小距离、避开危险区、转弯角度等为约束条件的规 划模型,设计了3 阶段方法研究改航路径规划.首先应用Maklink 图和Dijkstra 算法规划一 条能够避开危险区的路径,接着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路径,最后进行路径调整以满足约束 条件.算例仿真结果显示,应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改航路径长度较短,转弯次数少、转弯角度 小,计算效率高.仿真结果说明,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获得的改航路径满足目标和约束要 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鲁棒性的竞争环境下枢纽航线网络优化设计
    高荣环,杨芳
    2014, 14(5): 161-167. 
    摘要 ( )   PDF(1810KB) ( )  

    针对当前航空运输网络的逐步复杂化,通过对枢纽机场选址模式的分析,研究 竞争环境下枢纽航线网络设计方案.首先,在一定的航线网络基础上,定义了旅客效用函 数及捕获能力函数.然后在原有枢纽的基础上,以从竞争者那里获得的最大捕获流为目 标,选址新的枢纽,建立竞争环境下枢纽逐步选择模型,并且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高效算法. 最后,通过随机产生的案例应用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参数变动的情形下,所得枢纽解的情 况;同时,通过枢纽解对计划延误时间的敏感性分析,验证最优枢纽解的稳定性,进而验 证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可为航空公司的航线规划人员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快速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间生存分析
    杨文臣,张轮,施奕骋,杨涛
    2014, 14(5): 168-174. 
    摘要 ( )   PDF(1819KB) ( )  

    提出城市快速路交通事件持续时间生存分析方法.依托上海市中心快速路网的 交通事件数据,将生存分析引入交通事件形成及演化机理分析.其根据大量交通事件样本 的特征属性,采用Kaplan-Meyer 的非参数回归构建基于风险的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模型, 解析其在五类影响因素作用下的时空分布特性,并采用Cox 回归线性模型综合评价交通 事件持续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分析其作用的强度和方向,提取表征上海市快速路交通 事件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上海市快速路的交通事件持续时间在不同 类别的影响因素下分布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日夜、事件类型、涉及车辆数、影响车道数、涉 及货车、所处路段位置、瓶颈处、出动拖车和出动消防车等影响因素对事件持续时间有显 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分析
    赵昕,关宏志,王昊
    2014, 14(5): 175-180. 
    摘要 ( )   PDF(1315KB) ( )  

    旅游目的地选择是游客出行决策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游客的目的地选择行为进 行了研究.本课题组选取北京市区8个景点,以在京旅游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组织进行了 游客出行行为调查.问卷设计22 项旅游动机,通过对游客旅游动机项提取因子,并对旅游 动机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把游客分为4 类.在构建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模型时, 对首个目的地和非首个目的地分别建模.模型中引入了旅游动机类型变量,证明旅游动机 对游客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另外出行距离在不同阶段对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 在显著的差异.该模型精度较高,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失效渗流鲁棒性建模仿真
    胡鹏,帅斌,赵佳虹
    2014, 14(5): 181-187. 
    摘要 ( )   PDF(1910KB) ( )  

    为了科学地进行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和节点选取,减缓突发状况造成的危害, 对突发情况下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失效渗流鲁棒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合液体透过缝隙 自然渗流和复杂网络渗流理论,建立仿真模型.根据设定的仿真场景和流程图,使用 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定量分析网络连通率、渗流节点数、渗流失效率和节点承载力; 定性分析不同节点度节点突发状况和不同节点承载系数对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失效渗 流鲁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节点度过大或过小的节点数量会降低危险品运输网络的 鲁棒性,增加节点承载力则可加强鲁棒性和容错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从众效应和信息传递的行人疏散建模
    屈云超,高自友,李新刚
    2014, 14(5): 188-193. 
    摘要 ( )   PDF(1546KB) ( )  

    行人疏散问题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行人疏散动态行为特性进行研 究,制定相关应急疏散策略对人群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疏导,是减少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 主要手段.本文从微观角度,运用启发式力学模型描述行人的运动行为,并且考虑视野条 件、建筑物规模及信息获取等因素对疏散行为的路径搜索和选择过程的影响,建立考虑 从众效应和信息传递过程的行人疏散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从众行为能够从一定程度 上提高行人的疏散效率,在密集的人群中,盲目从众会导致局部拥堵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时变路网环境下稳健路径选择及实证研究
    曹慧,段征宇,陈川
    2014, 14(5): 194-201. 
    摘要 ( )   PDF(2185KB) ( )  

    交通拥挤、天气、突发事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城市区域之间的路网提供的 连通服务水平.本文对城市片区间道路连通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时变网络描述和 稳健路径选取原则,建立了最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的Dijkstra 算法.通过深圳实例计算, 分析了出发时刻与最短路径行程时间和路段构成之间关系,并与确定性时变路网环境下 进行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时变路网环境下鲁棒性最优算法选择稳健路径具有合 理性和可行性,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区域动态连通情况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EM 的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
    陈坚,杨亚璪,李小兵,穆礼彬
    2014, 14(5): 202-208. 
    摘要 ( )   PDF(1537KB) ( )  

    为解决现有居民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中仅考虑可直接观测的显变量,尚未 涉及对选择结果具有一定影响的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变量的问题,本文从潜变量与显变量 角度,构建了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 及对选择结果的影响作用大小,并依据出行者人格特质进行了分群行为特性研究.最后, 将模型运用于成都公交出行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知觉价值对选择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可解释出行行为意向的62%信息,服务品质对知觉价值的影响高于票价合理性,且不同 群体的选择行为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V 模型交通流阻尼特性研究
    张立东,张远,张萌萌,朱文兴
    2014, 14(5): 209-216. 
    摘要 ( )   PDF(1542KB) ( )  

    对交通流跟驰模型施以拉氏变换(或z 变换),转换为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形式, 进而通过分析传递函数来探讨交通流系统稳定性及控制方法,这是交通流稳定性理论研 究重要方向之一.为进一步挖掘分析稳定交通流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动态特性,基于最优速 度跟驰模型,以控制理论时域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流系统在欠阻尼和过阻尼两种情况 下阶跃响应动态特性,并以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正确性.过阻尼较欠阻尼交通流系统稳定 性好,但调节时间更长,若将交通事件抽象为阶跃响应,通过分析交通流系统调节时间、 超调量等参数,可为计算交通事件持续时间作参考,进而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Kruskal-Wallis 检验的公路货运车辆 实载率差异分析
    张志俊,王盼盼
    2014, 14(5): 216-220. 
    摘要 ( )   PDF(1284KB) ( )  

    为探寻公路货运车辆实载率差异分析的科学方法,以获取提高公路货运车辆 实载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方差分析、因素分析和假设检验等方法的应用局限性,结 合目前公路货运统计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Kruskal-Wallis 检验的公路货运车辆实载率 差异分析的新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吨位、不同轴 数、不同经营模式的公路货运车辆实载率差异显著,多重比较的齐性子集区分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雨天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方法
    张存保,张培岭,严新平,江周
    2014, 14(5): 221-226. 
    摘要 ( )   PDF(1333KB) ( )  

    可变限速控制可减小降雨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提出雨天高 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策略,对经典的元胞传输模型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雨天可变限速 控制问题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模型;在综合考虑交通安全和效率基础上,建立雨天环 境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相比,雨天可变限速 控制下高速公路平均速度增加了9.3%,车辆总行驶时间减少了11.7%,相邻路段最大车 速差从17.5 km/h 减小为9.4 km/h,降幅达46.3%,有效地提高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通行效 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北京市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王运静,陈艳,李强
    2014, 14(5): 227-233. 
    摘要 ( )   PDF(3223KB) ( )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动态互馈关系,可达性是连接二者的 关键纽带.基于潜能模型,在1 km × 1 km网格尺度上,计算了2000 年和2010 年北京市小 汽车的通勤可达性,并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思路研究通勤可达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 明,小汽车通勤可达性的时间变化体现为10 年间大幅提高,增长54%;空间上由中心区向 外围可达性递减的分布格局保持不变,但2010 年的可达性沿环路及高速公路蔓延的现 象更加明显,而且不同区域可达性变化的绝对值及变化率具有显著差异. 城市空间结构 变化对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具有主要提升作用,但部分提升作用被路网运行速度的降低效 果所抵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出游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黄纯辉,常亚平,周兴建
    2014, 14(5): 234-241. 
    摘要 ( )   PDF(1639KB) ( )  

    为了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公众的出游意愿,在MGB模型的基础上,构建 影响出游意愿各自因素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 提出了10 个假设,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后各因素对出游意愿影响的作用机理,运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有 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出游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积极的预期情感对出游 欲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出游欲望和非药物干预行为对出游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 极的预期情感对出游欲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使出游者采取 非药物干预的行为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