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决策论坛
    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交通7+1论坛”第三十一次会议纪实
    张国伍
    2013, 13(4): 1-9. 
    摘要 ( )   PDF(494KB) ( )  

    机场是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认识和支持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机场与地区经济、城镇化,以及区域综合交通的和谐发展,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次论坛探讨了枢纽机场在提供安全、快捷的航空客货运服务基础上,对带动空港产业、旅游、会议、商务及物流等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分析了电子、汽车、医疗等高端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发展的情景;研究了枢纽机场对于完善城市交通格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贡献;提出了加强机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举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基于DEA的天津港内陆港群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吕靖, 常征
    2013, 13(4): 10-14. 
    摘要 ( )   PDF(370KB) ( )  

    为定量衡量天津港构建的内陆港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在分析二者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选取相应指标,构建基于DEA的评价模型.内陆港和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的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的内陆港与城市的发展均有效,包头、石家庄、德州属于城市经济有效、内陆港发展无效,惠农内陆港有效、城市经济无效,侯马的内陆港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均无效,表明天津港的内陆港发展程度不同,腹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对二者关系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则表明,内陆港群与城市经济没有实现良好的双向有效协调发展,其中惠农和侯马两个城市与其内陆港的发展极其不平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态广义费用的客运通道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
    孙启鹏,朱磊,陈波
    2013, 13(4): 15-22. 
    摘要 ( )   PDF(622KB) ( )  

    为更科学计算运输通道各种交通方式供给能力的配置量,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和离散选择模型,建立基于动态广义费用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以郑州-西安客运通道为实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求解验证.研究表明,交通方式建设成本分摊随分担量变化而变化,并与随机感知系数和出行时间价值一起影响各方式分担率.与现有模型的对比表明,各方式分担率变化幅度与建设成本大小差异并非同向;交通方式选择的广义费用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仅仅依据静态的在途时间和票价进行方式分担率计算.该模型既能保证出行者的个体要求又能保障各种交通方式的持续运营,所计算的通道各交通方式分担率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用型综合交通枢纽货运站布局规划与优化方法的研究
    林枫
    2013, 13(4): 23-28. 
    摘要 ( )   PDF(434KB) ( )  

    衔接多种运输方式之间中转货流的通用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综合货物运输网路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无缝中转的思想,从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网络之间的动态关系出发,既保证用户广义费用最低,同时使整个货物运输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从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货运站布局优化模型.该模型在考虑四种运输方式基础上,加入城市货流作为第五种运输方式,增强了模型的优越性.通过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遗传算法求解该问题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货运站布局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累计前景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
    郭延永,刘攀,吴瑶
    2013, 13(4): 29-35. 
    摘要 ( )   PDF(516KB) ( )  

    为明确各条线路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修建时序,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时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时序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奖优罚劣的[-1,1]线性变换算子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由此得到正负理想方案.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前景价值函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时序的综合前景值最大化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出最优权向量,并最终确定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时序的最优方案.最后以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进行建设时序排序.结果表明,运用所提出方法确定的结果与实际建设时序一致,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流园区合作共生系统利润分配研究
    焦薇,刘凯
    2013, 13(4): 36-41. 
    摘要 ( )   PDF(381KB) ( )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设施,为了实现降低成本、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更好地满足第三方物流市场多元化、复杂化需求的目的,开始从单纯的竞争走向合作.物流园区结成合作共生系统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合作利润.本文首先对影响利润分配的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了基于满意度的不对称Nash利益分配协商模型,并通过引入合作成功概率的Shapley值法,确定该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并最终建立物流园区合作共生系统利润分配模型.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具体算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物流园区合作共生系统利润分配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物流园区合作的利润分配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
    考虑城市堵车信息的出租车调度系统
    姚仲敏,龙昭鹏,李强
    2013, 13(4): 42-46. 
    摘要 ( )   PDF(514KB) ( )  

    在目前的出租车调度系统中,调度的出租车可能需要经过城市堵车区域,不能及时为乘客提供服务,本文对城市道路堵车对出租车调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出租车自动上传的城市道路堵车信息,建立出租车通过堵车区域的损耗方程,结合城市各道路交叉路口之间的距离,采用Dijkstra算法对最佳调度路径进行求解.实验仿真结果给出了发生堵车时,不同单位额外损耗(β)情况下对应的调度路程、路径和规避堵车区域发生的时间.最后与未考虑城市道路堵车的调度系统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β)值,系统可根据堵车严重程度,合理规划出租车路径,规避堵车较严重区域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PTS数据的公交卡乘客通勤OD分布估计方法
    陈君,杨东援
    2013, 13(4): 47-53. 
    摘要 ( )   PDF(788KB) ( )  

    为提高通勤者使用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应用智能公交系统数据(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APTS)获得公交通勤出行需求的方法进行研究.采集APTS数据,通过对公交IC卡数据和智能调度系统数据的关联获得公交乘客的上车站点信息.根据早、晚高峰的出行频率判断公交通勤乘客,利用通勤出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确定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以此基本思路,提出公交卡乘客通勤OD分布估计算法,并应用海量APTS系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最后,通过与基于“出行链”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算法的精度.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为快速、经济地获取公交通勤OD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面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方法研究
    梁春岩,吴立新,冯天军
    2013, 13(4): 54-58. 
    摘要 ( )   PDF(386KB) ( )  

    为了提高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在分析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情况的前提下,研究行人信号配时方法.从搭接相位的角度,在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行人绿灯提前截止时间计算模型,在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不同相序下的行人交通流绿灯提前启亮时间计算模型;从以行人交通流为关键交通流的角度,确定信号配时关键车流的流量临界值,进而计算信号配时参数,并以长春市某交叉口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行人的过街效率,减少甚至避免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轨道交通模拟驾驶三维视景生成方法
    王保山,丁勇,刘海东
    2013, 13(4): 59-65. 
    摘要 ( )   PDF(549KB) ( )  

    依据模拟驾驶区段的工务数据,在模拟驾驶过程中实时地生成三维视景.根据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设计三维空间直线和圆曲线对象的空间走向求解公式,以及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的纵断面顶点坐标求解公式.在将坡道、曲线重新组合的基础上,以线段为单位,计算轨道线路中心线的空间走向,根据线路、设备(设施)的纵断面结构,依据线路中心线的空间走向,求解纵断面的顶点坐标,构造三维视景所需要的三维平面要素.同时结合列车的运行状态,确定列车的空间方向,将线路的三维视景经三维平移、旋转得到驾驶场景.使用结果表明,三维虚拟场景能够还原真实场景,帧频率可达25fps,满足真实和实时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交叉口下游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李爱增,宋向红,马志博,刘金阳,张东阳
    2013, 13(4): 66-75. 
    摘要 ( )   PDF(637KB) ( )  

    了解信号交叉口下游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特征是进行城市道路控制、通行能力计算、交通安全分析等的基础.利用NC200、MC5600对信号交叉口下游不同断面不同车道的车头时距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法对信号交叉口下游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进行拟合,得到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不同断面、不同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峰时段向平峰时段过渡,以及车辆由交叉口向下游移动,车道的车头时距在移位负指数分布和M3分布之间进行过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后悔理论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
    闫祯祯,刘锴,王晓光
    2013, 13(4): 76-83. 
    摘要 ( )   PDF(3770KB) ( )  

    为了衡量出行者在比较交通信息行为和规避风险决策模式下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构建了获取信息前后基于期望后悔效用差别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模型.考虑通勤出行者在路径选择时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应用贝叶斯更新方法计算出行者获得交通信息后对路况认知的提高程度,讨论了通勤者仅有两条候选路径,且对路径的熟悉程度均为90%、交通信息准确性达到95%时,两条路径在不同路况组合情况下的交通信息感知价值.结果表明,应用后悔理论和数值模拟法,可以全面了解两条路径在各种不同路况组合下,通勤者获取信息后的路径选择和信息感知价值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OD分布矩阵反推方法
    MUSSONE Lorenzo, MATTEUCCI Matteo
    2013, 13(4): 84-93. 
    摘要 ( )   PDF(3901KB) ( )  

    以道路网络的路段流量为基础进行OD分布矩阵估计.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应用了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方法.由于路段流量与相关的OD矩阵分布之间存在连续性关系,这为神经网络模型的逼近特性提供了可行性.本文的方法适用于OD分布矩阵的实时校正.在已知OD分布矩阵的前提下,对两种情境——试验网络和实际Naples农村道路网进行仿真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减少了变量个数并有利于改进输入数据.估计误差相对较低,与分析方法相反的是处理的时间几乎是实时的,因此这种方法可用于动态交通管理.本文的神经网络方法在误差和计算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商业软件得到的OD估计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可用于高速公路投资风险评估的神经网络模型
    王作功,李慧洋,贾元华
    2013, 13(4): 94-99. 
    摘要 ( )   PDF(556KB) ( )  

    高速公路投资风险评估对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本文针对传统的准三层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运算精度和运算效率之间的矛盾,从其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并设计了输入层神经元到隐含层神经元、隐含层神经元到输出层神经元的随机重连过程的变结构神经网络模型;其次,针对中国高速公路的投资特点,建立了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随机重连过程的变结构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中国10条高速公路项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对4条高速公路投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91%,最大相对误差为2.63%,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robit等效阻抗的配对组合Logit路径选择模型
    李军,赖信君,余志
    2013, 13(4): 100-105. 
    摘要 ( )   PDF(737KB) ( )  

    原有的组合配对Logit模型(Paired Combinatorial Logit, PCL)中相似性系数的确定方法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模型的同一分布假设导致它难以表征道路感知误差的异方差特质.为克服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Probit等效阻抗的配对组合Logit路径选择模型.模型分上下两层:下层的每一配对采用Probit二元选择法,引入正态分布以表征感知误差的异方差性并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提出随机等效阻抗的概念并以Clark公式计算每一配对的等效阻抗,为相似性系数的计算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上层模型采用计算简便的多项Logit模型,利用相对阻抗来缓解Logit模型的长短路缺陷,通过条件概率计算路径的选择概率.新模型综合了Probit模型计算准确及Logit模型计算简便的优点,在两者之间取得了合理的平衡.经典路网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Logit模型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性区域公交车调度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
    魏明,孙博,靳文舟
    2013, 13(4): 106-113. 
    摘要 ( )   PDF(437KB) ( )  

    区域公交调度是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主要解决如何合理统一安排最初分布于不同车场的车辆完成所有线路固定时刻表对应班次任务,从而减少车队规模和降低营运成本.考虑现实中许多突发事件干扰车辆按时完成班次,借助双层规划模型,本文探讨区域公交车辆调度和购车计划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满足多车型、车场容量限制、燃料限制等现实因素基础上,设计求解上下层模型的遗传算法,引入满意解的概念,将下层规划产生的一组满意解供上层规划比选,进而生成最佳公交车调度方案,以及与之对应的购车计划.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模糊评价模型
    刘新民,李之鹏,丁黎黎,闫春
    2013, 13(4): 114-119. 
    摘要 ( )   PDF(484KB) ( )  

    为了实现对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识别和定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借助大规模样本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提出了抵抗交通拥堵的4种能力和8项指标;利用vague集的模糊评判思想和层次熵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交通社会化理念作为本文提出的一项新的、宏观的指标,在抗拥堵能力评估中开始发挥较大作用;实例分析的结果说明了青岛市内七区抗拥堵能力不高的现状,同时验证了vague模糊评判结果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型型别等级的民用客机市场DOC计算模型
    汪瑜,孙宏,王晓东,张培文
    2013, 13(4): 120-125. 
    摘要 ( )   PDF(973KB) ( )  

    为了定量反映民机“座级”、“设计航程”与直接运行成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利用NASA 97方法为各种样本机型在不同的长短结合的“飞行航距”下生成直接运行成本样本点,确定“型别等级”民机市场直接运行成本与“飞行航距”的函数形式并计算回归系数的估计量,以此分析“座级”、“设计航程”与各个回归系数估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给出“型别等级”民机市场DOC的计算模型函数,通过OLS方法估算模型的回归系数.通过与NASA 97 方法对4种样本机型产生的10个样本点的比较,发现模型计算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086,因此模型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炭运输网络结构鲁棒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乔金锁,王喜富,沈喜生,石亮
    2013, 13(4): 126-133. 
    摘要 ( )   PDF(779KB) ( )  

    煤炭运输网络是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等多种方式的复杂网络,处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并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为了更好地测度煤炭运输网络抵御破坏的能力,提高煤炭运输网络的结构鲁棒性,本文基于煤炭运输网络特性,在分析影响结构鲁棒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定义了煤炭运输网络的结构鲁棒性,建立了煤炭运输网络结构鲁棒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煤炭运输网络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煤炭运输网络对于边随机破坏和按照度攻击,表现出较好的里程可达鲁棒性和效能鲁棒性;随机攻击节点和按照度攻击节点时,网络的结构熵鲁棒性变化不明显;对网络进行攻击的同时以一定的概率修复网络,网络呈现出较好的恢复鲁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列车主体性的RBC越区切换模型
    潘登,梅萌,郑应平
    2013, 13(4): 134-141. 
    摘要 ( )   PDF(1131KB) ( )  

    CTCS-3型列控系统中,RBC切换是车—地之间大规模数据连续、可靠双向传输的瓶颈,对列车安全、高效运行影响至巨.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高速列车主体性的越区RBC切换模型,由RBC向列车发送隐性移动授权的基础数据,列车作为主体对基础数据进行融合计算生成移动授权,即通过隐性移动授权的显化过程来实现列车运行控制;同时,对预告应答器的设置作了适应性的调整.性能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新模型可以显著提高行车组织效率和增强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物理网络的客运专线网络承载能力研究
    张红斌,董宝田
    2013, 13(4): 142-148. 
    摘要 ( )   PDF(446KB) ( )  

    根据道路交通承载能力研究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网络拥挤、服务水平、择路行为和能力约束等因素的客运专线路网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在假设条件下使旅客可以直接分配到没有旅客列车的物理网上.将旅客的出行阻抗定义为包括出行票价、时间价值和拥挤价值的广义费用,服务水平定义为旅客的实际出行阻抗与最小阻抗之间的比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理网络的客运专线承载能力模型,并设计了包含两阶段算法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对给定的客运专线网络进行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数型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计划优化模型
    郭然,韩宝明,王福田
    2013, 13(4): 149-156. 
    摘要 ( )   PDF(683KB) ( )  

    制定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计划既要保证线路充分维修,又要兼顾经济效益.为此,以区域路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整数规划的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计划优化模型.模型考虑了路网中线路之间维修资源的约束,以维修时间和股道占用状态为决策变量,以股道占用费用、维修费用及惩罚费用总和最小化为目标,通过集中安排线路中各项养护维修活动节省维修支出,减少维修活动对股道的占用时间进而达到优化目的.基于启发式算法设计了模型求解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够为编制铁路线路年度养护维修计划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阶段带时间约束的变尺寸装箱问题优化研究
    朱向,雷定猷,游伟
    2013, 13(4): 157-163. 
    摘要 ( )   PDF(403KB) ( )  

    多阶段带时间约束的变尺寸装箱问题,是将一般的变尺寸装箱问题(VSBPP)置于动态环境下并加入时间约束而形成的.通过合理的计划对多阶段、有交付时间要求的物品选择箱子进行装入,达到包括箱子使用成本及与物品相关时间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最小化的目的.问题具有复杂、动态的特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很多.本文将一般的带时间约束的VSBPP置于多阶段研究框架内,建立了基于确定信息的静态模型和基于滚动更新信息的动态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最佳适应规则与迭代松弛定界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构造算法进行求解.经过实例的运算和分析,证明了方法在求解该问题时具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公交价格联动策略的演化博弈
    孙广林,王健,姜成福
    2013, 13(4): 164-170. 
    摘要 ( )   PDF(994KB) ( )  

    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发展趋向于多种策略的整合,在划分城市常规公交运营主体为普通公交运营者和豪华公交运营者基础上,提出公交价格联动策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公交价格策略的演化趋势.模型包括两类公交价格策略实施主体、公交价格联动策略和独立策略构成的策略集合,以及采用不同策略的收益矩阵.以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系统为例,通过演化博弈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中不同价格策略收益大小关系,证明了不同价格策略局部演化稳定点的存在性,得出公交价格策略演化路径依赖于公交运营者采用价格策略的收益水平,而且与公交运营者选择价格策略比例的初始值相关.城市公交价格联动策略演化博弈分析,对公交管理者制定公交管理制度,以及运营者选择价格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油价格影响下的居民出行选择行为特征分析及建模
    王京元,韩艳,赵建军
    2013, 13(4): 171-175. 
    摘要 ( )   PDF(545KB) ( )  

    采用意向调查与行为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量化研究油价影响下我国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识别典型响应行为,筛选显著影响因素,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结果表明,油价上涨将影响大部分潜在购车者的购车意向,改变其购车计划;油价对小汽车出行者的影响更加显著,减少用车频率、避免高峰出行、改变出行方式是私家车主应对油价上涨的最常用措施;以地铁为代表的公共交通是首选的替代出行方式,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行者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通过燃油税对油价进行调节,将对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交通状况的改善起到关键作用;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油价对不同居民的影响特点,提高实施效果.该研究可为我国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碳经济下班轮航线配船模型及其算法实现
    许欢,刘伟,尚雨廷
    2013, 13(4): 176-181. 
    摘要 ( )   PDF(397KB) ( )  

    考虑到航速变化对航线配船决策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推导了船舶航速与船舶往返航次时间、航次成本及航线配船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把船舶航速作为决策变量引入传统的航线配船模型中,并且把船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优化目标之一,建立船队利润最大与碳排放量最小两个目标最优的双目标航线配船模型.针对模型非线性和混合整数解的特点,采用LINGO11.0优化平台,自编程序,应用分支定界算法,进行仿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同时决策航线配船和船舶航速,其优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更有利于运力的有效利用,船舶燃油消耗的节省和碳排放的减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分析
    高速公路ETC交通效益评价研究
    刘东波
    2013, 13(4): 182-186. 
    摘要 ( )   PDF(438KB) ( )  

    以建设节约型交通为发展目标,以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为原则,在充分考虑投资者、管理者与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将车辆运行速度、行车延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交通噪声污染,以及车辆尾气排放相结合构成ETC交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各评价指标的量化值.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交通流状态下ETC建设项目的交通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不仅给出了不同交通量条件下ETC建设项目的交通效益超效率量化值,而且将不同交通量所对应的效益值相对比,从而找出导致效益较低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心城区货物夜间运输调查及效益分析
    杜彩军,任伟,陈建华
    2013, 13(4): 187-192. 
    摘要 ( )   PDF(569KB) ( )  

    在城市交通资源日益紧张、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城市货物配送的发展已上升到维护经济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发展夜间配送等成为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北京市中心城区货物夜间运输相关调查,从夜间运输货运量、运输车次数、运输比例及分货类夜间运输等方面分析中心城区夜间运输发展现状,并分析发展夜间运输将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发展夜间运输具有明显的平衡道路资源占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节约人力资源、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等重要作用.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工作方案要求,夜间运输结合共同配送等举措是城市货运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重导向型DEA模型的中国主要机场运营效率研究
    傅昭南,邵燕敏,肖进,汪寿阳
    2013, 13(4): 193-199. 
    摘要 ( )   PDF(513KB) ( )  

    机场运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对科学反映中国主要民用机场运营效率现状,实现中国民航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机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双重导向型DEA模型测算2006-2010年中国27个主要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然后从宏观环境、行业与区域竞争及机场特征三个方面探索机场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中国主要民用机场的运营效率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机场的运营效率自2008年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机场间运营效率的差异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腹地经济、机场规模、机场级别和一市多场等因素促进了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区域竞争和行业竞争则不利于机场运营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地铁1号线运输能力挖掘研究
    潘晓军
    2013, 13(4): 200-204. 
    摘要 ( )   PDF(467KB) ( )  

    日益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给既有线路的运营组织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提高运输能力的主要措施,发现北京地铁1号线通过扩大列车编组数量和缩短列车运行间隔的措施来挖掘运输能力的潜力较小,提出通过非正常的行车组织方式,采用插车方案来提高1号线的运输能力,该方案能够在早高峰时段提高10%左右的运力,使最大满载率由120%降至110%.经过试验,加开列车能够明显减少站台的滞留人数,实施效果良好,可以为其他线路挖掘运输能力提供思路和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