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服务可靠性研究
    何天健, 柏赟, 蔡浩, 刘海东
    2015, 15(6): 1-5. 
    摘要 ( )   PDF(1175KB) ( )  

    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干.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靠性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评价指标,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质量和设施设备能力利用率至关重要. 本文总结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靠性的方法,指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由工程导向的功能可靠性研究拓展至乘客导向的运营服务可靠性研究,论述了研究服务可靠性与功能可靠性关联关系的必要性,并给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可靠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超模博弈的定价与舱位控制联合决策研究
    高金敏,乐美龙,曲林迟
    2015, 15(6): 6-12. 
    摘要 ( )   PDF(1638KB) ( )  

    在航空运输市场中,多家航空公司共同经营的航线上,各家航空公司对折扣机 票的定价及订座限制不但会影响自身的收益,而且会对其他航空公司收益造成影响.将竞 争因素考虑在内,主要研究相同航线竞争下航空公司之间的折扣票定价与舱位控制(预 订阈值)联合决策问题.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引入超模博弈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证明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一定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分析了均衡结果的一些特点,给 出了存在唯一纳什均衡点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分析了竞争程度改变后对均衡行为的影 响,并通过算例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沿海水路运输外贸动态冲击因素研究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分析
    郑莉,王晓惠,陈全润
    2015, 15(6): 13-19. 
    摘要 ( )   PDF(1996KB) ( )  

    我国海洋外贸运输在全球外贸运输中发挥重大作用,而港口是国际物流运输 的重要环节.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考察了金融危机之前及之后,国际、国内主要宏观因素对 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轨迹.结果发现: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状况对 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边际正面影响在逐渐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正面影 响明显减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的边际负面影响在减弱,国内经济状况的边 际正面影响逐渐减弱,沿海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正面影响在增强.基于实证结 果,得出我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推动转型的间接证据并提出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面向生态效益的港口腹地集疏运组合优化研究
    侯琳洁,真虹
    2015, 15(6): 20-25. 
    摘要 ( )   PDF(1238KB) ( )  

    近年来,随着港口经济的迅猛发展,港口腹地集疏运体系日趋规模化.与此同 时,相关集疏运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愈发凸显.基于环境友好和资源集约的双重 生态责任,在运输优化的传统决策指标“运输总费用”和“运输总时间”的基础上,把“集疏 运便利程度”指标和“运输碳排放量、运输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值”这两个关键的生态 指标纳入优化范围,构建面向生态效益的港口腹地集疏运组合优化模型.将“属性坐标分 析法”应用到多目标优化问题中,把决策者(群)对各单目标的心理偏好程度通过属性赋 权进行精细量化.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对所建模型进行验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中排放收费对合乘的影响
    丁冬,帅斌,祝进城
    2015, 15(6): 26-32. 
    摘要 ( )   PDF(1399KB) ( )  

    为研究城市道路中排放收费对合乘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下层规划描 述了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及路径选择;上层规划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启发 式求解算法并通过一个算例得到了路段最优收费费率、交通需求、社会福利、出行费用和 排放量.算例结果表明,排放收费可提高社会福利,促进更多的出行者选择合乘,而合乘不 会抑制交通需求;合乘成本对合乘的影响有限;排放权重系数越大,社会福利越高,系统 效率也会提高;燃油效率越高对系统不一定越有利,应根据实际的路网结构进行建模分 析,制定最优费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的空间剥夺特征研究
    戢晓峰,欧思嘉,陈方,张宏达
    2015, 15(6): 33-38. 
    摘要 ( )   PDF(1628KB) ( )  

    为合理评估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公平性,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空 间剥夺问题.在构建公共交通空间剥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SPSS 对指标体系进 行因子分析;基于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公共交通的空间剥夺特征,并以昆明市呈贡新区为 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区域剥夺补偿原理,提出了公共交通资源的均衡配置策略.结果表 明,呈贡新区的公共交通空间剥夺总体呈现“多核心+局部放射”的空间形态,公共交通的 空间剥夺因子主要包括公共交通服务因子和公交线网覆盖率因子,建立的公共交通空间 剥夺综合指数模型能够获取各交通小区的公共交通空间剥夺分异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一种路网交通流参数的融合预测方法
    聂佩林,龚峻峰
    2015, 15(6): 39-45. 
    摘要 ( )   PDF(1350KB) ( )  

    提出了数据驱动与中观交通仿真融合的交通流预测框架.该框架将数据驱动 方法在路网局部断面和路段的高精度预测能力与中观交通仿真的路网范围预测能力结 合起来,通过可信度高的路网局部断面和路段预测值,在线修正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参 数,使得中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逼近、反映交通流运动趋势,提高路网范围交通状态预测 精度.通过结合路段旅行时间预测与中观交通仿真的实例分析证明,断面和路段预测和中 观交通仿真结合发挥了两者各自的优势,预测结果优于单一的中观交通仿真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公交通勤人群辨识方法
    孙世超,杨东援
    2015, 15(6): 46-53. 
    摘要 ( )   PDF(2152KB) ( )  

    公交IC 卡数据中通勤用户卡号ID 的辨识和提取是其公交出行行为特征分析 的前提.本文以厦门市公交IC 卡刷卡记录为依托,结合相关问卷调查,提出一种基于朴素 贝叶斯分类器(Naïve Bayesian Classifier,NBC)的公交通勤人群辨识方法.首先,利用两种 数据源中(问卷调查数据与IC 卡数据)同时包含的公交出行信息,例如工作日首次刷卡时 间、每周工作日刷卡天数等,建立其与调查数据中独有的类别变量(通勤人群/非通勤人 群)之间的贝叶斯概率关系,并以此构建与训练NBC模型.然后,利用未参与训练的调查 样本对标定后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测试,通勤人群的预测成功率达到88%.最终,利 用测试验证后的NBC模型对公交IC 卡数据中通勤人群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厦门市公交 通勤人群的数量介于26万人到32万人之间,并给出相关指标的统计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生态驾驶的智能手机应用的开发与检验
    赵琦,朱思聪,于雷,宋国华
    2015, 15(6): 54-59. 
    摘要 ( )   PDF(1695KB) ( )  

    激烈驾驶行为导致的排放在机动车排放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本研究尝试开发 并检验一款生态驾驶智能手机应用,以实时提醒驾驶员减少激烈驾驶行为,从而减少机 动车排放.为此,本研究基于Android 手机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 VSP)的方法,开发出可给予驾驶员实时提醒的手机应用.然后,利用车载 尾气监测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收集测试车辆在使用生态驾驶智能手机应用前、后的逐秒排放 和速度数据.实测数据显示,在使用该生态驾驶手机应用的情况下,测试车辆的VSP分布 形态发生了改变,导致其排放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测试车辆排放物中的CO,CO2 和NOx 排放量降低,而HC排放则有所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运行评价参数视频检测
    曹倩霞, 罗大庸, 王正武
    2015, 15(6): 60-66. 
    摘要 ( )   PDF(2134KB) ( )  

    针对交叉口排队长度和延误等交通运行评价参数很难直接被检测到的问 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处理的交叉口运行评价参数的综合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 将选择性背景更新机制引入块级背景差分,并结合块级帧间差分实现快速的排队车辆 检测.然后,利用虚拟平行线定位每车道排队车辆首尾端,并结合排队首尾车的跟踪与停 车线处虚拟线圈的计数来检测排队车辆数,进而获得延误、停车次数等其它交通运行评 价参数.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多参数的同时检测,并且能有效提高检测 的准确率.与实际值比较,参数检测值平均误差小于5%,能较好地满足交叉口运行性能 评价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人机广域视频的机动车交通参数计算及分析
    周雨阳,龚艺,姚琳,李小勇
    2015, 15(6): 67-73. 
    摘要 ( )   PDF(1520KB) ( )  

    基于视频的交通参数提取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人机视频,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范围无人机视频的机动车交通参数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建立无人机广 域镜头图像的校正算法去除交叉口视频图像的广角畸变,然后将像素坐标转化为真实坐 标.其次,利用帧间差分法计算行驶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车头间距等车辆运行参数,将计 算结果与真实车辆及软件提取运行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 可行性.最后,实例验证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获得交叉口车辆运行参数,并将其应用于车辆 通过交叉口全过程的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环境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车辆跟踪方法
    刘阳,王忠立,蔡伯根
    2015, 15(6): 74-81. 
    摘要 ( )   PDF(1585KB) ( )  

    平交路口复杂环境下基于视觉的车辆跟踪容易受到如车辆在图像上投影的尺 度变化,车辆的排队与消散过程中邻近车辆间的遮挡及分离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该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局部特征增强的Mean-shift 改进算法,利用SIFT 特征点对尺度、旋 转变化鲁棒的特性,将其与基于跟踪区域颜色特征的跟踪方法相融合实现车辆跟踪,较 好地解决了在车辆尺度、运动方向变化,以及遮挡情况下的跟踪问题.同时通过引入跟踪 车辆分离的判定条件,结合特征点聚类算法解决了相邻车辆发生分离时的判断及跟踪问 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交通场景的车辆跟踪过程中,本文提出的算法有较好的鲁棒性, 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车联网数据挖掘的营运车辆 驾驶速度行为聚类研究
    孙川,吴超仲,褚端峰,杜志刚,田飞
    2015, 15(6): 82-87. 
    摘要 ( )   PDF(1177KB) ( )  

    为了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企业积累的海量车联网数据,挖掘营运车辆驾驶行为 特征的潜在规律.根据车联网数据属性提取涉及驾驶行为特征的参数,基于因子分析把8 个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化为少数几个蕴含明确驾驶行为信息的综合变量,以此为指标通过 系统聚类,将选取的江苏范围内营运车辆驾驶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营运车 辆驾驶行为特征可有效聚为变速行为、超速行为、减速行为、加速行为,其中变速驾驶行 为程度较重的驾驶人其他3 种驾驶行为程度也较大.这类驾驶人具有较高驾驶风险,交通 运输企业需要对其重点监控.研究结果对我国营运车辆驾驶人的监管与培训具有一定参 考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高动态交通场景下的协作接入协议
    张延康,张蓓蓓,张海洋
    2015, 15(6): 88-93. 
    摘要 ( )   PDF(1563KB) ( )  

    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VANET)能够提高人们出行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NET特殊的应用场景,如拓扑 高动态、节点高密度、信道质量的不稳定等特性,导致网络中数据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在传统自组织网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分布式协作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称之为C-T-MAC(Cooperative TDMA MAC).C-T-MAC算法引入了协作通信的概念.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传输失败后,选 定的协作节点选择网络中一个空闲的时隙向目的节点转发数据,完成协作通信过程.仿真 结果表明,C-T-MAC算法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双层集装箱列车装载问题多目标优化研究
    郎茂祥,周学松,孙岩
    2015, 15(6): 94-100. 
    摘要 ( )   PDF(1454KB) ( )  

    为了提高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装载效率,保障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运行安全,建立 了一种降低重车重心高和均衡车辆转向架负重差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载问题多目标优 化模型,并采用字典序规划法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即为存在矛盾的优化目标与 约束条件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为了优化重车重心高,采用线性分式规划将相应的混合整数 分式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子问题进行求解.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所提 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在保证列车集装箱装载量最大的条件下降低集装箱车的重车 重心高,并减少其转向架负重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鲁棒优化模型
    蒲松,王文宪,陈钉均,吕红霞
    2015, 15(6): 101-106. 
    摘要 ( )   PDF(1274KB) ( )  

    于预测客流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以单一预测值为基础的开行方案不 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将客流需求限定于预测均值与峰值所构成的区间,利用鲁棒理论建 立基于客流需求波动的开行方案鲁棒优化模型,并转化为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根据模 型特点,设计拉格朗日松弛的求解算法,通过松弛耦合约束,将原问题分解成更为简单的 子问题.以目标值增加率(相对于客流确定模型)变化的首个“拐点”对应的解为鲁棒解.最 后对武广高铁测算,在有效时间内获得了高质量的解,平均误差率为5.04%.结果表明,鲁 棒解能较好地平衡客流需求波动与开行方案计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城轨客流分布预测
    姚恩建,李斌斌,刘莎莎,张永生
    2015, 15(6): 107-113. 
    摘要 ( )   PDF(1696KB) ( )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 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 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 聚类分析土地利用性质与客流分布之间的关联性,构造性质匹配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 站点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终点站吸引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效用函数,结合客流数 据进行参数估计,构建基于目的地选择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市轨道 交通客流量数据对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站点土地利用性质未发生改变与改变情 景下全网站间客流分布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9.30 和29.52 人,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 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离散差分算法的航班延迟推出策略分析
    赵向领,唐建勋,卢飞,韩博
    2015, 15(6): 114-120. 
    摘要 ( )   PDF(1510KB) ( )  

    针对大型枢纽机场日益严重的场面拥堵及由此导致航空公司延误成本增加和乘客等待时间增长等问题,基于ACDM的基本思想,在给定推出率下诠释了虚拟队列理论,设计了航班推出决策的协调流程,实现利用机位等待代替跑道起飞排队等待,不仅可以减少场面拥堵和航班延误,对提高航空公司经济效益也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乘客等待时间最短和推出等待成本最小2 种策略和航班延误成本的计算方法及相关约束指标.分别针对小、中、大不同规模航班量的5 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基于指针运算机制的离散差分算法求解优化推出策略,并对该算法进行改进.实例表明,通过对虚拟队列航班次序的调整,乘客的平均延误时间缩短5.15%~12.66%,航空公司延误成本减少19.16%~26.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传染病模型研究空中交通拥挤传播规律
    代晓旭,胡明华,田文,胡彬
    2015, 15(6): 121-126. 
    摘要 ( )   PDF(1672KB) ( )  

    为避免以往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拥挤传播网络分布和现实数据观察等表象环节,发掘空中交通拥挤传播演变的科学规律,以空中交通拥挤传播与传染病传播过程的相似性分析为切入点,参考传染病SIR 模型,建立空中交通拥挤传播模型,并利用相轨线分析和参数分析等方法,得到拥挤传播趋势及阈值,解释了拥挤传播影响因子和消散因子对拥挤传播过程的影响.结合亚特兰大和白云机场实际延误数据,发现所建模型能够恰当地表述基本拥挤过程,但各类因子需根据运行实际调整而无法形成固定值,且对较复杂的拥挤过程需要引入新的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研究
    王秋平,韩霞
    2015, 15(6): 127-132. 
    摘要 ( )   PDF(1305KB) ( )  

    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所占出行比例较大,但由于街区空间尺度和路网格局 的限制,人、机、非混行严重,非机动车出行环境较差.通过对郑州书院街、开封鼓楼、洛阳 东西南隅3 个历史街区的实地调研,研究了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的影 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以郑州书院街和开封鼓楼2 个历史街区的观测数据建立了非机动车 流量的负二项评估模型,引入骑行速度容忍阈值,得到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评 估模型,最后以洛阳东西南隅历史街区的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是可 行的,可以为更准确的评估历史街区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优化历史街区道路横断面,改 善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实现街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着陆阶段航空器航迹检测与风险识别方法
    岳仁田,焦阳,赵嶷飞
    2015, 15(6): 133-139. 
    摘要 ( )   PDF(2384KB) ( )  

    进近着陆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易发生危险的阶段.目前着陆阶段的风险识别 只能依靠塔台管制员的目视观察.在飞行员技术不熟练、起降频繁的通用航空飞行训练 中,目视观察很难准确掌握情况,也因此蕴含了巨大的安全风险.利用视频监视航空器着 陆行为,同时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背景下小目标分割算法,从视频中提取航空器着陆航 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识别降落过程中的运行风险.通过对多组不同角度的视频监视数 据验证,该算法可在复杂背景下实现航空器着陆航迹的跟踪、落地时刻的判断及危险滑 行航迹的准确识别,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模式下的多车型交叉甩挂调度优化
    杨珍花,徐奇,陈宗兴,靳志宏
    2015, 15(6): 140-146. 
    摘要 ( )   PDF(1787KB) ( )  

    多车型是甩挂运输发展的新趋势,载重大的牵引车拖带不超过吨位限制的多 种挂车称之为交叉甩挂.为分析多车型交叉甩挂的优势和客户点分布规律的影响,本文建 立了轴辐式与网络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下的多车型交叉甩挂调度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 点设计了混合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并将其与其他3 种牵引车—挂车匹配策略进行对 比,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体现了多车型交叉甩挂在成本节约方面较之于其 他3 种甩挂匹配策略的优势.最后运用4 种策略求解改进的Solomon 经典算例,分析了客 户点分布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可为甩挂运输车辆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研究
    吴德华,邱志军
    2015, 15(6): 147-153. 
    摘要 ( )   PDF(1391KB) ( )  

    高速公路瓶颈路段在发生交通拥堵后会引起运营通行能力突变现象,为了更 加准确揭示瓶颈路段运营通行能力变化规律,引入非对称驾驶行为理论,改进Newell 跟 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应用分析.通过12 个仿真场景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 改进模型和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10)推荐模型的精确度,发现改进模型可以提高精 度;分析了因车道减少导致的交通拥堵,发现关闭不同车道和车道数对运营通行能力影 响结果不同,得出了相应的影响值;在一定交通量范围内,入口匝道和出口匝道交通量的 增加都会导致主线拥堵路段运营通行能力的降低,并给出了最大降低幅度.研究结果可为 缓解高速公路瓶颈路段交通拥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概率的右转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延误模型
    田宗忠,马艳,高鸿雁,苏洁
    2015, 15(6): 154-160. 
    摘要 ( )   PDF(1581KB) ( )  

    研究城市道路中常见的右转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该模型考 虑了交通流变化随机性导致的右转短车道交通阻滞问题,改进了现行美国通行能力手册 (HCM 2010)中将短车道视为独立进口车道的计算方法.本文应用概率论方法并结合交叉 口特性,同时考虑了短车道、交通流率和信号配时等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交叉口 延误估计方法.通过使用SimTraffic 微观仿真模型,应用交叉口获得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 行参数标定,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短车道对右转车辆延误有显著影响.尤 其在短车道长度小于2 辆标准车长的情况下,允许红灯右转(Righe-turn-on-red, RTOR)可 以有效缓解过饱和交通流问题并减少交叉口实际延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拥堵概率估计方法及其在城市交通运行评价中的应用
    张彭,张晓松,雷方舒,朱广宇,郭继孚,全永燊
    2015, 15(6): 161-169. 
    摘要 ( )   PDF(1853KB) ( )  

    首先提出能够统一描述不同交通负荷下路段内车流离散性进的出行时间指数 (TTI)概率分布模型,并建立该分布模型参数随路段速度变化的模型.进而给出一种新的 拥堵概率估计方法.其根据路段速度获得路段内车辆TTI 的概率分布参数,进而获得隐含 的车辆TTI 概率分布及路段处于不同拥堵状态的概率.应用于交通运行评价,解决了现有 方法评价结果受路段长度影响,以及微观评价波动性大的缺陷.给出的理论方法在交通运 行分析、仿真及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路口转弯流量的OD估计方法研究
    李瑞敏,陈熙怡,张睿博
    2015, 15(6): 170-176. 
    摘要 ( )   PDF(1393KB) ( )  

    机动车起终点矩阵(Origin-Destination Matrix,OD矩阵)的估计是交通规划和 交通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在采集数据日渐精细情况下的机动车OD估 计方法.基于车牌识别数据提取出路口转弯流量和路段断面流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广 义最小二乘模型进行机动车OD估计的模型及方法.利用S-Paramics 仿真平台及实测数 据,应用Nguyen–Dupuis 网络和实际城市路网对本文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 对比验证了是否已知真实OD、不同的数据输入类型、不同的已知检测量的比例等.结果 显示,与使用路段流量相比,使用转弯流量可以提高OD估计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致性车辆路径问题下基于模板路径的模拟退火法
    刘恒宇,汝宜红
    2015, 15(6): 177-183. 
    摘要 ( )   PDF(1846KB) ( )  

    根据一致性车辆路径问题的“服务一致性”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板路径的 模拟退火法(TSA)以更好地求解此问题.该算法求解分为2 个阶段:第1 阶段求解模板路 径,第2 阶段以所得模板路径为参考获得各天车辆具体配送路径方案,2 个阶段均采用模 拟退火法进行优化.借助小、中规模基准数据集,文章对TSA算法进行数值实验,并将实 验结果与ConRTR算法和TTS算法的结果作比较,利用TSA法求解一致性车辆路径问题 得到的配送路径方案和“服务一致性”指标均得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运用TSA算法规 划车辆配送路径方案,不仅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粒计算的交通流参数预测
    丁宏飞,刘博,罗霞,李演洪
    2015, 15(6): 184-189. 
    摘要 ( )   PDF(1244KB) ( )  

    交通流参数预测是交通流诱导和交通信息发布的重要依据.以信息颗粒为基 础数据分析单元,针对以往模糊时间序列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方法构建模糊时 间序列模型,该方法在挖掘数据内在信息关联的基础上,考虑时间变量影响下分析动态 可变的区域间隔长度.此方法主要特点是基于Gath-Geva 模糊聚类的时间序列分割,利用 模糊分割构造信息颗粒,以信息颗粒为数据单元,通过粒计算分析交通流参数动态变化 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粒计算的交通流参数预测可以预测合理的交通流参数置信区 间,比传统的参数数值预测可靠度更高,对于交通状态的动态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出发时刻调整的日变路网配流模型
    陈玲娟,王殿海,代炯
    2015, 15(6): 190-196. 
    摘要 ( )   PDF(1412KB) ( )  

    为研究交通事件导致的非平衡态下日变交通网络流量的演化规律,考虑每日 出行中对出发时刻的调整,以准点到达概率最大为追逐目标,建立每日出发时刻流量转 移模型;以前景理论描述出行者有限理性,建立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路径到达前景值及 追逐前景值最大的路径流量转移模型.并依据先确定出发时刻再调整路径的行为机制建 立日变路网配流模型.最后以一个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结果表明,路径流量在每日出行 中随时刻的分布均呈现凸函数特性,且随着出行天数的增加,各条路径上流量随时刻分 布趋于稳定;与不考虑时刻调整的模型结果相比,考虑出发时刻的情形下,路网稳定所需 时间更长,且趋于平衡的过程中,流量振幅更大,且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交通网络连通可靠度改进算法
    范文博,王佳伟,杨成
    2015, 15(6): 197-204. 
    摘要 ( )   PDF(1541KB) ( )  

    连通可靠度作为网络可靠性的基础指标是指导交通事故预防、灾后重建和日 常维护等活动的重要理论,但其计算是经典的NP难问题.为了提高大规模网络应用的求 解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k-最短路径和状态排序的改进算法——Target_Order 算法,集 中考察影响网络连通性的关键节点及其状态,有效减少了无关网络连通性的节点组合产 生的冗余网络状态,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最后,以成都规划年地铁网为例,通过与传统 算法(ORDER算法)比较,分析了算法关键参数的影响,验证了改进算法在精度与效率方 面的显著优势.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随机交通网络的连通可靠度计算与统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基于SARIMA 模型的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预测
    王莹,韩宝明,张琦,李得伟
    2015, 15(6): 205-211. 
    摘要 ( )   PDF(1574KB) ( )  

    通过对北京地铁2013 年5 月~7 月的进站客流量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北京 地铁进站客流量以周为周期的波动规律,选用季节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对北京地铁 进站客流量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利用符合要求的模型对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进行预测,预 测结果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的变化趋势,平均误差为0.3%.说明此模型 适用于地铁进站客流量的短时预测,基于预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的特 点,为进一步优化进站设施布置、组织进站流线、高效安全的地铁运营组织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研究
    张智勇,郝晓云,王东,王达
    2015, 15(6): 212-219. 
    摘要 ( )   PDF(1941KB) ( )  

    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 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 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略的实施,促进城 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 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处违章过街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采集了9 554 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 间的韦布尔参数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环境因素、行人特 性、出行时间、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交线路车头时距特征分析及运行状态研究
    张建,丁建勋,龙建成,石琴
    2015, 15(6): 220-226. 
    摘要 ( )   PDF(2448KB) ( )  

    公交线路是个看似简单但机理复杂的交通系统,诸多随机因素造成其运行的 不稳定.线路系统的车头时距分布特征和运行状态规律受到公交车的车载容量、发车间隔 和乘客到达率的影响.本文改进了以往的公交线路车头时距模型,用以研究公交车的车载 容量、公交车的发车间隔和线路系统的乘客到达率三个因素对公交线路车头时距特征和 运行状态的影响机制,得出了线路系统的状态相图及其相互演变过程.状态包含:规则态、 过渡态、组对态及聚簇态.研究公交线路运行状态的划分及其演变规律,有利于更深刻地 认识公交线路系统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程国柱,秦丽辉,徐亮,郭玉峰,莫宣艳
    2015, 15(6): 227-231. 
    摘要 ( )   PDF(1208KB) ( )  

    为了保障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 志前置距离研究.通过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视认距离 随照度及行驶车速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平均光照强度 的关系模型.基于安全行驶判别条件,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 的确定方法及对应不同路面类型、车速限制值和路灯平均照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限速标志前置距离宜根据车速限制值与路灯平均照度确定,车 速限制值越低、路灯平均照度值越高,前置距离应越大;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设置夜间限速 标志,可以保证过街行人的夜间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巴联运”需求预测模型与实证分析:以湖北地区为例
    周娟,李志纯
    2015, 15(6): 232-237. 
    摘要 ( )   PDF(1438KB) ( )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 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 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 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 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 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 种交通方式(“空巴联 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 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 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